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您有福气了。”杨嬷嬷的目光变得深情,看着徐氏像是看着自己的珍宝一样,道:“咱们二小姐知书达理,是非分明,是个很好的姑娘,您以后要跟二小姐好好相处啊。”
徐氏用拇指轻轻揉着手心笑道:“嬷嬷去见二小姐了?”
杨嬷嬷亲自奶大了徐氏,对徐氏的感情就跟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徐氏上一嫁嫁的不好,她跟着伤心落泪,好不容易跳出了火坑自然害怕钱家是另外的火坑。
第一个算是逃离了,难道第二嫁不如意还能回娘家吗?
那世人要怎么看待徐氏啊?
可是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谁会不担心呢?
杨嬷嬷早就听说钱家二老爷有两个女儿,钱家老爷子尤其喜欢家族排行老二的,而那位小姐名声在外,听着都特别的骄慢任性。
为了徐氏的幸福,她就想先去摸摸那位小姐的底细,看她喜欢什么,什么脾气秉性,讨好了这位主,他们家夫人的日子不是能好过些吗?
但是她没有想到,她一个五十多岁老婆子,竟然能从那么年轻的女孩子口中听到那样可心的话。
“您知道二小姐都说了什么吗?”杨嬷嬷说到激动处,都哭出来,哽咽道:“二小姐说您就算生不出孩子来,周家也不应该怪您,应该怪周家祖坟没有冒青气。”
徐氏:“……”
她忍不住笑出来道:“这话我爱听,我当时怎么没想到这个,去跟周家人说呢?”
杨嬷嬷道:“是吧,说的人心里敞亮。”
徐氏点着头道:“是啊,他们非要生儿子继承香火,不就是怕死后没人给烧纸上坟吗?可周家人年节都不拉的烧纸上坟,也没见他们家祖宗保佑他们生儿子,看来,做人还是药积德,太恶毒了,祖先都看不过去。”
歪着头又问道:“二小姐还说了什么?”
杨嬷嬷低声道:“二小姐说兴许不是您的问题,是那个坏种不能生也说不定。”
像是被小锤子重重的锤了心头一下,那感觉酸涩难忍,让人窒息。
徐氏终于明白杨嬷嬷为什么哭,为什么激动了。
这么多年,就连父亲都没得鼓励似的说她一句,兴许是姓周的不能生,而一个还没见过面的继女却相信她,还帮她找原因,体谅她的不容易。
她一个弃妇,到底何德何能能拥有这么懂事的继女?
徐氏落下泪道:“有二小姐这样的女儿,我往后生不生的又有什么关系?”
人生生儿育女不就是为了不孤独吗?她相信钱锦棠的善良,这样善良的女孩子是不会让她孤苦伶仃的,哪怕她不是她亲生的。
杨嬷嬷觉得心头的一块大石头都落下来了,喜极而泣的松口气,又去劝徐氏道:“二夫人别哭了,等二小姐成亲,咱们好好帮忙操持就是了。”
他们家大人是清流,给的嫁妆还不如钱家的聘礼多,钱财上,他们可能帮不上什么忙。
徐氏郑重的点头道:“自然不会让我的女儿丢脸。”
二人正说着,徐氏的陪嫁丫头掀开帘子进来,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看着徐氏道:“二夫人,二小姐身边的苹苹的姑娘求见。”
杨嬷嬷紧张起来道:“是不是我回来没有跟二小姐说一声被发现了?这件事确实是我做的不好,二小姐可别因此觉得咱们是没规矩的人。”
徐氏心想二小姐既然能说出那样体贴温暖的话,就不会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就算觉得他们失礼,解释一下二小姐也能原谅他们。
这样想着,她就没那么紧张了,让杨嬷嬷帮她盖上盖头,后道:“请平平姑娘进来吧。”
苹苹知道钱渊快要回来了,她不宜多留,隔着门帘给徐氏行了礼,然后将信交给杨嬷嬷就回去了。
杨嬷嬷拿到信回到徐氏身边:“好像是二小姐跟您写的信。”
“信?现在?”徐氏掀开盖头露出一张端庄却好奇的脸,她读过书,认得字,于是拿过来自己看,看着看着她就笑了。
杨嬷嬷心里松口气,确定二小姐不是在责怪她,可是夫人很久没这么笑过了,到底写的什么?
她十分好奇。
“夫人,二小姐到底跟您说了什么让您这么高兴?”
徐氏将信折好,抬起头反问道:“你觉得二小姐这个人可信吗?”
杨嬷嬷点头如捣蒜道:“凭着奴婢这么多年看人的经验,二小姐面向俊俏正义,一看就是好孩子,可以信任。”
徐氏点头道:“不管她可不可信,我觉得她说的话都非常有道理,她在信上告诉我二老爷跟何氏是怎么相处的,还对二老爷的性格做了评价,她说二老爷优柔寡断,不要指望二老爷做什么事,所以遇到事情,干脆就自己做主,那个二老爷优柔寡断,就算你做的事他不高兴,也没有决断。”
“啊?”杨嬷嬷难以置信。
哪有女儿如此评价自己的父亲?
如果是真的,那二老爷的性格岂不是特别的烦人?
她一脸求证的看着徐氏。
徐氏点头道:“我觉得二小姐提议很中肯,既然如此,咱们就要改变一下之前的策略。我是真的想知道,我到底能不能生出孩子来。”
乌金西坠,夜上柳梢。
云烟如轻纱一般,淡淡的漂浮在天空的西边。
晚风送来清凉,夜色如此撩人。
果然是成亲的好是好。
“阿嚏!”大房,钱泽客厅里,钱渊喝着醒酒茶,重重的打了个喷嚏。
钱泽坐在他对面,手指焦急的垫着桌子,恨铁不成钢道:“老二啊,今天是你洞房花烛的日子,你不去安抚新娘子,跑到我这里赖着不走干什么?你不睡觉我还得睡觉呢。”
今天客人挺多的,连誉王都来送贺礼了。
话说回来,誉王如果不同意婚事他们家也不敢让钱渊续弦。
得到了誉王的祝福,婚礼也办的热闹大气,站在钱泽的角度已经没什么不满意的了。
因为有老爹和钱谦益挡酒,他们都没让钱渊喝多,意思就是希望钱渊早点回去陪着新娘子。
最后这狗东西却赖在大房不走了。
徐氏用拇指轻轻揉着手心笑道:“嬷嬷去见二小姐了?”
杨嬷嬷亲自奶大了徐氏,对徐氏的感情就跟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
徐氏上一嫁嫁的不好,她跟着伤心落泪,好不容易跳出了火坑自然害怕钱家是另外的火坑。
第一个算是逃离了,难道第二嫁不如意还能回娘家吗?
那世人要怎么看待徐氏啊?
可是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谁会不担心呢?
杨嬷嬷早就听说钱家二老爷有两个女儿,钱家老爷子尤其喜欢家族排行老二的,而那位小姐名声在外,听着都特别的骄慢任性。
为了徐氏的幸福,她就想先去摸摸那位小姐的底细,看她喜欢什么,什么脾气秉性,讨好了这位主,他们家夫人的日子不是能好过些吗?
但是她没有想到,她一个五十多岁老婆子,竟然能从那么年轻的女孩子口中听到那样可心的话。
“您知道二小姐都说了什么吗?”杨嬷嬷说到激动处,都哭出来,哽咽道:“二小姐说您就算生不出孩子来,周家也不应该怪您,应该怪周家祖坟没有冒青气。”
徐氏:“……”
她忍不住笑出来道:“这话我爱听,我当时怎么没想到这个,去跟周家人说呢?”
杨嬷嬷道:“是吧,说的人心里敞亮。”
徐氏点着头道:“是啊,他们非要生儿子继承香火,不就是怕死后没人给烧纸上坟吗?可周家人年节都不拉的烧纸上坟,也没见他们家祖宗保佑他们生儿子,看来,做人还是药积德,太恶毒了,祖先都看不过去。”
歪着头又问道:“二小姐还说了什么?”
杨嬷嬷低声道:“二小姐说兴许不是您的问题,是那个坏种不能生也说不定。”
像是被小锤子重重的锤了心头一下,那感觉酸涩难忍,让人窒息。
徐氏终于明白杨嬷嬷为什么哭,为什么激动了。
这么多年,就连父亲都没得鼓励似的说她一句,兴许是姓周的不能生,而一个还没见过面的继女却相信她,还帮她找原因,体谅她的不容易。
她一个弃妇,到底何德何能能拥有这么懂事的继女?
徐氏落下泪道:“有二小姐这样的女儿,我往后生不生的又有什么关系?”
人生生儿育女不就是为了不孤独吗?她相信钱锦棠的善良,这样善良的女孩子是不会让她孤苦伶仃的,哪怕她不是她亲生的。
杨嬷嬷觉得心头的一块大石头都落下来了,喜极而泣的松口气,又去劝徐氏道:“二夫人别哭了,等二小姐成亲,咱们好好帮忙操持就是了。”
他们家大人是清流,给的嫁妆还不如钱家的聘礼多,钱财上,他们可能帮不上什么忙。
徐氏郑重的点头道:“自然不会让我的女儿丢脸。”
二人正说着,徐氏的陪嫁丫头掀开帘子进来,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看着徐氏道:“二夫人,二小姐身边的苹苹的姑娘求见。”
杨嬷嬷紧张起来道:“是不是我回来没有跟二小姐说一声被发现了?这件事确实是我做的不好,二小姐可别因此觉得咱们是没规矩的人。”
徐氏心想二小姐既然能说出那样体贴温暖的话,就不会是那种得理不饶人的人,就算觉得他们失礼,解释一下二小姐也能原谅他们。
这样想着,她就没那么紧张了,让杨嬷嬷帮她盖上盖头,后道:“请平平姑娘进来吧。”
苹苹知道钱渊快要回来了,她不宜多留,隔着门帘给徐氏行了礼,然后将信交给杨嬷嬷就回去了。
杨嬷嬷拿到信回到徐氏身边:“好像是二小姐跟您写的信。”
“信?现在?”徐氏掀开盖头露出一张端庄却好奇的脸,她读过书,认得字,于是拿过来自己看,看着看着她就笑了。
杨嬷嬷心里松口气,确定二小姐不是在责怪她,可是夫人很久没这么笑过了,到底写的什么?
她十分好奇。
“夫人,二小姐到底跟您说了什么让您这么高兴?”
徐氏将信折好,抬起头反问道:“你觉得二小姐这个人可信吗?”
杨嬷嬷点头如捣蒜道:“凭着奴婢这么多年看人的经验,二小姐面向俊俏正义,一看就是好孩子,可以信任。”
徐氏点头道:“不管她可不可信,我觉得她说的话都非常有道理,她在信上告诉我二老爷跟何氏是怎么相处的,还对二老爷的性格做了评价,她说二老爷优柔寡断,不要指望二老爷做什么事,所以遇到事情,干脆就自己做主,那个二老爷优柔寡断,就算你做的事他不高兴,也没有决断。”
“啊?”杨嬷嬷难以置信。
哪有女儿如此评价自己的父亲?
如果是真的,那二老爷的性格岂不是特别的烦人?
她一脸求证的看着徐氏。
徐氏点头道:“我觉得二小姐提议很中肯,既然如此,咱们就要改变一下之前的策略。我是真的想知道,我到底能不能生出孩子来。”
乌金西坠,夜上柳梢。
云烟如轻纱一般,淡淡的漂浮在天空的西边。
晚风送来清凉,夜色如此撩人。
果然是成亲的好是好。
“阿嚏!”大房,钱泽客厅里,钱渊喝着醒酒茶,重重的打了个喷嚏。
钱泽坐在他对面,手指焦急的垫着桌子,恨铁不成钢道:“老二啊,今天是你洞房花烛的日子,你不去安抚新娘子,跑到我这里赖着不走干什么?你不睡觉我还得睡觉呢。”
今天客人挺多的,连誉王都来送贺礼了。
话说回来,誉王如果不同意婚事他们家也不敢让钱渊续弦。
得到了誉王的祝福,婚礼也办的热闹大气,站在钱泽的角度已经没什么不满意的了。
因为有老爹和钱谦益挡酒,他们都没让钱渊喝多,意思就是希望钱渊早点回去陪着新娘子。
最后这狗东西却赖在大房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