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的,你说你咋让人留这了,看那样子就不像能干活的,你图啥呀!”
“你懂个啥,那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咋就干不了活了,队里正缺劳力呢。”
何平睡得迷迷瞪瞪的,听见老队长和老伴的对话。
早上,喝着剌嗓子的高粱米粥。
老队长说年前村头韩铁生死了,老头打了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剩两间老房子,一直空着,让何平住到那里。
何平倒是万事不忌,答应的挺快。
吃过早饭,老队长带着何平往村头去,宽敞的大院子里坐北朝南的三间小平房,窗明几净,门口挂着毛笔字写的牌子“韩屯生产大队”,看起来应该是大队的办公地点。
老队长进了其中一间屋子,翻翻捡捡了十多分钟,挑出不少东西来,全是日用品。洋火、锅碗瓢盆、高粱米、破烂不堪的被褥……
拿麻袋装上就往回走。
老队长给何平安排的房子和大队屋离得不远,孤零零一栋五米见方的老黄土房子伫立在村头,旁边还有棵枣树,无论是房子还是枣树看上去可都有年头了。
何平走近一看,好家伙,窗户都是纸糊的。
老队长进屋,何平跟着走了进去。
从明晃晃的室外进入屋内,眼睛一时有些不适应,昏暗的很。
和老队长家一样的土墙,进门是一米多开间的小房间,有个灶台,应该是厨房,隔壁是住的屋子,空荡荡的。
“回头我让会计再去集上给你带点家伙什,再弹个被子。高粱米是队里出的,吃完了找我,不过就得算口粮了。”
尽快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况还是超出了何平的心理承受能力,九十年代出生的他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他小时候的农村早已经吃喝不愁了,可现在的情况是连吃饭的家伙都成问题,这就是多少人都怀念的七十年代吗,怀你奶奶个腿儿。
何平重重的点了点头。
说收拾也没啥可收拾的,家里啥条件都搁这摆着呢。
“你年轻,身体恢复的快,这两天就在家好好歇两天,后天早上去找我,我带你上工去。落户的事不着急,等哪天上公社开会再说。”
“好。”
又嘱咐了些日常用度的话,老队长就走了。
何平四处看了看,好嘛,一穷二白。
拿着秃了毛的笤帚疙瘩把火炕扫了扫,又扫了扫地。
以前老话讲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形容人过得穷困潦倒,何平现在房子是有了,口粮地估计队里也会分,可他咋觉得自己过的比无房无地还要凄惨呢。
又上屋外面巡视了一周,这老房子就孤零零的坐落在村头,离着最近的人家也有个百八十米的,也没有个院墙,旁边两三米外就是进村的土路,在这住赶上给村子打更了,屋旁的老枣树倒是开始抽芽了,春天到了。
何平在屋里屋外绕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老队长不了解何平的情况,还当他是个全活人儿,穿越之前他虽说是在农村出生,但那毕竟是九十年代的事情,尤其他家还是沿海一带,所以生活条件并没有多差,突然来到这物质贫乏的七十年代末,一时之间哪里能够适应的了。
茫然无措的情绪被两个青少年的嬉笑声打破了。
韩兆军和韩兆社两兄弟走到何平跟前,“何大哥你好,我叫韩兆军。”
“啊!”何平一听见这个名字,立马反应过来,热情的拉住韩兆军的手,连声的说感谢。
“二哥,我就说他肯定知道。”弟弟韩兆社得意的对韩兆军说。
“去!”韩兆军推了弟弟一下,不让他胡说八道,“何大哥,我俩路上遇着老队长了,让我俩过来看看你有啥用帮忙的。”
韩兆军十七八岁的样子,嘴边还泛着青色的绒毛,弟弟韩兆社看上去也就是十三四岁。
刚才何平心里还有点埋怨老队长对他不管不顾呢,没想到转眼人家的照顾就到位了。
何平热情的说道:“你们兄弟俩的救命之恩我还没有感谢呢,这又跑过来帮忙,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何大哥你不用客气。老队长说了,你刚落水,身子还没好利索,这两天让我们哥俩给你帮帮忙,算半个工嘞!”韩兆社大大咧咧的说道。
原来如此。
“干活不着急,先进屋坐一会。”
何平招呼两人进屋,却尴尬的发现屋里连个坐的凳子都没有。
韩兆军兄弟二人见此情景也没多说话,开始帮何平干活。
想收拾屋子,第一先要有水,何平的屋子里倒是有个水缸和米缸,但是水是真没有。
韩兆军让何平等一会,他回家去取水筲和扁担,回来带他去水井打水。
水井离何平家倒是不算远,一百多米。何平小时候倒是见过这种水井,井不深,约莫也就是十米左右,圆形的井口直径约有一米,花岗石垒的井壁,井架是铁制的,包着木板,上面缠着麻绳,麻绳头上绑着个铁钩子,是用来挂水筲的。
韩兆军把水筲的挂在钩子上,然后摇动井架的摇把把水筲放下去,水筲打满了水再摇上来。
两桶水打满,肩上扁担一挑,动作非常有韵律。
何平有点不好意思,自己穿越之后身体年龄也就是二十郎当岁,穿越之前三十多岁的大男人,哪里好意思让十多岁的小孩子帮忙干这么重的活。
“我来我来,哪能让你干这活。”他抢过韩兆军的扁担,放到肩上,没等走出几步去,这水筲左晃右晃的,把水撒出去了一小半,自己还累得够呛。
韩兆军见状赶忙接过来,“何大哥,还是让我来吧。”
何平有点脸红,没有再争,他小时候不是没有干活这粗活,只是这么多年四体不勤的日子过下来,哪里还记得这些粗活应该怎么干了。
韩兆军是从小干惯了这些活的,走起来健步如飞,丝毫没有滞涩,两人很快到了地方。
韩兆军挑完了水,又和弟弟帮何平把屋子收拾了一遍,然后出去了一趟,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了几捆苞米该子和苞米棒子,是专门用来生火做饭的。
见韩兆军连灶台上大铁锅都给自己刷上了,何平心下感动,同时也实在是过意不去了,自己好好一个大男人,让两个半大小子帮忙,实在是说不过去,赶忙把活抢过来,说啥也不让两人干了。
阻止了两人继续帮忙的打算,何平本想拿点东西回馈一下兄弟俩,可翻了一会儿之后发现这一穷二白的家里还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
“真不好意思,这家徒四壁,连口茶水都没有,你们兄弟俩别见怪。”
何平这个人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无论是把他从水库里救起来,还是今天过来帮忙,何平都对韩兆军两兄弟充满了感激之情。在何平生活的那个年代哪里还有这么热情的街坊邻居,大家都是关起门来各过各的日子,老死不相往来。
质朴和热情,这大概就是人们怀念七八十年代的原因吧。
“你懂个啥,那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咋就干不了活了,队里正缺劳力呢。”
何平睡得迷迷瞪瞪的,听见老队长和老伴的对话。
早上,喝着剌嗓子的高粱米粥。
老队长说年前村头韩铁生死了,老头打了一辈子光棍无儿无女,剩两间老房子,一直空着,让何平住到那里。
何平倒是万事不忌,答应的挺快。
吃过早饭,老队长带着何平往村头去,宽敞的大院子里坐北朝南的三间小平房,窗明几净,门口挂着毛笔字写的牌子“韩屯生产大队”,看起来应该是大队的办公地点。
老队长进了其中一间屋子,翻翻捡捡了十多分钟,挑出不少东西来,全是日用品。洋火、锅碗瓢盆、高粱米、破烂不堪的被褥……
拿麻袋装上就往回走。
老队长给何平安排的房子和大队屋离得不远,孤零零一栋五米见方的老黄土房子伫立在村头,旁边还有棵枣树,无论是房子还是枣树看上去可都有年头了。
何平走近一看,好家伙,窗户都是纸糊的。
老队长进屋,何平跟着走了进去。
从明晃晃的室外进入屋内,眼睛一时有些不适应,昏暗的很。
和老队长家一样的土墙,进门是一米多开间的小房间,有个灶台,应该是厨房,隔壁是住的屋子,空荡荡的。
“回头我让会计再去集上给你带点家伙什,再弹个被子。高粱米是队里出的,吃完了找我,不过就得算口粮了。”
尽快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准备,但眼前的景况还是超出了何平的心理承受能力,九十年代出生的他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他小时候的农村早已经吃喝不愁了,可现在的情况是连吃饭的家伙都成问题,这就是多少人都怀念的七十年代吗,怀你奶奶个腿儿。
何平重重的点了点头。
说收拾也没啥可收拾的,家里啥条件都搁这摆着呢。
“你年轻,身体恢复的快,这两天就在家好好歇两天,后天早上去找我,我带你上工去。落户的事不着急,等哪天上公社开会再说。”
“好。”
又嘱咐了些日常用度的话,老队长就走了。
何平四处看了看,好嘛,一穷二白。
拿着秃了毛的笤帚疙瘩把火炕扫了扫,又扫了扫地。
以前老话讲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形容人过得穷困潦倒,何平现在房子是有了,口粮地估计队里也会分,可他咋觉得自己过的比无房无地还要凄惨呢。
又上屋外面巡视了一周,这老房子就孤零零的坐落在村头,离着最近的人家也有个百八十米的,也没有个院墙,旁边两三米外就是进村的土路,在这住赶上给村子打更了,屋旁的老枣树倒是开始抽芽了,春天到了。
何平在屋里屋外绕了半天,也不知道该干些什么。
老队长不了解何平的情况,还当他是个全活人儿,穿越之前他虽说是在农村出生,但那毕竟是九十年代的事情,尤其他家还是沿海一带,所以生活条件并没有多差,突然来到这物质贫乏的七十年代末,一时之间哪里能够适应的了。
茫然无措的情绪被两个青少年的嬉笑声打破了。
韩兆军和韩兆社两兄弟走到何平跟前,“何大哥你好,我叫韩兆军。”
“啊!”何平一听见这个名字,立马反应过来,热情的拉住韩兆军的手,连声的说感谢。
“二哥,我就说他肯定知道。”弟弟韩兆社得意的对韩兆军说。
“去!”韩兆军推了弟弟一下,不让他胡说八道,“何大哥,我俩路上遇着老队长了,让我俩过来看看你有啥用帮忙的。”
韩兆军十七八岁的样子,嘴边还泛着青色的绒毛,弟弟韩兆社看上去也就是十三四岁。
刚才何平心里还有点埋怨老队长对他不管不顾呢,没想到转眼人家的照顾就到位了。
何平热情的说道:“你们兄弟俩的救命之恩我还没有感谢呢,这又跑过来帮忙,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何大哥你不用客气。老队长说了,你刚落水,身子还没好利索,这两天让我们哥俩给你帮帮忙,算半个工嘞!”韩兆社大大咧咧的说道。
原来如此。
“干活不着急,先进屋坐一会。”
何平招呼两人进屋,却尴尬的发现屋里连个坐的凳子都没有。
韩兆军兄弟二人见此情景也没多说话,开始帮何平干活。
想收拾屋子,第一先要有水,何平的屋子里倒是有个水缸和米缸,但是水是真没有。
韩兆军让何平等一会,他回家去取水筲和扁担,回来带他去水井打水。
水井离何平家倒是不算远,一百多米。何平小时候倒是见过这种水井,井不深,约莫也就是十米左右,圆形的井口直径约有一米,花岗石垒的井壁,井架是铁制的,包着木板,上面缠着麻绳,麻绳头上绑着个铁钩子,是用来挂水筲的。
韩兆军把水筲的挂在钩子上,然后摇动井架的摇把把水筲放下去,水筲打满了水再摇上来。
两桶水打满,肩上扁担一挑,动作非常有韵律。
何平有点不好意思,自己穿越之后身体年龄也就是二十郎当岁,穿越之前三十多岁的大男人,哪里好意思让十多岁的小孩子帮忙干这么重的活。
“我来我来,哪能让你干这活。”他抢过韩兆军的扁担,放到肩上,没等走出几步去,这水筲左晃右晃的,把水撒出去了一小半,自己还累得够呛。
韩兆军见状赶忙接过来,“何大哥,还是让我来吧。”
何平有点脸红,没有再争,他小时候不是没有干活这粗活,只是这么多年四体不勤的日子过下来,哪里还记得这些粗活应该怎么干了。
韩兆军是从小干惯了这些活的,走起来健步如飞,丝毫没有滞涩,两人很快到了地方。
韩兆军挑完了水,又和弟弟帮何平把屋子收拾了一遍,然后出去了一趟,不知道从哪里拉来了几捆苞米该子和苞米棒子,是专门用来生火做饭的。
见韩兆军连灶台上大铁锅都给自己刷上了,何平心下感动,同时也实在是过意不去了,自己好好一个大男人,让两个半大小子帮忙,实在是说不过去,赶忙把活抢过来,说啥也不让两人干了。
阻止了两人继续帮忙的打算,何平本想拿点东西回馈一下兄弟俩,可翻了一会儿之后发现这一穷二白的家里还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
“真不好意思,这家徒四壁,连口茶水都没有,你们兄弟俩别见怪。”
何平这个人向来是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无论是把他从水库里救起来,还是今天过来帮忙,何平都对韩兆军两兄弟充满了感激之情。在何平生活的那个年代哪里还有这么热情的街坊邻居,大家都是关起门来各过各的日子,老死不相往来。
质朴和热情,这大概就是人们怀念七八十年代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