曹操看到关羽如此急切模样,当即微微一笑。
    “第一人,乃东武阳名士,姓陈名宫表字公台,此人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便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在东郡颇有声望。”
    “明公若得此人鼎力相助,先不论此人足智多谋,仅仅是与其相识之海内名士,都可以给明公带来很大助力。”
    关羽听说陈宫之名,不由大喜过望。
    陈宫何许人也,那可是辅助吕布多次击败曹操,甚至差点让曹操丧命的猛人。
    可惜陈宫所投非人,虽有过人计谋奈何吕布不能用。
    再加上陈宫背叛曹操在先,假如再背叛吕布转投他人,名声必然留下污点,故此后来陈宫哪怕知道吕布不能成事,仍旧生死相随。
    或许有人说,陈宫是因为曹操那句,‘宁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自私言论,才弃曹操而去。
    事实上,那段剧情只是罗贯中虚构,真实历史上,陈宫并未在中牟当过县令,也没有救过因为刺杀董卓而逃走的曹操。
    陈宫之所以背弃曹操,乃是因为曹操占据兖州以后,不少兖州名士议论曹操乃宦官亲族,对曹操不屑一顾。
    曹操大怒之下,杀了许多兖州境内名士,其中就包括边让。
    边让对于陈宫而言,可谓是亦师亦友,陈宫能够拥有如今偌大名声,也多赖边让照拂,再加上被曹操处死的兖州名士中,绝大多数都与陈宫相熟,甚至有些是陈宫挚友。
    正是为此,陈宫才在心中怨恨曹操,在曹操攻打徐州之际,引吕布入兖州,差点彻底毁了曹操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
    只不过,后世对陈宫此人褒贬不一,很多人认为陈宫被俘,宁愿慷慨赴死仍旧不愿投降,乃忠义之人。
    然而,不少人也从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推断,陈宫其实不仅反叛了曹操,曾经还有心反叛吕布,只是没有被吕布追究罢了。
    《后汉书》记载了吕布部将郝萌反叛的经过,郝萌在袁术的怂恿下发动叛乱,率部攻打吕布治所下邳,吕布带领家眷逃往高顺营寨,并且派遣高顺前去平叛。
    高顺平叛过程中,郝萌部将曹性反正,断掉郝萌一臂,高顺趁势斩杀郝萌,得以平定叛乱。
    因为曹性乃郝萌部将,吕布就询问曹性,谁是郝萌同谋,曹性当着陈宫的面指认对方为叛乱同谋,陈宫当世脸色发红,并未出言辩驳。
    吕布却顾念陈宫乃是自己麾下重要谋士,并没有深究,不过从那件事以后,吕布明显不再信任陈宫,这才给了陈登可趁之机,将吕布玩弄于鼓掌之中。
    以上内容,《后汉书》中都有明确记载,后世就有人以为,既然曹性乃是郝萌部将,自然清楚何人乃是叛乱同谋,指认出陈宫应该不会有错。
    《资治通鉴》中还有另外一段记载:操遣布书,为陈祸福;布惧,欲降。陈宫曰:“曹操远来,热不能久。将军若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若向将军,宫引兵而攻其背;若但攻城,则将军救于外。不过旬月,操军食尽,击之,可破也。”布然之,欲使宫与高顺守城,自将骑断操粮道。
    这段史料记载了曹操攻打吕布之际,吕布本来想投降,却被陈宫制止,陈宫还为吕布出谋划策抵御曹操。
    结果,很多人都知道。
    《资治通鉴》记载:布妻谓布曰:“宫、顺素不和,将军一出,宫、顺必不同心共城守也,如有蹉跌。将军当于何自立乎!且曹氏待公台如赤子,犹舍而归我。今将军厚公台不过曹氏,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军远出,若一旦有变,妾岂得复为将军妻哉!”布乃止。
    绝大多数人读到这段史料,再联想到吕布悲惨结局的时候,可能都在痛骂吕布不听陈宫之言,以致身首异处。
    然而,若将这段史料与前面那段史料放在一处,却会发现出很多猫腻。
    高顺的人品,绝大多数人应该都非常认同,吕布妻子却在这里说,陈宫、高顺素来不和。
    依据高顺性格,绝不会轻易与人结怨,且高顺识大体,既然陈宫乃吕布麾下唯一谋士,更不可能无端与其结怨。
    不过联想到高顺平定郝萌叛乱,郝萌部将曹性又指认陈宫为同谋,或许就能推断出二者不和由来。
    那件事以后,吕布虽然没有追究陈宫过失,可对于高顺这么正直的人而言,或许已经对陈宫心存戒备,甚至会在让吕布提防陈宫。
    结果呢,吕布固然疏离了陈宫,却也开始疏离高顺。
    再回头看看吕布妻子说的话,言语中对陈宫可谓是满满的不信任,吕布身为君主,听了这番话后也不采纳陈宫计策。
    与其说吕布听信妇人之言,倒不如说陈宫因为郝萌之事,早就失了人心,不仅仅是高顺这员大将,就连吕布及其妻妾,都对陈宫的忠诚产生了怀疑。
    易地而处,或许任何君主都不会将自己身家性命,交到一位自己怀疑的人那里吧。
    当然,对于以上这些,关羽还没有如此深刻认识,他只是惊喜于陈宫这位大才,居然还没有认主。
    “公台之名,吾早有耳闻,若能得公台相助,吾大事成矣!”
    关羽兴奋之色溢于言表,恨不能此刻就动身前往东武阳,亲自登门拜访陈宫。
    只不过,他仍旧强行按捺住心中的激动,问道:“孟德,第二位大才又是何人?”
    曹操正色道:“第二人,姓程名立,表字仲德,此人名声虽不及陈公台,才能或犹有胜之!”
    “程立?”
    关羽面露疑惑之色,在他印象中,好像并没有程立这位历史名人。
    曹操看到关羽脸色,急忙说道:“此人虽出身寒门,而今已经到了知天命年龄,仍旧没有一官半职,却乃实干之人,有真才实学啊。”
    “昔日黄巾叛乱,近万黄巾肆虐东郡,东阿县城也难以幸免,程仲德却以一己之力,整合县内兵力,大破黄巾,可谓知兵善战,胆识过人之辈啊。”
    程立祖上没有什么当官的人杰,家境也是平平,更兼自身性格乖张,故此总是郁郁不得志,眼看年龄渐长,却一事无成。
    黄巾起事时,东阿县丞王度起兵应之,更是烧掉县中的仓库。
    县令得知县丞联合黄巾叛乱,逾城逃走,城中县吏以及百姓,只得带着老弱妇孺向东逃到渠丘山。
    而此时,程立也在逃往人群中,由于年轻力壮,更兼身材高大,就被派去侦查王度。
    程立发现王度等人得空城却没有办法固守,反而出城西五六里外屯兵。
    程立于是向县中大户薛房等人进言道:“如今王度等得到城郭而不能居,其势可知。此不过欲虏掠财物,非有坚甲利兵攻守之志也。今何不率众还城而守之?”
    “且城高厚,多谷米,今若寻回县令,与之坚守城池,度必不能久,攻可破也。”
    薛房等以为然,吏民却不肯相从。
    程立无奈叹道:“愚民不可共计大事。”
    继而,程立又生一计,密遣数骑在东山上高举旗幡,令薛房等人望见,然后大呼:“贼兵已经攻至!”
    随后,程立就带人率先往城池方向跑去,吏民慌乱中只得跟随大流逃回城内。
    找到县令以后,军民共同守城,王度等人来攻,不能破,正欲退走,程昱亲率吏民开城门追击,王度败走,东阿由此得全。
    黄巾来袭,而且和县丞相互勾结,无论县令还是官吏、百姓都战战兢兢,望风而逃。
    程立却以一己之力,将这群乌合之众连蒙带骗整合起来,不仅守住了东阿,还大破黄巾,如此人物,端的是胆识过人。
    “孟德,你唤此人为程仲德?”
    关羽听完了曹操的介绍,忽然想起了那人表字,不由惊呼出声。
    程立关羽或许觉得不熟悉,然程仲德之名,他哪里会不清楚,那可是鼎鼎大名的程昱程仲德啊。
    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陈宫引吕布入兖州,吕布率领大军短时间内席卷全境,只留下了鄄城、范、东阿没被打下来。
    其中荀彧守住了鄄城,范县正是程昱屯兵之地,东阿更是程昱家乡,与范县相邻。
    可以说,若无程昱,曹操那时真要变成丧家之犬了。
    任何人只要提起曹操的谋士,必定会说到荀彧、程昱、荀攸、郭嘉四人,程昱地位可见一斑。
    而且相比起其余几人,程昱可谓是文武双全,不仅善于谋划,还精于兵事。
    其余几人官职基本都是文职,程昱却大多都是武职。
    汉献帝定都许县时,由于兖州尚且不太稳定,程昱就被曹操拜为东中郎将,都督兖州事务。
    官渡之战爆发,程昱被拜为振威将军,率领七百人固守鄄城,鄄城位于黄河南岸,正是袁绍南下必经之地。
    而那时,袁绍提兵十万南下。
    曹操担心袁绍攻打鄄城,就想要增加两千兵前往鄄城助守,却被程昱断然决绝。
    程昱说道:“袁绍拥兵十万之众,自以为所向无前。他若见我兵少,必不敢轻易来攻。若增加守军,过多则不可不攻,要攻之必克,只会两损其势。愿公勿疑!”
    曹操从之,令程昱以七百兵守要地鄄城。袁绍闻程昱兵少,果不敢进兵。
    曹操闻其事,向贾诩道:“仲德之胆略,远超孟贲、夏育啊。”
    建安八年,程昱纠结民间亡命之徒,得精兵千人,相助曹操大破袁谭、袁尚,更是被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不谈其他,仅仅从程昱官职升迁中,就能看出程昱不仅仅是谋士,也精通兵事,否则极善用人的曹操,不可能封其为武职。
    且程昱忠心耿耿,深得曹操器重,曹操每次出征,几乎都让程昱坐镇后方,如此才能安然无忧。
    或许也正是如此,才让程昱在很多大战中,参与度非常低。
    慢慢回忆程昱的一切,关羽忽然想起一则有关程昱的典故。
    根据《魏书》记载:昱少时常梦上泰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
    后来兖州叛乱,多赖程昱才得以保全三城,於是荀彧以昱梦告知曹操,曹操叹道:“卿当终为吾腹心。”
    曹操亲自为‘立’上面加了个‘日’,从此程立更名为程昱。
    “居然是程仲德!”
    关羽眼中神光湛湛,情绪显然非常亢奋。
    他麾下如今虽然已经拥有贾诩这个顶级谋士,还有荀彧这个既擅长谋略,又精通内政的全才,文官却仍旧显得十分单薄。
    随着关羽势力越来越大,他明显能够感觉到人才的不足。
    今日,忽然听闻陈宫、程昱就在东郡,关羽顿时心潮澎湃,恨不能马上将二人纳入麾下。
    若有二人相助,日后关羽哪怕四面受敌,亦可派遣一员上将与数员副将,再辅以一位顶级谋士,就算不能击破敌军,亦可拒敌于国门之外。
    毕竟,关羽如今身为一方君主,日后不可能事事亲为,只有谋士配搭良将,关羽才能放心。
    “孟德,可愿随我一同前去拜访大贤?”
    关羽盯着曹操,目光灼灼。
    曹操退后一步,拜道:“敢不从命!”
    随后二人对视,全都哈哈大笑起来。
    “主公,典将军、赵司马求见!”
    就在此时,张辽却是大步走了进来,脸上洋溢着笑容。
    关羽闻言,更是大喜过望。
    典韦、赵宠二人被张邈下狱,关羽攻破陈留以后,自然将二人放了出来,并且再次邀请典韦加入麾下。
    只不过,典韦得知张邈被杀的消息以后,沉默许久终究还是没有答应,说自己要先安置好张邈家眷,并且还要回乡一趟。
    关羽虽然舍不得典韦离去,却也知道像这等忠义之人,不能勉强。
    他坚信,只要自己释放出足够诚意,典韦早晚会过来投奔自己。
    更何况,典韦只说自己要安置张邈家眷,并且还要回乡一趟,并未明确拒绝。
    关羽没想到,就在自己准备前去拜访程昱、陈宫时,典韦居然来了,这可真是双喜临门。
    “快快有请!”
    “不,我亲自去请!”
    言毕,关羽直接大步流星朝着门外疾走而去。
    曹操看着关羽兴奋的模样,暗自叹道:“大将军如此求贤若渴,乱世之中,又怎会不成就一番事业。”
    “只希望,真能跟着他实现那个理想。”
    想起了关羽当初构建的宏图,曹操虽然知道很难实现,眼中仍旧满是憧憬。
    可以想象,假如关羽理想真能实现,曹操又能担任第一届内阁首府,哪怕千百年以后,也势必会被后人所铭记。
    这种荣耀,纵然相比起称王称孤,犹有过之。

章节目录

汉末武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半城流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半城流烟并收藏汉末武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