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蝉在书中骑鲸骑鹿,遨游千里,在竹林中斗朱厌,又在拜斗山上与脉望论道,可谓是历经了沧海桑田,但在现世中,也只是过去了两个多时辰。
他带着《芝田记》离开石明阁时,正到了午末,阁外仍下着雪,主道上的青砖却仍光可鉴人。正有宫人持着扫帚过去,那扫帚是九节草扎成,硫黄蒸熏过,加持了灵应法,轻轻一拨弄,掀起一阵微风,刚积下薄薄一层的雪花,便长腿似的跑开了。
祭祀的乐声也在此时停了,看过书神晓谕的兰台侍郎,身上还带着些灵书殿里的香火气,带着两名校书郎,穿廊走来。
李蝉刚透了口气,与李西昆说过几句话,兰台侍郎宋襄便远远唤道:“李游奕!”
“李游奕,书神有谕,那石明阁里的妖虫已经除掉了?”宋襄来到石明阁外,一直往阁内瞧。
“自然。”李蝉让开一步,“宋侍郎进去看看吧。”
宋襄看过书神的晓谕,又见到京畿游奕使的当面肯定,终于松了口气,那妖虫总算是不能再为祸了。紧接着,又有另一层忧心浮起,斩妖除魔不是读书写字那样的细致活,这妖虫被除掉了,恐怕阁中典籍也讨不了好。他匆匆说了几句道谢的话,便带着几名校书郎,大步走进石明阁。
在书架间走动一番,却见各部典籍都基本完好,宋襄心弦稍松,把人带回阁西那片堆满公事文书的桌案间,对李蝉道:“多亏李游奕出手,解了妖虫的祸患。”说着顿了一下,压低声音,“李游奕可查清楚了,这石明阁里的妖虫,究竟是怎么滋生出来的?”
宋襄之所以关心石明阁生出蠹虫,无非是担心承担责任,不过真要追究起来,那芝田道人的执念之所以能成气候,化作脉望,却要怪到书神长恩的身上,李蝉笑了笑,敷衍道:“宋侍郎放心,这妖虫来历奇特,是灵书殿里的蠹虫,偷吃了供奉书神的灯油,于是得了些法力,不怕这阁里布置的灵应法,说到底,这妖虫之祸,不是兰台管理疏漏,实非人力所能阻止。”
京畿游奕使这么一说,宋襄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笑道:“多亏李游奕神通高强,才不至于酿成大祸。待此间事了,我一定上疏一封,不让李游奕的功劳埋没了。”
“多谢。”李蝉笑了笑,“不过这妖虫虽已被我除去,却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了结,宋侍郎,请叫人给我拿些笔墨来。”
宋襄听到还有事没了结,眉头微皱,唤身边的一名正字铺纸磨墨。
李蝉坐下,在案牍间提笔蘸墨,说道:“这阁中典籍缺失的大都是神仙二字,但有些书上,却缺了些其它的字,我写到这儿,宋侍郎遣人将那些书择出来,其他的书也就容易修补了。”
片刻后,李蝉便在纸上写满文字。除了那朱厌二字,其它的,几乎都是他跟脉望在书中喝酒吃菜所耗去的字句。
李蝉将那些字句一一写出来,注明出处。
这时候已到未时,是往日吃饭的时候。就算是修行者,除非把神通修到了无中生有的地步,不然,也要吃饭。所谓辟谷,也只是为了清心静气而吃的少些,或是在灾年里不得以时,用来熬年景的法子,辟过头了,也会如那位芝田道人一样,把命给辟没了。李蝉写着杏酪蒸羊,桃花鳜鱼等字句,又想到方才在书里的大快朵颐。跟书虫煮字疗饥,满足了口欲,腹欲却被勾得愈发强烈,待写完所有词句,李蝉搁下笔,没忍住看向窗外,透过小雪,瞅着不远处的灵书殿,打起了供品的主意。
边上的众人越看越心惊,这虫祸困扰了兰台众官吏数日,这位京畿游奕使一来,就瞧出了端倪,还赶在书神的前头除掉了妖虫。这也就罢了,除了“神仙”二字,其他缺失的字词句,他又是怎么能一一写出来,甚至注明出处的?除非短短两个时辰内,他阅尽了阁中藏书,这又怎么可能?
“都在这了。”李蝉吹了吹未干的墨,对宋襄道:“宋侍郎,灵书殿那边的醮事如何了?”
宋襄仍直直望着案上的字句,“已经停了,怎么了?”
李蝉迟疑了一下,嘿嘿一笑,“那斋醮的供品……”
在宋襄心里,李澹虽年纪轻轻,却已成了一位神秘莫测的高人。
他听京畿游奕使提到斋醮的供品,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妖虫的来历。那妖虫偷吃了供奉书神的灯油,莫非京畿游奕使怀疑灵书殿里出了问题?宋襄哪想得到这位京畿游奕使竟是想吃供品,连忙解释:“李游奕,灵书殿中的醮事过后,用过的供品,都按《金章玉律》里的科仪处理了。”
“这样么……”
宋襄想岔了,李蝉也不好意思直接明说,掏出揣在怀里的《芝田记》,“这本妖书与那妖虫有关,我要带走,免得兰台再生蠹虫。”
书神已知会过妖书的事,宋襄一眼扫过那书名,这虽是古籍,却不算十分珍贵,点头说了声好。
李蝉又说:“此间事了,我也该走了。”
“李游奕在此稍候。”
宋襄唤来李西昆,说了几句话,李西昆离去,片刻后返回,拿来一枚鸡翅木雕的书符,长五寸,宽两指,阳刻了“研竹”二字。
兰台乃天子藏书之地,寻常人不能擅入,但当今圣人好贤才,命兰台太史制成八品书符,赐给两教僧道、朱紫公卿、布衣庶人,准许天下有才之士入兰台读书。
宋襄拿过书符,说道:“李游奕想进兰台阅书的事,西昆已跟我说了。有这研竹符,只要不事涉机密,兰台六阁的书籍卷帙,李游奕尽可阅览……”
“多谢。”李蝉一笑,接过书符。
兰台一行,本就是为了这一张书符,那一本藏纳了蠹鱼的妖书,却是意外的收获,李蝉把书符收入囊中,又把妖书揣进袖子里,便离开了石明阁,被宋襄亲自送上马车。
待车夫一扬鞭,黑马踏雪而行。
车里边,李蝉拿出《芝田记》,那谢芝田三字又从书页间游了出来。这便是脉望的真身。李蝉笑了笑,心想,家里虽然没什么肉类,米面却还充足。若铺纸磨墨,费些心思写几个漂亮字儿,请这书虫煮字疗饥,没准也能把米面吃出成珍馐。
……
马车轧着雪,驶离重重朱楼,车衡上銮铃的清脆鸣响在风中飘出很远。
御道旁,青年道士穿着灰色鹤氅,腰左侧挂个红皮葫芦,右边悬剑,显然是个惯使左手剑的。他被铃声吸引,扭头看见马车穿过皇城东门,又收回目光,被一名金吾卫领着,绕过少府监。待到了太庙对面的兰台外,他便对那金吾卫拱手致谢:“多谢这位兵家带路,贫道无以为谢,自当诵经一遍,望兵家能够清平遂心,吉祥如意,吉祥如意。”
道士是身怀神通之人,凭着一份度牒,能出入皇城。而那金吾卫不过是个伍长,对这道士的态度既欣喜,又忐忑,连连说了几句多谢道长,告辞离去。
只不过,离去前,金吾卫还是没忍住朝道士脚下多看了几眼。
只见道士踏着一双翘头乌皮履,脚下青砖映雪,干净异常,压根就没有道士的影子!
金吾卫听说,有人把神通修到高深的境地,精气丝毫不外泄,称之为“正立无影”,想不到这位道长看起来年纪轻轻,竟有这般道行。
青年道士满脸微笑,目送金吾卫离去,便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册上写了《功过格》三字,他念叨着“赞一人善,记一功”,手一翻,不知从哪儿掏出一只细细的狼毫笔,笔上的墨冻住了,他哈了两口气,用舌尖濡化了墨,把这话记到册上。
待记下这份功德,道士心满意足,冒雪走向兰台,请书吏通禀长官。
书吏去而复返,将道士引入兰台,道士走在道中,目不斜视,经过灵书殿时,眼角一动,喊了声且慢,走到殿东侧,捡起一颗吃了两瓣被丢弃的橘子,抛进咸卤沟中,又掏出《功过格》,写下“护得神坛无垢,记一功”。
这奇特的举止引得旁边的书吏纷纷侧目,道士却不以为意,收起功过格,便随着引路的书吏,在明雍阁里见到了兰台侍郎。
寒暄几句,道明了身份,道士便阐明了来意。
“近日听闻兰台生出了蠹虫,贫道以为可能是妖魔作乱,不知宋侍郎可否让我入阁查探一番?”说话时,手里仍握着那本功过格。
宋襄刚安排了修补石明阁典籍的一应事务,脸色有些疲惫,本以为这道士过来,是想求一道书符的,闻言愣了一下,“道长来得不巧,阁中的确出了些事故,此时却已了结了。”
他带着《芝田记》离开石明阁时,正到了午末,阁外仍下着雪,主道上的青砖却仍光可鉴人。正有宫人持着扫帚过去,那扫帚是九节草扎成,硫黄蒸熏过,加持了灵应法,轻轻一拨弄,掀起一阵微风,刚积下薄薄一层的雪花,便长腿似的跑开了。
祭祀的乐声也在此时停了,看过书神晓谕的兰台侍郎,身上还带着些灵书殿里的香火气,带着两名校书郎,穿廊走来。
李蝉刚透了口气,与李西昆说过几句话,兰台侍郎宋襄便远远唤道:“李游奕!”
“李游奕,书神有谕,那石明阁里的妖虫已经除掉了?”宋襄来到石明阁外,一直往阁内瞧。
“自然。”李蝉让开一步,“宋侍郎进去看看吧。”
宋襄看过书神的晓谕,又见到京畿游奕使的当面肯定,终于松了口气,那妖虫总算是不能再为祸了。紧接着,又有另一层忧心浮起,斩妖除魔不是读书写字那样的细致活,这妖虫被除掉了,恐怕阁中典籍也讨不了好。他匆匆说了几句道谢的话,便带着几名校书郎,大步走进石明阁。
在书架间走动一番,却见各部典籍都基本完好,宋襄心弦稍松,把人带回阁西那片堆满公事文书的桌案间,对李蝉道:“多亏李游奕出手,解了妖虫的祸患。”说着顿了一下,压低声音,“李游奕可查清楚了,这石明阁里的妖虫,究竟是怎么滋生出来的?”
宋襄之所以关心石明阁生出蠹虫,无非是担心承担责任,不过真要追究起来,那芝田道人的执念之所以能成气候,化作脉望,却要怪到书神长恩的身上,李蝉笑了笑,敷衍道:“宋侍郎放心,这妖虫来历奇特,是灵书殿里的蠹虫,偷吃了供奉书神的灯油,于是得了些法力,不怕这阁里布置的灵应法,说到底,这妖虫之祸,不是兰台管理疏漏,实非人力所能阻止。”
京畿游奕使这么一说,宋襄总算是彻底放下心来,笑道:“多亏李游奕神通高强,才不至于酿成大祸。待此间事了,我一定上疏一封,不让李游奕的功劳埋没了。”
“多谢。”李蝉笑了笑,“不过这妖虫虽已被我除去,却还有一些事情需要了结,宋侍郎,请叫人给我拿些笔墨来。”
宋襄听到还有事没了结,眉头微皱,唤身边的一名正字铺纸磨墨。
李蝉坐下,在案牍间提笔蘸墨,说道:“这阁中典籍缺失的大都是神仙二字,但有些书上,却缺了些其它的字,我写到这儿,宋侍郎遣人将那些书择出来,其他的书也就容易修补了。”
片刻后,李蝉便在纸上写满文字。除了那朱厌二字,其它的,几乎都是他跟脉望在书中喝酒吃菜所耗去的字句。
李蝉将那些字句一一写出来,注明出处。
这时候已到未时,是往日吃饭的时候。就算是修行者,除非把神通修到了无中生有的地步,不然,也要吃饭。所谓辟谷,也只是为了清心静气而吃的少些,或是在灾年里不得以时,用来熬年景的法子,辟过头了,也会如那位芝田道人一样,把命给辟没了。李蝉写着杏酪蒸羊,桃花鳜鱼等字句,又想到方才在书里的大快朵颐。跟书虫煮字疗饥,满足了口欲,腹欲却被勾得愈发强烈,待写完所有词句,李蝉搁下笔,没忍住看向窗外,透过小雪,瞅着不远处的灵书殿,打起了供品的主意。
边上的众人越看越心惊,这虫祸困扰了兰台众官吏数日,这位京畿游奕使一来,就瞧出了端倪,还赶在书神的前头除掉了妖虫。这也就罢了,除了“神仙”二字,其他缺失的字词句,他又是怎么能一一写出来,甚至注明出处的?除非短短两个时辰内,他阅尽了阁中藏书,这又怎么可能?
“都在这了。”李蝉吹了吹未干的墨,对宋襄道:“宋侍郎,灵书殿那边的醮事如何了?”
宋襄仍直直望着案上的字句,“已经停了,怎么了?”
李蝉迟疑了一下,嘿嘿一笑,“那斋醮的供品……”
在宋襄心里,李澹虽年纪轻轻,却已成了一位神秘莫测的高人。
他听京畿游奕使提到斋醮的供品,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妖虫的来历。那妖虫偷吃了供奉书神的灯油,莫非京畿游奕使怀疑灵书殿里出了问题?宋襄哪想得到这位京畿游奕使竟是想吃供品,连忙解释:“李游奕,灵书殿中的醮事过后,用过的供品,都按《金章玉律》里的科仪处理了。”
“这样么……”
宋襄想岔了,李蝉也不好意思直接明说,掏出揣在怀里的《芝田记》,“这本妖书与那妖虫有关,我要带走,免得兰台再生蠹虫。”
书神已知会过妖书的事,宋襄一眼扫过那书名,这虽是古籍,却不算十分珍贵,点头说了声好。
李蝉又说:“此间事了,我也该走了。”
“李游奕在此稍候。”
宋襄唤来李西昆,说了几句话,李西昆离去,片刻后返回,拿来一枚鸡翅木雕的书符,长五寸,宽两指,阳刻了“研竹”二字。
兰台乃天子藏书之地,寻常人不能擅入,但当今圣人好贤才,命兰台太史制成八品书符,赐给两教僧道、朱紫公卿、布衣庶人,准许天下有才之士入兰台读书。
宋襄拿过书符,说道:“李游奕想进兰台阅书的事,西昆已跟我说了。有这研竹符,只要不事涉机密,兰台六阁的书籍卷帙,李游奕尽可阅览……”
“多谢。”李蝉一笑,接过书符。
兰台一行,本就是为了这一张书符,那一本藏纳了蠹鱼的妖书,却是意外的收获,李蝉把书符收入囊中,又把妖书揣进袖子里,便离开了石明阁,被宋襄亲自送上马车。
待车夫一扬鞭,黑马踏雪而行。
车里边,李蝉拿出《芝田记》,那谢芝田三字又从书页间游了出来。这便是脉望的真身。李蝉笑了笑,心想,家里虽然没什么肉类,米面却还充足。若铺纸磨墨,费些心思写几个漂亮字儿,请这书虫煮字疗饥,没准也能把米面吃出成珍馐。
……
马车轧着雪,驶离重重朱楼,车衡上銮铃的清脆鸣响在风中飘出很远。
御道旁,青年道士穿着灰色鹤氅,腰左侧挂个红皮葫芦,右边悬剑,显然是个惯使左手剑的。他被铃声吸引,扭头看见马车穿过皇城东门,又收回目光,被一名金吾卫领着,绕过少府监。待到了太庙对面的兰台外,他便对那金吾卫拱手致谢:“多谢这位兵家带路,贫道无以为谢,自当诵经一遍,望兵家能够清平遂心,吉祥如意,吉祥如意。”
道士是身怀神通之人,凭着一份度牒,能出入皇城。而那金吾卫不过是个伍长,对这道士的态度既欣喜,又忐忑,连连说了几句多谢道长,告辞离去。
只不过,离去前,金吾卫还是没忍住朝道士脚下多看了几眼。
只见道士踏着一双翘头乌皮履,脚下青砖映雪,干净异常,压根就没有道士的影子!
金吾卫听说,有人把神通修到高深的境地,精气丝毫不外泄,称之为“正立无影”,想不到这位道长看起来年纪轻轻,竟有这般道行。
青年道士满脸微笑,目送金吾卫离去,便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册上写了《功过格》三字,他念叨着“赞一人善,记一功”,手一翻,不知从哪儿掏出一只细细的狼毫笔,笔上的墨冻住了,他哈了两口气,用舌尖濡化了墨,把这话记到册上。
待记下这份功德,道士心满意足,冒雪走向兰台,请书吏通禀长官。
书吏去而复返,将道士引入兰台,道士走在道中,目不斜视,经过灵书殿时,眼角一动,喊了声且慢,走到殿东侧,捡起一颗吃了两瓣被丢弃的橘子,抛进咸卤沟中,又掏出《功过格》,写下“护得神坛无垢,记一功”。
这奇特的举止引得旁边的书吏纷纷侧目,道士却不以为意,收起功过格,便随着引路的书吏,在明雍阁里见到了兰台侍郎。
寒暄几句,道明了身份,道士便阐明了来意。
“近日听闻兰台生出了蠹虫,贫道以为可能是妖魔作乱,不知宋侍郎可否让我入阁查探一番?”说话时,手里仍握着那本功过格。
宋襄刚安排了修补石明阁典籍的一应事务,脸色有些疲惫,本以为这道士过来,是想求一道书符的,闻言愣了一下,“道长来得不巧,阁中的确出了些事故,此时却已了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