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伐猃狁,以奏肤功。有严有翼,共武之服。”————————【诗经·小雅·六月】
徐晃、赵云等人的兵马其实并不需要一路打到江州。
江州就是后世的重慶,其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之处,沿着嘉陵江溯源往北,到垫江县则分为西北、东北、正北三条不同方向的支流。徐晃等人带兵出发的阆中、充国县就是沿着中间的这条支流南下,而赵韪等叛军所在的德阳县,则位于垫江县西北的那条涪水。
垫江位于三条支流交汇之处,只要拿下垫江,赵韪便与江州彻底断绝联系,这是赵韪的七寸、也是必争之地。
本来赵韪所设想的是,刘焉死后,益州无主,他与张鲁齐头并进、各自呼应,有张鲁保护自己的侧翼,赵韪大可放心垫江的防务,倾注全力图谋益州。可他万万没想到,张鲁这棵观望风向的墙头草会因势而降,所以等他得知张鲁投降的消息之后,事情已经来不及容他做出补救——赵云所带的前锋精兵已经犹如神速的夺下了垫江。
己军的后方完全暴露在敌人的刀锋之下,赵韪大惊失色,忙召来帐下庞乐、李异二将,吩咐道:“如今垫江已失,军中家眷皆在江州,再往前进已是不能。兵法所谓‘归师勿遏’,我军只要返身一战,必能重夺垫江,保我后路无忧。只是不知哪位将军愿为我出战?”
庞乐、李异二人眼前一亮,竟是俱不推诿,争相请战。
“赵公!”庞乐一手拦着将有所言的李异,积极的说道:“在下正是江州人,如今桑梓沦落、家眷遇险,我义不容辞!还请赵公下令,只要许我万余兵马,末将便可为赵公夺回垫江!”
李异看了庞乐一眼,虽然他不是江州人,但此时接口说的话也与庞乐大相径庭,都是为了要报答赵韪知遇之恩、救回眷属家小之类的话语。
赵韪看的很是欣慰,如今兵有战心、将有战意,事情还不算恶化到最严重的地步。他本来还以为庞乐与李异在得闻后方有难,会手足无措,不敢出兵,没想到还是自己平日里对他们的恩结厚遇,到最关键的时候起了作用:“好,既然如此,庞将军明日便随我南下,至于德阳一应防务,则交给李将军负责。”
李异脸色一变,心里转瞬便想到赵韪这是在打算借机逃跑,听说赵韪在江州时常以钱财贿赂荆州南郡、武陵等郡的地方官员。此番他带着精兵南下,待打通了江上水路以后,说不准就会见势不利,立即收拾行装顺江入荆州。那自己带着精兵无存的老弱杂兵,岂不是成了一颗弃子?
赵韪冷漠寡义,好在李异与庞乐早有打算,如今也不能怪是他先不仁了。
“赵公但请宽心!”李异与庞乐不留痕迹的对视一眼,义正言辞的说道:“德阳有末将在,虽不能击溃敌军,至少能为赵公坚守门户。”为了不让赵韪有所疑心,他又假意说道:“末将家小宗族皆在江州,还望赵公尽早拣选精锐,还我军家眷平安。”
赵韪这才宽心不少,只要家眷在自己手上,他就不怕李异在前方会有什么改换门庭的心。就算走到最坏的一步,他也能带着家底逃亡荆州,听说荆南诸郡与荆北刘表素来不谐,他带着一帮将兵出川,兴许能在双方之间从中取利,搏得一块立身之地。这个时候,李异的生死就已经不重要了。
于是他当即下令,自己与庞乐带一万余精兵,出南城水门,以水陆两军南下。李异则带着剩余的两万兵马,驻守德阳。虽然城外的盖顺麾下只有万人,但已经在一开始的接战中就让赵韪见识到了其中八千余虎贲的精锐,身边不留下两万人看守门户,赵韪心里实在无法放心南下。
正在城中紧锣密鼓的筹措时,德阳县外的军营之中,有人与赵韪同样心忧。
只是赵韪担心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恐会不保,忙着找退路;作为南征军中将职最高的武将,虎贲中郎将盖顺,却是在忧心此战的战功。
校尉梁兴在一旁很是贴心的说道:“当初我军在阳平关外奋力死战,生受了张鲁全力阻击,而徐晃只是独领偏师,便趁虚夺取汉中,位居首功。如今入蜀,大军分兵,各占其功,本不相妨。可他说降张鲁以后,又遣兵南下垫江,插手我军应付赵韪的战事,末将以为,这么做虽是为了大局,但仍未免有些……”
徐晃与盖顺之间有过一段恩怨,当初徐晃被王昌夺取功劳,盖顺虽不知情,但到底是驭下无方。事后败露,盖顺窘于颜面、资历,对徐晃也是颇有微词,本来这也只是个人情感上的喜恶,盖顺也是明于事理的人,不会将其带入到正事上。但此番南征一路下来,几乎都是徐晃立下首功,饶是盖顺心性沉稳,此时也有些坐不住了。
若是徐晃又助他拿下赵韪,那自己这一趟岂不尽是作为陪衬了?
盖顺想了半天,看了看急于立功的众人,终于沉声说道:“徐公明既已降服张鲁,自当出力助我平乱,这本是为国家便宜所计,岂能生有私心?”
梁兴一时语塞,低头不语,脸上却不见惭愧之色。
盖顺没见到梁兴低头的神情,顾自说道:“若是真不甘见功劳分润于他人,倒还不如趁此多想想如何尽早破敌,克竟全功。”
一直沉默不言的王昌突然请命道:“将军,在下愿做前锋,为将军登城破敌!”
梁兴见他抢了先,也不甘落于人后,紧跟着请命。
众人也都不是喜欢算计同僚的人,只是看在徐晃的北军步兵营屡立大功,心里有些不平衡而已。此时被盖顺转移视线,一个个都被调动了情绪,纷纷出声请战。
盖顺心里略松了口气,刚准备点将,却听帐外有一传令兵跑来说道:“禀将军,城中有人出来投营,说是李异、庞乐有要事相告!”
原来李异与庞乐见张鲁投降,朝廷入蜀势如破竹,心中早有归降之心。却又见赵韪冥顽不灵、还打算让李异做弃子,这才导致他们二人最终决定发动兵变,与朝廷里应外合,杀死赵韪。
盖顺得知这个消息后,虽是半信半疑,但仍让人在暗地里做好准备,直到派出去的探子得报庞乐确实带着精兵护送赵韪偷偷出城,他这才下令发起进攻。
养精蓄锐的虎贲军没有选择攻城,而是径直往赵韪等军杀来,赵韪猝不及防,连忙催促亲将带兵抵御,自己则试图返回城中固守。而正在这个时候,庞乐临阵倒戈,加入虎贲阵营,与其一同参与剿杀赵韪死忠、亲兵的战事当中。赵韪顾不得恨庞乐背恩,仓皇逃至城下,却如何也叫不开门。
一抬头,这才发现城头的大纛早已换上了凭风飘扬的‘汉’字旗,李异一脸冷酷的俯视着赵韪,并使人往城下抛了几十颗人头——全是赵韪留下的军中亲信。
赵韪这才心知中计,心如死灰,仰头对李异叫道:“好、好!我生平不曾亏待尔等,如今功利当前,你就拿我这颗人头讨爵赏吧!”
说完,便在庞乐追上来之前拔剑自刎。
李异心中冷笑,见城外战事已毕,这才大开城门,迎接盖顺等兵马入城。就此过后,益州境内再无任何一支叛乱的军事力量,南征之役也宣告结束。
盖顺如愿以偿,抢在徐晃完全搀和进来之前,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掉了赵韪,勉强使这场仗的功劳与徐晃降服张鲁的功绩平齐。梁兴这些南军众将靠自己得了战功,而不是等徐晃、赵云的接应,对北军步兵营的一丝丝嫉妒也消减了许多,皆大欢喜。
益州平定,裴茂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大飨三军,猪牛羊等肉食酒馔供应不绝。又连夜写就捷报上传,荀攸也紧随其后,将自己近来在蜀地所见所闻一应报上,并请皇帝念在益州人心未附的份上,暂且多加恩待。如此一来,山路南行,直等到五月初的时候,朝廷的诏书这才姗姗来迟。
宣诏的正是皇帝亲信的省中八秘之一、新任给事谒者杨修,年仅弱冠的他与同龄的傅干、法正一样,在开春以后被授予他任。跟傅干他们比起来,皇帝似乎是不舍得让杨修出任地方为令、长,而是让他做给事谒者,专掌宾赞受事,作为使者传诏中外,结识多方名流大臣。
郕都上至司隶校尉裴茂、下至一介白身的来敏,凡是在南征之战中立过功的人,都纷纷出城迎接。
杨修顾不得寒暄,依次宣了好几份诏书。
第一份是治罪,直接说‘元恶待诛,本属刘瑁,孙肇乃其心膂,今并斩首,示之市朝’,杀了首恶之后,又有恩惠施于蜀人‘衣冠高门,被逼偷生;猛士豪强,暂且苟免。人非尽如大丈夫,况乎人情如此,今赦郤揖等大过者死罪,改流邛都,余者罚金以为诫’。
那些曾在孙肇等人的威逼之下,曲意逢迎的豪强、士人们听到这里不由大松了一口气。只要朝廷不再追究此事,性命身家可保,这罚金也就算了。荀攸在一旁看到这些人的神色,不免摇头苦笑,虽说这些都是自己尽可能向皇帝争取来的,皇帝虽说接受了他的建议,但还是在诏书中不经意的流露出了嘲弄不屑的态度。
对刘瑁、孙肇等一干作恶者进行‘惩罚’,大肆立威了以后,就是对裴茂、荀攸这些人进行‘封赏’,以怀德施惠。
裴茂因功被封阳吉亭侯、荀攸封陵树亭侯,至于一直为大军负责粮草的武都太守韦端则被增秩中二千石,待遇比同九卿——这是自河东太守王邑之后,第二个享受秩中二千石待遇的地方郡守。
伐蜀大功,朝廷止步于封侯,并无其他的官职赏赐,而裴茂等人皆心服喜悦,无一人流露遗憾失望的神色。这是由于汉室朝廷在当前的威望仍在,名器尚未泛滥的缘故,所以裴茂等人才会特别珍惜重视,若是在历史中朝廷迁播,皇帝窘迫到要用木头刻印来封官,随意封侯、将军,这些官爵也就无人在乎了。
裴茂等人领受封赏,不日即将班师回朝,而有些人却是要留下来带兵镇守——皇帝到底没有忘记盖顺在阳平关下的奋力死战,录功拜其为虎威将军,使之镇守阴平,又封都乡侯、徐晃则为抚军中郎将,镇守汉中,封都亭侯、甘宁也因参与投诚有功,被封为横江校尉,镇守江州。
这三人与上庸都尉太史慈一起,共同掌握整个益州的军事力量,分别防备不同方向的敌人,虽是官职上以虎威将军盖顺最尊,但皇帝并没有明确表示以谁为主,相信在战时,皇帝还会另外指定主将。这么做不知是皇帝仍还不信盖顺领兵的能力,还是皇帝不愿将益州的兵权交到一个人手中,总之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
荀攸与裴茂等人起身接诏,杨修十分敬重的向二人行了一礼,而后往旁一站,代为介绍道:“这位是原侍郎、今益州刺史邯郸公,这位是原万年令、新蜀郡太守华公……”
蜀郡太守高眹被拜为弘农太守,封关内侯,不日即将与其他蜀地官员北上,新任的益州刺史正好是荀攸认识的,当初在他家隔壁的张昶府中,荀攸曾见过邯郸商与杜畿两人辩论盐政。邯郸商与杜畿本为求告进仕而来,见荀攸不肯松口,只好按照程序进了吏治科。
后来杜畿因为成绩优秀,被选去河东,如今是河东郡丞,在河东甚有政绩,被朝野众人视为是太守王邑未来的接班人。而邯郸商却沉寂岁余,蹉跎了一年才被选入光禄勋属下侍郎,如今到不知是乘了什么东风,从三署郎选调为一州刺史了。
裴茂有些莫名其妙,甚至开始怀疑这封诏命是否出自皇帝的本意,要知道他从未听过这个邯郸商有什么过人的才能或者声名,一旦被拔擢为一州刺史,而且还是益州这种大州的方伯,这似乎有些不符合皇帝的手段。
这个疑问,直到杨修出口,才算是勉强给了他一个答复:“国家有云,益州刺史不同于他州方伯,只给秩六百石,职权唯孝武皇帝时‘奉诏六条察州’。”
徐晃、赵云等人的兵马其实并不需要一路打到江州。
江州就是后世的重慶,其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之处,沿着嘉陵江溯源往北,到垫江县则分为西北、东北、正北三条不同方向的支流。徐晃等人带兵出发的阆中、充国县就是沿着中间的这条支流南下,而赵韪等叛军所在的德阳县,则位于垫江县西北的那条涪水。
垫江位于三条支流交汇之处,只要拿下垫江,赵韪便与江州彻底断绝联系,这是赵韪的七寸、也是必争之地。
本来赵韪所设想的是,刘焉死后,益州无主,他与张鲁齐头并进、各自呼应,有张鲁保护自己的侧翼,赵韪大可放心垫江的防务,倾注全力图谋益州。可他万万没想到,张鲁这棵观望风向的墙头草会因势而降,所以等他得知张鲁投降的消息之后,事情已经来不及容他做出补救——赵云所带的前锋精兵已经犹如神速的夺下了垫江。
己军的后方完全暴露在敌人的刀锋之下,赵韪大惊失色,忙召来帐下庞乐、李异二将,吩咐道:“如今垫江已失,军中家眷皆在江州,再往前进已是不能。兵法所谓‘归师勿遏’,我军只要返身一战,必能重夺垫江,保我后路无忧。只是不知哪位将军愿为我出战?”
庞乐、李异二人眼前一亮,竟是俱不推诿,争相请战。
“赵公!”庞乐一手拦着将有所言的李异,积极的说道:“在下正是江州人,如今桑梓沦落、家眷遇险,我义不容辞!还请赵公下令,只要许我万余兵马,末将便可为赵公夺回垫江!”
李异看了庞乐一眼,虽然他不是江州人,但此时接口说的话也与庞乐大相径庭,都是为了要报答赵韪知遇之恩、救回眷属家小之类的话语。
赵韪看的很是欣慰,如今兵有战心、将有战意,事情还不算恶化到最严重的地步。他本来还以为庞乐与李异在得闻后方有难,会手足无措,不敢出兵,没想到还是自己平日里对他们的恩结厚遇,到最关键的时候起了作用:“好,既然如此,庞将军明日便随我南下,至于德阳一应防务,则交给李将军负责。”
李异脸色一变,心里转瞬便想到赵韪这是在打算借机逃跑,听说赵韪在江州时常以钱财贿赂荆州南郡、武陵等郡的地方官员。此番他带着精兵南下,待打通了江上水路以后,说不准就会见势不利,立即收拾行装顺江入荆州。那自己带着精兵无存的老弱杂兵,岂不是成了一颗弃子?
赵韪冷漠寡义,好在李异与庞乐早有打算,如今也不能怪是他先不仁了。
“赵公但请宽心!”李异与庞乐不留痕迹的对视一眼,义正言辞的说道:“德阳有末将在,虽不能击溃敌军,至少能为赵公坚守门户。”为了不让赵韪有所疑心,他又假意说道:“末将家小宗族皆在江州,还望赵公尽早拣选精锐,还我军家眷平安。”
赵韪这才宽心不少,只要家眷在自己手上,他就不怕李异在前方会有什么改换门庭的心。就算走到最坏的一步,他也能带着家底逃亡荆州,听说荆南诸郡与荆北刘表素来不谐,他带着一帮将兵出川,兴许能在双方之间从中取利,搏得一块立身之地。这个时候,李异的生死就已经不重要了。
于是他当即下令,自己与庞乐带一万余精兵,出南城水门,以水陆两军南下。李异则带着剩余的两万兵马,驻守德阳。虽然城外的盖顺麾下只有万人,但已经在一开始的接战中就让赵韪见识到了其中八千余虎贲的精锐,身边不留下两万人看守门户,赵韪心里实在无法放心南下。
正在城中紧锣密鼓的筹措时,德阳县外的军营之中,有人与赵韪同样心忧。
只是赵韪担心的是自己的身家性命恐会不保,忙着找退路;作为南征军中将职最高的武将,虎贲中郎将盖顺,却是在忧心此战的战功。
校尉梁兴在一旁很是贴心的说道:“当初我军在阳平关外奋力死战,生受了张鲁全力阻击,而徐晃只是独领偏师,便趁虚夺取汉中,位居首功。如今入蜀,大军分兵,各占其功,本不相妨。可他说降张鲁以后,又遣兵南下垫江,插手我军应付赵韪的战事,末将以为,这么做虽是为了大局,但仍未免有些……”
徐晃与盖顺之间有过一段恩怨,当初徐晃被王昌夺取功劳,盖顺虽不知情,但到底是驭下无方。事后败露,盖顺窘于颜面、资历,对徐晃也是颇有微词,本来这也只是个人情感上的喜恶,盖顺也是明于事理的人,不会将其带入到正事上。但此番南征一路下来,几乎都是徐晃立下首功,饶是盖顺心性沉稳,此时也有些坐不住了。
若是徐晃又助他拿下赵韪,那自己这一趟岂不尽是作为陪衬了?
盖顺想了半天,看了看急于立功的众人,终于沉声说道:“徐公明既已降服张鲁,自当出力助我平乱,这本是为国家便宜所计,岂能生有私心?”
梁兴一时语塞,低头不语,脸上却不见惭愧之色。
盖顺没见到梁兴低头的神情,顾自说道:“若是真不甘见功劳分润于他人,倒还不如趁此多想想如何尽早破敌,克竟全功。”
一直沉默不言的王昌突然请命道:“将军,在下愿做前锋,为将军登城破敌!”
梁兴见他抢了先,也不甘落于人后,紧跟着请命。
众人也都不是喜欢算计同僚的人,只是看在徐晃的北军步兵营屡立大功,心里有些不平衡而已。此时被盖顺转移视线,一个个都被调动了情绪,纷纷出声请战。
盖顺心里略松了口气,刚准备点将,却听帐外有一传令兵跑来说道:“禀将军,城中有人出来投营,说是李异、庞乐有要事相告!”
原来李异与庞乐见张鲁投降,朝廷入蜀势如破竹,心中早有归降之心。却又见赵韪冥顽不灵、还打算让李异做弃子,这才导致他们二人最终决定发动兵变,与朝廷里应外合,杀死赵韪。
盖顺得知这个消息后,虽是半信半疑,但仍让人在暗地里做好准备,直到派出去的探子得报庞乐确实带着精兵护送赵韪偷偷出城,他这才下令发起进攻。
养精蓄锐的虎贲军没有选择攻城,而是径直往赵韪等军杀来,赵韪猝不及防,连忙催促亲将带兵抵御,自己则试图返回城中固守。而正在这个时候,庞乐临阵倒戈,加入虎贲阵营,与其一同参与剿杀赵韪死忠、亲兵的战事当中。赵韪顾不得恨庞乐背恩,仓皇逃至城下,却如何也叫不开门。
一抬头,这才发现城头的大纛早已换上了凭风飘扬的‘汉’字旗,李异一脸冷酷的俯视着赵韪,并使人往城下抛了几十颗人头——全是赵韪留下的军中亲信。
赵韪这才心知中计,心如死灰,仰头对李异叫道:“好、好!我生平不曾亏待尔等,如今功利当前,你就拿我这颗人头讨爵赏吧!”
说完,便在庞乐追上来之前拔剑自刎。
李异心中冷笑,见城外战事已毕,这才大开城门,迎接盖顺等兵马入城。就此过后,益州境内再无任何一支叛乱的军事力量,南征之役也宣告结束。
盖顺如愿以偿,抢在徐晃完全搀和进来之前,快刀斩乱麻的解决掉了赵韪,勉强使这场仗的功劳与徐晃降服张鲁的功绩平齐。梁兴这些南军众将靠自己得了战功,而不是等徐晃、赵云的接应,对北军步兵营的一丝丝嫉妒也消减了许多,皆大欢喜。
益州平定,裴茂大喜过望,当即下令大飨三军,猪牛羊等肉食酒馔供应不绝。又连夜写就捷报上传,荀攸也紧随其后,将自己近来在蜀地所见所闻一应报上,并请皇帝念在益州人心未附的份上,暂且多加恩待。如此一来,山路南行,直等到五月初的时候,朝廷的诏书这才姗姗来迟。
宣诏的正是皇帝亲信的省中八秘之一、新任给事谒者杨修,年仅弱冠的他与同龄的傅干、法正一样,在开春以后被授予他任。跟傅干他们比起来,皇帝似乎是不舍得让杨修出任地方为令、长,而是让他做给事谒者,专掌宾赞受事,作为使者传诏中外,结识多方名流大臣。
郕都上至司隶校尉裴茂、下至一介白身的来敏,凡是在南征之战中立过功的人,都纷纷出城迎接。
杨修顾不得寒暄,依次宣了好几份诏书。
第一份是治罪,直接说‘元恶待诛,本属刘瑁,孙肇乃其心膂,今并斩首,示之市朝’,杀了首恶之后,又有恩惠施于蜀人‘衣冠高门,被逼偷生;猛士豪强,暂且苟免。人非尽如大丈夫,况乎人情如此,今赦郤揖等大过者死罪,改流邛都,余者罚金以为诫’。
那些曾在孙肇等人的威逼之下,曲意逢迎的豪强、士人们听到这里不由大松了一口气。只要朝廷不再追究此事,性命身家可保,这罚金也就算了。荀攸在一旁看到这些人的神色,不免摇头苦笑,虽说这些都是自己尽可能向皇帝争取来的,皇帝虽说接受了他的建议,但还是在诏书中不经意的流露出了嘲弄不屑的态度。
对刘瑁、孙肇等一干作恶者进行‘惩罚’,大肆立威了以后,就是对裴茂、荀攸这些人进行‘封赏’,以怀德施惠。
裴茂因功被封阳吉亭侯、荀攸封陵树亭侯,至于一直为大军负责粮草的武都太守韦端则被增秩中二千石,待遇比同九卿——这是自河东太守王邑之后,第二个享受秩中二千石待遇的地方郡守。
伐蜀大功,朝廷止步于封侯,并无其他的官职赏赐,而裴茂等人皆心服喜悦,无一人流露遗憾失望的神色。这是由于汉室朝廷在当前的威望仍在,名器尚未泛滥的缘故,所以裴茂等人才会特别珍惜重视,若是在历史中朝廷迁播,皇帝窘迫到要用木头刻印来封官,随意封侯、将军,这些官爵也就无人在乎了。
裴茂等人领受封赏,不日即将班师回朝,而有些人却是要留下来带兵镇守——皇帝到底没有忘记盖顺在阳平关下的奋力死战,录功拜其为虎威将军,使之镇守阴平,又封都乡侯、徐晃则为抚军中郎将,镇守汉中,封都亭侯、甘宁也因参与投诚有功,被封为横江校尉,镇守江州。
这三人与上庸都尉太史慈一起,共同掌握整个益州的军事力量,分别防备不同方向的敌人,虽是官职上以虎威将军盖顺最尊,但皇帝并没有明确表示以谁为主,相信在战时,皇帝还会另外指定主将。这么做不知是皇帝仍还不信盖顺领兵的能力,还是皇帝不愿将益州的兵权交到一个人手中,总之各人都有各人的看法。
荀攸与裴茂等人起身接诏,杨修十分敬重的向二人行了一礼,而后往旁一站,代为介绍道:“这位是原侍郎、今益州刺史邯郸公,这位是原万年令、新蜀郡太守华公……”
蜀郡太守高眹被拜为弘农太守,封关内侯,不日即将与其他蜀地官员北上,新任的益州刺史正好是荀攸认识的,当初在他家隔壁的张昶府中,荀攸曾见过邯郸商与杜畿两人辩论盐政。邯郸商与杜畿本为求告进仕而来,见荀攸不肯松口,只好按照程序进了吏治科。
后来杜畿因为成绩优秀,被选去河东,如今是河东郡丞,在河东甚有政绩,被朝野众人视为是太守王邑未来的接班人。而邯郸商却沉寂岁余,蹉跎了一年才被选入光禄勋属下侍郎,如今到不知是乘了什么东风,从三署郎选调为一州刺史了。
裴茂有些莫名其妙,甚至开始怀疑这封诏命是否出自皇帝的本意,要知道他从未听过这个邯郸商有什么过人的才能或者声名,一旦被拔擢为一州刺史,而且还是益州这种大州的方伯,这似乎有些不符合皇帝的手段。
这个疑问,直到杨修出口,才算是勉强给了他一个答复:“国家有云,益州刺史不同于他州方伯,只给秩六百石,职权唯孝武皇帝时‘奉诏六条察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