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凌的猜测没有错,平定了邓伯孙叛乱后,朝廷果然又下了命令,让自己顺势前往岭南,防止招降黄萧养再出乱子。
其实程林在岭南的招降工作做得很好,加上黄萧养率乱民围攻广州城,竟是数月而不得下,因此也渐渐有了投降的意愿。
程林知道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便主动打开粮仓,向前来归附的人提供饭食,这样一来,就更没有多少人愿意跟着黄萧养造反了。
程林见此情状,立刻趁热打铁,亲自到阵前与黄萧养等乱民约期会谈,一意安抚招降,于是黄萧养终于决定率众投降。
可就在这时,董兴突然率领京营前军来到了岭南,并对程林的招降之策产生了置疑。
在董兴看来,黄萧养这帮乱民多达数万人,并不像陶得二、叶希八他们那样容易安置,稍微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更大的麻烦。
而且这数月以来,他们围攻城池,转掠乡村,简直就跟土匪一样,这样的罪过怎么能轻易饶恕?
出兵之前朝廷将重点放在了陶得二、叶希八等人身上,可董兴认为岭南的黄萧养这帮孙子为祸更甚!
当然,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程林顺利招降了他们,自己还怎么立功?治世之中武人发家可不容易,自己还指望着这次能封个爵位呢!
董兴心里明白,虽然黄萧养这帮乱民的人数比陶得二、叶希八多,但却比他们更好对付,所以自己决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不过招降之策已经进行到这个地步,程林又怎会轻易放弃?因此董兴便打算使个阴招,顺便报复一下这个书呆子程林。
于是就在程林想要前去收编黄萧养等乱民之时,广州城外突然发生骚乱:官兵与义军竟然再次打了起来!
程林反应不及,甚至都未能脱身,便陷入了乱民的包围之中,眼看就要以身殉国,谁知就在这时,纪凌突然率军冲了过来。
广州城外那帮乱民哪里能挡得住纪凌手下的这群能战之士?因此在纪凌的率军冲击下,他们全都四散溃逃,而纪凌也得以成功将程林救了出来。
程林惊魂甫定,赶忙向纪凌连连道谢,而纪凌也免不得对这其中境况一番问询,可之后便觉一阵蹊跷:是不是有人在捣鬼啊?
原来当日朝廷下旨之时,纪凌还没有将闽地的事情处理完毕,因此便让董兴率前军先去,自己则会随后赶到,可怎料到会惹出那么一番乱子来!
而且由于这次动荡,程林之前的招降工作可谓前功尽弃:黄萧养等人失去了对官兵的信任,双方再次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氛围当中。
这自然是遂了董兴的心愿,因为当日在广州城外的那场乱子,就是他派心腹偷偷挑起来的。
虽然纪凌没有办法详细查证,但他也怀疑到了董兴身上,于是不由得对他敲打一番道,“董都督,朝廷近年来频频用兵,国库已是难以支绌,所以咱们最好还是体谅一下皇上的难处。”
董兴听得出纪凌话中之意,可他还是忍不住反驳道,“忠勇伯,少动刀兵自然是好事儿,可黄萧养这帮乱民岂是好相与的?他们在岭南的各处村落烧杀抢掠,难道能够轻易放过?”
纪凌承认董兴说得有道理,同时也能猜测到广州城外那场乱子必定跟他有关系,不过事到如今,自己能怎么办呢?
“董都督说得没错,但总要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嘛!这样百姓少遭罪,朝廷也能省力……”
“若是他们降而复叛,恐怕到时候费的力气更多!”董兴看了纪凌一眼,冷笑着说道。
“你……”纪凌见董兴这样不识抬举,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刚要起身发作,谁知突然有兵士传来军令道,“报!忠勇伯,闽地陶得二、叶希八等乱民再次据山反叛,皇上降旨遣忠勇伯率军前去剿杀!”
这……纪凌在原地一愣,忽得说不出话来了……看来这帮乱民还真不是好相与的……
董兴听说了这件事情后,倒也没有趁机嘲讽纪凌,而是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开始与他商讨作战事宜。
最终在他们的协商下,决定由纪凌率领新招募的浙兵和京营的一部分赶回浙地平叛,而董兴则率领剩下的人马和当地官府支援的兵力对黄萧养等人进行剿杀。
当然,纪凌离开岭南的时候,把程林也给带走了,结果这个书呆子还不愿意,说什么招降之事仍可商榷。
不过纪凌现在也懒得和程林多说废话,只是告诉他留在岭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朝廷也下令召他回去。
其实纪凌也理解程林的心思,甚至就在前段时间,自己和他的想法还是一致的。
但现实告诉自己,古代那些勇于造反的人,是根本不容易屈服的,或者说,当他们尝到作乱的甜头后,很难塌下心来老实过日子。
就比如陶得二、叶希八等人,朝廷专门拨给他们一个银矿,供他们来开采盈利,可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赚不到多少钱,因此便又干起了造反的老本行。
不是所有老百姓都像程林想象中那样,你不能把所有人想得过于邪恶,也不能把所有人想得过于善良,因为当他们造反时,是真的会杀害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的,比如黄萧养那帮岭南乱民。
因此纪凌这次没有心慈手软,李大志等人也再没有迟疑的理由,他们回到浙地后,很快便拼尽全力扑灭了陶得二等人的叛乱,而陶得二、叶希八本人也在作战中重伤而亡。
同样的,董兴更是心狠手辣,甚至在黄萧养的家乡鹤金斗实行“三光政策”,残酷镇压,焚烧房屋,挖掘坟墓,使当地遭到了一场浩劫。
最终在董兴的雷霆手段之下,仅用两个月就扑灭了黄萧养起义,并俘虏贼首百余人,而中箭身死的黄萧养尸首则被送到京城,枭斩示众。
至此,南方的几场叛乱被全部镇压,纪凌被进封为忠勇侯,董兴也因功受封为武进伯。
其实程林在岭南的招降工作做得很好,加上黄萧养率乱民围攻广州城,竟是数月而不得下,因此也渐渐有了投降的意愿。
程林知道他们的日子不好过,便主动打开粮仓,向前来归附的人提供饭食,这样一来,就更没有多少人愿意跟着黄萧养造反了。
程林见此情状,立刻趁热打铁,亲自到阵前与黄萧养等乱民约期会谈,一意安抚招降,于是黄萧养终于决定率众投降。
可就在这时,董兴突然率领京营前军来到了岭南,并对程林的招降之策产生了置疑。
在董兴看来,黄萧养这帮乱民多达数万人,并不像陶得二、叶希八他们那样容易安置,稍微处理不好,就会产生更大的麻烦。
而且这数月以来,他们围攻城池,转掠乡村,简直就跟土匪一样,这样的罪过怎么能轻易饶恕?
出兵之前朝廷将重点放在了陶得二、叶希八等人身上,可董兴认为岭南的黄萧养这帮孙子为祸更甚!
当然,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程林顺利招降了他们,自己还怎么立功?治世之中武人发家可不容易,自己还指望着这次能封个爵位呢!
董兴心里明白,虽然黄萧养这帮乱民的人数比陶得二、叶希八多,但却比他们更好对付,所以自己决不能放过这次机会!
不过招降之策已经进行到这个地步,程林又怎会轻易放弃?因此董兴便打算使个阴招,顺便报复一下这个书呆子程林。
于是就在程林想要前去收编黄萧养等乱民之时,广州城外突然发生骚乱:官兵与义军竟然再次打了起来!
程林反应不及,甚至都未能脱身,便陷入了乱民的包围之中,眼看就要以身殉国,谁知就在这时,纪凌突然率军冲了过来。
广州城外那帮乱民哪里能挡得住纪凌手下的这群能战之士?因此在纪凌的率军冲击下,他们全都四散溃逃,而纪凌也得以成功将程林救了出来。
程林惊魂甫定,赶忙向纪凌连连道谢,而纪凌也免不得对这其中境况一番问询,可之后便觉一阵蹊跷:是不是有人在捣鬼啊?
原来当日朝廷下旨之时,纪凌还没有将闽地的事情处理完毕,因此便让董兴率前军先去,自己则会随后赶到,可怎料到会惹出那么一番乱子来!
而且由于这次动荡,程林之前的招降工作可谓前功尽弃:黄萧养等人失去了对官兵的信任,双方再次陷入到了剑拔弩张的氛围当中。
这自然是遂了董兴的心愿,因为当日在广州城外的那场乱子,就是他派心腹偷偷挑起来的。
虽然纪凌没有办法详细查证,但他也怀疑到了董兴身上,于是不由得对他敲打一番道,“董都督,朝廷近年来频频用兵,国库已是难以支绌,所以咱们最好还是体谅一下皇上的难处。”
董兴听得出纪凌话中之意,可他还是忍不住反驳道,“忠勇伯,少动刀兵自然是好事儿,可黄萧养这帮乱民岂是好相与的?他们在岭南的各处村落烧杀抢掠,难道能够轻易放过?”
纪凌承认董兴说得有道理,同时也能猜测到广州城外那场乱子必定跟他有关系,不过事到如今,自己能怎么办呢?
“董都督说得没错,但总要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嘛!这样百姓少遭罪,朝廷也能省力……”
“若是他们降而复叛,恐怕到时候费的力气更多!”董兴看了纪凌一眼,冷笑着说道。
“你……”纪凌见董兴这样不识抬举,不由得皱了皱眉头,刚要起身发作,谁知突然有兵士传来军令道,“报!忠勇伯,闽地陶得二、叶希八等乱民再次据山反叛,皇上降旨遣忠勇伯率军前去剿杀!”
这……纪凌在原地一愣,忽得说不出话来了……看来这帮乱民还真不是好相与的……
董兴听说了这件事情后,倒也没有趁机嘲讽纪凌,而是坐下来平心静气地开始与他商讨作战事宜。
最终在他们的协商下,决定由纪凌率领新招募的浙兵和京营的一部分赶回浙地平叛,而董兴则率领剩下的人马和当地官府支援的兵力对黄萧养等人进行剿杀。
当然,纪凌离开岭南的时候,把程林也给带走了,结果这个书呆子还不愿意,说什么招降之事仍可商榷。
不过纪凌现在也懒得和程林多说废话,只是告诉他留在岭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而且朝廷也下令召他回去。
其实纪凌也理解程林的心思,甚至就在前段时间,自己和他的想法还是一致的。
但现实告诉自己,古代那些勇于造反的人,是根本不容易屈服的,或者说,当他们尝到作乱的甜头后,很难塌下心来老实过日子。
就比如陶得二、叶希八等人,朝廷专门拨给他们一个银矿,供他们来开采盈利,可他们却因为种种原因赚不到多少钱,因此便又干起了造反的老本行。
不是所有老百姓都像程林想象中那样,你不能把所有人想得过于邪恶,也不能把所有人想得过于善良,因为当他们造反时,是真的会杀害那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的,比如黄萧养那帮岭南乱民。
因此纪凌这次没有心慈手软,李大志等人也再没有迟疑的理由,他们回到浙地后,很快便拼尽全力扑灭了陶得二等人的叛乱,而陶得二、叶希八本人也在作战中重伤而亡。
同样的,董兴更是心狠手辣,甚至在黄萧养的家乡鹤金斗实行“三光政策”,残酷镇压,焚烧房屋,挖掘坟墓,使当地遭到了一场浩劫。
最终在董兴的雷霆手段之下,仅用两个月就扑灭了黄萧养起义,并俘虏贼首百余人,而中箭身死的黄萧养尸首则被送到京城,枭斩示众。
至此,南方的几场叛乱被全部镇压,纪凌被进封为忠勇侯,董兴也因功受封为武进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