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君臣几个说话的时间并不长,窗外的天色却不知何时阴沉了下来,忙活了半天的皇帝此时兴致仍然很高。他侧首看着窗外已经擦黑的天色,在森森的阴云之下,依稀可以瞧见提前点灯的宫人们在庑廊上穿梭着婀娜婆娑的身影。
“近来无不是阴云密布,长安已经很久未现日光了。”皇帝顺口感慨道:“过两个月伐蜀时,还望天公作美,不要有什么……”
话未说完,却见荀攸忍不住挑了挑眉,皇帝这才后知后觉的补充道:“是了,关中雨顺风调最为紧要。”
皇帝的及时改口让荀攸内心十分熨帖,这说明皇帝不会那么穷兵黩武,而是会在民生与战争之间,选择前者。
荀攸说道:“陛下乃圣明天子,自有苍天护佑。”
皇帝莞尔一笑,别过不谈:“大鸿胪等人还要何时返京?”
由于使团的返程队伍人员庞大,一路上出行不便,于是索性先将一干人等的奏疏贺表抢在正旦之前呈交长安,至于周奂等人的队伍,则还在雒阳休整呢。
荀攸在心里估摸了时日,说道:“从雒阳至长安,若是不急,应还有十余日。”
赵温瞅准了机会说道:“这次大鸿胪与公车司马令祭奠琅邪顺王,又宣慰兖、徐等州,解一方兵祸,功莫大焉。待彼等归朝,朝廷理应嘉赏才对。”
皇帝微微颔首,他忽然问道:“王端于青徐等地征诣的贤士良俊名册呢?何故我不曾见过?”
赵温抬起头往皇帝身前的桌案上看了看,说道:“这几日承明殿所有奏疏,皆在于此。凡奏疏一概按轻重缓急,分类放置,公车司马令所呈名册,应是压在最下了。”
皇帝闻言,在一堆简牍缣帛中总算是费一番功夫翻到了王端的奏疏,他没急着打开,倒是有些无奈的说道:“王端这几日不在,他手底下的人连奏疏都整理不好了。”
闻弦歌而知雅意,赵温稍一想,便附和着说道:“公车司马令掌天下臣民上书、四方贡献、及征谒贤士。虽为六百石,其职权之重,却非常人所能任。”
“嗯……”皇帝深以为然,与其一唱一和似得说道:“听说侍郎荣郃的才学、品性不错,待年过了,再诏拜其为公车司马令。至于王端,等他回来后,使其入尚书台为郎。”
“谨诺。”荀攸嘴上答应着,心里却觉得事情若真有这么简单,皇帝又何必让王端大老远的去关东走一趟?
待议完杂务之后,皇帝也不再久留二人,挥手让他们提前出宫回去了。此时的宫中除了承明殿和尚书台还有几个人在轮班值守以外,宫中已经很少见到外臣了。未央宫的宫道沟通南北,呼啸的北风畅通无阻的在宫墙之间掠过,皇帝担心荀攸与赵温这两个股肱在四面透风的轺车上受凉,特意让奉车都尉刘璋等人驾安车送他们出宫。
荀攸伫步在安排给自己的一辆安车前,状若无意的打量着侍奉唯谨的刘璋,侧过头对一旁饶有兴味的赵温说道:“宫道漫长,赵公可愿与我共载否?”
赵温笑眯着眼,手捋胡须,眼角余光也在悄然盯着刘璋,会意道:“荀君若是不嫌,且乘我这边的车吧。”
于是荀攸像是与赵温相交莫逆一般,两人很快前后携手乘上了赵温的车驾之中,刘璋眉峰微颤,什么话也没有说,即便荀攸不在车上,他也依然老老实实的驾着空车在前方引路。
“原本议定,二三月间便要派兵伐蜀。”荀攸伸手虚指了下车驾的前方,悠悠说道:“可方才我等暗示数次,陛下却只字不提,我想这不是有所变故,应是陛下心中对某事尚无把握,故而不愿贸然定计。”
一直以来,皇帝都是在心里庙算完整的方略,待各方面都大致设想好了之后,再提出来与臣子们‘商议’细节。
“陛下常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眼下恐怕是心里未有成算,故而使其搁置。”赵温自是熟知皇帝向来‘开明’的处政手段,此时听荀攸的分析,也不免有些奇怪。只是他狡猾的不肯主动表露行迹,反而问道:“不知荀君以为?”
荀攸也不卖关子,坦荡的说道:“依我之见,陛下应是在犹豫领兵主将。”
“不是皇甫义真么?”赵温刚一说完,旋即便反应过来,皇甫嵩功高卓著,在军中极有威严,皇帝需要打造一支彻底归属自己的军事力量,如何也不会主动去加深皇甫嵩在军中的烙印。赵温如此这般的想着,话到嘴边,却又变成了另一番说辞:“割鸡焉用牛刀,区区米贼,不过徒据山势,确实用不着皇甫义真亲去。”
可是如此一来,伐蜀又要派谁去呢?
赵温不禁想到,董承是不可能有机会带兵出京的了,卫将军王斌在入冬之后便沾染了寒气,他那副身子骨显然是不能挂帅的。至于其他有资格、有能力的将军如度辽将军段煨、宁胡将军徐荣等人都在并州镇守鲜卑、乌桓等胡,年轻一辈之中将职最高的护匈奴中郎将张辽也在上党。
其余几个颇受皇帝赏识的年轻将校们,如徐晃、庞德等几个人,眼下也只是校尉之职,让他们带兵征讨汉中倒是绰绰有余,但直接让他们做主帅……这能力上的出色却难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
荀攸这时将双手拢在袖子里,明知故问道:“赵公以为虎贲中郎将如何?”
赵温轻轻摇头道:“不如其父,在河东那一战,虽然重获圣心,但也不过是差强人意。与以往相比,犹如天壤。”
他其实还有话没有说,最开始皇帝之所以倚重盖顺,是因为当时身边无人可用,只能用盖顺替他把握兵权。然而随着徐晃、张辽、庞德、高顺这些后进小将的逐渐崭露头角,盖顺的能力远不如他们,若是还无改进,今后所能得到的上升空间只会越来越窄。
两人其实心知肚明,如果皇帝有继续坚持扶植盖顺的心思,那么就无需烦恼主帅的问题。
赵温保持沉默,只拿眼瞧着荀攸,希望对方能给出一个答案。
荀攸轻声一叹,主将的人选其实是皇帝该操心的事情,轮不到荀攸越俎代庖,他只是想借此事探探赵温的底细,却没料到对方如此谨慎。斟酌了一会,荀攸复又问道:“陛下诏赵公私下绘制的巴蜀山川图,不知可有眉目了?”
赵温是益州蜀郡人,熟知蜀地风物、道路、舆情,自从得知皇帝有意伐蜀后,赵温连夜将益州的各类情况写成奏疏,以封事密奏的方式呈交给皇帝,知情者只有皇帝、赵温、荀攸、王斌这四个人。皇帝收到那份详尽的如《地理志》的奏疏后,爱不释手,当即暗令赵温带人绘制成图,已备大军南下所用。
“今日正旦,正好呈与陛下。”赵温点头说道。
“那定然是费了不少心血。”荀攸似乎想证实一件什么事:“听说秘书郎裴潜也参与了绘图?”
赵温不假思索的点头道:“裴潜此人材博广闻,陛下曾与他创制了一道绘制地图的法子,叫‘制图六体’。以此绘制的舆图,无论是样式、还是其他,都比寻常舆图要精详完备。”
“哦?竟有这番奇特?”荀攸原以为皇帝让裴潜一个十五六岁的秘书郎参与到这种机密的事情,背后一定有什么用意,却没想到还有这一层意图。
“我不知绘图,只是在一旁指点山川位置、迂直。”赵温略微惊叹的说道:“图成之时,我将其展开一观,只觉巴蜀山川、城池,尽在眼底。若是大军南下时携有此图,不愁蜀地不平。”
听赵温说得惊奇,荀攸心里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好奇,但他知道自己迟早会见到这份地图,甚至还会在这份地图上为皇帝指点形势、出谋划策。故而,他脸上并没有流露多少异样,显得沉着无比。
赵温这时却是因荀攸的那番话而联系到了什么,犹疑不定的问道:“总不会是,他?”
车辕上悬着的铃铛适时的响了一下,荀攸抬头看着赵温,缓缓的、不确定的摇了摇头。
君臣几个说话的时间并不长,窗外的天色却不知何时阴沉了下来,忙活了半天的皇帝此时兴致仍然很高。他侧首看着窗外已经擦黑的天色,在森森的阴云之下,依稀可以瞧见提前点灯的宫人们在庑廊上穿梭着婀娜婆娑的身影。
“近来无不是阴云密布,长安已经很久未现日光了。”皇帝顺口感慨道:“过两个月伐蜀时,还望天公作美,不要有什么……”
话未说完,却见荀攸忍不住挑了挑眉,皇帝这才后知后觉的补充道:“是了,关中雨顺风调最为紧要。”
皇帝的及时改口让荀攸内心十分熨帖,这说明皇帝不会那么穷兵黩武,而是会在民生与战争之间,选择前者。
荀攸说道:“陛下乃圣明天子,自有苍天护佑。”
皇帝莞尔一笑,别过不谈:“大鸿胪等人还要何时返京?”
由于使团的返程队伍人员庞大,一路上出行不便,于是索性先将一干人等的奏疏贺表抢在正旦之前呈交长安,至于周奂等人的队伍,则还在雒阳休整呢。
荀攸在心里估摸了时日,说道:“从雒阳至长安,若是不急,应还有十余日。”
赵温瞅准了机会说道:“这次大鸿胪与公车司马令祭奠琅邪顺王,又宣慰兖、徐等州,解一方兵祸,功莫大焉。待彼等归朝,朝廷理应嘉赏才对。”
皇帝微微颔首,他忽然问道:“王端于青徐等地征诣的贤士良俊名册呢?何故我不曾见过?”
赵温抬起头往皇帝身前的桌案上看了看,说道:“这几日承明殿所有奏疏,皆在于此。凡奏疏一概按轻重缓急,分类放置,公车司马令所呈名册,应是压在最下了。”
皇帝闻言,在一堆简牍缣帛中总算是费一番功夫翻到了王端的奏疏,他没急着打开,倒是有些无奈的说道:“王端这几日不在,他手底下的人连奏疏都整理不好了。”
闻弦歌而知雅意,赵温稍一想,便附和着说道:“公车司马令掌天下臣民上书、四方贡献、及征谒贤士。虽为六百石,其职权之重,却非常人所能任。”
“嗯……”皇帝深以为然,与其一唱一和似得说道:“听说侍郎荣郃的才学、品性不错,待年过了,再诏拜其为公车司马令。至于王端,等他回来后,使其入尚书台为郎。”
“谨诺。”荀攸嘴上答应着,心里却觉得事情若真有这么简单,皇帝又何必让王端大老远的去关东走一趟?
待议完杂务之后,皇帝也不再久留二人,挥手让他们提前出宫回去了。此时的宫中除了承明殿和尚书台还有几个人在轮班值守以外,宫中已经很少见到外臣了。未央宫的宫道沟通南北,呼啸的北风畅通无阻的在宫墙之间掠过,皇帝担心荀攸与赵温这两个股肱在四面透风的轺车上受凉,特意让奉车都尉刘璋等人驾安车送他们出宫。
荀攸伫步在安排给自己的一辆安车前,状若无意的打量着侍奉唯谨的刘璋,侧过头对一旁饶有兴味的赵温说道:“宫道漫长,赵公可愿与我共载否?”
赵温笑眯着眼,手捋胡须,眼角余光也在悄然盯着刘璋,会意道:“荀君若是不嫌,且乘我这边的车吧。”
于是荀攸像是与赵温相交莫逆一般,两人很快前后携手乘上了赵温的车驾之中,刘璋眉峰微颤,什么话也没有说,即便荀攸不在车上,他也依然老老实实的驾着空车在前方引路。
“原本议定,二三月间便要派兵伐蜀。”荀攸伸手虚指了下车驾的前方,悠悠说道:“可方才我等暗示数次,陛下却只字不提,我想这不是有所变故,应是陛下心中对某事尚无把握,故而不愿贸然定计。”
一直以来,皇帝都是在心里庙算完整的方略,待各方面都大致设想好了之后,再提出来与臣子们‘商议’细节。
“陛下常言‘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眼下恐怕是心里未有成算,故而使其搁置。”赵温自是熟知皇帝向来‘开明’的处政手段,此时听荀攸的分析,也不免有些奇怪。只是他狡猾的不肯主动表露行迹,反而问道:“不知荀君以为?”
荀攸也不卖关子,坦荡的说道:“依我之见,陛下应是在犹豫领兵主将。”
“不是皇甫义真么?”赵温刚一说完,旋即便反应过来,皇甫嵩功高卓著,在军中极有威严,皇帝需要打造一支彻底归属自己的军事力量,如何也不会主动去加深皇甫嵩在军中的烙印。赵温如此这般的想着,话到嘴边,却又变成了另一番说辞:“割鸡焉用牛刀,区区米贼,不过徒据山势,确实用不着皇甫义真亲去。”
可是如此一来,伐蜀又要派谁去呢?
赵温不禁想到,董承是不可能有机会带兵出京的了,卫将军王斌在入冬之后便沾染了寒气,他那副身子骨显然是不能挂帅的。至于其他有资格、有能力的将军如度辽将军段煨、宁胡将军徐荣等人都在并州镇守鲜卑、乌桓等胡,年轻一辈之中将职最高的护匈奴中郎将张辽也在上党。
其余几个颇受皇帝赏识的年轻将校们,如徐晃、庞德等几个人,眼下也只是校尉之职,让他们带兵征讨汉中倒是绰绰有余,但直接让他们做主帅……这能力上的出色却难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
荀攸这时将双手拢在袖子里,明知故问道:“赵公以为虎贲中郎将如何?”
赵温轻轻摇头道:“不如其父,在河东那一战,虽然重获圣心,但也不过是差强人意。与以往相比,犹如天壤。”
他其实还有话没有说,最开始皇帝之所以倚重盖顺,是因为当时身边无人可用,只能用盖顺替他把握兵权。然而随着徐晃、张辽、庞德、高顺这些后进小将的逐渐崭露头角,盖顺的能力远不如他们,若是还无改进,今后所能得到的上升空间只会越来越窄。
两人其实心知肚明,如果皇帝有继续坚持扶植盖顺的心思,那么就无需烦恼主帅的问题。
赵温保持沉默,只拿眼瞧着荀攸,希望对方能给出一个答案。
荀攸轻声一叹,主将的人选其实是皇帝该操心的事情,轮不到荀攸越俎代庖,他只是想借此事探探赵温的底细,却没料到对方如此谨慎。斟酌了一会,荀攸复又问道:“陛下诏赵公私下绘制的巴蜀山川图,不知可有眉目了?”
赵温是益州蜀郡人,熟知蜀地风物、道路、舆情,自从得知皇帝有意伐蜀后,赵温连夜将益州的各类情况写成奏疏,以封事密奏的方式呈交给皇帝,知情者只有皇帝、赵温、荀攸、王斌这四个人。皇帝收到那份详尽的如《地理志》的奏疏后,爱不释手,当即暗令赵温带人绘制成图,已备大军南下所用。
“今日正旦,正好呈与陛下。”赵温点头说道。
“那定然是费了不少心血。”荀攸似乎想证实一件什么事:“听说秘书郎裴潜也参与了绘图?”
赵温不假思索的点头道:“裴潜此人材博广闻,陛下曾与他创制了一道绘制地图的法子,叫‘制图六体’。以此绘制的舆图,无论是样式、还是其他,都比寻常舆图要精详完备。”
“哦?竟有这番奇特?”荀攸原以为皇帝让裴潜一个十五六岁的秘书郎参与到这种机密的事情,背后一定有什么用意,却没想到还有这一层意图。
“我不知绘图,只是在一旁指点山川位置、迂直。”赵温略微惊叹的说道:“图成之时,我将其展开一观,只觉巴蜀山川、城池,尽在眼底。若是大军南下时携有此图,不愁蜀地不平。”
听赵温说得惊奇,荀攸心里也不由得生出几分好奇,但他知道自己迟早会见到这份地图,甚至还会在这份地图上为皇帝指点形势、出谋划策。故而,他脸上并没有流露多少异样,显得沉着无比。
赵温这时却是因荀攸的那番话而联系到了什么,犹疑不定的问道:“总不会是,他?”
车辕上悬着的铃铛适时的响了一下,荀攸抬头看着赵温,缓缓的、不确定的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