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儿 作者:冷音
分卷阅读31
镇北军多年,又一向对北雁多有提防,故潜龙卫几支暗线里,便属盛京至北疆的这一段组成最为精锐、消息传递也最为快速。几乎是高如松前脚刚离开镇北军营,对应的情报便已悄悄送了出。也因此,萧琰收到情报时,同样也是快马加鞭的高如松一行距离京城尚有四、五日路程;就是想在其入京前派人劫杀、并嫁祸给诸王之一,在时间上也尽够了。
可萧琰却没有马上如此命令。
他虽恨不得将高如松除之而后快,但花了好几年的功夫才布下这么个套子,行事自得力求稳妥……所以收到潜龙卫的密报后,萧琰思忖半晌,终还是连夜将沈燮和楼辉召到了紫宸殿,想先征询二人的建议一番再做决定。
──他明面上已因龙体微恙罢朝一日,就是半夜急召心腹重臣入宫,在高氏一系看来也不过是病重之人最后的挣扎而已。况且萧琰若真命不久长,不同这两个心腹臣子交代一番也有违常理,故紫宸殿夜里的这番动静虽然不小,却仍没怎么引起高贵妃手下人的疑心。
因眼下正值深夜,年幼且身子尚未尽复的萧宸早已上榻安寝,萧琰不愿扰着爱子,便将召见二臣的地方选在了旧日萧宸曾暂居过的那处偏殿。
「依二位所见,高如松入京之后却当如何处置?」
萧琰早在沈燮和楼辉入座后便已令曹允将潜龙卫的密信交予二人传阅;故小半晌后,见二人均已阅毕,便让曹允借烛火毁去密信、并就此事同二人加以相询。
楼辉虽为百官之首,却是文官出身,就算于战略上略有涉猎,于细微的战术安排上却是半点不通。故听帝王问起,他直接便将目光投往了一旁的沈燮。
沈燮长于兵事,对此倒也当仁不让,只略一颔首便道:
「高如松此行率亲卫五百入京,随行的俱是他手下最为精锐的军士,对高如松亦忠心耿耿,若想着一口气将其吞下,就怕所耗甚巨、甚至可能生出变故令高如松走脱……要想顺利诛除首恶,依臣之见,须设法进一步孤立高如松、同时尽量避免与那五百亲卫正面相交。若使敌方化整为零,再辅以优势军力各个击破,自能将我方伤亡降至最低,用最小的代价铲除此一祸患。」
说到这里,见帝王虽面露赞同之色,眸光却微微有些闪烁,沈燮心念一转,立时便猜到了些什么:
「观圣人之色,莫不是于此早有定见?」
「并非定见,只是有些初步的想法而已……就怕二位难以接受。」
在场议事的三人里,若论对军事战术的了解,仍以曾率卫平军亲历百战的萧琰为胜。他因爱子之事,对高如松一党真真是恨到了直想生啖其肉的地步,自也曾无数次设想过要如何解决此人……而在他看来,要想除去高如松,最为稳妥的方式,便非瓮中捉鳖莫属了。
「二位可知这盛京城里,最适合用来瓮中捉鳖的地点在哪?」
「禁中。」
「自然是禁中。」
这天下间把守最为严密、也最能够得上「插翅难飞」的地方,自然是皇宫了。尤其萧琰在卫平军经营多年,如今执掌禁军戍守京畿的十有八九都是他从卫平军带出来的心腹将领,各个都是练兵征战的一把好手,带出来的禁军自也十分不凡。是故隆兴一朝,禁军的实力堪称历朝最强,连带着也让皇城防守之严成为了历代之最。
所以萧琰问出那一句的时候,沈燮和楼辉先是下意识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接着便因意识到帝王此问的目的而双双色变。
「圣人,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就算设计将高如松引入宫中确实能将他孤立,也不值得如此冒险……若真有了什么万一,岂非因小失大、愚蠢至极?」
楼辉虽是朝堂上公认的老狐狸,但骨子里毕竟仍是个标准的文人,故听得帝王竟欲以身为引冒险诱高如松入宫,当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反对,甚至连「愚蠢至极」四字都因气极而直接从嘴里蹦了出来。
可面对他的气急败坏,萧琰却没有马上给予回应,而是将目光转向一旁神色凝沉的沈燮,问:
「先生也是如此认为?」
「……不,此事虽险,却着实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沈燮身为谋臣策士,多少对兵行险着、出奇制胜有那么几分偏好。尤其他心思数转,确实也没找到比这个「险着」付出更小的解决之法,故仍是顶着楼辉直欲冒火的目光说出了自个儿等若赞同的回应。
「倘若圣人今日真性命垂危、欲将帝位传予三殿下,自然没有严守宫禁、防贼一般将高如松拒之于外的道理──毕竟,圣人『选择』三殿下的原因,是看中了他背后高如松的实力。在此情况下,高如松私底下潜回京城,对一心想压制诸王势力的圣人而言可说有利无害,就算心下不喜,也会为求稳妥而忍一时之气罢。」
作戏要作全,帝王既然假作病重诱高如松回京,在细节上自也当以这出戏为基础作出合适的应对。换言之,在沈燮看来,高如松为使外甥顺利登位,在回京后一定会设法潜入宫中;而萧琰要将戏作足,自也得对高如松回京一事表现出欢迎的姿态。在此情况下,除非帝王想在将戏作到「病笃」前便对高如松动手,否则让其入宫……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的决定。
萧琰本就打着将高如松引入宫里瓮中捉鳖的心思,对沈燮的这番分析自然全无异议;至于楼辉,他心下便对这种让帝王亲身涉险的计谋有一千个一万个反对,却也不得不承认沈燮的这番分析确实颇为在理。
只是见君臣二人似乎有就这么将事情定下来的态势,势单力孤的楼丞相却仍忍不住垂死挣扎一番,问:
「可就算能以圣人垂危为由将高如松引入宫中,那他手下的亲卫呢?若高如松执意将那五百人都带进宫里怎么办?」
「楼相莫不是忘了,圣人『病笃』之事眼下仍是密中之密。若高如松大张旗鼓地入宫,岂不等同将此事昭告了半个皇城?不说梁王、郑王等人,单单一个四殿下背后的陆氏,就足够让他的『皇帝外祖』大梦生出不少枝节了。」
说着,沈燮话锋一转,又道:
「至于那五百亲卫,只要高如松死了,怎么处置也就是几句话的事情而已……况且他们既然是高如松的后手,在高如松入宫时也必然会在宫门附近候命。届时只需调遣禁军精锐围剿,在绝对的兵力压制下,哪还有他们翻出天的可能?就算真走脱了一两人,于大局也起不到半点影响。」
「正如先生所言。」
沈燮用以说服楼辉的话语,其实就是萧琰心里头盘算多时的计划。所以他也省了多作说明的功夫,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见帝王直言表态,楼辉就算再怎么不乐意,也只
分卷阅读31
-
分卷阅读31
镇北军多年,又一向对北雁多有提防,故潜龙卫几支暗线里,便属盛京至北疆的这一段组成最为精锐、消息传递也最为快速。几乎是高如松前脚刚离开镇北军营,对应的情报便已悄悄送了出。也因此,萧琰收到情报时,同样也是快马加鞭的高如松一行距离京城尚有四、五日路程;就是想在其入京前派人劫杀、并嫁祸给诸王之一,在时间上也尽够了。
可萧琰却没有马上如此命令。
他虽恨不得将高如松除之而后快,但花了好几年的功夫才布下这么个套子,行事自得力求稳妥……所以收到潜龙卫的密报后,萧琰思忖半晌,终还是连夜将沈燮和楼辉召到了紫宸殿,想先征询二人的建议一番再做决定。
──他明面上已因龙体微恙罢朝一日,就是半夜急召心腹重臣入宫,在高氏一系看来也不过是病重之人最后的挣扎而已。况且萧琰若真命不久长,不同这两个心腹臣子交代一番也有违常理,故紫宸殿夜里的这番动静虽然不小,却仍没怎么引起高贵妃手下人的疑心。
因眼下正值深夜,年幼且身子尚未尽复的萧宸早已上榻安寝,萧琰不愿扰着爱子,便将召见二臣的地方选在了旧日萧宸曾暂居过的那处偏殿。
「依二位所见,高如松入京之后却当如何处置?」
萧琰早在沈燮和楼辉入座后便已令曹允将潜龙卫的密信交予二人传阅;故小半晌后,见二人均已阅毕,便让曹允借烛火毁去密信、并就此事同二人加以相询。
楼辉虽为百官之首,却是文官出身,就算于战略上略有涉猎,于细微的战术安排上却是半点不通。故听帝王问起,他直接便将目光投往了一旁的沈燮。
沈燮长于兵事,对此倒也当仁不让,只略一颔首便道:
「高如松此行率亲卫五百入京,随行的俱是他手下最为精锐的军士,对高如松亦忠心耿耿,若想着一口气将其吞下,就怕所耗甚巨、甚至可能生出变故令高如松走脱……要想顺利诛除首恶,依臣之见,须设法进一步孤立高如松、同时尽量避免与那五百亲卫正面相交。若使敌方化整为零,再辅以优势军力各个击破,自能将我方伤亡降至最低,用最小的代价铲除此一祸患。」
说到这里,见帝王虽面露赞同之色,眸光却微微有些闪烁,沈燮心念一转,立时便猜到了些什么:
「观圣人之色,莫不是于此早有定见?」
「并非定见,只是有些初步的想法而已……就怕二位难以接受。」
在场议事的三人里,若论对军事战术的了解,仍以曾率卫平军亲历百战的萧琰为胜。他因爱子之事,对高如松一党真真是恨到了直想生啖其肉的地步,自也曾无数次设想过要如何解决此人……而在他看来,要想除去高如松,最为稳妥的方式,便非瓮中捉鳖莫属了。
「二位可知这盛京城里,最适合用来瓮中捉鳖的地点在哪?」
「禁中。」
「自然是禁中。」
这天下间把守最为严密、也最能够得上「插翅难飞」的地方,自然是皇宫了。尤其萧琰在卫平军经营多年,如今执掌禁军戍守京畿的十有八九都是他从卫平军带出来的心腹将领,各个都是练兵征战的一把好手,带出来的禁军自也十分不凡。是故隆兴一朝,禁军的实力堪称历朝最强,连带着也让皇城防守之严成为了历代之最。
所以萧琰问出那一句的时候,沈燮和楼辉先是下意识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接着便因意识到帝王此问的目的而双双色变。
「圣人,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就算设计将高如松引入宫中确实能将他孤立,也不值得如此冒险……若真有了什么万一,岂非因小失大、愚蠢至极?」
楼辉虽是朝堂上公认的老狐狸,但骨子里毕竟仍是个标准的文人,故听得帝王竟欲以身为引冒险诱高如松入宫,当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他的反对,甚至连「愚蠢至极」四字都因气极而直接从嘴里蹦了出来。
可面对他的气急败坏,萧琰却没有马上给予回应,而是将目光转向一旁神色凝沉的沈燮,问:
「先生也是如此认为?」
「……不,此事虽险,却着实是最为稳妥的办法。」
沈燮身为谋臣策士,多少对兵行险着、出奇制胜有那么几分偏好。尤其他心思数转,确实也没找到比这个「险着」付出更小的解决之法,故仍是顶着楼辉直欲冒火的目光说出了自个儿等若赞同的回应。
「倘若圣人今日真性命垂危、欲将帝位传予三殿下,自然没有严守宫禁、防贼一般将高如松拒之于外的道理──毕竟,圣人『选择』三殿下的原因,是看中了他背后高如松的实力。在此情况下,高如松私底下潜回京城,对一心想压制诸王势力的圣人而言可说有利无害,就算心下不喜,也会为求稳妥而忍一时之气罢。」
作戏要作全,帝王既然假作病重诱高如松回京,在细节上自也当以这出戏为基础作出合适的应对。换言之,在沈燮看来,高如松为使外甥顺利登位,在回京后一定会设法潜入宫中;而萧琰要将戏作足,自也得对高如松回京一事表现出欢迎的姿态。在此情况下,除非帝王想在将戏作到「病笃」前便对高如松动手,否则让其入宫……似乎已是不可避免的决定。
萧琰本就打着将高如松引入宫里瓮中捉鳖的心思,对沈燮的这番分析自然全无异议;至于楼辉,他心下便对这种让帝王亲身涉险的计谋有一千个一万个反对,却也不得不承认沈燮的这番分析确实颇为在理。
只是见君臣二人似乎有就这么将事情定下来的态势,势单力孤的楼丞相却仍忍不住垂死挣扎一番,问:
「可就算能以圣人垂危为由将高如松引入宫中,那他手下的亲卫呢?若高如松执意将那五百人都带进宫里怎么办?」
「楼相莫不是忘了,圣人『病笃』之事眼下仍是密中之密。若高如松大张旗鼓地入宫,岂不等同将此事昭告了半个皇城?不说梁王、郑王等人,单单一个四殿下背后的陆氏,就足够让他的『皇帝外祖』大梦生出不少枝节了。」
说着,沈燮话锋一转,又道:
「至于那五百亲卫,只要高如松死了,怎么处置也就是几句话的事情而已……况且他们既然是高如松的后手,在高如松入宫时也必然会在宫门附近候命。届时只需调遣禁军精锐围剿,在绝对的兵力压制下,哪还有他们翻出天的可能?就算真走脱了一两人,于大局也起不到半点影响。」
「正如先生所言。」
沈燮用以说服楼辉的话语,其实就是萧琰心里头盘算多时的计划。所以他也省了多作说明的功夫,只一句话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见帝王直言表态,楼辉就算再怎么不乐意,也只
分卷阅读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