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爷爷这话说的实在是精辟,真知灼见。
帮理不帮亲,帮亲不帮理也分场合地点和对象。
张英尧感觉自己快要抑郁了。
当然,前提是他知道抑郁这个词。
自己儿子,本来就占理,还用我帮忙?
我只是感觉这么多人欺负董凤山一个,不太好。
“平子,不错,打小就知道你将来有出息,现在果然出息了!”二爷爷教训了父亲两句,不再理他,转头对张俊平夸奖道。
“嘿嘿,一般,一般!”张俊平谦虚的笑道。
“行了,你做了十几个小时的车,也累了,我就不多待了,咱爷俩改天再细聊。”二爷爷说完,转身离开。
闹腾到现在,天都已经黑了。
二爷爷走了之后,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又说了几句话,也都离开。
这一天闹得,中午全村聚餐,热闹的像一家人一样,转眼张董两家差点来一场火拼。
把人都送走之后,母亲又瞪了父亲一眼,转身进厨房去做饭。
中午吃的虽然晚,可是晚上饭也不能不吃。
家里四个孩子,都是正能吃的时候。
母亲去做饭,父亲拿出被母亲撅断的烟袋锅子,默默心疼。
“达,你给我看一下,我看看还能不能修。”张俊平也替父亲叫屈,但是不敢说出来。
“唉,可惜了,多好一烟袋锅子……”父亲叹口气,把烟袋锅子交给张俊平。
张俊平接过烟袋锅子看了一下,然后在手里摆弄了几下,好似变戏法一样,就把烟袋锅子给修好了。
笑着递给父亲,“达,您看看,这不就好了!”
“你这怎么弄的?怎么这么快就修好了?”父亲惊奇道。
刚才父亲光顾着心疼了,没注意张俊平手里的动作。
“达,其实很简单,您看,这个地方看着像竹节,其实这个地方是可拆卸的节点。
这么拧一下,这烟袋杆就拆开了。
只是原来烟袋杆有三节,您这个只变成两节了。”张俊平笑着给父亲演示了一遍,“您以后可以把这里拆开清理里面的烟油。”
烟袋锅子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一长,烟油就好把烟杆的孔堵塞起来。
所以,烟袋锅子的烟杆需要时不时的清理一下,一般都是那根细树枝或者铁条捅一捅。
张俊平在制作烟袋锅子的时候,专门设计制作了这种可以拆解成三段的烟杆。
这样,清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行,我家老大就是聪明,这烟袋做的,真好!”父亲拿着烟袋锅子满意的笑了起来。
虽然变短,有些可惜,可总比不能用强。
而且,张俊平在制作的时候,有意加长了烟杆的长度,这样可以更好的过滤烟油。
所以,现在父亲的烟袋锅子虽然短了一节,可是和正常的烟袋锅子也差不多长。
地锅做饭很快。
功夫不大,晚饭就做好了,农村晚饭基本上都很简单。
烧的鸡蛋白汤,这都算是改善生活了。
一般就是烧玉米粥或者直接就是白汤,白汤就是面加水烧的汤。
再把馒头馏一下,就着咸菜,这就是晚饭。
今天算是比较丰盛的一顿晚饭了,母亲醋溜了一个白菜,还有张俊平带回来的烤鸭,也放锅里馏了一下切开端了上来。
其实是路上吃剩下的,张俊平准备了两只烤鸭,路上就吃了一只,剩下这只被张俊平拿了回来。
“达,哥吃饭了!”小妹过来叫张俊平和父亲吃饭。
“老大,给你,这是娘早上刚蒸的你最喜欢吃的白面馒头!”母亲递给张俊平一个白面馒头。
张俊平看了一眼放馒头的筐子,转手把白面馒头递给小妹,“英子,白面馒头给你,哥在北京天天吃,都吃腻了。
现在我就想吃地瓜面的窝头。”
说完,伸手拿起一个黑色的窝头,地瓜面和白面掺在一起,蒸出来的窝头是黑色的,有些粘手。
这个年代,农村还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张俊平家算是好的,地处平原,最起码能够保证不饿肚子。
主食有好几种颜色,灰的,黄的,黑的。
灰的就是白面馒头,因为技术问题,还有就是为了节约粮食,没有把麸子过滤出来,所以蒸出来的馒头是灰色的。
黄色的是玉米面的窝头,黑色就是地瓜面的窝头。
这个年代的玉米面窝头可不是后世那种精细玉米面,这个年代的玉米面很粗,蒸的玉米面窝头,吃起来拉嗓子。
就夹河村,能吃的上灰色白面馒头的,都属于富裕户了。
一般家庭,根本不舍的吃白面馒头,平时都是吃玉米面窝头和地瓜面窝头。
有点白面也都是留着,生病了,过生日或者其他重要的日子才会吃。
使劲咬了一口,笑着说道:“嗯,在北京的时候就想吃娘蒸的地瓜面窝头,甜丝丝的,有一次晚上做梦都梦到吃地瓜面窝头,口水流了一枕头。”
“喜欢吃,娘明天再给你蒸,地瓜面窝头,还是刚蒸出来的好吃。”母亲愣了一下,随即欣慰的笑道。
“英子,你怎么不吃?来尝尝这个,这是北京烤鸭,可好吃了!
达,娘,你们也吃!”张俊平给小妹,父母都夹了一块鸭肉,又招呼两个弟弟,“老二,老三你自己夹。”
“吃,老大你也吃!”母亲开心的笑着道。
“你们吃,我在北京天天吃肉,不信您去问大姐,大姐他们刚到北京,我就要求大姐,每天必须有一顿肉,十个人吃饭,不能少于一斤肉。
为此,她可是没少骂我败家子。”
“大哥,北京这么好吗?天天都有肉吃?”小妹羡慕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老大,你大姐说你就对了,啥样的条件,经得住天天吃肉?”母亲听了也差点忍不住骂张俊平败家。
好在,张俊平刚回来,热乎劲还没过去,没舍得骂,只是说了他一句。
“娘,大姐夫他们天天出的都是大力气,不吃好点怎么受的了?
我要是不逼着大姐,大姐能天天给他们吃窝头咸菜。
又不是不赚钱,咱可不能当抠门的地主老财。”张俊平忙笑着解释。
“老大说的对,你让他们吃好吃饱,他们才会卖力气干活。”父亲赞同的点点头。
帮理不帮亲,帮亲不帮理也分场合地点和对象。
张英尧感觉自己快要抑郁了。
当然,前提是他知道抑郁这个词。
自己儿子,本来就占理,还用我帮忙?
我只是感觉这么多人欺负董凤山一个,不太好。
“平子,不错,打小就知道你将来有出息,现在果然出息了!”二爷爷教训了父亲两句,不再理他,转头对张俊平夸奖道。
“嘿嘿,一般,一般!”张俊平谦虚的笑道。
“行了,你做了十几个小时的车,也累了,我就不多待了,咱爷俩改天再细聊。”二爷爷说完,转身离开。
闹腾到现在,天都已经黑了。
二爷爷走了之后,爷爷奶奶,大爷大娘又说了几句话,也都离开。
这一天闹得,中午全村聚餐,热闹的像一家人一样,转眼张董两家差点来一场火拼。
把人都送走之后,母亲又瞪了父亲一眼,转身进厨房去做饭。
中午吃的虽然晚,可是晚上饭也不能不吃。
家里四个孩子,都是正能吃的时候。
母亲去做饭,父亲拿出被母亲撅断的烟袋锅子,默默心疼。
“达,你给我看一下,我看看还能不能修。”张俊平也替父亲叫屈,但是不敢说出来。
“唉,可惜了,多好一烟袋锅子……”父亲叹口气,把烟袋锅子交给张俊平。
张俊平接过烟袋锅子看了一下,然后在手里摆弄了几下,好似变戏法一样,就把烟袋锅子给修好了。
笑着递给父亲,“达,您看看,这不就好了!”
“你这怎么弄的?怎么这么快就修好了?”父亲惊奇道。
刚才父亲光顾着心疼了,没注意张俊平手里的动作。
“达,其实很简单,您看,这个地方看着像竹节,其实这个地方是可拆卸的节点。
这么拧一下,这烟袋杆就拆开了。
只是原来烟袋杆有三节,您这个只变成两节了。”张俊平笑着给父亲演示了一遍,“您以后可以把这里拆开清理里面的烟油。”
烟袋锅子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一长,烟油就好把烟杆的孔堵塞起来。
所以,烟袋锅子的烟杆需要时不时的清理一下,一般都是那根细树枝或者铁条捅一捅。
张俊平在制作烟袋锅子的时候,专门设计制作了这种可以拆解成三段的烟杆。
这样,清理起来就方便多了。
“行,我家老大就是聪明,这烟袋做的,真好!”父亲拿着烟袋锅子满意的笑了起来。
虽然变短,有些可惜,可总比不能用强。
而且,张俊平在制作的时候,有意加长了烟杆的长度,这样可以更好的过滤烟油。
所以,现在父亲的烟袋锅子虽然短了一节,可是和正常的烟袋锅子也差不多长。
地锅做饭很快。
功夫不大,晚饭就做好了,农村晚饭基本上都很简单。
烧的鸡蛋白汤,这都算是改善生活了。
一般就是烧玉米粥或者直接就是白汤,白汤就是面加水烧的汤。
再把馒头馏一下,就着咸菜,这就是晚饭。
今天算是比较丰盛的一顿晚饭了,母亲醋溜了一个白菜,还有张俊平带回来的烤鸭,也放锅里馏了一下切开端了上来。
其实是路上吃剩下的,张俊平准备了两只烤鸭,路上就吃了一只,剩下这只被张俊平拿了回来。
“达,哥吃饭了!”小妹过来叫张俊平和父亲吃饭。
“老大,给你,这是娘早上刚蒸的你最喜欢吃的白面馒头!”母亲递给张俊平一个白面馒头。
张俊平看了一眼放馒头的筐子,转手把白面馒头递给小妹,“英子,白面馒头给你,哥在北京天天吃,都吃腻了。
现在我就想吃地瓜面的窝头。”
说完,伸手拿起一个黑色的窝头,地瓜面和白面掺在一起,蒸出来的窝头是黑色的,有些粘手。
这个年代,农村还没有彻底解决温饱问题。
张俊平家算是好的,地处平原,最起码能够保证不饿肚子。
主食有好几种颜色,灰的,黄的,黑的。
灰的就是白面馒头,因为技术问题,还有就是为了节约粮食,没有把麸子过滤出来,所以蒸出来的馒头是灰色的。
黄色的是玉米面的窝头,黑色就是地瓜面的窝头。
这个年代的玉米面窝头可不是后世那种精细玉米面,这个年代的玉米面很粗,蒸的玉米面窝头,吃起来拉嗓子。
就夹河村,能吃的上灰色白面馒头的,都属于富裕户了。
一般家庭,根本不舍的吃白面馒头,平时都是吃玉米面窝头和地瓜面窝头。
有点白面也都是留着,生病了,过生日或者其他重要的日子才会吃。
使劲咬了一口,笑着说道:“嗯,在北京的时候就想吃娘蒸的地瓜面窝头,甜丝丝的,有一次晚上做梦都梦到吃地瓜面窝头,口水流了一枕头。”
“喜欢吃,娘明天再给你蒸,地瓜面窝头,还是刚蒸出来的好吃。”母亲愣了一下,随即欣慰的笑道。
“英子,你怎么不吃?来尝尝这个,这是北京烤鸭,可好吃了!
达,娘,你们也吃!”张俊平给小妹,父母都夹了一块鸭肉,又招呼两个弟弟,“老二,老三你自己夹。”
“吃,老大你也吃!”母亲开心的笑着道。
“你们吃,我在北京天天吃肉,不信您去问大姐,大姐他们刚到北京,我就要求大姐,每天必须有一顿肉,十个人吃饭,不能少于一斤肉。
为此,她可是没少骂我败家子。”
“大哥,北京这么好吗?天天都有肉吃?”小妹羡慕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
“老大,你大姐说你就对了,啥样的条件,经得住天天吃肉?”母亲听了也差点忍不住骂张俊平败家。
好在,张俊平刚回来,热乎劲还没过去,没舍得骂,只是说了他一句。
“娘,大姐夫他们天天出的都是大力气,不吃好点怎么受的了?
我要是不逼着大姐,大姐能天天给他们吃窝头咸菜。
又不是不赚钱,咱可不能当抠门的地主老财。”张俊平忙笑着解释。
“老大说的对,你让他们吃好吃饱,他们才会卖力气干活。”父亲赞同的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