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山西大乱
随着铁墨接下圣旨,整个宣府立刻行动起来。诚然,如今张北方面资金物资都有限,无法支撑一场大战,可既然朝廷许诺铁墨可以自己想办法捞钱,那就好说了。
对晋商来说,打仗或许不行,可要是让他们想办法捞钱,那绝对一肚子鬼主意。而且,在军中,许多人也变得异常兴奋。如今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铁墨晋升三省总督的事情,虽然这职位只是剿匪所用,临时的,但意味着职衔高了,就算剿匪结束后,铁墨的官职也必然会与之对等,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有道是水涨船高,总兵大人高升,下边的人自然鸡犬升天,不过谁能升职,那就要拼军功了。打仗,意味着军功,至于军饷物资,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儿。
尤其是耿仲明、尚可喜、李九成以及李应元等人,他们新投靠过来,正是需要军功的时候,剿匪,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有一个人很头疼,这个人就是三边总督陈奇瑜。身在西安府的陈奇瑜,对朝廷这个决议很不解。朝廷大军能在北边压制住农民军,铁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边军是以宣府为首。这个时候把铁墨调走,王自用所部要是大举反攻,如何是好?
陈奇瑜修书一封送往内阁,却如同石沉入海,一点动静都没有。成基命等人也有自己的难处,他们自然不希望铁墨带兵进入河南的,在他们眼里,铁墨此人可是陛下的心腹,此人到河南,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说到底,铁墨跟南直隶兵马不是一路的,双方代表的利益不同。尤其是铁墨这个三省总督还辖制南直隶军务,虽说明知道这职务很虚,可谁敢保证铁墨就一定不会整幺蛾子?
南直隶兵马是内阁越过兵马调过去的,皇帝朱由检则直接撇开内阁把心腹爱将调过去。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剿匪,而是在争夺各自在军队中的话语权。谁能在河南剿匪事务中立下大功,那么未来拥有的话语权也就更大。
朱由检没找内阁的麻烦,内阁自然也不可能给朱由检找麻烦,双方算是达成了默契。不过这对陈奇瑜来说,并不是好事,好不容易陕西的局势才被控制住,若是因为铁墨的离开而重新变得糜烂,那真的有些得不偿失了。
西安知府衙门,最近几天,陈奇瑜的心情很不好,大明朝这么多人,能打的不知凡几,为什么非要调铁墨过去?
见陈奇瑜面色阴郁,洪承畴不得不劝道:“陈督师还请息怒,这两年铁总兵战功彪炳,少有败绩,更是被流寇称为活阎王。陛下对铁总兵信任有加,调他去河南也情有可原。”
陈奇瑜依旧有些不爽,哼声道:“朝廷只顾着河南,那么陕西呢,他们就不管不问了?”
洪承畴面带苦笑,嘴角不受控制的抽了抽。事实上,陕西还真比不上河南,陕西是什么情况?已经烂的不能再烂了,在朝廷眼里,恐怕陕西是最不重要的地方了。
........
一切如陈奇瑜预想的一样,自铁墨回到宣化后,陕北的农民军便有些蠢蠢欲动了。张大受突然间增兵安塞城,一副反攻河套的架势,娄大集和黑云龙不敢怠慢,只能请满桂调兵,从东北方向钳制农民军。看到这架势,陈奇瑜只能心里骂声娘,可还是老老实实的发兵北上,威胁农民军后方。
崇祯三年五月中旬,驻扎在庆阳府的王自用放弃三水县,竟然不顾洪承畴的威胁,增兵延安府。这下陈奇瑜就有些头大了,一时间陕北局势再次变得严峻起来,也许顷刻间,一场大战就会肆虐延安府。满桂很是头疼,他也没想到铁墨刚走,流寇就要搞事情。
五月十七,满桂紧急赶往河曲城,听完黑云龙等人的陈述,他锁着眉头怒道:“这群流寇,真当咱们好欺负了?增兵安塞城,增兵延安,他们想干嘛?吩咐下去,给老子守好银州关和神木,老子要告诉这群流寇,活阎王虽然走了,但老子的刀依旧锋利无比。”
满桂一肚子火,知道铁墨那活阎王的称呼很唬人,也知道流寇都怕活阎王。可是,活阎王刚走,流寇就搞事情,是不是太不把他满桂当人看了?
陕北的局势变得紧张起来,双方陈兵相望,却都没急着动手。满桂心里犯起了糊涂,既然要打,肯定是打得越早越好,怎么流寇不着急呢?流寇不着急,他满桂更没必要着急啊。
两天过后,黑云龙从神木城赶回来,神色担忧道:“满总兵,情况有点不对劲儿啊,末将回来前,逼近银州关的流寇居然撤回去了。”
“撤回去了?”满桂大皱眉头,摊开地图,将黑云龙喊到近前,“这可真奇怪,刚刚娄大集传来消息,进逼宁夏的流寇也撤回去了。嘶,这群流寇到底在搞什么鬼?”
“这.....”黑云龙闻言大惊,愣了一会,才问道:“怎么会这样?陈督师和曹总兵那边情况如何?难道流寇是虚晃一招,真正的目的是集中兵力对付曹总兵和陈督师?”
满桂苦笑着摇了摇头,“事情怪就怪在这里,据曹总兵送来的消息,甘泉城方面的流寇龟缩不出,就连野猪峡的乱党也撤回去了,一点进攻的迹象都没有。”
黑云龙彻底懵了,王自用到底想干嘛?集中精力增兵延安府,不对河套用兵,也不对南边的曹文诏和陈奇瑜下手,这是疯了不成?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王自用不至于调集重兵却什么都不做。满桂沉着脸,将麾下几名亲兵喊了进来,厉声说道:“给老子查,要是查不出来,就别回来了。”
“喏”几名亲兵赶紧领命,这可真有些作难了。陕北这么大的地方,但值得关注的也就那么几个地方,可一点异常也没有啊。
.......
米脂,当双方重兵集结,注意力放在安塞城以及甘泉城还有三水县的时候,这座几乎遭到毁灭的破烂县城被人忽略掉了。如果满桂的探子仔细摸索的话,很快就能查到米脂城情况有些不同寻常。几日前,米脂城就城门紧闭,不再让人通行。城头严防戒备,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要知道,官军可没有进攻米脂城的意思,就算打,那也是打安塞城,米脂城如此严防戒备,实在有些不同寻常。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米脂城几日前便已经暗中将兵马调离米脂,严防死守,不过是防止消息外泄罢了。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满桂派出得探子在找不到线索后,终于将目光对准了米脂城。当拿出精力去查后,米脂城的秘密便再也保不住了。夜色降临,米脂城外地榆树林内,几名灰袍汉子凑在一起,商议着什么。
“据买通的守门人说,三日前张献忠便领着大量兵马离开了米脂,不知去向!此时殊为怪异,还得速速通知满总兵才行。”
“嗯,还有一件事儿,张献忠麾下的猛将孙可望并没有死,活着回到了米脂城。”
几个汉子摇头叹了口气,只能说孙可望命大了,当初三山原那样的情况,孙可望都能捡回一条命。当消息传回来后,满桂第一个反应就是问询镇西卫和府谷,可是那给的回复是安然无恙,周遭二十里没发现流寇踪迹。
张献忠麾下可是近三万大军啊,那可不是三两个,这么多兵马如果逼近镇西卫和府谷,不可能查不出来的。镇西卫和府谷没有敌军踪迹,河曲城更没有,满桂顿时脑袋都有些大了。张献忠拉着那么多兵马干嘛去了?去山里当野人了?
满桂哪里知道,还真让他蒙对了,张献忠的几万大军此时真的就在山里。此时,他们越过山峦,已经来到了韩城外围。
崇祯三年五月二十,消失多日的张献忠突然出现在韩城北面,对韩城发起了猛攻。由于刘应遇几乎将所有的兵马都压在了甘泉城两翼,韩城防守空虚,韩城方面的官员更是一点戒备都没有。此役,张献忠以孙可望为先锋,仅用了一个时辰就拿下了韩城。
夺取韩城之后,张献忠所部不作停留,兵锋直指山西大宁城。大宁城可以说比韩城还不如,从上到下根本没想过农民军会打过来,刘文秀所部一千骑兵突袭大宁城的时候,守门的士兵还在聊天呢。结果可想而知,农民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夺取了大宁城。
到了这个时候,情况已经非常明朗了。农民军要对富裕的山西用兵,太原知府高捷紧急调山西各路兵马赶赴平阳府,意图将农民军挡在平阳、岳阳一带,免得流寇祸乱整个山西。
五月二十二,天气干燥。高捷只觉得心烦意乱,自认太原知府以来,从未像现在这样怕过。一想到那近二十万的流寇,他觉得心脏都快受不了了。靠山西兵马,想挡住这么多流寇,那是在做梦啊。这一刻,高捷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宣府总兵铁墨。不,现在应该称他为铁督师了。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只有大同府和宣府边军了。
尤其是宣府,高捷现在也不是那种不通军务的死脑筋了,宣府的事情他也做过一些了解。铁墨虽然是宣府总兵,可是云府老巢兵强马壮,手底下可调兵马不下八万,这兵力远远强于宣府总兵应有的实力了。
想想以前发生的事情,高捷就有点不好意思求援,可是面对强敌,为了仕途,只能厚着脸皮给宣府方面写信了。高捷的心思很简单,你铁墨身为三省总督,名义上管着山西、河南、南直隶的事情,现在山西闹流寇,你总不能不管吧。
同一天,山西大地再次爆发出大乱。榆次、岳阳两地先后出现大量暴民冲击衙门,暴民四散惹事,将岳阳、榆次两地闹得一团糟。
岳阳紧靠着平阳府,岳阳一乱,山西兵马组成的防线顿时多了一个缺口。而榆次,那更重要了,哪里紧靠着太原,榆次乱子要是遏制不住,太原很快就会受到波及。更让高捷心急如焚的是,常家老爷子常胤续可还在榆次县呢,他可是铁墨的未来老丈人,要是常家出什么岔子,以铁墨的性格,还不得跟他高某人算后账?
几乎在瞬间,高捷就做出了决定,哪怕岳阳不要了,也得保住榆次。于是,靠近太原府的兵马,有一半被高捷调到了榆次。新任山西总兵郑春和哪敢违逆高捷的意思,高捷怎么吩咐,他就怎么干,大量兵马涌入榆次,很快就控制了榆次县的局势。可同样,因为太多的兵马调到榆次,岳阳兵力不足,趁此机会,孙可望率一万大军从平阳府北面绕过去,直插岳阳南侧。
当天夜里,一股身着灰白长袍的男子,悄悄地涌入岳阳街头,他们趁着城中守兵休息,突然对北门下手。岳阳守兵以为乱子已经被控制住了,根本没想到城中还埋伏着一只这样的敌军。这群人与城外的流寇还不同,他们训练有素,悍不畏死,竟然靠着二百余人,硬生生压制住了北城门附近的四百多名守兵。
响箭冲天而起,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孙可望率兵攻城,双方里应外合,不到一个时辰,岳阳北城门失陷。
北城门陷落,官兵再也无法阻挡流寇的脚步,至第二天辰时,流寇占领了整个岳阳城。张献忠亲率大军驻扎岳阳城,第二天便分兵逼近平阳府。此时,平阳府彻底被岳阳隔开了。
山西的局势变化的太快了,快的让人应接不暇。随着岳阳城陷落,王自用集结了主力大军,从延安府东部,一路南下,朝着山西南部挺进。
到了这个时候,高捷急的自杀的心都有了。要是让流寇把山西变成第二个陕西,他头上脑袋肯定要搬家的。于是,高捷再修书一封,紧急送往宣化。
而此时,身在宣化的铁墨,同样震惊于山西的变化。
(
随着铁墨接下圣旨,整个宣府立刻行动起来。诚然,如今张北方面资金物资都有限,无法支撑一场大战,可既然朝廷许诺铁墨可以自己想办法捞钱,那就好说了。
对晋商来说,打仗或许不行,可要是让他们想办法捞钱,那绝对一肚子鬼主意。而且,在军中,许多人也变得异常兴奋。如今大多数人已经知道了铁墨晋升三省总督的事情,虽然这职位只是剿匪所用,临时的,但意味着职衔高了,就算剿匪结束后,铁墨的官职也必然会与之对等,成为真正的封疆大吏。有道是水涨船高,总兵大人高升,下边的人自然鸡犬升天,不过谁能升职,那就要拼军功了。打仗,意味着军功,至于军饷物资,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儿。
尤其是耿仲明、尚可喜、李九成以及李应元等人,他们新投靠过来,正是需要军功的时候,剿匪,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有一个人很头疼,这个人就是三边总督陈奇瑜。身在西安府的陈奇瑜,对朝廷这个决议很不解。朝廷大军能在北边压制住农民军,铁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边军是以宣府为首。这个时候把铁墨调走,王自用所部要是大举反攻,如何是好?
陈奇瑜修书一封送往内阁,却如同石沉入海,一点动静都没有。成基命等人也有自己的难处,他们自然不希望铁墨带兵进入河南的,在他们眼里,铁墨此人可是陛下的心腹,此人到河南,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说到底,铁墨跟南直隶兵马不是一路的,双方代表的利益不同。尤其是铁墨这个三省总督还辖制南直隶军务,虽说明知道这职务很虚,可谁敢保证铁墨就一定不会整幺蛾子?
南直隶兵马是内阁越过兵马调过去的,皇帝朱由检则直接撇开内阁把心腹爱将调过去。事实上,这不仅仅是剿匪,而是在争夺各自在军队中的话语权。谁能在河南剿匪事务中立下大功,那么未来拥有的话语权也就更大。
朱由检没找内阁的麻烦,内阁自然也不可能给朱由检找麻烦,双方算是达成了默契。不过这对陈奇瑜来说,并不是好事,好不容易陕西的局势才被控制住,若是因为铁墨的离开而重新变得糜烂,那真的有些得不偿失了。
西安知府衙门,最近几天,陈奇瑜的心情很不好,大明朝这么多人,能打的不知凡几,为什么非要调铁墨过去?
见陈奇瑜面色阴郁,洪承畴不得不劝道:“陈督师还请息怒,这两年铁总兵战功彪炳,少有败绩,更是被流寇称为活阎王。陛下对铁总兵信任有加,调他去河南也情有可原。”
陈奇瑜依旧有些不爽,哼声道:“朝廷只顾着河南,那么陕西呢,他们就不管不问了?”
洪承畴面带苦笑,嘴角不受控制的抽了抽。事实上,陕西还真比不上河南,陕西是什么情况?已经烂的不能再烂了,在朝廷眼里,恐怕陕西是最不重要的地方了。
........
一切如陈奇瑜预想的一样,自铁墨回到宣化后,陕北的农民军便有些蠢蠢欲动了。张大受突然间增兵安塞城,一副反攻河套的架势,娄大集和黑云龙不敢怠慢,只能请满桂调兵,从东北方向钳制农民军。看到这架势,陈奇瑜只能心里骂声娘,可还是老老实实的发兵北上,威胁农民军后方。
崇祯三年五月中旬,驻扎在庆阳府的王自用放弃三水县,竟然不顾洪承畴的威胁,增兵延安府。这下陈奇瑜就有些头大了,一时间陕北局势再次变得严峻起来,也许顷刻间,一场大战就会肆虐延安府。满桂很是头疼,他也没想到铁墨刚走,流寇就要搞事情。
五月十七,满桂紧急赶往河曲城,听完黑云龙等人的陈述,他锁着眉头怒道:“这群流寇,真当咱们好欺负了?增兵安塞城,增兵延安,他们想干嘛?吩咐下去,给老子守好银州关和神木,老子要告诉这群流寇,活阎王虽然走了,但老子的刀依旧锋利无比。”
满桂一肚子火,知道铁墨那活阎王的称呼很唬人,也知道流寇都怕活阎王。可是,活阎王刚走,流寇就搞事情,是不是太不把他满桂当人看了?
陕北的局势变得紧张起来,双方陈兵相望,却都没急着动手。满桂心里犯起了糊涂,既然要打,肯定是打得越早越好,怎么流寇不着急呢?流寇不着急,他满桂更没必要着急啊。
两天过后,黑云龙从神木城赶回来,神色担忧道:“满总兵,情况有点不对劲儿啊,末将回来前,逼近银州关的流寇居然撤回去了。”
“撤回去了?”满桂大皱眉头,摊开地图,将黑云龙喊到近前,“这可真奇怪,刚刚娄大集传来消息,进逼宁夏的流寇也撤回去了。嘶,这群流寇到底在搞什么鬼?”
“这.....”黑云龙闻言大惊,愣了一会,才问道:“怎么会这样?陈督师和曹总兵那边情况如何?难道流寇是虚晃一招,真正的目的是集中兵力对付曹总兵和陈督师?”
满桂苦笑着摇了摇头,“事情怪就怪在这里,据曹总兵送来的消息,甘泉城方面的流寇龟缩不出,就连野猪峡的乱党也撤回去了,一点进攻的迹象都没有。”
黑云龙彻底懵了,王自用到底想干嘛?集中精力增兵延安府,不对河套用兵,也不对南边的曹文诏和陈奇瑜下手,这是疯了不成?肯定是哪里出问题了,王自用不至于调集重兵却什么都不做。满桂沉着脸,将麾下几名亲兵喊了进来,厉声说道:“给老子查,要是查不出来,就别回来了。”
“喏”几名亲兵赶紧领命,这可真有些作难了。陕北这么大的地方,但值得关注的也就那么几个地方,可一点异常也没有啊。
.......
米脂,当双方重兵集结,注意力放在安塞城以及甘泉城还有三水县的时候,这座几乎遭到毁灭的破烂县城被人忽略掉了。如果满桂的探子仔细摸索的话,很快就能查到米脂城情况有些不同寻常。几日前,米脂城就城门紧闭,不再让人通行。城头严防戒备,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
要知道,官军可没有进攻米脂城的意思,就算打,那也是打安塞城,米脂城如此严防戒备,实在有些不同寻常。事实上,也确实如此,米脂城几日前便已经暗中将兵马调离米脂,严防死守,不过是防止消息外泄罢了。
不过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满桂派出得探子在找不到线索后,终于将目光对准了米脂城。当拿出精力去查后,米脂城的秘密便再也保不住了。夜色降临,米脂城外地榆树林内,几名灰袍汉子凑在一起,商议着什么。
“据买通的守门人说,三日前张献忠便领着大量兵马离开了米脂,不知去向!此时殊为怪异,还得速速通知满总兵才行。”
“嗯,还有一件事儿,张献忠麾下的猛将孙可望并没有死,活着回到了米脂城。”
几个汉子摇头叹了口气,只能说孙可望命大了,当初三山原那样的情况,孙可望都能捡回一条命。当消息传回来后,满桂第一个反应就是问询镇西卫和府谷,可是那给的回复是安然无恙,周遭二十里没发现流寇踪迹。
张献忠麾下可是近三万大军啊,那可不是三两个,这么多兵马如果逼近镇西卫和府谷,不可能查不出来的。镇西卫和府谷没有敌军踪迹,河曲城更没有,满桂顿时脑袋都有些大了。张献忠拉着那么多兵马干嘛去了?去山里当野人了?
满桂哪里知道,还真让他蒙对了,张献忠的几万大军此时真的就在山里。此时,他们越过山峦,已经来到了韩城外围。
崇祯三年五月二十,消失多日的张献忠突然出现在韩城北面,对韩城发起了猛攻。由于刘应遇几乎将所有的兵马都压在了甘泉城两翼,韩城防守空虚,韩城方面的官员更是一点戒备都没有。此役,张献忠以孙可望为先锋,仅用了一个时辰就拿下了韩城。
夺取韩城之后,张献忠所部不作停留,兵锋直指山西大宁城。大宁城可以说比韩城还不如,从上到下根本没想过农民军会打过来,刘文秀所部一千骑兵突袭大宁城的时候,守门的士兵还在聊天呢。结果可想而知,农民军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夺取了大宁城。
到了这个时候,情况已经非常明朗了。农民军要对富裕的山西用兵,太原知府高捷紧急调山西各路兵马赶赴平阳府,意图将农民军挡在平阳、岳阳一带,免得流寇祸乱整个山西。
五月二十二,天气干燥。高捷只觉得心烦意乱,自认太原知府以来,从未像现在这样怕过。一想到那近二十万的流寇,他觉得心脏都快受不了了。靠山西兵马,想挡住这么多流寇,那是在做梦啊。这一刻,高捷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宣府总兵铁墨。不,现在应该称他为铁督师了。现在唯一能指望的,只有大同府和宣府边军了。
尤其是宣府,高捷现在也不是那种不通军务的死脑筋了,宣府的事情他也做过一些了解。铁墨虽然是宣府总兵,可是云府老巢兵强马壮,手底下可调兵马不下八万,这兵力远远强于宣府总兵应有的实力了。
想想以前发生的事情,高捷就有点不好意思求援,可是面对强敌,为了仕途,只能厚着脸皮给宣府方面写信了。高捷的心思很简单,你铁墨身为三省总督,名义上管着山西、河南、南直隶的事情,现在山西闹流寇,你总不能不管吧。
同一天,山西大地再次爆发出大乱。榆次、岳阳两地先后出现大量暴民冲击衙门,暴民四散惹事,将岳阳、榆次两地闹得一团糟。
岳阳紧靠着平阳府,岳阳一乱,山西兵马组成的防线顿时多了一个缺口。而榆次,那更重要了,哪里紧靠着太原,榆次乱子要是遏制不住,太原很快就会受到波及。更让高捷心急如焚的是,常家老爷子常胤续可还在榆次县呢,他可是铁墨的未来老丈人,要是常家出什么岔子,以铁墨的性格,还不得跟他高某人算后账?
几乎在瞬间,高捷就做出了决定,哪怕岳阳不要了,也得保住榆次。于是,靠近太原府的兵马,有一半被高捷调到了榆次。新任山西总兵郑春和哪敢违逆高捷的意思,高捷怎么吩咐,他就怎么干,大量兵马涌入榆次,很快就控制了榆次县的局势。可同样,因为太多的兵马调到榆次,岳阳兵力不足,趁此机会,孙可望率一万大军从平阳府北面绕过去,直插岳阳南侧。
当天夜里,一股身着灰白长袍的男子,悄悄地涌入岳阳街头,他们趁着城中守兵休息,突然对北门下手。岳阳守兵以为乱子已经被控制住了,根本没想到城中还埋伏着一只这样的敌军。这群人与城外的流寇还不同,他们训练有素,悍不畏死,竟然靠着二百余人,硬生生压制住了北城门附近的四百多名守兵。
响箭冲天而起,早已埋伏在城外的孙可望率兵攻城,双方里应外合,不到一个时辰,岳阳北城门失陷。
北城门陷落,官兵再也无法阻挡流寇的脚步,至第二天辰时,流寇占领了整个岳阳城。张献忠亲率大军驻扎岳阳城,第二天便分兵逼近平阳府。此时,平阳府彻底被岳阳隔开了。
山西的局势变化的太快了,快的让人应接不暇。随着岳阳城陷落,王自用集结了主力大军,从延安府东部,一路南下,朝着山西南部挺进。
到了这个时候,高捷急的自杀的心都有了。要是让流寇把山西变成第二个陕西,他头上脑袋肯定要搬家的。于是,高捷再修书一封,紧急送往宣化。
而此时,身在宣化的铁墨,同样震惊于山西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