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可能会永远宠溺儿子。
父亲会在儿子小的时候各种疼爱,随着儿子越长越大则是会变得逐渐严格。
吕阳自己已经是多个孩子的父亲,没有道理不明白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
当父亲的为什么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涨而变得越加严格?无非就是希望子嗣不要一直幼稚,能够成长起来担负属于自己的责任,慢慢变成一名能够自立乃至于顶天立地的男儿汉。
这个世界对男性历来就是充满了各种恶意,他们也不能允许自己永远幼稚,免得在这个需要付出的世界活得窝囊。
五年被流放的时间不是没有让吕阳得到成长,成长肯定是有了,只是未必全是好的。
“汉氏子姓的一切全是来自父亲的奋斗,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之比拟。我虽然是太子,并无实际权柄……”吕阳的心思变得越来越沉重,今天要不是为了嫡长子的安全问题,诸多境遇下哪敢违逆自己的那一位父亲。
汉国从上到下,谁不知道国家的成长到成为当世一霸,全部是来自吕武的谋划?
贵族的利益遭到损害,他们并不是没有想要反抗,一些念头刚升起来就被自己掐灭了。
触摸到贵族门槛的阶层,换作是在老旧时代,他们不过是贵族的附庸,处在一种贵族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环境之中。后来汉国执行新制度才给了他们独立自主的空间,上升渠道不再被头顶贵族死死拿捏住,变成了国家监督下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之下。
黎庶得到来自汉氏子姓的恩惠多不胜数,仅仅是被打开了明确的上升渠道,恩情方面就是比山还重,不要说还有其它各种实惠了。
人们其实是在一种无意识的情况下遭到改变,等待发现社会规则出现变化,他们才恍然大悟地知道原来生存规则已经不一样了。
变法嘛,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湿润无声完成变革才是变法的最高境界,仅是这点吕武就足以青史留名。
新的变化对有些人是好事,肯定也侵占了某些人的利益。
不管是得到好处,还是利益遭受损害,往往是他们察觉到变化,接受或反对已经形成定局,真要做点什么绝对是入土下场。
当然了,吕武从来不指望“士”阶层和普通黎庶对自己的感恩戴德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说白了,目前或许有模糊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什么的则是空白。
所以,吕武有意加强中枢权威,一直以来也在那么做,主要是清楚先搞个人崇拜比较容易,集体意识能够发挥作用,要不知道多少年之后了。
在这种现状下,贵族阶层依然掌握着社会话语权,他们成为一盘散沙也就那样,一旦勾连起来则是能够爆发出极大的能量。
某天,吕武接到了汇报,听后先是一愣,表情复杂地问道:“国尉卧床不起?”
汉国的国尉是解朔,前几天还正常参加朝会,没有几天过去就卧床不起了?
不过,老人家的身体很不好说,上一刻还好好的,下一秒突然倒下,说实话不会令人感到太过于意外。
解朔今年七十一岁,以当前年代的条件而言,无疑是非常高寿了。
国尉病了?吕武可去可不去,还是选择前往看望。
“我跟解朔认识多久了?好像有近三十五年……”吕武不是骑马,更不是坐轿子,乘坐马车来到解府。
事先已经有谒者前来通知,解氏在家的男性族人都到大门外等待,为首的是解朔的孙子解平。
解朔的长子解武英年病亡,解武其实有不少兄弟,源于解武病亡时解平已经十三岁,解朔并没有让解氏的继承人的位置落到二代身上,解平成了名正言顺的解氏家主未来继承人。
当前解平二十七岁,履历方面有点复杂,去过汉国边疆当过县长,有到边军当过尉,然后吕武考虑到解朔年纪有点大了给调回来。
吕武没有让解平去当太子的属僚,安排了一个玄武尉的职位。
那个玄武尉其实就是个城门尉,以汉国的制度绝对不是什么小官,管着一千五百的宿卫部队呢。
不要看只是一个“旅”,要看这个“旅”驻扎在哪里,又是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作为汉国都城的“长安”有十二个城门,每一个城门都有一名城门尉,解平是唯二以大门大户继承人身份担任城门尉的人,另一个是霍擅的儿子霍青担任朱雀尉,其余城门尉则是吕武提拔于微末的小家小户。
要不是以前参加纳赋有门槛,吕武其实更想提拔一些从真正底层一路立功上来的人担任城门尉,可惜的是春秋时代并非人人够资格上战场立功。
汉国立国的时间才六年,新制度的执行也就五年,哪怕是一再对外用兵,还是不足以让一些真正底层的人升上来。
吕武下车。
等待迎接的解氏一干人等并没有跪地迎接,由解平带头行弯腰鞠躬礼。
“王上,家祖……去了。”解平在哽咽。
什么!?
刚传出卧床不起的消息,那么快就过世了???
解氏族人没有披麻戴孝,并不是来不及,纯粹是大臣过世举哀需要先禀告君王。
“惜哉!失我栋梁!”吕武不可能哭,脸上的悲切则是无比真实。
自从解朔带着解氏靠拢向吕武,一开始双方或许还会有点掰腕子,慢慢解氏成了吕武最忠实的拥趸,无论是担任卿位,还是放弃卿位,又或是做其它什么事情,皆是无条件配合的态度。
所以,吕武不想汉国有大贵族,尤其是那种拥有多个城邑作为封地,有着几十万人口,还能征召出一支三个“师”兵力的家族,一再掐熄对解氏动手的欲望,想着君臣能够有一个善始善终的结果。
手里有权、有钱、有兵的解朔不改初衷,长久以来还是对吕武保持无条件的配合。
现在解朔去了。
吕武进入府中,来到大堂看着已经死去并变得冰冷的解朔。
人老了就会出现老人斑,人死了那些老人斑会最先变得乌青,慢慢全身也会显出一种青色,并且因为血液不再循环导致遗体变得僵硬。
所以了,战场上的尸体只要超过两个小时不去处理,两个小时之后再去处理就跟抬木头那般,才不会是抬着依然有软度,会是那种从躯干到四肢全部硬邦邦的状况。
尸体要是放上两天,烧起来的速度极快,甚至尸体还会发生爆炸!
战争处理尸体,为什么都是挖坑给埋了?其实就是不能轻易烧,要不然就会看到尸体一再“诈尸”,那是刚烧的时候脊柱的筋会聚到一起,尸体会坐起来一下,会把活人吓死的!
吕武的悲痛真实不虚,视线从解朔的尸体转到解平身上……
父亲会在儿子小的时候各种疼爱,随着儿子越长越大则是会变得逐渐严格。
吕阳自己已经是多个孩子的父亲,没有道理不明白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
当父亲的为什么会随着孩子的年龄增涨而变得越加严格?无非就是希望子嗣不要一直幼稚,能够成长起来担负属于自己的责任,慢慢变成一名能够自立乃至于顶天立地的男儿汉。
这个世界对男性历来就是充满了各种恶意,他们也不能允许自己永远幼稚,免得在这个需要付出的世界活得窝囊。
五年被流放的时间不是没有让吕阳得到成长,成长肯定是有了,只是未必全是好的。
“汉氏子姓的一切全是来自父亲的奋斗,没有任何人能够与之比拟。我虽然是太子,并无实际权柄……”吕阳的心思变得越来越沉重,今天要不是为了嫡长子的安全问题,诸多境遇下哪敢违逆自己的那一位父亲。
汉国从上到下,谁不知道国家的成长到成为当世一霸,全部是来自吕武的谋划?
贵族的利益遭到损害,他们并不是没有想要反抗,一些念头刚升起来就被自己掐灭了。
触摸到贵族门槛的阶层,换作是在老旧时代,他们不过是贵族的附庸,处在一种贵族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环境之中。后来汉国执行新制度才给了他们独立自主的空间,上升渠道不再被头顶贵族死死拿捏住,变成了国家监督下一种相对公平的竞争之下。
黎庶得到来自汉氏子姓的恩惠多不胜数,仅仅是被打开了明确的上升渠道,恩情方面就是比山还重,不要说还有其它各种实惠了。
人们其实是在一种无意识的情况下遭到改变,等待发现社会规则出现变化,他们才恍然大悟地知道原来生存规则已经不一样了。
变法嘛,不一定要轰轰烈烈,湿润无声完成变革才是变法的最高境界,仅是这点吕武就足以青史留名。
新的变化对有些人是好事,肯定也侵占了某些人的利益。
不管是得到好处,还是利益遭受损害,往往是他们察觉到变化,接受或反对已经形成定局,真要做点什么绝对是入土下场。
当然了,吕武从来不指望“士”阶层和普通黎庶对自己的感恩戴德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说白了,目前或许有模糊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什么的则是空白。
所以,吕武有意加强中枢权威,一直以来也在那么做,主要是清楚先搞个人崇拜比较容易,集体意识能够发挥作用,要不知道多少年之后了。
在这种现状下,贵族阶层依然掌握着社会话语权,他们成为一盘散沙也就那样,一旦勾连起来则是能够爆发出极大的能量。
某天,吕武接到了汇报,听后先是一愣,表情复杂地问道:“国尉卧床不起?”
汉国的国尉是解朔,前几天还正常参加朝会,没有几天过去就卧床不起了?
不过,老人家的身体很不好说,上一刻还好好的,下一秒突然倒下,说实话不会令人感到太过于意外。
解朔今年七十一岁,以当前年代的条件而言,无疑是非常高寿了。
国尉病了?吕武可去可不去,还是选择前往看望。
“我跟解朔认识多久了?好像有近三十五年……”吕武不是骑马,更不是坐轿子,乘坐马车来到解府。
事先已经有谒者前来通知,解氏在家的男性族人都到大门外等待,为首的是解朔的孙子解平。
解朔的长子解武英年病亡,解武其实有不少兄弟,源于解武病亡时解平已经十三岁,解朔并没有让解氏的继承人的位置落到二代身上,解平成了名正言顺的解氏家主未来继承人。
当前解平二十七岁,履历方面有点复杂,去过汉国边疆当过县长,有到边军当过尉,然后吕武考虑到解朔年纪有点大了给调回来。
吕武没有让解平去当太子的属僚,安排了一个玄武尉的职位。
那个玄武尉其实就是个城门尉,以汉国的制度绝对不是什么小官,管着一千五百的宿卫部队呢。
不要看只是一个“旅”,要看这个“旅”驻扎在哪里,又是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
作为汉国都城的“长安”有十二个城门,每一个城门都有一名城门尉,解平是唯二以大门大户继承人身份担任城门尉的人,另一个是霍擅的儿子霍青担任朱雀尉,其余城门尉则是吕武提拔于微末的小家小户。
要不是以前参加纳赋有门槛,吕武其实更想提拔一些从真正底层一路立功上来的人担任城门尉,可惜的是春秋时代并非人人够资格上战场立功。
汉国立国的时间才六年,新制度的执行也就五年,哪怕是一再对外用兵,还是不足以让一些真正底层的人升上来。
吕武下车。
等待迎接的解氏一干人等并没有跪地迎接,由解平带头行弯腰鞠躬礼。
“王上,家祖……去了。”解平在哽咽。
什么!?
刚传出卧床不起的消息,那么快就过世了???
解氏族人没有披麻戴孝,并不是来不及,纯粹是大臣过世举哀需要先禀告君王。
“惜哉!失我栋梁!”吕武不可能哭,脸上的悲切则是无比真实。
自从解朔带着解氏靠拢向吕武,一开始双方或许还会有点掰腕子,慢慢解氏成了吕武最忠实的拥趸,无论是担任卿位,还是放弃卿位,又或是做其它什么事情,皆是无条件配合的态度。
所以,吕武不想汉国有大贵族,尤其是那种拥有多个城邑作为封地,有着几十万人口,还能征召出一支三个“师”兵力的家族,一再掐熄对解氏动手的欲望,想着君臣能够有一个善始善终的结果。
手里有权、有钱、有兵的解朔不改初衷,长久以来还是对吕武保持无条件的配合。
现在解朔去了。
吕武进入府中,来到大堂看着已经死去并变得冰冷的解朔。
人老了就会出现老人斑,人死了那些老人斑会最先变得乌青,慢慢全身也会显出一种青色,并且因为血液不再循环导致遗体变得僵硬。
所以了,战场上的尸体只要超过两个小时不去处理,两个小时之后再去处理就跟抬木头那般,才不会是抬着依然有软度,会是那种从躯干到四肢全部硬邦邦的状况。
尸体要是放上两天,烧起来的速度极快,甚至尸体还会发生爆炸!
战争处理尸体,为什么都是挖坑给埋了?其实就是不能轻易烧,要不然就会看到尸体一再“诈尸”,那是刚烧的时候脊柱的筋会聚到一起,尸体会坐起来一下,会把活人吓死的!
吕武的悲痛真实不虚,视线从解朔的尸体转到解平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