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心中有着滔天的怒火,但弘治皇帝表面上依然喜怒不形于色,这是他多年以来养成的一个上位者习惯。
他只是静静的看着,静静的听着。
下面的这些朝臣们一个个都不断的上奏,希望弘治皇帝拿出自己的内帑来购粮解救天下的黎民百姓,一个个看起来都是真正的爱民如子,在他们的口中,现在的灾情那是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哪怕是在拖上一分半秒都要出大事。
弘治皇帝的目光转向朝中的武将勋贵,这些武将勋贵一如既往,既没有任何的表情,也没有人站出来表态,仿佛空气一般,没有丝毫的存在感。
这几乎是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们的常态了,他们虽然站在这个朝堂之上,但是这里已经没有他们说话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被文臣们所掌控。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轻轻的咳嗦一声,顿时整个大殿很快就安静下来,大家都知道弘治皇帝有话要说了。
“英国公张懋,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弘治皇帝竟然向武将勋贵这边问话了,这可是以前都没有的事情,别说是这赈灾和武将勋贵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纵然是军事方面的事情,这些武将勋贵一向也是没有任何的说话权。
这个特色基本上贯穿了这个明朝的历史,当然这一切也都是从土木堡之变后才逐步形成稳固下来的,文官彻底掌握一切的话语权,包括军队的话语权。
中后期明朝的诸多名将其实都是文人出身,像什么王阳明、谭纶,还有晚明时期的孙承宗、孙传庭等等,这些人都是文人,本身并不是武将,这一个方面说明了文人打起仗来也很牛叉,另外一个方面也是说明了这明朝军队的控制权从于谦之后就始终牢牢地被文人所掌控,根本就没有武将勋贵们什么事情。
现在弘治皇帝竟然向英国公张懋问话,这顿时就让在场的这些文臣们一个个或是皱眉,又或是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至于像刘健、谢迁、李东阳这些内阁大臣,一个个更是脑海急速的深思起来,这弘治皇帝绝对不会随意如此乱问的,以往都是问自己三人或者六部尚书的意见,根本就不会咨询这些武将勋贵的意见。
英国公张懋原本正在发呆,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一个习惯,当然不止他如此,很多的武将勋贵甚至已经练成了站着睡觉的特殊本领。
没有办法,早朝起的太早,身为武将勋贵又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可是偏偏这早朝又不能不去,总不能一直站着无事可做吧,总要找点事情来打发时间,不然一个早朝下来就跟度日如年没有任何的区别。
英国公张懋算是文臣勋贵里面的代表人物了,但是他也一向如此,一年到尾这早朝天天上,他发言的次数都可以数的过来,每次基本上也都是关于祭祖之类的事情才有他发言的机会。
所以他也和其它的武将勋贵们一样,都练就了一身打发时间的好本领,他的方法就是发呆,整个人看起来似乎在仔细的聆听皇帝讲话,其实早就已经神游太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张懋?”
弘治皇帝等了几下,见张懋一直没有回话,微微皱眉,声音提起了几分。
“哦臣在。”
张懋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恭敬的说道。
“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弘治皇帝再次问道,其实他是知道这张懋刚刚应该是根本就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这方面,因为他当皇帝怎么多年来,好像也没有让武将勋贵发表过自己的意见。
“或许以后应该多咨询下武将勋贵们的意见,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以前是太过宠信这些文臣们了。”
弘治皇帝的内心之中,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看看张懋,再看看其他的武将勋贵,他也是开始反思起自己的执政之道。
“臣…”
张懋此时额头上微微涌现出一些细微的汗水,他不知道该怎么去说,因为一向没有存在感,他和其他的武将勋贵们一样,也都秉持着无为的原则,所谓无为,那就是不关心,不过问,不发表任何意见。
反正这些武将勋贵们都是端的铁饭碗,只要不造反这荣华富贵就可以代代相传,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和这些文臣们争什么,当然也是争不过。
这些文臣们也是很清楚一点,这所有的权力都在文臣手中,所有的话语权也都在文臣手中,这些武将勋贵只要乖乖听话,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继续享受你的荣华富贵,我继续掌握我的大权和话语权,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都好过,不然,这些文臣们有的是手段让这些武将勋贵们难过。
“怎么?”
“你是英国公,国之基石,社稷栋梁,现在国家有难,你难道连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都没有?”
弘治皇帝脸色一变,厉声的说道。
“臣,臣以为诸公所言甚是,现在饥荒肆虐,生灵涂炭,朝廷理应火速筹集粮食用来赈济灾民。”
张懋额头之上冒出了豆大的汗水,脑海中急速的思索起来,他察觉到了这一次弘治皇帝的反常,也是明白了弘治皇帝现在需要自己这边给他出力。
一向老狐狸的张懋脑海中也是开始急速的思索起对策来,这皇帝让自己的背锅的时候,这个锅不背也得背,不然以后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这得罪了满朝的文臣,日子可能不好过,但得罪了皇帝,这祖宗传下来的铁饭碗可能就没了,所以想来想去,他知道自己这个锅是背定了。
他的话也是让满朝的文臣们一个个微微点点头,心中赞叹张懋识趣上道。
不过张懋的话锋一转又说道:“只是这一次灾荒肆虐颇为严重,朝中诸公又心急如焚,与灾民感同身受,所以臣以为,这救济灾民不应该仅仅只是陛下一人出力,朝中诸公也理当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共同出力赈济灾民。”
他只是静静的看着,静静的听着。
下面的这些朝臣们一个个都不断的上奏,希望弘治皇帝拿出自己的内帑来购粮解救天下的黎民百姓,一个个看起来都是真正的爱民如子,在他们的口中,现在的灾情那是已经到了十万火急的地步,哪怕是在拖上一分半秒都要出大事。
弘治皇帝的目光转向朝中的武将勋贵,这些武将勋贵一如既往,既没有任何的表情,也没有人站出来表态,仿佛空气一般,没有丝毫的存在感。
这几乎是土木堡之变后武将勋贵们的常态了,他们虽然站在这个朝堂之上,但是这里已经没有他们说话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被文臣们所掌控。
想到这里,弘治皇帝轻轻的咳嗦一声,顿时整个大殿很快就安静下来,大家都知道弘治皇帝有话要说了。
“英国公张懋,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弘治皇帝竟然向武将勋贵这边问话了,这可是以前都没有的事情,别说是这赈灾和武将勋贵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关系,纵然是军事方面的事情,这些武将勋贵一向也是没有任何的说话权。
这个特色基本上贯穿了这个明朝的历史,当然这一切也都是从土木堡之变后才逐步形成稳固下来的,文官彻底掌握一切的话语权,包括军队的话语权。
中后期明朝的诸多名将其实都是文人出身,像什么王阳明、谭纶,还有晚明时期的孙承宗、孙传庭等等,这些人都是文人,本身并不是武将,这一个方面说明了文人打起仗来也很牛叉,另外一个方面也是说明了这明朝军队的控制权从于谦之后就始终牢牢地被文人所掌控,根本就没有武将勋贵们什么事情。
现在弘治皇帝竟然向英国公张懋问话,这顿时就让在场的这些文臣们一个个或是皱眉,又或是微微瞪大了自己的眼睛。
至于像刘健、谢迁、李东阳这些内阁大臣,一个个更是脑海急速的深思起来,这弘治皇帝绝对不会随意如此乱问的,以往都是问自己三人或者六部尚书的意见,根本就不会咨询这些武将勋贵的意见。
英国公张懋原本正在发呆,这是他长期以来养成的一个习惯,当然不止他如此,很多的武将勋贵甚至已经练成了站着睡觉的特殊本领。
没有办法,早朝起的太早,身为武将勋贵又没有任何的话语权,可是偏偏这早朝又不能不去,总不能一直站着无事可做吧,总要找点事情来打发时间,不然一个早朝下来就跟度日如年没有任何的区别。
英国公张懋算是文臣勋贵里面的代表人物了,但是他也一向如此,一年到尾这早朝天天上,他发言的次数都可以数的过来,每次基本上也都是关于祭祖之类的事情才有他发言的机会。
所以他也和其它的武将勋贵们一样,都练就了一身打发时间的好本领,他的方法就是发呆,整个人看起来似乎在仔细的聆听皇帝讲话,其实早就已经神游太虚,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张懋?”
弘治皇帝等了几下,见张懋一直没有回话,微微皱眉,声音提起了几分。
“哦臣在。”
张懋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恭敬的说道。
“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弘治皇帝再次问道,其实他是知道这张懋刚刚应该是根本就没有将注意力放在这方面,因为他当皇帝怎么多年来,好像也没有让武将勋贵发表过自己的意见。
“或许以后应该多咨询下武将勋贵们的意见,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以前是太过宠信这些文臣们了。”
弘治皇帝的内心之中,发生了很微妙的变化,看看张懋,再看看其他的武将勋贵,他也是开始反思起自己的执政之道。
“臣…”
张懋此时额头上微微涌现出一些细微的汗水,他不知道该怎么去说,因为一向没有存在感,他和其他的武将勋贵们一样,也都秉持着无为的原则,所谓无为,那就是不关心,不过问,不发表任何意见。
反正这些武将勋贵们都是端的铁饭碗,只要不造反这荣华富贵就可以代代相传,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和这些文臣们争什么,当然也是争不过。
这些文臣们也是很清楚一点,这所有的权力都在文臣手中,所有的话语权也都在文臣手中,这些武将勋贵只要乖乖听话,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你继续享受你的荣华富贵,我继续掌握我的大权和话语权,彼此井水不犯河水,大家都好过,不然,这些文臣们有的是手段让这些武将勋贵们难过。
“怎么?”
“你是英国公,国之基石,社稷栋梁,现在国家有难,你难道连一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都没有?”
弘治皇帝脸色一变,厉声的说道。
“臣,臣以为诸公所言甚是,现在饥荒肆虐,生灵涂炭,朝廷理应火速筹集粮食用来赈济灾民。”
张懋额头之上冒出了豆大的汗水,脑海中急速的思索起来,他察觉到了这一次弘治皇帝的反常,也是明白了弘治皇帝现在需要自己这边给他出力。
一向老狐狸的张懋脑海中也是开始急速的思索起对策来,这皇帝让自己的背锅的时候,这个锅不背也得背,不然以后肯定是没有好果子吃的。
这得罪了满朝的文臣,日子可能不好过,但得罪了皇帝,这祖宗传下来的铁饭碗可能就没了,所以想来想去,他知道自己这个锅是背定了。
他的话也是让满朝的文臣们一个个微微点点头,心中赞叹张懋识趣上道。
不过张懋的话锋一转又说道:“只是这一次灾荒肆虐颇为严重,朝中诸公又心急如焚,与灾民感同身受,所以臣以为,这救济灾民不应该仅仅只是陛下一人出力,朝中诸公也理当有钱出钱,有粮出粮,共同出力赈济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