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缓缓迈着步子,哼着小调,回到了属于自己的军帐。
    这座军帐十分整洁干净,甚至还有些寒酸,没有丝毫的装饰和用以享受的奢侈物品,处处都透着文法吏的精干气息。
    他看着桌案上整齐摆放的案牍,不禁满意地点点头。跟随他的吏员都是有了些年头的老吏人,早就熟悉了自己的习惯。
    跪坐到书案后,随手拿起一册书简,扫了两眼后就放下,他的心思有些乱,根本看不进去中车府的杂乱事宜。
    赵高揉了揉眉心,想强迫自己平静下来,对他而言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烦躁过了,今日会如此,真的很让他意外。
    这时候,一声禀报在帐外响起,紧接着便有吏员奉着一份案牍走了进来。示意将案牍放在案上,挥了挥手,吏员低头退了出去。
    赵高这才将其拿起来一看封印,却是大秦皇子——自己的学生胡亥完成的课业,定期送过来给他审阅。
    扯掉丝线,将卷在一起的课业书简展开,就见工工整整的篆字,一丝不苟的书写在上面。先不说内容如何,光是这份用笔的功力,就足见胡亥进步神速了。
    当下,赵高满意地点了点头,开始读起胡亥所写的内容。
    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时才开始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也就是说,在魏晋之前,并没有人特意提到书法。但是这并不妨碍世人对美的追求,中国人是最追求意境美的,天生就会对写字好的人产生一种好感。
    赵高不得不承认,从水平上来说,弟子胡亥已经有了自己的三分功力,倘若假以时日,未必不能超越自己。
    而且从内容上来看,胡亥对大秦制度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了。赵高留给弟子胡亥的策论题目是“法后王”,也就是效法后王的意思。
    秦国取天下暴行很多,但能随着时代的不同而相应调整对策,建树的功业非常巨大。秦人一直强调说“法后王”。这是为何?因为后王距离自己近,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容易推行。
    胡亥的论述很有新意,不但提到了先孝公与商君的变法,而且对大秦未来的道路也做了规划,即便有些稚嫩,但以他的年纪来看,已经难能可贵了。
    弟子学得好,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情,可一想到这里,赵高的内心就更加焦灼。他放下胡亥的课业,挑开帐帘,信步走了出去,望着威武雄壮的侍卫,以及远处来回奔走的侦骑。赵高怅然一叹······
    他心中暗道:“大秦如此昌盛,吾日日委身于仇敌。亲眼见到仁人志士被秦贼所杀,却不能施以援手。国仇家恨,报之无期。公子扶苏、胡亥皆乃世之人杰,大秦难道真的会传之无穷?”
    赵高,姓赵。这本来是一句废话,但却给其本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甚至影响了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
    “赵”姓,在这个时代,与“秦”有着特殊的关系。
    “赵”是赵国王族的姓氏,赵高的父亲更是赵国王室的疏族。
    战国时代,天下合纵连横,各国间结盟换约,相互间以王室公子作为人质。这些作为人质的公子,有些是国君众多子女中不受宠爱的被疏远者,被打发出质后,往往长期滞留异国他乡,不少人贫困潦倒一辈子,终生至死不得归还。
    赵高的祖上,就是由赵国到秦国做质子的这一类公子。在赵国无宠,在秦国无援,不得已而滞留于秦。后来在秦国娶妻生子,子孙后代流落于xy市井当中,成为秦人,与普通的庶民无异。
    按理说已经在秦国生活了这么多年,赵高应该并不痛恨秦人才对。但事实却恰好相反,赵高对秦的痛恨是深入骨髓的!
    秦愈强盛一分,他就愈痛苦一分。秦强,意味着国仇难报,更意味着他永远也不可能超越那个端坐在御座上的男人。
    有关赵高的身世,2000年来了解甚少而曲解甚多,东汉以后赵高被丑化为阉宦,其家族也被丑化为宦阉家族,不实的成见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赵高是有儿女的人,他的女儿即将嫁给咸阳令阎乐,这就是赵高不是阉宦的明确证据。
    实际上,司马迁从来没有说过赵高是宦阉,不仅司马迁没有说过,东汉以前的所有史籍中都没有赵高是宦阉的记载。
    说赵高是宦阉的误解,一是出于对“宦”字的理解的错误;二是基于错误的文字“隐宫”所作的曲,丑化曲解。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宦阉的一条材料。然而,根据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宦人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相当于王或者皇帝的亲近侍卫之臣。宦籍,就是用来登录出入宫门者的登记册。
    在秦汉时代,不管是宦人、宦籍还是宦官的用语,都没有被阉割男人所担任内宫官职的含义。当时被去势后的男人被称为阉人,在宫中任职的阉人被称为宦阉,定义非常清楚。根据这个最新的材料,赵高是任职于宫中的宦人,也就是皇帝的亲近之臣,而不是被去势的宦阉。
    《史记·蒙恬列传》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条材料。“隐宫”一词,本来语义不明,东汉以后一位为史记作注解的刘姓人士借题发挥,他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去势的宫刑,进而引申说赵高的父亲受宫刑,母亲与她人野···合生下的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宫刑,被去势成了宦官。
    谎话越编越大,越编越痛快,于是以讹传讹,到了唐代以后,赵高一家都是宦阉的不经流言就逐渐固定下来。
    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早就根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以后,隐官的意义就更加清楚明白,它是用来指称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称刑满人员的身份,与宫刑阉割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请把赵高的***还给他吧······

章节目录

秦农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玉米粒皮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玉米粒皮皮并收藏秦农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