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光之月在后台发现签约成功,立刻找了杨哲。
杨哲上线,填好了资料,上传身份证,抽了个空把签约资料寄出去给阅文了。
第二天,6月3日。
一大早杨哲就坐在了电脑前,做题。
当他做到第700道三星实际操作题时。
一种感觉蹭地蹿上脑门。
知力突破了,现在是22点。
杨哲望向身边的床铺梯子。
这次,不仅仅是横栏的宽度,梯子的长度,甚至铁皮横栏其上的每一点凸起的杂质、掉落的漆皮,在他心中都纤毫毕现,犹如实际测量般,知道位置,知道尺寸,知道形状,知道大小。
如果将空间划定坐标的话……
杨哲试着在心中为现实物体做出标尺。
就能在3d软件中,复现出一模一样的图形。
难怪现实模拟方向的主属性是知力。
感知能力,是对现实进行模拟的重要属性。
通过感知,对现实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很好。极客世界果然是个好网站。”
杨哲站起身来。
看样子,以后就算学会了网络伪装的能力,也可以继续来这里多转转。
他出了门,来到计科院。
“顾兄,我想再请教一件事。”
杨哲严肃地道。
“这个世界上,除了台式机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电脑的类型?”
顾树有些诧异,但还是回答道:
“如果你是问计算机的不同类别的话,往大型化、高算力方向发展,有大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
“往小型化、专业化发展,则有笔记本、平板、单片机、智能手机、智能设备等等。”
杨哲赶紧道:“能不能给我找找相关资料?最好,是能让我看到实物。”
顾树起身,“可以啊,计科院有个展览厅,我带你去看。”
身为计科院的研究生,顾树可以去院里借展览厅的钥匙。
展览厅平时为了安保的需求不开门。
当顾树开门之后,厅内散发出淡淡的尘埃气味。
杨哲跟在他后面进了大厅。
这里占地面积挺大,被隔成了好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用玻璃柜展示了许多千奇百怪的计算机硬件,还有一些颇具年代感的物件,例如软盘、光盘与刻录盘。
顾树说他可以在这里看到下午5点,就离开了。
杨哲在展厅里走动,参观。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到自身能力的影响,他觉得,这些带有历史感的电脑硬件看起来格外亲切。
就仿佛是信息的历史遗迹一般。
22点的感知极其好用。
透明的玻璃柜中,展品被拆解开来,方便观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看,也给他提供了方便。
才半个小时,他就试着模拟出来一台用于公路收费系统的单片机。
“经验+1。”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最简单的微型计算机了。
其他的,就显得略微复杂。
杨哲逛到展区的计算机发展史。
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
之后的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
这里都没有实物,只有各种富有年代感的照片。
只有照片并不可以,杨哲只能看着照片流口水。
他观察着展品,试试看能不能模拟,以及有没有经验。
“1977年modore pet。”
杨哲看到了一个像宇航头盔一样的显示器,以及硕大的方盒子。
要不是知道这里是计算机历史展区,他还以为这玩意是什么仪器呢。
“经验+1。”
意外的是,这个方盒子能够模拟出来。
多亏了计科院将这个方盒子拆解展示。
他的计算机模拟功能,也并不需要很精确。
22点的知力,专注地观察,测量,就能直接模拟出一模一样的虚拟电脑。
“这电脑比我爹还老。”
杨哲嘀咕着。
又经历过多个无经验的展品。
终于。
“经验+1。”
这是一台两千年之前,带着软驱,横式机箱,颇具年代感的电脑主机,还带着一个当年流行的凸面玻璃显示器,硕大得好像脑袋一样。
主机内部插着512kb显存的显卡,4mb大小的绿色内存条,cpu的性能弱小至极。
杨哲模拟出来之后,还特意看了眼展品旁边贴着的标签说明。
“1996年,连想都不要想家用机,天琴座1+1。”
标签甚至都泛黄发脆。
“这玩意都能当我哥了……”
杨哲去了下一个展柜。
在展厅里看过来,才知道计算机发展历史之漫长。
随着电脑模拟成功,托盘上的蘑菇们自动接管了它的运作。
电脑咯吱咯吱响着,发出了古老的运行噪音。
一直待到下午5点,杨哲在走之前顺便把笔记本电脑也模拟了一下。
别的计算机就没有更多的经验了。
【经验】:58/100。
感觉,除非做出计算机最远古时代的那种电子管与二极管组成的庞然大物,否则都很难被判定为新模拟吧?
这个获取新经验的渠道也暂时耗尽了。
看样子,还是得依靠极客们。
但这趟的收获还真是巨大。
至少,让杨哲对计算机的整个发展历史有了了解。
不单单是硬件,还包括软件与网络环境。
虽然他无法直接模拟出后两者,但也从展厅中汲取到了大量的知识。
“如果我能直接把虚拟电脑的操作系统、硬件配置统统伪装成别的计算机环境,再设法掩盖掉自己的上网地点、上网方式,等等,是不是就可以瞒过极客们的探测呢?”
……
“这书看的人好少啊。”
无光之月翻看着作家后台。
目前,书友圈中大致保持着一天两条帖子的频率。
大多数帖子标题是“这什么沙雕书名”、“一看就又是一本垃圾书”、“科幻分类怎么全是诸天文”之类的。
迄今为止,就只有三个人在书评区发帖说:“书写得挺好玩的,作者加油更新”。
无光之月感觉很寂寞。
虽然书不是他写的,但却是他亲手上传的,他有种书是自己养子的感觉。
他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一看就很忙的杨哲,只好自己一个人守着作家后天,时不时刷新一下看新增收藏。
“不知道黄泉主人现在在干什么。”
无光之月试着连了一下之前那个地址,连不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换ip了。
他又去看了看沙盒。
沙盒,他自然是留了后台的。
杨哲无论在上面做什么,他都能看得见。
这样也方便他帮助杨哲抹掉网络上的痕迹,以免有人追查到他。
他发现杨哲在接枪稿的单子,什么类型的都有。
“啊,杨哲很认真地在执行我们的计划呢。”
无光之月心中欣慰。
他继续看着杨哲的聊天记录。
杨哲还各种跟金主哭诉家穷人多,即将饿死。
无光之月看着看着就笑起来,笑着笑着又有点感伤。
希望真能帮到杨哲和他的家人吧。
杨哲上线,填好了资料,上传身份证,抽了个空把签约资料寄出去给阅文了。
第二天,6月3日。
一大早杨哲就坐在了电脑前,做题。
当他做到第700道三星实际操作题时。
一种感觉蹭地蹿上脑门。
知力突破了,现在是22点。
杨哲望向身边的床铺梯子。
这次,不仅仅是横栏的宽度,梯子的长度,甚至铁皮横栏其上的每一点凸起的杂质、掉落的漆皮,在他心中都纤毫毕现,犹如实际测量般,知道位置,知道尺寸,知道形状,知道大小。
如果将空间划定坐标的话……
杨哲试着在心中为现实物体做出标尺。
就能在3d软件中,复现出一模一样的图形。
难怪现实模拟方向的主属性是知力。
感知能力,是对现实进行模拟的重要属性。
通过感知,对现实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很好。极客世界果然是个好网站。”
杨哲站起身来。
看样子,以后就算学会了网络伪装的能力,也可以继续来这里多转转。
他出了门,来到计科院。
“顾兄,我想再请教一件事。”
杨哲严肃地道。
“这个世界上,除了台式机之外,还有没有别的电脑的类型?”
顾树有些诧异,但还是回答道:
“如果你是问计算机的不同类别的话,往大型化、高算力方向发展,有大型计算机、超级计算机。”
“往小型化、专业化发展,则有笔记本、平板、单片机、智能手机、智能设备等等。”
杨哲赶紧道:“能不能给我找找相关资料?最好,是能让我看到实物。”
顾树起身,“可以啊,计科院有个展览厅,我带你去看。”
身为计科院的研究生,顾树可以去院里借展览厅的钥匙。
展览厅平时为了安保的需求不开门。
当顾树开门之后,厅内散发出淡淡的尘埃气味。
杨哲跟在他后面进了大厅。
这里占地面积挺大,被隔成了好几个区域,每个区域都用玻璃柜展示了许多千奇百怪的计算机硬件,还有一些颇具年代感的物件,例如软盘、光盘与刻录盘。
顾树说他可以在这里看到下午5点,就离开了。
杨哲在展厅里走动,参观。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受到自身能力的影响,他觉得,这些带有历史感的电脑硬件看起来格外亲切。
就仿佛是信息的历史遗迹一般。
22点的感知极其好用。
透明的玻璃柜中,展品被拆解开来,方便观众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观看,也给他提供了方便。
才半个小时,他就试着模拟出来一台用于公路收费系统的单片机。
“经验+1。”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最简单的微型计算机了。
其他的,就显得略微复杂。
杨哲逛到展区的计算机发展史。
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
之后的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
这里都没有实物,只有各种富有年代感的照片。
只有照片并不可以,杨哲只能看着照片流口水。
他观察着展品,试试看能不能模拟,以及有没有经验。
“1977年modore pet。”
杨哲看到了一个像宇航头盔一样的显示器,以及硕大的方盒子。
要不是知道这里是计算机历史展区,他还以为这玩意是什么仪器呢。
“经验+1。”
意外的是,这个方盒子能够模拟出来。
多亏了计科院将这个方盒子拆解展示。
他的计算机模拟功能,也并不需要很精确。
22点的知力,专注地观察,测量,就能直接模拟出一模一样的虚拟电脑。
“这电脑比我爹还老。”
杨哲嘀咕着。
又经历过多个无经验的展品。
终于。
“经验+1。”
这是一台两千年之前,带着软驱,横式机箱,颇具年代感的电脑主机,还带着一个当年流行的凸面玻璃显示器,硕大得好像脑袋一样。
主机内部插着512kb显存的显卡,4mb大小的绿色内存条,cpu的性能弱小至极。
杨哲模拟出来之后,还特意看了眼展品旁边贴着的标签说明。
“1996年,连想都不要想家用机,天琴座1+1。”
标签甚至都泛黄发脆。
“这玩意都能当我哥了……”
杨哲去了下一个展柜。
在展厅里看过来,才知道计算机发展历史之漫长。
随着电脑模拟成功,托盘上的蘑菇们自动接管了它的运作。
电脑咯吱咯吱响着,发出了古老的运行噪音。
一直待到下午5点,杨哲在走之前顺便把笔记本电脑也模拟了一下。
别的计算机就没有更多的经验了。
【经验】:58/100。
感觉,除非做出计算机最远古时代的那种电子管与二极管组成的庞然大物,否则都很难被判定为新模拟吧?
这个获取新经验的渠道也暂时耗尽了。
看样子,还是得依靠极客们。
但这趟的收获还真是巨大。
至少,让杨哲对计算机的整个发展历史有了了解。
不单单是硬件,还包括软件与网络环境。
虽然他无法直接模拟出后两者,但也从展厅中汲取到了大量的知识。
“如果我能直接把虚拟电脑的操作系统、硬件配置统统伪装成别的计算机环境,再设法掩盖掉自己的上网地点、上网方式,等等,是不是就可以瞒过极客们的探测呢?”
……
“这书看的人好少啊。”
无光之月翻看着作家后台。
目前,书友圈中大致保持着一天两条帖子的频率。
大多数帖子标题是“这什么沙雕书名”、“一看就又是一本垃圾书”、“科幻分类怎么全是诸天文”之类的。
迄今为止,就只有三个人在书评区发帖说:“书写得挺好玩的,作者加油更新”。
无光之月感觉很寂寞。
虽然书不是他写的,但却是他亲手上传的,他有种书是自己养子的感觉。
他也不好意思去打扰一看就很忙的杨哲,只好自己一个人守着作家后天,时不时刷新一下看新增收藏。
“不知道黄泉主人现在在干什么。”
无光之月试着连了一下之前那个地址,连不上,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换ip了。
他又去看了看沙盒。
沙盒,他自然是留了后台的。
杨哲无论在上面做什么,他都能看得见。
这样也方便他帮助杨哲抹掉网络上的痕迹,以免有人追查到他。
他发现杨哲在接枪稿的单子,什么类型的都有。
“啊,杨哲很认真地在执行我们的计划呢。”
无光之月心中欣慰。
他继续看着杨哲的聊天记录。
杨哲还各种跟金主哭诉家穷人多,即将饿死。
无光之月看着看着就笑起来,笑着笑着又有点感伤。
希望真能帮到杨哲和他的家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