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改制后,地方管理机构也进行了调整。
    一改过去依托小城和人类聚集区为据点,放弃野外地盘,由大家族就地管理的粗放模式。直接划分行政片区,将据点周边所有土地都纳入本国领土,并由官府委派官员进行管理。
    虽然现在管不到荒芜区,但总有一天能管到,早做准备能改变官员的领地观念。
    目前暂设两县,分别是本土的都城县和汶北县。
    都城县目前由官府直辖,下设一城八乡。
    一城就是侯城,现在叫都城,八乡还是本来的八个村邑。
    因为本土家族势力异常强大,各种利益纠杂不清,各村邑大都掌握在家族手中,官府暂不能动。所以只在聂伤控制的三个乡委派了乡长,其他五个乡的乡长,依旧是原来掌控村落的家族推出来的人选。
    汶北县从一无所有开始建设,家族力量影响要小的多,是以所有乡长和大多数村官都是官府任命的。
    因为东边又夺了白石山及以西三十里地,所以现在汶北县除了大泽乡,汶水乡和汶下乡之外,又另外增设了一个白石乡。
    白石乡就在白石山西侧山脚下,和汶下乡隔了一道浑河,孤悬国外,很不安全。又因国中愿意移民之人都已经迁移完毕,导致白石乡一直没有移民迁入,官府开出更好的条件都没人去。
    聂伤和众官员商议过后,便将新释奴隶安置在这里。
    在战争中活下来的三百多新释之人,再加上战功赏赐的奴隶,还有驻守山上的一百戍卒,白石乡总共才有五百多人。
    因为位置特殊,斗耆国所有十二个乡之中,只有白石乡是军管乡,主官是戍长扶乙。
    戍长是驻防军主官的称呼,职位高低不一,有伍长级别的,也有千夫长级别的。
    扶乙刚升为千夫长,只统领一百个戍卒似乎太委屈他了。
    但他不只是个戍长,还是军政一把抓的乡长。又扼守着白石山这个整个斗耆国风险最高的地方,责任十分重大。
    所以,这个任命其实是对他的器重。
    扶乙当然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这是他第一次主掌一方,心中又激动又紧张,生怕出了漏子,是以对治下事务异常上心。
    他精通军事,倒不是很担心这方面会出事。
    白石山工事齐备,三十里外就是汶下乡,山下的移民也都是有战斗经验的民兵,放一把烽火就能召集四五百人来守山。即便有数千大军来袭,也不可能在己方援兵抵达前攻破白石山。
    扶乙担心的是移民心思不稳,会逃跑或者蹿入山中为贼。他治下本来就那么点人,如果发生这种事情,岂不真成了只统领一百人的戍长了?
    为了稳定民心,扶乙深入新释之民中,仔细询问他们有何难处和要求,怎样才能在白石乡安心定居下来。
    新释之民在二十多天前还都是奴隶呢,能得到自由身已经很难得了。更别说国主聂伤还赏赐了他们田地、奴隶、口粮、工具和种子等物,他们对现状满足的很。
    唯一不满意的就是,自己一伙居然被发配到了白石山这个危险的地方!
    他们虽然是奴隶,但其中有一些人以前的出身也不低,很有几分见识,知道在白石山定居的坏处。
    这地方是斗耆国的东南凸出部,直面鄣国和南方诸国。只要是一打仗,白石乡首当其冲,当地人就得被征召入伍,自己辛辛苦苦开垦的田地,积累的财产就会付诸东流。
    所以新释之民都不愿意到白石乡来。可是官府有命,他们又不得不来,众人是什么情绪,可想而知。
    扶乙听完新释之民的心声,很是思索了两天,却也想不出办法解决,只好向家族求助。
    他的家族是候主领的老贵族,家族历史悠久,势力稳固。
    扶乙这厮年少轻狂,曾在聂伤刚继位时,对新任国主十分不屑,并在暗中阴谋搞事。幸好被家族长老及时发现,关了这厮的禁闭,不然他和聂伤非闹个你死我活不可。
    后来聂伤统领大军,连续打了两次漂亮仗,为斗耆国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在国民中威望大增。
    扶乙本来只是瞧不起聂伤的出身罢了,二人并没有利益冲突。待看到聂伤的雄主风采之后,立刻就折服在新任国主的脚下。
    此后他再无二心,逢战必先,还在宿城之下被成国的神箭手余元射成重伤,险些身死。在防守云山时,他作为小行长,统兵有方,作战凶猛,立下了大功,所以才得以升官为白石乡乡长。
    却说扶乙的家族一直是历代国主身边的近臣,底蕴很深,很有政治眼光。
    家族非常看重这个前途无量的年轻后辈,得到扶乙的求助信后,几个老头子商议了一番,便给他派出了一只满载货物的车队。
    扶乙得到家族的回信后,又看了看那支车队,一时都有些懵了。老头子们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为白石乡的新释之民找女人!
    原来这些移民全都是男子,就连赏赐的一百多个奴隶也是男人,山上的戍卒更是男人!整个白石乡,除了几个官员带来的妻女和女奴之外,全是男人!
    没有女人,你让这群光棍怎么能安心待下去?
    官府也不是没有看到这个问题,他们也暂时无力解决,因为这次俘获的五千多奴隶,也是男人。
    现在的斗耆国男女比例严重不平衡,本土都没法解决缺女人的问题,怎么可能给边远的白石乡新释之人配女人?
    为了解决女人问题,聂伤出台了鼓励国民引入外部妇女的政策。不论用什么手段,抢也好,买也好,骗也好,通婚也好,只要能从国外领女人回来,就能得到官府相应的奖励。
    而扶乙家族为了帮助家族的重点培养对象,特意送来了一大批财货,要扶乙向周边方国、部落购买女人,用来配给白石乡的光棍们。
    扶乙知道,这一招使出来,绝对能让移民们死心塌地的定居下来,可是……自己家族私自出资为国民买老婆,是不是不太合适啊?会不会让官府和国主对自己起疑心?
    老头子们都说没事,但他还是不放心,没有立刻行事,而是先将此事报了上去。
    结果果然没出老头子的算计,上面不但允许了,还赞许了他一番,说他响应国家政策,为国解忧,并给他记了一功。
    这下扶乙总算放心了,立刻派出人手往周边大量购买女人。
    附近的势力也不是不缺女人,但白石乡出价很高,部落族长和方国贵人们经不住诱``惑,纷纷把自己手中的女奴高价卖了出去。
    扶乙很轻松的就买到了四百多个女奴隶,除了少部分太老的之外,其他全是能生养的。
    在光棍们看着大群女人眼冒绿光的时候,他当众宣布道:“愿意长久定居者,一人一个女人。不想留下的,没有女人。得到女人后又反悔的,死!”
    光棍都快急死了,想都不想就都嚷嚷着要留下来。
    于是扶乙一个女人也没留,全部分给了手下戍卒和新释之民。这下把白石乡的单身狗简直乐疯了,都迫不及待的搂着分到的女人钻窝棚去了。
    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有过怨言,大家都安心做起了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农民。
    扶乙的乡长也政绩亮眼。
    白石山以西的汶下乡,作为白石乡的后盾,由长于兵事的公吴主掌。
    公吴本就是汶下邑的主官,改制后继续做汶下邑的乡长,是文官。
    汶下乡没有常备兵,却有两千多民众,一旦白石山有警,能立刻召集数百民兵前往支援。
    公吴还修整了通往白石山的道路,浑河边上又安置了一百多口渔民和十余条船,负责看守渡口和渡人。这些渔民是公吴特意从大泽邑调来的,只为能有船只接应来往之人。
    沿着汶水再往西是汶水乡。
    原本汶水邑的主官是牧臣,但这老家伙的心思全在畜牧之事上,不太理会其他事。
    上次战争时,汶水邑处于危机之中,准备疏散民众,这厮却只顾着牲畜,对国民漠不关心。
    多亏了正在汶水城官府作小官的祝髦出面维持,才没有闹出大乱子。
    此事过后,汶水民众对牧臣的印象极为糟糕,外来之人祝髦却刷了很高的声望,最后成了汶水乡的乡长。
    牧臣这货也不眼红,继续做自己的牧臣。
    话说现在牧臣一职划归了工部,是牧司司长,汶北牧场也成了工部下属的一个大型国有企业。工部又派来了几个小官,户部也准备在财务人员培训完毕后就派驻牧场。
    牧臣受到了约束,越干越不爽,想以辞职相威胁,却又清楚自己和聂伤有怨,不敢说话。
    只能把不满闷在肚子里,将日常事务都交给了小官,自己每天埋头研究良种繁育之事。
    汶水乡治下的象邑依旧是村邑级别的,不过他们归军方管,还是原来的权力结构。
    最西边的大泽乡,因为有大量渔民水贼在,人口比前两个乡多一倍,城池也大一倍。
    大泽乡乡长也不出意外,是这里原来的主官仲柏。
    仲柏已经不是隶臣了,国主的奴隶作为资产,都划归了户部隶司。
    本来女秧还想把牧场和牲畜都抢过来,聂伤却认为畜牧是技术工种,必须要有专业人士掌管。所以坚决打回了老婆的提议,将牧场独立为国有企业,归工部管理。
    不过将来所有的国企,冶铜厂、陶器厂、木炭厂、造船厂、甲器厂、车厂、牧场等等,都会有户部派出的财务人员做监管,以防国有资产流失。
    大泽乡的人员构成主要有三部分。
    最多的是水上谋生的居民,沿着湖边一溜有六个渔村全是渔民。其中五个是渔民和水贼领主的地盘。这些人新附,不易惊动,官府没有任命村长,还是领主做村长。
    只有一个斗耆国水军正兵家属组成的村子委任了村长。他们大部分都是原宿国渔民,习惯了住在水边,所以没有进城住,还是住在城外水边。
    人口仅次于渔民的是斗耆国本土来的移民。移民们看上了汶北肥沃的土地,都是来种地的,自然不会跑到湖边低洼潮湿之地去。
    他们都在内陆腹地的平原上聚居,努力开垦着田地,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小小的村落。等到第一年收获后,农民们扎稳了根基,将会是大泽乡的支柱力量。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国有企业的工匠及其家属。他们不种田,不打渔,不在野外寻食,只要为工厂劳作就能有饭吃,和其他两个群体明显的分别开来。
    大泽乡的国企就粗冶厂一个,却需要两百多个工匠和奴隶劳作,就这样还炼不及英国人不断送来的铜矿石,聂伤正准备扩大生产规模呢。
    这些工匠几乎都居住在城里,每天在城北的工厂区上下班,收入也高,一个人就能养活一家人。
    工匠的待遇是国主特意提起来的,只要他们认真工作,这个铁饭碗就能祖祖辈辈一直传下去。
    这可把其他土里刨食、水里捞食的羡慕死了,人家有官府养着,不但旱涝保收,还不交税,真乃天下第一等的好事。
    大泽乡渔民太多,这些人常年在水上活动,又都自由散漫惯了,很难管理,所以仲柏的这个乡长比其他三个难当的多。
    但仲柏却是四个乡长中手腕最灵活的。他对几个渔民领主极力交好,经常一起吃酒饮宴,互相间称兄道弟,关系好的不得了。
    同时又请大将时不时的带着水军在几个渔村间来回巡视,并不规律的征召渔民练兵。渔民水贼们畏惧大将,桀骜不驯之徒皆被震慑,乖乖服从官府命令。
    由此全境皆安。不过要养活的官府官员却多了许多,给国家财政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但聂伤认为相比官府带来的效率,这些成本是值得付出的。
    斗耆国目前只有不到五万人口,但是未来肯定会快速发展。国家制度的架子得前起搭好,官员多一点也更利于将来的扩张。
    (感谢书友小乔是臭猪的月票。)

章节目录

覆殷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丘清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丘清鲤并收藏覆殷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