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行贞回头看了看冯嫣,在她耳边低声道,“有事就喊我,我听得见。”
冯嫣点了点头。
魏行贞走后,偏殿里只剩下冯嫣一人。
她靠近灯火,将杜嘲风带来的文书放在灯下细看。
方才草草一瞥,只能提纲挈领地扫一眼大意,如今细细地读,冯嫣不由得皱紧了眉头——难怪方才杜嘲风会感叹林安民这些年不声不响收集了这么多的证据,原来林安民从天抚七年,就留心到了魏行贞其人。
事情要从承平十四年说起——那年贺夔被流放蜀地,在洛水边抚奏独幽,一曲终临之时,当场将古琴砸毁。
林安民也是喜好乐音之人,贺夔抚琴砸琴之时,他就在现场。待人走后,林安民痛心疾首地上前拾捡了古琴的残骸,想去岱宗山上寻一处清净的地方,把妙微的琴给葬了。
岂料随后他便发现灵机式的侧面有一处暗格,其中藏着一本薄薄的琴谱。
琴谱尚未完成,曲名未定,再加上古琴的琴谱一向谱简腔繁,琴谱上没有标记曲调的节奏,林安民即便想复刻仅有的部分,也无法还原当年妙微的想法了。
最令林安民惊喜的一点,是琴谱的最后,还有妙微的一篇文章。
妙微在文中说,想要写这首曲子,是想赠予一位山中偶识的知音,只是这位朋友不是人,而是个懂得音律的妖狐。
这妖狐自述来自域外,本名汲真,来到中土已有多年,每每化形为人总是破绽百出,哪怕是老人孩子见到了他,都能轻易看破此妖的身份,妖狐大为不解,一直闷闷不乐。
妙微感慨,人对异类何其敏锐!
想他自己,出生望族,性情狷傲,自幼便与周遭格格不入。
作为身负众望的长子,他既做不得官,也掌不得家,倒是在种地和抚琴上颇有些天赋和兴趣,然而说出去也只是贻笑大方,令父亲蒙羞罢了。
他郁郁寡欢地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只有母亲一直包容着他的无能,尽管连母亲也不能理解他的心思,但就凭藉着这一点小小的自由,他在琴艺上的天赋迅速被发掘,并引来天子垂青,时人为之称奇。
十几岁时,母亲大病,临终前将他唤去塌边,说几个孩子中只有妙微一个叫她日日担心,夜夜忧虑,可如今人要走了,母亲却忽然想通了,人这一生,怎么过不是过呢?或许妙微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是一直定不下这个心罢了。
至此,妙微终于想通了,在去山中为母亲守孝三年之后,他没有再回去家中。
此后他一个人在山林间放浪形骸,出乎意外地,他竟没有觉得独居的日子多么难熬,反而恣意舒畅,唯一美中不足,便是偶得妙音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二挚友可以分享——虽然经常有琴友不嫌山高路远,跑来与他切磋,但那到底还差点什么。
也许有些人生来就是异类吧。
这种孤独感直到他遇到汲真时,才微微消解。
这只妖狐对音律实在擅长,而且耳朵很刁,每次妙微出门采风,妖狐总是远远跟随。
如果那日妙微状态不错,妖狐就会站在远处听到最后,但如果那日妙微心中记挂着什么杂事,以至于抚琴时有些分神,妖狐听了几句就跑了。
妙微又好气又好笑,想打个招呼也不得法,直到某日他心生一计,先是一阵激昂顿挫,大有吞吐天地之气魄,等留着狐狸听了一盏茶时候,他就开始频频错音,终于引得此妖露面。
此妖面容清秀,身高八尺,步态从容轻盈,倒是一副不落凡尘的模样。
妙微问他为何一直不露面,狐妖答,主要是怕吓着你。
妙微发现,这狐妖从未学过音律,听琴的耳力全凭天赋,他大为惊奇,便教他弹琴,狐妖上手倒是很快,只是弹出的弦音大都呆板——倒是应了他不懂人情世故的本性。
两人很快结为挚友,妙微见他似乎对人间颇有向往,便破天荒地带他去附近的集市游荡,甚至结交几个妙微过去认识的旧识——虽然他自己最是厌恶这些嘈杂之地。
可要与人交往,便要有姓名,汲真这个名字固然好听,却不像是一个正经的姓名,它听起来和“妙微”一样,更像是一个“号”。
于是妙微和狐妖日思夜想,两人翻遍古籍给狐狸找名字,妙微还从来没有为什么事情如此伤神,可他苦思冥想拿出来的二十几个名字,妖狐统统不满意,不是觉得太俗气,就是觉得不顺口,气得妙微当场摔书跑了出去。
等妙微在山中跑了几圈,气消了,又回屋的时候,妖狐说他想到了一个好名字——行贞。
这名字是从周易乾卦的卦语中来的,所谓元亨利贞。
元乃万物之始,按天时为春,按人事为仁;
亨乃生机已畅,按天时为夏,按人事为礼;
利者,各得其所,各无妨害,按天时为秋,按人事为义;
贞,则万物既成,按天时为冬,按人事为智,有深藏若虚之意。
君子行此四德,曰“元亨利贞”。
汲真喜欢这个说法,但他一方面觉得前三样东西没什么用,另一方面他出生之地是时间的最后一个时辰,一个总是被永夜笼罩的地方,无论如何也对不上春夏秋三季,所以叫“行贞”,就可以了。
妙微也喜欢这个名字,再加上他的俗姓是“魏”,为了方便与旁人解释汲真的来历,妙微便向其他人介绍说这是他旁枝的兄弟,所以汲真的俗名便定下了。
这个故事看得林安民颇为感慨,没想到一向为后人所传颂的天才琴师,最后竟只能落得与狐妖结交的境地。
在那之后,林安民收起了琴谱,也就将这件事忘却了,直到天抚七年。
天抚七年,京城翻涌了诸多变化,岱宗山上野灵异常,林安民手中事务繁杂,忙碌极了。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有许多内务需要亲自过目——比如当年通过了司天台考核的年轻后生,他需要一一核对档案,并且签字。
那一年司天台中又出了一个连过七科的天才人物,林安民刚听闻这个消息,便让人将此人的档案拿过来,他要先审。
而这个名字,他只一眼,就记住了。
魏行贞。
冯嫣点了点头。
魏行贞走后,偏殿里只剩下冯嫣一人。
她靠近灯火,将杜嘲风带来的文书放在灯下细看。
方才草草一瞥,只能提纲挈领地扫一眼大意,如今细细地读,冯嫣不由得皱紧了眉头——难怪方才杜嘲风会感叹林安民这些年不声不响收集了这么多的证据,原来林安民从天抚七年,就留心到了魏行贞其人。
事情要从承平十四年说起——那年贺夔被流放蜀地,在洛水边抚奏独幽,一曲终临之时,当场将古琴砸毁。
林安民也是喜好乐音之人,贺夔抚琴砸琴之时,他就在现场。待人走后,林安民痛心疾首地上前拾捡了古琴的残骸,想去岱宗山上寻一处清净的地方,把妙微的琴给葬了。
岂料随后他便发现灵机式的侧面有一处暗格,其中藏着一本薄薄的琴谱。
琴谱尚未完成,曲名未定,再加上古琴的琴谱一向谱简腔繁,琴谱上没有标记曲调的节奏,林安民即便想复刻仅有的部分,也无法还原当年妙微的想法了。
最令林安民惊喜的一点,是琴谱的最后,还有妙微的一篇文章。
妙微在文中说,想要写这首曲子,是想赠予一位山中偶识的知音,只是这位朋友不是人,而是个懂得音律的妖狐。
这妖狐自述来自域外,本名汲真,来到中土已有多年,每每化形为人总是破绽百出,哪怕是老人孩子见到了他,都能轻易看破此妖的身份,妖狐大为不解,一直闷闷不乐。
妙微感慨,人对异类何其敏锐!
想他自己,出生望族,性情狷傲,自幼便与周遭格格不入。
作为身负众望的长子,他既做不得官,也掌不得家,倒是在种地和抚琴上颇有些天赋和兴趣,然而说出去也只是贻笑大方,令父亲蒙羞罢了。
他郁郁寡欢地度过自己的少年时代,只有母亲一直包容着他的无能,尽管连母亲也不能理解他的心思,但就凭藉着这一点小小的自由,他在琴艺上的天赋迅速被发掘,并引来天子垂青,时人为之称奇。
十几岁时,母亲大病,临终前将他唤去塌边,说几个孩子中只有妙微一个叫她日日担心,夜夜忧虑,可如今人要走了,母亲却忽然想通了,人这一生,怎么过不是过呢?或许妙微早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只是一直定不下这个心罢了。
至此,妙微终于想通了,在去山中为母亲守孝三年之后,他没有再回去家中。
此后他一个人在山林间放浪形骸,出乎意外地,他竟没有觉得独居的日子多么难熬,反而恣意舒畅,唯一美中不足,便是偶得妙音的时候,身边没有一二挚友可以分享——虽然经常有琴友不嫌山高路远,跑来与他切磋,但那到底还差点什么。
也许有些人生来就是异类吧。
这种孤独感直到他遇到汲真时,才微微消解。
这只妖狐对音律实在擅长,而且耳朵很刁,每次妙微出门采风,妖狐总是远远跟随。
如果那日妙微状态不错,妖狐就会站在远处听到最后,但如果那日妙微心中记挂着什么杂事,以至于抚琴时有些分神,妖狐听了几句就跑了。
妙微又好气又好笑,想打个招呼也不得法,直到某日他心生一计,先是一阵激昂顿挫,大有吞吐天地之气魄,等留着狐狸听了一盏茶时候,他就开始频频错音,终于引得此妖露面。
此妖面容清秀,身高八尺,步态从容轻盈,倒是一副不落凡尘的模样。
妙微问他为何一直不露面,狐妖答,主要是怕吓着你。
妙微发现,这狐妖从未学过音律,听琴的耳力全凭天赋,他大为惊奇,便教他弹琴,狐妖上手倒是很快,只是弹出的弦音大都呆板——倒是应了他不懂人情世故的本性。
两人很快结为挚友,妙微见他似乎对人间颇有向往,便破天荒地带他去附近的集市游荡,甚至结交几个妙微过去认识的旧识——虽然他自己最是厌恶这些嘈杂之地。
可要与人交往,便要有姓名,汲真这个名字固然好听,却不像是一个正经的姓名,它听起来和“妙微”一样,更像是一个“号”。
于是妙微和狐妖日思夜想,两人翻遍古籍给狐狸找名字,妙微还从来没有为什么事情如此伤神,可他苦思冥想拿出来的二十几个名字,妖狐统统不满意,不是觉得太俗气,就是觉得不顺口,气得妙微当场摔书跑了出去。
等妙微在山中跑了几圈,气消了,又回屋的时候,妖狐说他想到了一个好名字——行贞。
这名字是从周易乾卦的卦语中来的,所谓元亨利贞。
元乃万物之始,按天时为春,按人事为仁;
亨乃生机已畅,按天时为夏,按人事为礼;
利者,各得其所,各无妨害,按天时为秋,按人事为义;
贞,则万物既成,按天时为冬,按人事为智,有深藏若虚之意。
君子行此四德,曰“元亨利贞”。
汲真喜欢这个说法,但他一方面觉得前三样东西没什么用,另一方面他出生之地是时间的最后一个时辰,一个总是被永夜笼罩的地方,无论如何也对不上春夏秋三季,所以叫“行贞”,就可以了。
妙微也喜欢这个名字,再加上他的俗姓是“魏”,为了方便与旁人解释汲真的来历,妙微便向其他人介绍说这是他旁枝的兄弟,所以汲真的俗名便定下了。
这个故事看得林安民颇为感慨,没想到一向为后人所传颂的天才琴师,最后竟只能落得与狐妖结交的境地。
在那之后,林安民收起了琴谱,也就将这件事忘却了,直到天抚七年。
天抚七年,京城翻涌了诸多变化,岱宗山上野灵异常,林安民手中事务繁杂,忙碌极了。
但即便如此,他还是有许多内务需要亲自过目——比如当年通过了司天台考核的年轻后生,他需要一一核对档案,并且签字。
那一年司天台中又出了一个连过七科的天才人物,林安民刚听闻这个消息,便让人将此人的档案拿过来,他要先审。
而这个名字,他只一眼,就记住了。
魏行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