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窦宽这样以下州都督直接入主一部成为正堂官的事,在现今的朝廷是十分少见的,按照以往的惯例七部的正堂官要么由各部的侍郎一级的官员递补,要么由各大都督府的都督或者长史充任,什么时候这么办过事儿。
不过,即使群臣有意见也得忍着,赐官的圣旨是皇帝亲自书写,这说明不单是太子欣赏窦宽,更主要是皇帝也看好他,此等恩宠是谁嫉妒也无济于事的。
最诧异要数扶风郡公李琮父子几人,虽然都是太穆皇后的族人,但他们这样的庶枝和窦轨这一系是比不了的,贞观朝以来,他一直都赋闲在家,几个儿子也只是做到五品、六品这样的小官,他这一枝算是没落的了。
以前那个最让他看不起、不成气的庶子却摇身一变成为七部之一的廉政部尚书,这样让在心里有些接受不了。在朝的谁不知道,那就是东宫的二衙门,没有太子点头,想都不要想,而且非是心腹是不可能到那里出任要职位。
孽作多了,就难免怕遭报应,这庶子向来是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性格,现在他发迹了,就难保把二十多年前的那笔旧账翻出来。以一部尚书、朝廷重臣报复于日薄西山的扶风郡公府,那可是就是一场灭顶之灾啊。......
太极殿,今儿是上元节前最后一场大朝会,病体大为好转的皇帝也照往日一般稳稳地坐在龙椅上,听取了房杜等宰相对于今年朝廷上下政事的总结。随后,对诸事满意的皇帝又搬下赏赐给诸臣,尤其是有功者,过年了嘛,都讨个好彩头。而惧怕自己庶子儿子报复,想要父子之情下朝时拉拢一番,窦琮则目不转睛盯着前面的儿子。
就在此时,班中响起一声报号,口中言道:臣有本奏,引的殿中的群臣纷纷侧目,窦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紧不慢的走出了,对皇帝施了一礼后,沉声说道:“陛下,臣廉政部尚书窦宽有本要奏!”
“窦尚书,按照惯例今儿大朝会主要是陛下恩赏群臣的时候,你要言事还是等退朝了再说,这是规矩,不要坏了陛下和大伙儿的兴致。本相念你是外官入京,不知道分寸,这次就不弹劾你失礼了,退下吧!”
岑文本一向最看重的就是规矩,上本言事,那绝对没问题,应该的。可今儿是什么日子,恩赏朝会,喜庆着呢,皇帝都拖着病体来了,你这个时候出来言事,不是比魏征更不会来事。
另外,东宫力挺这样的人出任廉政部尚书,就是为了增加在朝廷各部的影响,抓不抓贪官和他岑文本无关,但打压他一下,让其知道下朝廷的深浅,那是十分必要的,不要以为有东宫在后面撑腰就可以在朝为所欲为。
听完了岑文本的话,窦宽看了一眼正在上面摆弄扳指的李承乾,当他看到太子的拇指向下一指后,心中马上就有谱了,随即走到岑文本的跟前,轻蔑的瞟了岑文本一眼。
窦宽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这个规矩,那个规矩的,什么是规矩啊,能为朝廷分忧就最大的规矩,这也就是在太极殿,他需要看太子的意思,要是换成河南道,早就破口骂娘,伸手打脸了,那里管你是不是上官。
宰相怎么了,上元节怎么了,过年过节了就不管百姓了死活了,那这朝廷不就真应了太子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嘛,这种状况,他是绝不能忍的。
“中书令,贵府过节的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吧!”
“是准备了些,怎么了?”,岑文本颇为意外的看他一眼,说他失仪怎么问道年货身上,太子选的人有些毛病吧,这不是答非所问吗?
就在岑文本疑惑之际,窦宽从袖子里挑出了一个奏本交给了御阶下的内官,随即拱手言道:“陛下,臣当然知道上元佳节是个普天同庆的好日子,臣也有家小,当然知道这时节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正如岑相所言,他们家或者说大部分的人家都准备合家欢聚了,可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中,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百姓怎么办呢!陛下不仅是诸皇子之父,更是天下万民之父。
要是他们在上元节吃不够果腹、衣不能遮体,那即使珍馐美味摆在面前,那也是如同嚼蜡的吧!如此的话什么规矩也就不重要了,毕竟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嘛!”
听完了窦宽的话,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不由的地点了点头,说话条理明晰,进退有度,而且不媚上官,凡是以民为本,看来这二十年州府的历练给他锻造了一副铁打的骨头。就凭着这份风度,廉政部的尚书由他来出任,朕可以放心了,高明的眼光不错。
“无妨,无妨,朕好些日子没上朝了,听听也是无妨的,再说窦卿说的对,朕是万民的君父,自然是要以他们为重,要是百姓都不好节,那朕还能安稳的享受供奉了吗?”
得,皇帝都这么说,那岑文本也没法再在以礼为由坚持了,随即瞪了一眼窦宽,冷哼一声就又站回了班中。而窦宽则更是会生事,朝着岑文本又行了一礼,弄得班中的岑景仁就更尴尬了,心中大骂道:东宫的人果真没有好东西,这不是给自己扣大帽子,说老夫奴大欺主吗?要不是大朝会,老夫非得跟你计较一番不可,哼。
“陛下,臣以为朝廷上下有如人之身体,若想如同臂使,那就必须保证吏治清明,尤其低阶官吏,毕竟他们是距离百姓最近的,也是朝廷政令是实施者,不能让一小撮人的不良品性的人,坏了朝廷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印象。”
“臣虽履职不就久,但应对小官贪腐的手段却颇有心得,通过一些匿名的检举信,访查到径阳县令余震、淳化县令张谷、正宁县令李錊、崇信县令章管、华亭县令吴翔等县以下官吏四十三人。
他们不顾朝廷明令不需圈地的政策,又不管今年下达不准低价购入庶民土地的政策在后,大肆以官府之威,低价收购百姓手中的土地,然后又利用职务之便将文书改回了官价,从中牟取暴利,简直是人面兽心,枉顾陛下的天恩,如此官员必须得到严惩。”......
不过,即使群臣有意见也得忍着,赐官的圣旨是皇帝亲自书写,这说明不单是太子欣赏窦宽,更主要是皇帝也看好他,此等恩宠是谁嫉妒也无济于事的。
最诧异要数扶风郡公李琮父子几人,虽然都是太穆皇后的族人,但他们这样的庶枝和窦轨这一系是比不了的,贞观朝以来,他一直都赋闲在家,几个儿子也只是做到五品、六品这样的小官,他这一枝算是没落的了。
以前那个最让他看不起、不成气的庶子却摇身一变成为七部之一的廉政部尚书,这样让在心里有些接受不了。在朝的谁不知道,那就是东宫的二衙门,没有太子点头,想都不要想,而且非是心腹是不可能到那里出任要职位。
孽作多了,就难免怕遭报应,这庶子向来是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的性格,现在他发迹了,就难保把二十多年前的那笔旧账翻出来。以一部尚书、朝廷重臣报复于日薄西山的扶风郡公府,那可是就是一场灭顶之灾啊。......
太极殿,今儿是上元节前最后一场大朝会,病体大为好转的皇帝也照往日一般稳稳地坐在龙椅上,听取了房杜等宰相对于今年朝廷上下政事的总结。随后,对诸事满意的皇帝又搬下赏赐给诸臣,尤其是有功者,过年了嘛,都讨个好彩头。而惧怕自己庶子儿子报复,想要父子之情下朝时拉拢一番,窦琮则目不转睛盯着前面的儿子。
就在此时,班中响起一声报号,口中言道:臣有本奏,引的殿中的群臣纷纷侧目,窦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不紧不慢的走出了,对皇帝施了一礼后,沉声说道:“陛下,臣廉政部尚书窦宽有本要奏!”
“窦尚书,按照惯例今儿大朝会主要是陛下恩赏群臣的时候,你要言事还是等退朝了再说,这是规矩,不要坏了陛下和大伙儿的兴致。本相念你是外官入京,不知道分寸,这次就不弹劾你失礼了,退下吧!”
岑文本一向最看重的就是规矩,上本言事,那绝对没问题,应该的。可今儿是什么日子,恩赏朝会,喜庆着呢,皇帝都拖着病体来了,你这个时候出来言事,不是比魏征更不会来事。
另外,东宫力挺这样的人出任廉政部尚书,就是为了增加在朝廷各部的影响,抓不抓贪官和他岑文本无关,但打压他一下,让其知道下朝廷的深浅,那是十分必要的,不要以为有东宫在后面撑腰就可以在朝为所欲为。
听完了岑文本的话,窦宽看了一眼正在上面摆弄扳指的李承乾,当他看到太子的拇指向下一指后,心中马上就有谱了,随即走到岑文本的跟前,轻蔑的瞟了岑文本一眼。
窦宽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这个规矩,那个规矩的,什么是规矩啊,能为朝廷分忧就最大的规矩,这也就是在太极殿,他需要看太子的意思,要是换成河南道,早就破口骂娘,伸手打脸了,那里管你是不是上官。
宰相怎么了,上元节怎么了,过年过节了就不管百姓了死活了,那这朝廷不就真应了太子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嘛,这种状况,他是绝不能忍的。
“中书令,贵府过节的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吧!”
“是准备了些,怎么了?”,岑文本颇为意外的看他一眼,说他失仪怎么问道年货身上,太子选的人有些毛病吧,这不是答非所问吗?
就在岑文本疑惑之际,窦宽从袖子里挑出了一个奏本交给了御阶下的内官,随即拱手言道:“陛下,臣当然知道上元佳节是个普天同庆的好日子,臣也有家小,当然知道这时节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正如岑相所言,他们家或者说大部分的人家都准备合家欢聚了,可那些正处于水深火热中,叫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百姓怎么办呢!陛下不仅是诸皇子之父,更是天下万民之父。
要是他们在上元节吃不够果腹、衣不能遮体,那即使珍馐美味摆在面前,那也是如同嚼蜡的吧!如此的话什么规矩也就不重要了,毕竟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嘛!”
听完了窦宽的话,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不由的地点了点头,说话条理明晰,进退有度,而且不媚上官,凡是以民为本,看来这二十年州府的历练给他锻造了一副铁打的骨头。就凭着这份风度,廉政部的尚书由他来出任,朕可以放心了,高明的眼光不错。
“无妨,无妨,朕好些日子没上朝了,听听也是无妨的,再说窦卿说的对,朕是万民的君父,自然是要以他们为重,要是百姓都不好节,那朕还能安稳的享受供奉了吗?”
得,皇帝都这么说,那岑文本也没法再在以礼为由坚持了,随即瞪了一眼窦宽,冷哼一声就又站回了班中。而窦宽则更是会生事,朝着岑文本又行了一礼,弄得班中的岑景仁就更尴尬了,心中大骂道:东宫的人果真没有好东西,这不是给自己扣大帽子,说老夫奴大欺主吗?要不是大朝会,老夫非得跟你计较一番不可,哼。
“陛下,臣以为朝廷上下有如人之身体,若想如同臂使,那就必须保证吏治清明,尤其低阶官吏,毕竟他们是距离百姓最近的,也是朝廷政令是实施者,不能让一小撮人的不良品性的人,坏了朝廷在百姓们心目中的印象。”
“臣虽履职不就久,但应对小官贪腐的手段却颇有心得,通过一些匿名的检举信,访查到径阳县令余震、淳化县令张谷、正宁县令李錊、崇信县令章管、华亭县令吴翔等县以下官吏四十三人。
他们不顾朝廷明令不需圈地的政策,又不管今年下达不准低价购入庶民土地的政策在后,大肆以官府之威,低价收购百姓手中的土地,然后又利用职务之便将文书改回了官价,从中牟取暴利,简直是人面兽心,枉顾陛下的天恩,如此官员必须得到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