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辽东将领的担忧
袁崇焕被捕入狱,只是一个开始,同时被拿下的还有兵部尚书王洽、总兵朱国彦等等。
因为鞑子扣关,一大批的人以不作为或者临阵脱逃的罪名被拿下。次日朝会,朝堂上再出变故,由于钱龙锡与袁崇焕有故,崇祯又以结党之名将钱龙锡拿下。
朝会上兵部侍郎周廷儒状告王洽贪赃枉法,导致山西兵哗变,并指出王洽数桩罪行。这些罪名可以说是实打实的,辩无可辩,再加上王洽也是咎由自取,内阁方面默认了对王洽的处置。可是轮到钱龙锡,钱谦益、张凤翼等人全都求起了情。
“陛下,钱大人与袁崇焕有旧,那也是正常,钱大人当时有监察百官之责,与外将联系,绝非为了结党营私,还请陛下明察!”
“还请陛下明察,还钱大人一个清白!”
转眼间,满朝文武有一半人跪在地上替钱龙锡求情,他们言辞恳切,说的崇祯都有点信了。没人发觉,此刻崇祯扶着龙椅的手轻轻颤抖起来。真是一群好臣子啊,杀袁崇焕,这些人一个个叫好,杀钱龙锡,却一个个像被踩了尾巴的兔子一样,实在可恨至极。
钱龙锡冤不冤?确实有点冤枉,他跟袁崇焕却是算不上结党营私,可处死他,又并不冤枉。崇祯恨透了钱龙锡,此人一把年纪,身为朝中重臣,每每有事,不想着为朝廷分忧,老是耍心思,带头制造阻碍。就拿认捐的事情来说,钱龙锡穷么?他一点都不穷,老家几百亩田,半座县城的产业都是他家的。明明权势滔天,富得流油,却只肯拿出几十两银子,还一副倾家荡产的样子。
崇祯就是想借着袁崇焕为由,拿下钱龙锡,震慑下朝中这些口是心非的家伙。可是,没想到竟然遇到这么大的阻碍。
“好吧,钱龙锡一事朕还会继续让人查下去,先让那些有功之人进殿吧!”
崇祯松了口,钱谦益等人自然不会死揪着不放。接下来,侯世禄等人相继进殿,参拜圣恩。这时王承恩拿出一份圣旨宣读一番,说的便是兵部尚书一事,算是确认了侯世禄入朝做兵部尚书的事情。铁墨等人早听到了风声,自然不觉得奇怪,可是周廷儒就有些懊恼了。
为了扳倒王洽,主掌兵部,进入内阁,周廷儒费尽了心机。好不容易配合皇帝送走了王洽,最后却便宜了侯世禄,这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么?
周廷儒很不甘心,可有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侯世禄可是万历年间的三甲进士,多年戍边,战功彪炳,可以说要资历有资历,要人脉有人脉,邀功老友功劳,他当这个兵部尚书,谁也不敢说个不字。
朝堂上,铁墨、黑云龙等人悄悄地观察着整个金銮殿,而成基命、钱谦益等朝中大臣也在观察着他们,尤其是对铁墨格外关注。
如今侯世禄入朝为官,宣府已经归在铁墨麾下,虽然还是个副总兵,那也是因为铁墨年纪小,资历不够,怕他遭人口舌罢了。代掌宣府,不过是变相的保护,宣府总兵的位子,早晚是铁墨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孙承宗的学生。
这个学生跟袁崇焕那种挂名学生不一样,这可是孙承宗亲自教导过的关门弟子。也就是说,铁墨跟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同窗,有这层关系在,皇帝必然对铁墨另眼相看,有孙承宗的牌子挂着,铁墨出身不正的问题也解决了。
以后,铁墨能成长到什么程度,就很难想象了。若是让他彻底掌控了宣府和大同府,对于兵部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能拦得住么?君不见侯世禄和孙承宗已经开始替他铺路了。
......
文华殿,散朝之后,铁墨就被单独召见到了御书房。此时御书房内除了崇祯主仆,还有孙承宗。
崇祯一身米黄色锦袍,嘴角含笑,眉宇间藏着一丝沧桑,鬓角可见一缕白发。看得出来,崇祯心情不错。铁墨整整官袍,赶紧施了一礼。
“快快免了,此处并无外人,放轻松些。你我同为孙老师的学生,按照外边的说法,也算是同门了,哈哈!”
“臣不敢!”铁墨拱着手,诚惶诚恐的低下头。崇祯虽然嘴上这么说,自己听听就行了,可不能当真。有道是,皇帝心,海底深,谁知道崇祯心里是怎么想的?
果然,见铁墨如此知进退,尊礼数,崇祯眼中的笑容更盛了几分,看向铁墨的目光也柔和了一些,“好了,坐下说话,朕又不是吃人的老虎。”
再三谢恩,铁墨才在孙承宗旁边坐下来。聊起正事,崇祯脸上的神情严肃了许多,“铁总兵,你是去过陕西的,朕想听一些实话,陕西的流寇情况,到底如何?”
铁墨大皱眉头,想了想,他谨慎地问道:“陛下,不知你具体想知道哪一点?”
“朕想知道,这些流寇能剿灭么?陕西何时能恢复太平?”
“陛下,陕西的流寇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便是杀了高迎祥和王自用,自然还有别的人取而代之。陕西民乱,源于百姓食不果腹,多年饥荒。民乱,不再剿,而在赈灾,朝廷一天赈灾不够,民乱就一天不会停止。”
“几个月前,朝廷大军围攻高迎祥,若是真能把高迎祥这支流寇灭掉,短时间内能少些压力,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可惜,鞑子扣关,失了机会!”
随着铁墨说下去,崇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这就是实话,但实话往往太刺耳。满朝文武,敢跟崇祯说流寇剿不尽的,恐怕只有孙承宗和眼前的铁墨了。记得以前,朝堂议事,那些人一个个叫嚷着朝廷大军一到,流寇烟消云散。可提起粮饷一事,全都哑了火,一个个拿不出好办法。
良久后,崇祯苦笑着叹了口气,“哎,一切让你说准了啊。”
这时,铁墨才知道陕西发生了什么事情。由于鞑子扣关,各路兵马忙着进京勤王,围攻凤翔府的兵马一撤,高迎祥就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北攻下了平凉府,随后与王自用相互配合,席卷陕西北部。十一月中旬,有感于陕北苦寒,粮食不多,王自用和高迎祥有了南渡黄河的念头,很快,李自成奉命再战斜谷关。
高迎祥和王自用也知道,继续强攻西安府,希望并不大。杨鹤就像个铁王八一样,把西安府守得密不透风。等鞑子一走,朝廷大军复来,继续在西安府拖延,只会重蹈覆辙。
南渡黄河,或许是最好的出入。李自成再战斜谷关,仅仅一日,便拿下了斜谷关。一天之后,李自成大军进入汉中府,此时,在汉中府还藏着一支伏兵。
之前朝廷围攻,花小荣转道向南,逃出生天,最后逃到了汉中府山中藏匿。再后来朝廷大军进攻凤翔府,搞得花小荣一时之间回不去,只能继续在山里藏着。现在李自成兵出斜谷关,花小荣的机会终于来了。
花小荣所部突然下山,渡过西水,强攻汉阴。由于汉阴方面所有兵马都去堵子午口,防着李自成了,实在没料到会有一支兵马突然杀到汉阴城下。花小荣用了半个时辰,便打下了汉阴。如此一来,汉阴守备处三千兵马被两面夹击,堵在了子午古道之中。
汉阴兵马本来是去堵李自成的,反过头来,被别人堵住了两头。闻听汉阴陷落,汉阴兵马士气大崩,不战自溃,很快李自成大军追着溃兵涌入汉中府。
......
铁墨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他发现历史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轨道。皇太极比历史上,更早的滚回了辽东,而在陕西,高迎祥等人也比历史上提早做了南渡黄河的心思。
流寇不过黄河,也知能祸害陕西或者西北,可要是过了黄河,进入川蜀或者中原,那整个大明朝就要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大明中原地带,多少人口,多少粮食?
“陛下,决不能让流寇过汉中啊!否则,就是猛兽入海,再难收拾了!”
“是啊!”崇祯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把流寇限制在陕西,流寇再能祸害,也就祸害陕西那个烂地方。陕西已经烂透了,再烂又能烂到哪里去?要是中原生变,整个大明江山都要震动。
剿匪、赈灾,可都要钱粮。想起钱粮,崇祯就觉得头疼得很。
......
京城外,军营林立,由于打退了鞑子,许多人受到了封赏,营中将士自然喜气洋洋。可唯独辽东方面一片死气沉沉,从将领到小兵,脸上看不到一点喜色。
蓟辽督师袁崇焕下大狱,让军中上下人人自危。谁都知道,若朝廷有意对辽东人员下手,那肯定不止袁督师一人,接下来会轮到谁?祖大寿?何可纲还是别人?
倒是有一人最是泰然,这个人就是赵率教。袁崇焕下狱,他心里也不是滋味,但要说担心惊慌,也没有,顶多就是叹息一声罢了。
祖大寿、何可纲将辽东方面十几名重要将领召集到一起。何可纲沉着眉头,满是担忧之色,“锦衣卫抓捕袁督师,看样子是有意对我们下手啊。”
“何将军,咱们辽东子弟苦苦撑着辽东,年年跟鞑子打得头破血流,朝廷怎么能如此对我们?”
一名青年将领大是不服,他脸色气怒,再加上脸上一道刀疤,看上去甚是吓人。何可纲看了一眼说话之人,原来是自己麾下的都司左良玉。
何可纲看着左良玉,轻轻点了点头,“是啊,朝廷怎能如此对待有功之臣?所以,本将与祖总兵商量一番,决定联名上书,共保袁督师。若是朝廷实在容不下我们,那我们就回辽东。”
另一边,赵率教听得大皱眉头。何可纲这番话虽然是说救袁崇焕,可实际上却是在问众人的意见。要是朝廷有意追究辽东方面人员,那他们就直接会辽东,拥兵自重。这种想法,实在有谋反之嫌了。不过,赵率教什么都没说。
很快,众人就有了决断,十几个人一个反对的都没有。此时此刻,大家心里都很明白,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为了辽东大局,只能共同进退。也正因为这一点,赵率教才什么都没说。
次日,朝会还未开始,天蒙蒙亮,一名太监来到了孙承宗府上,说是崇祯有要事相商。
铁墨刚刚入京,也没有宅院,倒是有不少晋商提供住处,但铁墨还是听孙承宗的,住到了孙府。所以,传旨太监来的时候,他是知晓的。看看天色,铁墨有些不放心,找了辆马车,陪着孙承宗已经进了宫。
卯时末,天色暗淡,冷风如刀。铁墨未得召见,只能躲在院外等着。
文华殿内,崇祯脸色气怒的拍着桌子,“老师,你看看这公文,这叫什么事?不放袁崇焕,他们就回辽东。他们这是在威胁朕,他们到底是朝廷的兵,还是别人养的私兵?”
看着那份公文,孙承宗的脸色也不是太好。任孙承宗再怎么睿智,也没想到会出这种事。
“陛下,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如今之计,还是先想办法将辽东兵马安抚下来。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这种事,还需袁崇焕出面才行!”
孙承宗虽然没有明说,但崇祯还是听懂了。这是让他去找袁崇焕谈,可崇祯真的不想,堂堂大明天子,竟然被边军威胁,还要去找臣子讨教。
文华殿外,铁墨靠着宫墙瑟瑟发抖,这鬼天气,真是要人命了。不仅冷,还湿气重,一不注意,额头就挂上一缕冰碴子。
“哎,老师也是的,是不是把我忘了?不让进御书房,让人传个话,去偏房暖和下也行啊。”
铁墨很伤心,御书房不能随便进,但是偏房可以去的。但是皇帝没发话,也不敢乱闯啊。门口,两名侍卫如石头人一般,眉毛挑了挑,肚里憋着笑。
正在懊恼,身后亮起一丝晕黄的光,随后响起一串清脆的轻笑声。
“咯咯,你倒是有趣!”
“咦?”看到来人,铁墨本想随意的说句话,可想起是在宫里,他赶紧抽出袖子里的手,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臣,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免了吧,铁将军,你莫杵在这里吹冷风了。既然孙老和陛下把你忘了,想来有要事相商,一时半会完不了,不如随本宫去御膳房那暖和下。”
不提御膳房还好,一提起来,铁墨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
袁崇焕被捕入狱,只是一个开始,同时被拿下的还有兵部尚书王洽、总兵朱国彦等等。
因为鞑子扣关,一大批的人以不作为或者临阵脱逃的罪名被拿下。次日朝会,朝堂上再出变故,由于钱龙锡与袁崇焕有故,崇祯又以结党之名将钱龙锡拿下。
朝会上兵部侍郎周廷儒状告王洽贪赃枉法,导致山西兵哗变,并指出王洽数桩罪行。这些罪名可以说是实打实的,辩无可辩,再加上王洽也是咎由自取,内阁方面默认了对王洽的处置。可是轮到钱龙锡,钱谦益、张凤翼等人全都求起了情。
“陛下,钱大人与袁崇焕有旧,那也是正常,钱大人当时有监察百官之责,与外将联系,绝非为了结党营私,还请陛下明察!”
“还请陛下明察,还钱大人一个清白!”
转眼间,满朝文武有一半人跪在地上替钱龙锡求情,他们言辞恳切,说的崇祯都有点信了。没人发觉,此刻崇祯扶着龙椅的手轻轻颤抖起来。真是一群好臣子啊,杀袁崇焕,这些人一个个叫好,杀钱龙锡,却一个个像被踩了尾巴的兔子一样,实在可恨至极。
钱龙锡冤不冤?确实有点冤枉,他跟袁崇焕却是算不上结党营私,可处死他,又并不冤枉。崇祯恨透了钱龙锡,此人一把年纪,身为朝中重臣,每每有事,不想着为朝廷分忧,老是耍心思,带头制造阻碍。就拿认捐的事情来说,钱龙锡穷么?他一点都不穷,老家几百亩田,半座县城的产业都是他家的。明明权势滔天,富得流油,却只肯拿出几十两银子,还一副倾家荡产的样子。
崇祯就是想借着袁崇焕为由,拿下钱龙锡,震慑下朝中这些口是心非的家伙。可是,没想到竟然遇到这么大的阻碍。
“好吧,钱龙锡一事朕还会继续让人查下去,先让那些有功之人进殿吧!”
崇祯松了口,钱谦益等人自然不会死揪着不放。接下来,侯世禄等人相继进殿,参拜圣恩。这时王承恩拿出一份圣旨宣读一番,说的便是兵部尚书一事,算是确认了侯世禄入朝做兵部尚书的事情。铁墨等人早听到了风声,自然不觉得奇怪,可是周廷儒就有些懊恼了。
为了扳倒王洽,主掌兵部,进入内阁,周廷儒费尽了心机。好不容易配合皇帝送走了王洽,最后却便宜了侯世禄,这不是为他人做嫁衣么?
周廷儒很不甘心,可有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侯世禄可是万历年间的三甲进士,多年戍边,战功彪炳,可以说要资历有资历,要人脉有人脉,邀功老友功劳,他当这个兵部尚书,谁也不敢说个不字。
朝堂上,铁墨、黑云龙等人悄悄地观察着整个金銮殿,而成基命、钱谦益等朝中大臣也在观察着他们,尤其是对铁墨格外关注。
如今侯世禄入朝为官,宣府已经归在铁墨麾下,虽然还是个副总兵,那也是因为铁墨年纪小,资历不够,怕他遭人口舌罢了。代掌宣府,不过是变相的保护,宣府总兵的位子,早晚是铁墨的。最重要的是,他是孙承宗的学生。
这个学生跟袁崇焕那种挂名学生不一样,这可是孙承宗亲自教导过的关门弟子。也就是说,铁墨跟崇祯皇帝朱由检是同窗,有这层关系在,皇帝必然对铁墨另眼相看,有孙承宗的牌子挂着,铁墨出身不正的问题也解决了。
以后,铁墨能成长到什么程度,就很难想象了。若是让他彻底掌控了宣府和大同府,对于兵部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但,能拦得住么?君不见侯世禄和孙承宗已经开始替他铺路了。
......
文华殿,散朝之后,铁墨就被单独召见到了御书房。此时御书房内除了崇祯主仆,还有孙承宗。
崇祯一身米黄色锦袍,嘴角含笑,眉宇间藏着一丝沧桑,鬓角可见一缕白发。看得出来,崇祯心情不错。铁墨整整官袍,赶紧施了一礼。
“快快免了,此处并无外人,放轻松些。你我同为孙老师的学生,按照外边的说法,也算是同门了,哈哈!”
“臣不敢!”铁墨拱着手,诚惶诚恐的低下头。崇祯虽然嘴上这么说,自己听听就行了,可不能当真。有道是,皇帝心,海底深,谁知道崇祯心里是怎么想的?
果然,见铁墨如此知进退,尊礼数,崇祯眼中的笑容更盛了几分,看向铁墨的目光也柔和了一些,“好了,坐下说话,朕又不是吃人的老虎。”
再三谢恩,铁墨才在孙承宗旁边坐下来。聊起正事,崇祯脸上的神情严肃了许多,“铁总兵,你是去过陕西的,朕想听一些实话,陕西的流寇情况,到底如何?”
铁墨大皱眉头,想了想,他谨慎地问道:“陛下,不知你具体想知道哪一点?”
“朕想知道,这些流寇能剿灭么?陕西何时能恢复太平?”
“陛下,陕西的流寇不是短时间内能解决的。便是杀了高迎祥和王自用,自然还有别的人取而代之。陕西民乱,源于百姓食不果腹,多年饥荒。民乱,不再剿,而在赈灾,朝廷一天赈灾不够,民乱就一天不会停止。”
“几个月前,朝廷大军围攻高迎祥,若是真能把高迎祥这支流寇灭掉,短时间内能少些压力,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可惜,鞑子扣关,失了机会!”
随着铁墨说下去,崇祯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这就是实话,但实话往往太刺耳。满朝文武,敢跟崇祯说流寇剿不尽的,恐怕只有孙承宗和眼前的铁墨了。记得以前,朝堂议事,那些人一个个叫嚷着朝廷大军一到,流寇烟消云散。可提起粮饷一事,全都哑了火,一个个拿不出好办法。
良久后,崇祯苦笑着叹了口气,“哎,一切让你说准了啊。”
这时,铁墨才知道陕西发生了什么事情。由于鞑子扣关,各路兵马忙着进京勤王,围攻凤翔府的兵马一撤,高迎祥就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向北攻下了平凉府,随后与王自用相互配合,席卷陕西北部。十一月中旬,有感于陕北苦寒,粮食不多,王自用和高迎祥有了南渡黄河的念头,很快,李自成奉命再战斜谷关。
高迎祥和王自用也知道,继续强攻西安府,希望并不大。杨鹤就像个铁王八一样,把西安府守得密不透风。等鞑子一走,朝廷大军复来,继续在西安府拖延,只会重蹈覆辙。
南渡黄河,或许是最好的出入。李自成再战斜谷关,仅仅一日,便拿下了斜谷关。一天之后,李自成大军进入汉中府,此时,在汉中府还藏着一支伏兵。
之前朝廷围攻,花小荣转道向南,逃出生天,最后逃到了汉中府山中藏匿。再后来朝廷大军进攻凤翔府,搞得花小荣一时之间回不去,只能继续在山里藏着。现在李自成兵出斜谷关,花小荣的机会终于来了。
花小荣所部突然下山,渡过西水,强攻汉阴。由于汉阴方面所有兵马都去堵子午口,防着李自成了,实在没料到会有一支兵马突然杀到汉阴城下。花小荣用了半个时辰,便打下了汉阴。如此一来,汉阴守备处三千兵马被两面夹击,堵在了子午古道之中。
汉阴兵马本来是去堵李自成的,反过头来,被别人堵住了两头。闻听汉阴陷落,汉阴兵马士气大崩,不战自溃,很快李自成大军追着溃兵涌入汉中府。
......
铁墨只觉得脑袋嗡嗡的,他发现历史已经完全脱离了原来的轨道。皇太极比历史上,更早的滚回了辽东,而在陕西,高迎祥等人也比历史上提早做了南渡黄河的心思。
流寇不过黄河,也知能祸害陕西或者西北,可要是过了黄河,进入川蜀或者中原,那整个大明朝就要被搅得天翻地覆了。大明中原地带,多少人口,多少粮食?
“陛下,决不能让流寇过汉中啊!否则,就是猛兽入海,再难收拾了!”
“是啊!”崇祯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把流寇限制在陕西,流寇再能祸害,也就祸害陕西那个烂地方。陕西已经烂透了,再烂又能烂到哪里去?要是中原生变,整个大明江山都要震动。
剿匪、赈灾,可都要钱粮。想起钱粮,崇祯就觉得头疼得很。
......
京城外,军营林立,由于打退了鞑子,许多人受到了封赏,营中将士自然喜气洋洋。可唯独辽东方面一片死气沉沉,从将领到小兵,脸上看不到一点喜色。
蓟辽督师袁崇焕下大狱,让军中上下人人自危。谁都知道,若朝廷有意对辽东人员下手,那肯定不止袁督师一人,接下来会轮到谁?祖大寿?何可纲还是别人?
倒是有一人最是泰然,这个人就是赵率教。袁崇焕下狱,他心里也不是滋味,但要说担心惊慌,也没有,顶多就是叹息一声罢了。
祖大寿、何可纲将辽东方面十几名重要将领召集到一起。何可纲沉着眉头,满是担忧之色,“锦衣卫抓捕袁督师,看样子是有意对我们下手啊。”
“何将军,咱们辽东子弟苦苦撑着辽东,年年跟鞑子打得头破血流,朝廷怎么能如此对我们?”
一名青年将领大是不服,他脸色气怒,再加上脸上一道刀疤,看上去甚是吓人。何可纲看了一眼说话之人,原来是自己麾下的都司左良玉。
何可纲看着左良玉,轻轻点了点头,“是啊,朝廷怎能如此对待有功之臣?所以,本将与祖总兵商量一番,决定联名上书,共保袁督师。若是朝廷实在容不下我们,那我们就回辽东。”
另一边,赵率教听得大皱眉头。何可纲这番话虽然是说救袁崇焕,可实际上却是在问众人的意见。要是朝廷有意追究辽东方面人员,那他们就直接会辽东,拥兵自重。这种想法,实在有谋反之嫌了。不过,赵率教什么都没说。
很快,众人就有了决断,十几个人一个反对的都没有。此时此刻,大家心里都很明白,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为了辽东大局,只能共同进退。也正因为这一点,赵率教才什么都没说。
次日,朝会还未开始,天蒙蒙亮,一名太监来到了孙承宗府上,说是崇祯有要事相商。
铁墨刚刚入京,也没有宅院,倒是有不少晋商提供住处,但铁墨还是听孙承宗的,住到了孙府。所以,传旨太监来的时候,他是知晓的。看看天色,铁墨有些不放心,找了辆马车,陪着孙承宗已经进了宫。
卯时末,天色暗淡,冷风如刀。铁墨未得召见,只能躲在院外等着。
文华殿内,崇祯脸色气怒的拍着桌子,“老师,你看看这公文,这叫什么事?不放袁崇焕,他们就回辽东。他们这是在威胁朕,他们到底是朝廷的兵,还是别人养的私兵?”
看着那份公文,孙承宗的脸色也不是太好。任孙承宗再怎么睿智,也没想到会出这种事。
“陛下,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如今之计,还是先想办法将辽东兵马安抚下来。有道是解铃还须系铃人,这种事,还需袁崇焕出面才行!”
孙承宗虽然没有明说,但崇祯还是听懂了。这是让他去找袁崇焕谈,可崇祯真的不想,堂堂大明天子,竟然被边军威胁,还要去找臣子讨教。
文华殿外,铁墨靠着宫墙瑟瑟发抖,这鬼天气,真是要人命了。不仅冷,还湿气重,一不注意,额头就挂上一缕冰碴子。
“哎,老师也是的,是不是把我忘了?不让进御书房,让人传个话,去偏房暖和下也行啊。”
铁墨很伤心,御书房不能随便进,但是偏房可以去的。但是皇帝没发话,也不敢乱闯啊。门口,两名侍卫如石头人一般,眉毛挑了挑,肚里憋着笑。
正在懊恼,身后亮起一丝晕黄的光,随后响起一串清脆的轻笑声。
“咯咯,你倒是有趣!”
“咦?”看到来人,铁墨本想随意的说句话,可想起是在宫里,他赶紧抽出袖子里的手,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臣,参见皇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
“免了吧,铁将军,你莫杵在这里吹冷风了。既然孙老和陛下把你忘了,想来有要事相商,一时半会完不了,不如随本宫去御膳房那暖和下。”
不提御膳房还好,一提起来,铁墨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