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昭生乎湿,醯鸡生乎酒。”————————【列子·天瑞】
“现在是谁都不重要!”
大将军长史田丰不耐烦的打断郭图的感慨:“朝廷专于算计,局势未定便想着谋算大臣,计较战后得失,这是明君贤臣所为吗?”
郭图不满道:“长安天子善心计,驭群下了得,却未有见长于兵事,多年来徒逞势力强盛而已。如今彼等奋起兵马诸路,声势浩浩,自然有功夫料算长久之后。至于彼等目力短浅,正是我等应谈论详辩的,不然,何以知刘虞今日之处境,已然为朝廷所不顾?”
“现在不是对付刘虞的时候。”田丰对这幅说辞并不买账,他闷哼一声,顾自说道:“南边大军已然进驻廪丘,不日即到仓亭津,而我军仍盘桓在河间。眼下最紧要的,是先尽快除灭公孙瓒,再携乌桓、乌丸诸胡兵,幽州等兵马南下东武阳,务必将南边大军拦在黄河岸上!此战从速,大司马、征南将军双方已经进兵徐淮之间,曹操支绌艰难,只待我军一战定胜,则天下大事定矣!”
说着,田丰也不顾郭图等人是如何颜色难看,冷冷刺了一句:“大战在即,还提什么长安朝廷对刘虞的意见?此人无论臧否,又有什么好顾忌的?”
此时袁绍虽已拥立平原王为帝,但制度草创,许多方面都是空白,尤其是对在长安的朝廷尚且没有彻底定性。他们一方面以刘硕是孝桓皇帝亲属、当今天子血脉存疑为由,辩称正统;另一方却又出于心虚与胆怯,不敢一味否定对方的正统性。含糊其辞之间,也只把对方代称为‘长安天子’、‘长安朝廷’,实际上仍将对方看作是一个合法政权。
至于田丰口中所指的‘大司马’、‘征南将军’则各指的是袁术与袁谭,为了让自己这个弟弟卖苦力,袁绍十分慷慨的遥拜他为大司马、封徐州伯,位在三公之上,甚至连征南将军袁谭也要在表面上听从他叔父袁术的号令。如今袁术、袁谭各自带领兵马进入徐州,与曹刘打得如火如荼,而本该作为抵御朝廷主力的袁绍却仍滞留河北,时间一旦拖延,不仅会让袁术产生误解,认为袁绍有意隔岸观火、更会让徐淮之间的战事功亏一篑。
所以在这种时刻,田丰才会如此急迫的议论进军,在他看来,现在确实不是议论刘虞与朝廷之间是否有龃龉的时候,而是应速战速决,尽快消灭公孙瓒这个背后之患,对西边侵扰的刘虞、张辽等军先抛开不顾、全力防守,全军南下,星火奔袭兖徐,与朝廷决战。
袁绍虽然对田丰的战略是极为认可的,但他实在不喜欢对方表达的方式,明明可以好好说话,何必要梗起脖子充强项?袁绍曾经还是个普通士人的时候,对这种敢于直言强谏的臣子是由衷的服膺,认为这种臣子才是真的有古大臣的风骨。可一旦他做了主公,他却不喜欢手下会有这样的人了,虽然有用,但总是让人生气。
反观郭图、逄纪这些人就不一样,有脑子,会说话,同样的道理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是格外的舒心。即便郭图刚才一通话隐有助长他人威风、看衰自家前途之嫌,但袁绍鉴于郭图话说的妥帖,还是未有不悦。
郭图受不得田丰的轻狂与蔑视,又一时找不出话来反驳,行军司马兼护军逄纪出面帮了郭图一把,讥讽道:“田公果然高见!若是田氏人人皆如此,中原何以不是黄旗遍地?”
他着意提起了田丰的亲族、兖州刺史田芬,上次他与臧洪、张邈等人筹划谋夺兖州不成,如今二者皆亡,唯有他畏惧兵势逃往河北。袁绍恨他办事不利,早已将其下狱,这事落得田丰也颜面无光,因为联络豪强颠覆兖州的计划他是极力赞成的。
如今袁绍没有迁怒于田丰,田丰也自诩身正影直,不惧小人旁谮,他反倒是担心袁绍会因此联系到沮授。虽说沮授如今仍旧被袁绍信任,托付他镇守邺城、拜监军都督的职位,但沮授的族侄沮隽已是朝廷南军虎贲中郎将,担任此战主力。届时两军正式交战,袁绍难道就真的会那么大度么?
而袁绍也看够了他们几人的冷嘲热讽,他的目光在沉沉的在一众谋臣武将中搜寻着,始终未找到一个人的身影,他不禁问道:“陈孔璋呢?”
场上的争论一时偃旗息鼓,沉寂了一会后,郭图转身面向袁绍,拱手说道:“在下记得陈孔璋随军驻下不久,便称病了。”
“来时都好好地,一路上也未有亏待他,还能生什么病?”袁绍此时有些不像以往那般宽爱士人,他冷哼一声,催促道:“快去叫医者看看,没有大碍就暂请过来。”
众人互相对视,彼此其实对陈琳为何托病不至都心知肚明,无非是袁绍拥立平原王称帝后,当即下令给文辞俱佳的陈琳,让他写一份论述正统大义、讨伐长安朝廷的檄文。陈琳虽然不懂军事,但好歹分得清强弱,在这个关头替袁绍写骂对方的檄文,万一袁氏覆亡了,自己命都要没了。
写得好,将是帮凶;写得不好,袁绍又不满意,更会薄了他的文名。陈琳思前想后都没有想出一个万全的法子,只好想出了装病这一招,寄望于袁绍等不及要用檄文,会找他人代写,谁知还是没有躲过去。
将陈琳请来的是一个戴绛色帕头的文士,名叫张津,荆州南阳人。曾是大将军何进的门客,又转投袁绍,在铲除宦官的谋划中起到不小的作用。入河北后,此人又以崇信的道术鼓吹德运更改、火衰土旺的理论,就连袁绍也亲近的称呼他一声:“张君。”
袁绍先不理会故作恹恹的陈琳,轻声说道:“张君昨日写就的檄文实在可观,令人吟之斐然。其先论谶语,再论及国家继统之正,以及陈留王在长安治民无方,战祸频仍等种种过失。德运有移,是罪在解渎亭侯一家,而归于蠡吾侯之统绪。“
被他夸奖,张津不紧不慢的拱手谢过。陈琳在一旁听见袁绍已经让对方写好了檄文,神情一松,心里的巨石也跟着落了地。哪怕袁绍唤他来是有意要刺激他,陈琳这时也只有逃过一劫的庆幸。
但袁绍对陈琳的敲打并不止于此:“知道孔璋身子不愉,本不该传人使唤,但现下实在有件事非孔璋不可,还请念在旧时情谊的份上,不辞效劳。”
陈琳不明所以,伸手接过一份求援的书信。
“这是公孙续给公孙瓒的书信,孔璋不用费太多心思,就改几句话,重誊一份就好了。”这是要把陈琳一介文士当普通刀笔吏来用了。
“现在是谁都不重要!”
大将军长史田丰不耐烦的打断郭图的感慨:“朝廷专于算计,局势未定便想着谋算大臣,计较战后得失,这是明君贤臣所为吗?”
郭图不满道:“长安天子善心计,驭群下了得,却未有见长于兵事,多年来徒逞势力强盛而已。如今彼等奋起兵马诸路,声势浩浩,自然有功夫料算长久之后。至于彼等目力短浅,正是我等应谈论详辩的,不然,何以知刘虞今日之处境,已然为朝廷所不顾?”
“现在不是对付刘虞的时候。”田丰对这幅说辞并不买账,他闷哼一声,顾自说道:“南边大军已然进驻廪丘,不日即到仓亭津,而我军仍盘桓在河间。眼下最紧要的,是先尽快除灭公孙瓒,再携乌桓、乌丸诸胡兵,幽州等兵马南下东武阳,务必将南边大军拦在黄河岸上!此战从速,大司马、征南将军双方已经进兵徐淮之间,曹操支绌艰难,只待我军一战定胜,则天下大事定矣!”
说着,田丰也不顾郭图等人是如何颜色难看,冷冷刺了一句:“大战在即,还提什么长安朝廷对刘虞的意见?此人无论臧否,又有什么好顾忌的?”
此时袁绍虽已拥立平原王为帝,但制度草创,许多方面都是空白,尤其是对在长安的朝廷尚且没有彻底定性。他们一方面以刘硕是孝桓皇帝亲属、当今天子血脉存疑为由,辩称正统;另一方却又出于心虚与胆怯,不敢一味否定对方的正统性。含糊其辞之间,也只把对方代称为‘长安天子’、‘长安朝廷’,实际上仍将对方看作是一个合法政权。
至于田丰口中所指的‘大司马’、‘征南将军’则各指的是袁术与袁谭,为了让自己这个弟弟卖苦力,袁绍十分慷慨的遥拜他为大司马、封徐州伯,位在三公之上,甚至连征南将军袁谭也要在表面上听从他叔父袁术的号令。如今袁术、袁谭各自带领兵马进入徐州,与曹刘打得如火如荼,而本该作为抵御朝廷主力的袁绍却仍滞留河北,时间一旦拖延,不仅会让袁术产生误解,认为袁绍有意隔岸观火、更会让徐淮之间的战事功亏一篑。
所以在这种时刻,田丰才会如此急迫的议论进军,在他看来,现在确实不是议论刘虞与朝廷之间是否有龃龉的时候,而是应速战速决,尽快消灭公孙瓒这个背后之患,对西边侵扰的刘虞、张辽等军先抛开不顾、全力防守,全军南下,星火奔袭兖徐,与朝廷决战。
袁绍虽然对田丰的战略是极为认可的,但他实在不喜欢对方表达的方式,明明可以好好说话,何必要梗起脖子充强项?袁绍曾经还是个普通士人的时候,对这种敢于直言强谏的臣子是由衷的服膺,认为这种臣子才是真的有古大臣的风骨。可一旦他做了主公,他却不喜欢手下会有这样的人了,虽然有用,但总是让人生气。
反观郭图、逄纪这些人就不一样,有脑子,会说话,同样的道理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是格外的舒心。即便郭图刚才一通话隐有助长他人威风、看衰自家前途之嫌,但袁绍鉴于郭图话说的妥帖,还是未有不悦。
郭图受不得田丰的轻狂与蔑视,又一时找不出话来反驳,行军司马兼护军逄纪出面帮了郭图一把,讥讽道:“田公果然高见!若是田氏人人皆如此,中原何以不是黄旗遍地?”
他着意提起了田丰的亲族、兖州刺史田芬,上次他与臧洪、张邈等人筹划谋夺兖州不成,如今二者皆亡,唯有他畏惧兵势逃往河北。袁绍恨他办事不利,早已将其下狱,这事落得田丰也颜面无光,因为联络豪强颠覆兖州的计划他是极力赞成的。
如今袁绍没有迁怒于田丰,田丰也自诩身正影直,不惧小人旁谮,他反倒是担心袁绍会因此联系到沮授。虽说沮授如今仍旧被袁绍信任,托付他镇守邺城、拜监军都督的职位,但沮授的族侄沮隽已是朝廷南军虎贲中郎将,担任此战主力。届时两军正式交战,袁绍难道就真的会那么大度么?
而袁绍也看够了他们几人的冷嘲热讽,他的目光在沉沉的在一众谋臣武将中搜寻着,始终未找到一个人的身影,他不禁问道:“陈孔璋呢?”
场上的争论一时偃旗息鼓,沉寂了一会后,郭图转身面向袁绍,拱手说道:“在下记得陈孔璋随军驻下不久,便称病了。”
“来时都好好地,一路上也未有亏待他,还能生什么病?”袁绍此时有些不像以往那般宽爱士人,他冷哼一声,催促道:“快去叫医者看看,没有大碍就暂请过来。”
众人互相对视,彼此其实对陈琳为何托病不至都心知肚明,无非是袁绍拥立平原王称帝后,当即下令给文辞俱佳的陈琳,让他写一份论述正统大义、讨伐长安朝廷的檄文。陈琳虽然不懂军事,但好歹分得清强弱,在这个关头替袁绍写骂对方的檄文,万一袁氏覆亡了,自己命都要没了。
写得好,将是帮凶;写得不好,袁绍又不满意,更会薄了他的文名。陈琳思前想后都没有想出一个万全的法子,只好想出了装病这一招,寄望于袁绍等不及要用檄文,会找他人代写,谁知还是没有躲过去。
将陈琳请来的是一个戴绛色帕头的文士,名叫张津,荆州南阳人。曾是大将军何进的门客,又转投袁绍,在铲除宦官的谋划中起到不小的作用。入河北后,此人又以崇信的道术鼓吹德运更改、火衰土旺的理论,就连袁绍也亲近的称呼他一声:“张君。”
袁绍先不理会故作恹恹的陈琳,轻声说道:“张君昨日写就的檄文实在可观,令人吟之斐然。其先论谶语,再论及国家继统之正,以及陈留王在长安治民无方,战祸频仍等种种过失。德运有移,是罪在解渎亭侯一家,而归于蠡吾侯之统绪。“
被他夸奖,张津不紧不慢的拱手谢过。陈琳在一旁听见袁绍已经让对方写好了檄文,神情一松,心里的巨石也跟着落了地。哪怕袁绍唤他来是有意要刺激他,陈琳这时也只有逃过一劫的庆幸。
但袁绍对陈琳的敲打并不止于此:“知道孔璋身子不愉,本不该传人使唤,但现下实在有件事非孔璋不可,还请念在旧时情谊的份上,不辞效劳。”
陈琳不明所以,伸手接过一份求援的书信。
“这是公孙续给公孙瓒的书信,孔璋不用费太多心思,就改几句话,重誊一份就好了。”这是要把陈琳一介文士当普通刀笔吏来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