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 风波恶(下)
298风波恶(下)
还没有卸船,千石官盐进京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得尽人皆知了。
没人怀疑这件事是假的,因为这世界上的事情,似乎就没有赵大锤干不出来、做不到的。而且历史告诉我们,跟赵大锤做对,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几个囤了不少盐想趁机捞一笔的人,开始为难了。
跟着市场价卖吧,指定是要赔的连老娘都不认识;还坚持高价吧,会不会受到官府的打击先不说,能不能卖的出去都是个大问题。
有大把的官盐可买,还是童叟无欺的八十文一斤,人家吃了傻药才会去买你的高价私盐?
难啊!
觉得难的,绝不只是那些二道贩子。
他们才挣几个钱,能折腾起多大的浪花?
最为难的是盐帮背后的那些大佬,既然和赵大锤对着干了,那就要干到底,分出胜负。可现在,人家直接无视我们,越过盐帮用军队押送了。
想发动“河盗”抢劫吧,没那个胆量。
抢劫军队,那得脑子被驴踢了多少脚才能干得出来?
拉拢军队里的人,造成船只“沉没”的假象吧,急切之间也搭不上关系。
说不定刚去接洽,就被人家当成反贼给弄死了,也很危险啊!
“不可能!”
帮主王子勉想得最周全,知道的也多:“这天下的盐场,出具的盐引都在咱们控制之下。他那一万石的盐,难道是凭空冒出来的?”
“传闻那位有移山填海的本事,还真说不定呀!”有人怀疑,有人相信。
毕竟,赵大锤也不是浪得虚名。
“派人去和那为首的人接触,就说按惯例应该交给我们来发卖,看他怎么说。”
有人已经想到,并且已经去接触了。根本就没见着正主,只得到了冷冰冰的一句回复:“今后不再惯着你们了。”
什么叫不再惯着我们了?
那就是不让咱们卖盐了,这是要断大家的财路,要咱们的命啊!
“没事儿!”
王子勉很有自信:“咱们的实力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就让那位先得意几天。明天组织人手,都到发卖官盐的店里买。
有多少买多少,我倒要看看,那位到底变出了多少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的就是这位帮主。
他以为发动人多买抢买,就可以把赵大锤为数不多的食盐给抢购一空,造成另一波的恐慌,最终让赵大锤跪下唱征服。
饱受各种阴谋诡计荼毒的赵大锤,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呢?
“城外九厢和城内十厢共一百三十四坊,每厢派兵丁百人,每坊派十人,负责保护食盐,监督分发事宜。
皇城司与捧日军负责来回巡视,有懈怠不力者、有投机取巧者、有哄抢物资者,杀!”
“百姓愚昧,慢慢教化也就是了,父皇何以要下如此重手?”
对赵大锤动不动就要杀人的习惯,赵佶不是很欣赏。
区区食盐而已,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
“你懂个屁!凡是牵涉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事儿,那就没有小事儿。你只有把老百姓伺候舒服了,这江山才是铁打的。”
很乐意看到父皇吃瘪的赵桓,很开心地说道:“皇爷爷说得对。为了显示对这件事的重视,孩儿愿意到外城巡视,严查不法。”
天天在大内待着,过来过去就那几处景致,宋琏妹妹都看腻了。
如果能趁这个机会,携美到郊外游玩一番,想来一定是极好的。
“你又想出去玩儿,不行!”赵佶和赵大锤同时出声,达成共识。
你才是正经的董事长,不能老是想着出去玩儿,得干好本职工作。
再说了,郊外多危险啊,你忘了赵大锤的经历了吗?
没事可不能一个人瞎逛啊!
“我只是去监管一下,有护卫跟着,能有什么危险?”
危险来自很多方面,可能是喝水呛死了,也可能是被巨量的钱压死了,更可能是被吃不起盐而奋起反抗的“穷人”给弄死了。
“要不,让桓儿在内城走走?”
赵佶是过来人,知道想和爱人缠缠绵绵到天涯的感受,好歹给了个折中的方案。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居委会大妈并不是后世独有的发明。
就这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你要是乱糟糟的没点规矩,还真不是那么好管理的。得亏唐朝有“里坊制”,把城市划分为各个小块,施行了模块化管理,效果不错。
全面继承大唐的大宋,自然是要把这个先进经验拿来用一用的。
嗯,有点改进——毕竟长安城的人口并没有过百万——加了“厢”这个级别。
每“厢”设有“厢典”、“书手”各一名,“所由”二至五人,“街子”二至六人,“行官”六至十四人。
杂七杂八的一大堆,比居委会的配置可高多了。
再结合各坊的坊正(居委会主任?)和士绅,一张理论上能够覆盖所有人的网,就算是织好了。
之所以说是理论上,是因为没有坊墙,也没有坊门,人口流动比较大,住的也不是那么地整齐,不能把大门一关就挨家挨户卖盐。
对,您没看错,就是卖!
赵大锤才没那么好心送温暖,你以为他收集这些盐容易呀?
不光是把汴梁附近驻军的食用盐给拉来了,还半是强迫地从几个仓库中弄了一部分,才勉勉强强地凑够一千石。
至于那所谓的一万石,等着吧,早晚会有的。
听说最近很紧俏的盐,要被坊正和军爷们送到家里,无分贫富,大家全都喜笑颜开,欢天喜地。
哪怕家里不缺盐,但白送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真到了跟前一问,这怎么还要钱呢?
不是说好的白送吗?
“要还是不要?要就给钱,八十文一斤,限购一斤。”
各厢的厢典,各坊的坊正,都是地头蛇一般的存在,可不讲什么文明。
要就要,不要就滚蛋。
要不是有皇爷的圣旨,谁稀得给你们送货上门?
见人家的“服务”这么贴心,真没盐的家庭也就趁势买上一斤。
反正都是吃,虽然比私盐稍微贵了那么一点,但现在等着急用,就不指望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恢复正常价的私盐了。
也有人动了歪心思,想多买一些,打个时间差,转手卖给那些还没有买到官盐的人,当个中间商赚点差价。
“买那么多,你是想把全家人都给腌成咸肉吗?一家一斤,不能多买!”
八十文一斤的盐,和二百文一斤的盐,哪个更咸?
买了高价盐的人,欲哭无泪。
还没有卸船,千石官盐进京的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传得尽人皆知了。
没人怀疑这件事是假的,因为这世界上的事情,似乎就没有赵大锤干不出来、做不到的。而且历史告诉我们,跟赵大锤做对,一定没有好果子吃。
几个囤了不少盐想趁机捞一笔的人,开始为难了。
跟着市场价卖吧,指定是要赔的连老娘都不认识;还坚持高价吧,会不会受到官府的打击先不说,能不能卖的出去都是个大问题。
有大把的官盐可买,还是童叟无欺的八十文一斤,人家吃了傻药才会去买你的高价私盐?
难啊!
觉得难的,绝不只是那些二道贩子。
他们才挣几个钱,能折腾起多大的浪花?
最为难的是盐帮背后的那些大佬,既然和赵大锤对着干了,那就要干到底,分出胜负。可现在,人家直接无视我们,越过盐帮用军队押送了。
想发动“河盗”抢劫吧,没那个胆量。
抢劫军队,那得脑子被驴踢了多少脚才能干得出来?
拉拢军队里的人,造成船只“沉没”的假象吧,急切之间也搭不上关系。
说不定刚去接洽,就被人家当成反贼给弄死了,也很危险啊!
“不可能!”
帮主王子勉想得最周全,知道的也多:“这天下的盐场,出具的盐引都在咱们控制之下。他那一万石的盐,难道是凭空冒出来的?”
“传闻那位有移山填海的本事,还真说不定呀!”有人怀疑,有人相信。
毕竟,赵大锤也不是浪得虚名。
“派人去和那为首的人接触,就说按惯例应该交给我们来发卖,看他怎么说。”
有人已经想到,并且已经去接触了。根本就没见着正主,只得到了冷冰冰的一句回复:“今后不再惯着你们了。”
什么叫不再惯着我们了?
那就是不让咱们卖盐了,这是要断大家的财路,要咱们的命啊!
“没事儿!”
王子勉很有自信:“咱们的实力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就让那位先得意几天。明天组织人手,都到发卖官盐的店里买。
有多少买多少,我倒要看看,那位到底变出了多少盐。”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说的就是这位帮主。
他以为发动人多买抢买,就可以把赵大锤为数不多的食盐给抢购一空,造成另一波的恐慌,最终让赵大锤跪下唱征服。
饱受各种阴谋诡计荼毒的赵大锤,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呢?
“城外九厢和城内十厢共一百三十四坊,每厢派兵丁百人,每坊派十人,负责保护食盐,监督分发事宜。
皇城司与捧日军负责来回巡视,有懈怠不力者、有投机取巧者、有哄抢物资者,杀!”
“百姓愚昧,慢慢教化也就是了,父皇何以要下如此重手?”
对赵大锤动不动就要杀人的习惯,赵佶不是很欣赏。
区区食盐而已,用得着这么兴师动众吗?
“你懂个屁!凡是牵涉到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事儿,那就没有小事儿。你只有把老百姓伺候舒服了,这江山才是铁打的。”
很乐意看到父皇吃瘪的赵桓,很开心地说道:“皇爷爷说得对。为了显示对这件事的重视,孩儿愿意到外城巡视,严查不法。”
天天在大内待着,过来过去就那几处景致,宋琏妹妹都看腻了。
如果能趁这个机会,携美到郊外游玩一番,想来一定是极好的。
“你又想出去玩儿,不行!”赵佶和赵大锤同时出声,达成共识。
你才是正经的董事长,不能老是想着出去玩儿,得干好本职工作。
再说了,郊外多危险啊,你忘了赵大锤的经历了吗?
没事可不能一个人瞎逛啊!
“我只是去监管一下,有护卫跟着,能有什么危险?”
危险来自很多方面,可能是喝水呛死了,也可能是被巨量的钱压死了,更可能是被吃不起盐而奋起反抗的“穷人”给弄死了。
“要不,让桓儿在内城走走?”
赵佶是过来人,知道想和爱人缠缠绵绵到天涯的感受,好歹给了个折中的方案。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居委会大妈并不是后世独有的发明。
就这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你要是乱糟糟的没点规矩,还真不是那么好管理的。得亏唐朝有“里坊制”,把城市划分为各个小块,施行了模块化管理,效果不错。
全面继承大唐的大宋,自然是要把这个先进经验拿来用一用的。
嗯,有点改进——毕竟长安城的人口并没有过百万——加了“厢”这个级别。
每“厢”设有“厢典”、“书手”各一名,“所由”二至五人,“街子”二至六人,“行官”六至十四人。
杂七杂八的一大堆,比居委会的配置可高多了。
再结合各坊的坊正(居委会主任?)和士绅,一张理论上能够覆盖所有人的网,就算是织好了。
之所以说是理论上,是因为没有坊墙,也没有坊门,人口流动比较大,住的也不是那么地整齐,不能把大门一关就挨家挨户卖盐。
对,您没看错,就是卖!
赵大锤才没那么好心送温暖,你以为他收集这些盐容易呀?
不光是把汴梁附近驻军的食用盐给拉来了,还半是强迫地从几个仓库中弄了一部分,才勉勉强强地凑够一千石。
至于那所谓的一万石,等着吧,早晚会有的。
听说最近很紧俏的盐,要被坊正和军爷们送到家里,无分贫富,大家全都喜笑颜开,欢天喜地。
哪怕家里不缺盐,但白送的东西,不要白不要。
真到了跟前一问,这怎么还要钱呢?
不是说好的白送吗?
“要还是不要?要就给钱,八十文一斤,限购一斤。”
各厢的厢典,各坊的坊正,都是地头蛇一般的存在,可不讲什么文明。
要就要,不要就滚蛋。
要不是有皇爷的圣旨,谁稀得给你们送货上门?
见人家的“服务”这么贴心,真没盐的家庭也就趁势买上一斤。
反正都是吃,虽然比私盐稍微贵了那么一点,但现在等着急用,就不指望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恢复正常价的私盐了。
也有人动了歪心思,想多买一些,打个时间差,转手卖给那些还没有买到官盐的人,当个中间商赚点差价。
“买那么多,你是想把全家人都给腌成咸肉吗?一家一斤,不能多买!”
八十文一斤的盐,和二百文一斤的盐,哪个更咸?
买了高价盐的人,欲哭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