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驷斩杀韩国使臣的消息,不胫而走,旬月之间,便被传的沸沸扬扬。
至此,秦国恶名更甚!韩康王被气炸了,他是打死都没想到,问罪未遂,还被秦王斩了特使。
一怒之下,韩王便立刻答应公孙衍伐秦之事,选良辰吉日起兵!除韩国之外的其他诸侯国,对于秦国如此不讲道义的行为也是深恶痛绝,无一不衍生出与韩合谋之心。
秦国目下所处的困境,不亚于五国合纵之时。
其实,这些日子嬴驷一直都在思虑秦国的国策是否有错误。
自从他上位以来,东出、称王、连横,所谋划的方略与祖先的既定方针,略有不同。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嬴驷对除秦国之外的其他诸国兵事也是尤为关注了解。
秦国与韩国之间的战斗,怕是在所难免!嬴驷不怕,只要吃透国力,秦国能击退三晋联军,自然也便对韩国来袭手到拈来。
虽然嬴驷一向昏庸,但是大敌当前,嬴驷还分得清孰轻孰重。
这段日子他一直没去酒池肉林,不是没有需求,只是被国事搅扰,没有兴趣。
独自一人卧在凌云阁中愁眉不展,嬴驷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这么一天。
梅长苏和张仪,于暮色之中来到凌云阁,见到嬴驷已经靠在王椅之上睡着了。
两个人倍感惭愧!毕竟是秦国的左右丞相,让王上如此焦虑,实在是有侮辱为人臣子的本分。
“来了?”
嬴驷睁开双眼,实际上他一直没睡着,只是眯着眼睛,梅长苏和张仪进来的时候,已经被发觉。
“臣梅长苏、张仪,拜见我王!”
嬴驷坐正了身体,摆了摆手,私下里相见,这番客套礼节早该省掉。
梅长苏的声音很低,他知道嬴驷最近操劳过度,精神不太好,所以不敢太大声。
“王上,昨天巴蜀两使来过了,臣和张兄见王上劳累,便私自接待了。”
巴蜀?
嬴驷想起来了。
历史上确实是在这个节骨眼,秦国要攻打韩国的时候,蜀国与巴国和苴国产生了战争摩擦。
蜀国在三国之中较为强盛,也早有吞并巴莒两国的狼子野心。
只可惜,两国勠力同心,顽强抵抗,加上楚国一直从中捣乱,导致蜀国始终未曾得手。
如今蜀国下定决心,誓要一口吞下嘴边的两块肥肉。
巴莒两国国力不是很强,一时之间难以抵挡,只能对老邻居求助支援。
因为楚国对巴蜀之地的觊觎人尽皆知,而秦国却从未对巴蜀开战,所以巴莒两国,便将希望寄托在秦国身上。
再加上,当年龙门相王,蜀王曾经送泥土羞辱嬴驷,嬴驷的心结一直未曾打开。
综合考虑,巴莒两国觉得秦国出兵相救的可能性十分大!嬴驷冷静清醒,淡然道:“有人说巴蜀之地穷乡僻壤,巴蜀之民野蛮刁横;但寡人知道,巴蜀乃是天府之国,天下粮仓。”
梅长苏和张仪逐渐意识到,嬴驷其实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
他对秦国了如指掌,包括土地、赋税、人口、国库、生铁、粮食、马匹、兵器等等。
他对国策有着清晰的认识,对谋兵方略,也有着细微末节的计算。
换而言之,嬴驷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他想让外人看见的,而嬴驷本质上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人知道。
梅长苏一向稳健,即便大敌当前,他还是冷静巧妙的思考,才道:“王上,秦国目下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面是韩国来势汹汹,一面是巴蜀翘首以盼,秦国将何去何从?”
嬴驷笑道:“韩国来袭,在寡人情理之中,巴莒两国前来求援,也在预料之内,依照寡人的意思,都不放手。”
都不放手?
张仪咬了咬牙,来不及细想便质疑道:“王上之言,张仪不解,王上是想既迎战韩国,又支援巴莒两国?”
“不是支援巴莒两国,而是平定巴蜀,直接将巴蜀之地变为和秦国的郡县。”
嘶!梅长苏和张仪二人倒抽一口冷气,差点没吓尿。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巴蜀之地乃是秦国奇险边地,虽然山地连绵,但气候却温暖湿润,土地肥沃。
甚至比商於之地还要富庶许多!秦国虽然经历了函谷关一战,国力尚未尚未完全恢复,但精锐尚在。
劳师远征平定巴蜀,不在话下!可是最怕的便是两线开战。
以秦国现在的兵力,是没办法两线开战的,要么平定巴蜀,要么迎战韩国。
二者只能选择其一。
张仪一直很专注,听到嬴驷的话后,不由将眉头皱的更深:“王上,臣认为此举不妥!”
“有何不妥?”
嬴驷的声音有些暗哑。
三个人来到战国舆图旁,张仪头头是道的分析起来:“王上且看,平巴蜀与战韩国,战线相差甚远,若真的两线开战,恐左右不能驰援。”
“如此,两线便显得都有些捉襟见肘,巴蜀之地我秦军以前从未去过,易守难攻。”
“而韩国,这次又是犀首领兵,两名副将申差、韩鹏,都是熟读兵书之人。”
“这样的话,我秦国不仅兵力很难调配,将帅的分配,也很是难办。”
梅长苏补充道:“是啊王上,张兄所言有理,再者来说,若将秦国兵力都集中在韩国与巴蜀的战场上,若是他国来攻,咱们又将如何?”
嬴驷望着那地图上的连绵山川,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些寡人都想过,如今燕国内乱,燕国丞相子之逼迫燕王禅让,如此情况,齐国不会不插一手。”
“齐国若插手燕国内政,便不会有精力来找我秦国的麻烦,魏国和赵国被我秦国打怕了,也不敢援助韩国。”
“所以,能在我秦国对巴蜀和韩国同时开战之时,而对我秦国造成威胁的,就只有一个国家——楚国!”
这一番透彻实在的侃侃而谈,让梅长苏和张仪立刻掂量起来,王上说的没错。
如此说来,只要楚国不插手,那么秦国得胜归来的希望就会大大提高。
可是问题又来了,如何让楚国坐视不管呢?
至此,秦国恶名更甚!韩康王被气炸了,他是打死都没想到,问罪未遂,还被秦王斩了特使。
一怒之下,韩王便立刻答应公孙衍伐秦之事,选良辰吉日起兵!除韩国之外的其他诸侯国,对于秦国如此不讲道义的行为也是深恶痛绝,无一不衍生出与韩合谋之心。
秦国目下所处的困境,不亚于五国合纵之时。
其实,这些日子嬴驷一直都在思虑秦国的国策是否有错误。
自从他上位以来,东出、称王、连横,所谋划的方略与祖先的既定方针,略有不同。
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嬴驷对除秦国之外的其他诸国兵事也是尤为关注了解。
秦国与韩国之间的战斗,怕是在所难免!嬴驷不怕,只要吃透国力,秦国能击退三晋联军,自然也便对韩国来袭手到拈来。
虽然嬴驷一向昏庸,但是大敌当前,嬴驷还分得清孰轻孰重。
这段日子他一直没去酒池肉林,不是没有需求,只是被国事搅扰,没有兴趣。
独自一人卧在凌云阁中愁眉不展,嬴驷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也有这么一天。
梅长苏和张仪,于暮色之中来到凌云阁,见到嬴驷已经靠在王椅之上睡着了。
两个人倍感惭愧!毕竟是秦国的左右丞相,让王上如此焦虑,实在是有侮辱为人臣子的本分。
“来了?”
嬴驷睁开双眼,实际上他一直没睡着,只是眯着眼睛,梅长苏和张仪进来的时候,已经被发觉。
“臣梅长苏、张仪,拜见我王!”
嬴驷坐正了身体,摆了摆手,私下里相见,这番客套礼节早该省掉。
梅长苏的声音很低,他知道嬴驷最近操劳过度,精神不太好,所以不敢太大声。
“王上,昨天巴蜀两使来过了,臣和张兄见王上劳累,便私自接待了。”
巴蜀?
嬴驷想起来了。
历史上确实是在这个节骨眼,秦国要攻打韩国的时候,蜀国与巴国和苴国产生了战争摩擦。
蜀国在三国之中较为强盛,也早有吞并巴莒两国的狼子野心。
只可惜,两国勠力同心,顽强抵抗,加上楚国一直从中捣乱,导致蜀国始终未曾得手。
如今蜀国下定决心,誓要一口吞下嘴边的两块肥肉。
巴莒两国国力不是很强,一时之间难以抵挡,只能对老邻居求助支援。
因为楚国对巴蜀之地的觊觎人尽皆知,而秦国却从未对巴蜀开战,所以巴莒两国,便将希望寄托在秦国身上。
再加上,当年龙门相王,蜀王曾经送泥土羞辱嬴驷,嬴驷的心结一直未曾打开。
综合考虑,巴莒两国觉得秦国出兵相救的可能性十分大!嬴驷冷静清醒,淡然道:“有人说巴蜀之地穷乡僻壤,巴蜀之民野蛮刁横;但寡人知道,巴蜀乃是天府之国,天下粮仓。”
梅长苏和张仪逐渐意识到,嬴驷其实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
他对秦国了如指掌,包括土地、赋税、人口、国库、生铁、粮食、马匹、兵器等等。
他对国策有着清晰的认识,对谋兵方略,也有着细微末节的计算。
换而言之,嬴驷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他想让外人看见的,而嬴驷本质上是个什么样的人,没有人知道。
梅长苏一向稳健,即便大敌当前,他还是冷静巧妙的思考,才道:“王上,秦国目下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面是韩国来势汹汹,一面是巴蜀翘首以盼,秦国将何去何从?”
嬴驷笑道:“韩国来袭,在寡人情理之中,巴莒两国前来求援,也在预料之内,依照寡人的意思,都不放手。”
都不放手?
张仪咬了咬牙,来不及细想便质疑道:“王上之言,张仪不解,王上是想既迎战韩国,又支援巴莒两国?”
“不是支援巴莒两国,而是平定巴蜀,直接将巴蜀之地变为和秦国的郡县。”
嘶!梅长苏和张仪二人倒抽一口冷气,差点没吓尿。
这个想法太疯狂了。
巴蜀之地乃是秦国奇险边地,虽然山地连绵,但气候却温暖湿润,土地肥沃。
甚至比商於之地还要富庶许多!秦国虽然经历了函谷关一战,国力尚未尚未完全恢复,但精锐尚在。
劳师远征平定巴蜀,不在话下!可是最怕的便是两线开战。
以秦国现在的兵力,是没办法两线开战的,要么平定巴蜀,要么迎战韩国。
二者只能选择其一。
张仪一直很专注,听到嬴驷的话后,不由将眉头皱的更深:“王上,臣认为此举不妥!”
“有何不妥?”
嬴驷的声音有些暗哑。
三个人来到战国舆图旁,张仪头头是道的分析起来:“王上且看,平巴蜀与战韩国,战线相差甚远,若真的两线开战,恐左右不能驰援。”
“如此,两线便显得都有些捉襟见肘,巴蜀之地我秦军以前从未去过,易守难攻。”
“而韩国,这次又是犀首领兵,两名副将申差、韩鹏,都是熟读兵书之人。”
“这样的话,我秦国不仅兵力很难调配,将帅的分配,也很是难办。”
梅长苏补充道:“是啊王上,张兄所言有理,再者来说,若将秦国兵力都集中在韩国与巴蜀的战场上,若是他国来攻,咱们又将如何?”
嬴驷望着那地图上的连绵山川,语重心长的说道:“这些寡人都想过,如今燕国内乱,燕国丞相子之逼迫燕王禅让,如此情况,齐国不会不插一手。”
“齐国若插手燕国内政,便不会有精力来找我秦国的麻烦,魏国和赵国被我秦国打怕了,也不敢援助韩国。”
“所以,能在我秦国对巴蜀和韩国同时开战之时,而对我秦国造成威胁的,就只有一个国家——楚国!”
这一番透彻实在的侃侃而谈,让梅长苏和张仪立刻掂量起来,王上说的没错。
如此说来,只要楚国不插手,那么秦国得胜归来的希望就会大大提高。
可是问题又来了,如何让楚国坐视不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