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颖却是没有怕他,只是对着他摇摇头,一句话打消了他的疑惑,“你没有说什么梦话,只是晚上睡得不大安稳,眉头总紧皱着,很容易被惊醒。”
听到她这话,李治松了口气,仿佛全身都散了架般的靠在那里,两眼无神的看着长孙颖,一时间不知道是说还是不说。
这事情搁在他一个人心里,的确是让他寝食难安,但是说出来,他不仅思考,他是否可以信任长孙颖到这个地步。
长孙颖也知道不能逼他太紧,这会儿见他在思考犹豫,反倒是放松了他的手,笑着准备起身,“其实九郎不与我说也不要紧,我只是看着你的弦儿绷得太紧,想帮你松松。但外头的事情,本来就不是我们女人该参与的,我不问好了。”
李治见着她要走,手却是比脑子还要快一步,一把抓住她的手,将着她拉进怀里,犹豫了许久的话就那么自然而然的说了出来,“父亲有废太子之心。”
长孙颖听着这话,愣了一下,心里头想着的却是,自从李治长大后,他称呼太宗为耶耶的次数越来越少,称呼他为父亲的次数越来越多。
似乎连着李治自己都没有发现这个转变。
长孙颖想了想,然后伸手拍了拍李治,很笃定的说道,“这件事你放宽心,一定不会成行的。”
话匣子一打开,后面的话就容易说的多了,李治松了手,整个人在墙上靠着,脸上却是说不出的灰心,“话不能这么说,我以前藏拙藏的很了,所以如今父亲不怀疑我有野心,却怀疑我太过没用,怕我担不起这重任。这个心思在着他心里头一旦生根,就很难拔掉。”
太子这职位,太聪明了会让皇帝觉得威胁而被坏掉,太平庸了又会怕你担不起重任。有的时候仁善是美德,有的时候仁善却又是懦弱的代名词,其中的分寸实在是难以把握。
李治不过做了半年多,便已经感觉到辛苦,他真不敢想象大哥是如何忍过十几年的。
“能跟你竞争的人有限,”长孙颖想了想,她确定李治没事是因为她知道李治就是未来的唐高宗,但是这话却不能说,只能从旁的找佐证。一件事情,当你知道结果,再来找证据便容易的多,例如连她这种深宫内的都可以算出,“陛下的儿子虽然多,但是能跟你争的却没有几个。自你以下,纪王等人的年纪都过小,被立为储君的几率不大,而自你以上,能与你争着,更是寥寥。”
因为今年开始,皇帝的身体忽然变差,所以他选太子不可能选太小的,那样教起来很麻烦,他没有那么多时间,群臣也不可能答应,所以多半只能从着已经长成的皇子中选。长孙颖的这种判断十分合理,李治听着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话题开了个口,再往下说边容易多了,长孙颖对着李治如数家珍,“自你往上,嫡子中已经没有人能与你争了。大哥是不可能再恢复太子之位,东莱郡王已经失败,也没有威胁。楚王被过继给了楚哀王;蜀王好游猎,蒋王好玩物,两人在地方上任意妄为,都曾经被陛下骂过,声名狼藉。他们这些人中,唯一出色的,就是越王和吴王了。”
李治听着这话,点了点头,然后慢慢的说道,“他们两个,与着父亲性格很像,很讨父亲喜欢。”
“是,”长孙颖承认,这两位不仅自己才干出众,而且出身也很好。吴王李恪的母亲是隋朝的公主杨氏,这个时候的人对于前朝公主的忌讳并没有那么深,完全不存在后人臆想的那种万一李恪继位,李家天下又重新变成杨氏天下的那种担忧。因为中国的社会向来是父系氏族,李恪姓李而不姓杨,这就说明在他这里只会坚持李家的利益。至于故国公主入宫为妃,实在是太普遍不过的事情。隋炀帝的皇后便是梁孝明帝,萧皇后当年的儿子做太子,大家也都认为元德太子是正统,并没有人会担心这是南明的复辟。
所以李恪母亲的身份,并不会给他减分,反倒是能给他加分。
至于越王李贞,他比李治大一岁,母亲是燕贤妃。燕贤妃的曾祖和祖父都曾经位极人臣,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父亲虽然因为受祖父残暴的连累未能入仕,但是却从小就有神童的美名。母亲则为隋太尉、观王杨雄的第三女,所以燕德妃从小便闺誉极佳,擅长女红,却又精通诗书,有过目不忘之能。其母都夸奖她性理明惠,艺文该博,向使为男,当成国器。她十三岁时因“香名逾振”,被礼聘入秦王宫,封号“贵人”,贞观元年正式册拜贤妃,到今天都盛宠不觉。
如今太宗的诸子中,也就只有这两位能跟李治一较高下,而糟糕的是,李治因为藏拙,所以显得软弱无能,而这两位却是弓马娴熟,诗画皆通,很得太宗的喜欢。
所以,李治一直以来保命的优点,在着这里却变成了缺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李治除了嫡子的身份,到底哪里能竞争过这两位上位,长孙颖也一直很好奇。今天听着李治这么一唠叨,她却忽然被点通了那点,顿时笑了。
“别,九郎你别误会,我只是忽然想通了他们怎么赢不了你。”看着李治好奇的看向自己的眼神,长孙颖摇了摇头,然后坐在他对面兴致勃勃的说道,“他们俩的毛病啊,就是跟着陛下太像了。人其实都知道自己的缺点,端看愿不愿意承认了,陛下虽然平时总觉得自己最好,但他也懂得自己冲动,易感情用事,好大喜功的毛病。这两位与着陛下极其相似,所以陛下很容易揣测出他们的心理,能够预想到他们可以带给这个国家什么。”
说道这里,长孙颖顿了顿,然后看着李治,“那些,必然是陛下不愿意看到的。”
听着长孙颖这么一说,李治才恍然大悟,他因为太过紧张,而忽略了这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国家,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
皇帝希望皇室内不要再发生内斗,诸子可以平安。大臣们希望帝王不要再好游猎,少建宫苑,节省民力,这都是自己不能做到,而那两位可以做到的事情。
“陛下毕竟是皇帝,凡事都会从国家考虑,所以私人的喜好很容易就会放在后面。”长孙颖靠在李治胸前说道,“所以你只要按照你原来的样子继续做,便没有人能换掉你。就算有人想换掉你,但是更多的人会竭力保住你的。”
“嗯,”李治点了点头,旁观者清,有些事情未必有多高明的见识,只要不陷入其中,总是很方便看出出路的。
“不过,你是不是也觉得,陛下待你不如以前?”长孙颖说完易储的话题后,话锋一转,却是说道了别的。
“呃,”李治犹豫片刻,还是回答了,“是。”
“这才是我最近担心的问题,”长孙颖看着李治,见着他面有迷惑,便将事情摊开了说,“我说这些话你可能觉得不大好听,但是,九郎你似乎想过,你对着陛下的心,是否跟着往常一样?”
李治本能的想要反驳,但是在着长孙颖认真的目光下,却是停住了口,仔细的思索起这个问题来。
“孩子长大了,对父亲的看法总会有所改变,今年又发生了这么多事,你的疏远是人之常情。”长孙颖见着他在思考,便慢慢的引导着说道,“但你要想想,他不是别人,是皇帝,你跟着他没有对错的道理可讲。若你不去就他,他不可能来就你,长此以往,父子感情自然就会单薄。”
听着长孙颖这样说,李治只觉得如从从梦中惊醒,一睁眼发现自己站在悬崖边。
听到她这话,李治松了口气,仿佛全身都散了架般的靠在那里,两眼无神的看着长孙颖,一时间不知道是说还是不说。
这事情搁在他一个人心里,的确是让他寝食难安,但是说出来,他不仅思考,他是否可以信任长孙颖到这个地步。
长孙颖也知道不能逼他太紧,这会儿见他在思考犹豫,反倒是放松了他的手,笑着准备起身,“其实九郎不与我说也不要紧,我只是看着你的弦儿绷得太紧,想帮你松松。但外头的事情,本来就不是我们女人该参与的,我不问好了。”
李治见着她要走,手却是比脑子还要快一步,一把抓住她的手,将着她拉进怀里,犹豫了许久的话就那么自然而然的说了出来,“父亲有废太子之心。”
长孙颖听着这话,愣了一下,心里头想着的却是,自从李治长大后,他称呼太宗为耶耶的次数越来越少,称呼他为父亲的次数越来越多。
似乎连着李治自己都没有发现这个转变。
长孙颖想了想,然后伸手拍了拍李治,很笃定的说道,“这件事你放宽心,一定不会成行的。”
话匣子一打开,后面的话就容易说的多了,李治松了手,整个人在墙上靠着,脸上却是说不出的灰心,“话不能这么说,我以前藏拙藏的很了,所以如今父亲不怀疑我有野心,却怀疑我太过没用,怕我担不起这重任。这个心思在着他心里头一旦生根,就很难拔掉。”
太子这职位,太聪明了会让皇帝觉得威胁而被坏掉,太平庸了又会怕你担不起重任。有的时候仁善是美德,有的时候仁善却又是懦弱的代名词,其中的分寸实在是难以把握。
李治不过做了半年多,便已经感觉到辛苦,他真不敢想象大哥是如何忍过十几年的。
“能跟你竞争的人有限,”长孙颖想了想,她确定李治没事是因为她知道李治就是未来的唐高宗,但是这话却不能说,只能从旁的找佐证。一件事情,当你知道结果,再来找证据便容易的多,例如连她这种深宫内的都可以算出,“陛下的儿子虽然多,但是能跟你争的却没有几个。自你以下,纪王等人的年纪都过小,被立为储君的几率不大,而自你以上,能与你争着,更是寥寥。”
因为今年开始,皇帝的身体忽然变差,所以他选太子不可能选太小的,那样教起来很麻烦,他没有那么多时间,群臣也不可能答应,所以多半只能从着已经长成的皇子中选。长孙颖的这种判断十分合理,李治听着也忍不住点了点头。
话题开了个口,再往下说边容易多了,长孙颖对着李治如数家珍,“自你往上,嫡子中已经没有人能与你争了。大哥是不可能再恢复太子之位,东莱郡王已经失败,也没有威胁。楚王被过继给了楚哀王;蜀王好游猎,蒋王好玩物,两人在地方上任意妄为,都曾经被陛下骂过,声名狼藉。他们这些人中,唯一出色的,就是越王和吴王了。”
李治听着这话,点了点头,然后慢慢的说道,“他们两个,与着父亲性格很像,很讨父亲喜欢。”
“是,”长孙颖承认,这两位不仅自己才干出众,而且出身也很好。吴王李恪的母亲是隋朝的公主杨氏,这个时候的人对于前朝公主的忌讳并没有那么深,完全不存在后人臆想的那种万一李恪继位,李家天下又重新变成杨氏天下的那种担忧。因为中国的社会向来是父系氏族,李恪姓李而不姓杨,这就说明在他这里只会坚持李家的利益。至于故国公主入宫为妃,实在是太普遍不过的事情。隋炀帝的皇后便是梁孝明帝,萧皇后当年的儿子做太子,大家也都认为元德太子是正统,并没有人会担心这是南明的复辟。
所以李恪母亲的身份,并不会给他减分,反倒是能给他加分。
至于越王李贞,他比李治大一岁,母亲是燕贤妃。燕贤妃的曾祖和祖父都曾经位极人臣,为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等。父亲虽然因为受祖父残暴的连累未能入仕,但是却从小就有神童的美名。母亲则为隋太尉、观王杨雄的第三女,所以燕德妃从小便闺誉极佳,擅长女红,却又精通诗书,有过目不忘之能。其母都夸奖她性理明惠,艺文该博,向使为男,当成国器。她十三岁时因“香名逾振”,被礼聘入秦王宫,封号“贵人”,贞观元年正式册拜贤妃,到今天都盛宠不觉。
如今太宗的诸子中,也就只有这两位能跟李治一较高下,而糟糕的是,李治因为藏拙,所以显得软弱无能,而这两位却是弓马娴熟,诗画皆通,很得太宗的喜欢。
所以,李治一直以来保命的优点,在着这里却变成了缺点。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李治除了嫡子的身份,到底哪里能竞争过这两位上位,长孙颖也一直很好奇。今天听着李治这么一唠叨,她却忽然被点通了那点,顿时笑了。
“别,九郎你别误会,我只是忽然想通了他们怎么赢不了你。”看着李治好奇的看向自己的眼神,长孙颖摇了摇头,然后坐在他对面兴致勃勃的说道,“他们俩的毛病啊,就是跟着陛下太像了。人其实都知道自己的缺点,端看愿不愿意承认了,陛下虽然平时总觉得自己最好,但他也懂得自己冲动,易感情用事,好大喜功的毛病。这两位与着陛下极其相似,所以陛下很容易揣测出他们的心理,能够预想到他们可以带给这个国家什么。”
说道这里,长孙颖顿了顿,然后看着李治,“那些,必然是陛下不愿意看到的。”
听着长孙颖这么一说,李治才恍然大悟,他因为太过紧张,而忽略了这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现在的国家,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继承人。
皇帝希望皇室内不要再发生内斗,诸子可以平安。大臣们希望帝王不要再好游猎,少建宫苑,节省民力,这都是自己不能做到,而那两位可以做到的事情。
“陛下毕竟是皇帝,凡事都会从国家考虑,所以私人的喜好很容易就会放在后面。”长孙颖靠在李治胸前说道,“所以你只要按照你原来的样子继续做,便没有人能换掉你。就算有人想换掉你,但是更多的人会竭力保住你的。”
“嗯,”李治点了点头,旁观者清,有些事情未必有多高明的见识,只要不陷入其中,总是很方便看出出路的。
“不过,你是不是也觉得,陛下待你不如以前?”长孙颖说完易储的话题后,话锋一转,却是说道了别的。
“呃,”李治犹豫片刻,还是回答了,“是。”
“这才是我最近担心的问题,”长孙颖看着李治,见着他面有迷惑,便将事情摊开了说,“我说这些话你可能觉得不大好听,但是,九郎你似乎想过,你对着陛下的心,是否跟着往常一样?”
李治本能的想要反驳,但是在着长孙颖认真的目光下,却是停住了口,仔细的思索起这个问题来。
“孩子长大了,对父亲的看法总会有所改变,今年又发生了这么多事,你的疏远是人之常情。”长孙颖见着他在思考,便慢慢的引导着说道,“但你要想想,他不是别人,是皇帝,你跟着他没有对错的道理可讲。若你不去就他,他不可能来就你,长此以往,父子感情自然就会单薄。”
听着长孙颖这样说,李治只觉得如从从梦中惊醒,一睁眼发现自己站在悬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