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斌两兄弟和李龙的回家,轰动了十里八乡,几天的时间里,谁不知道姜家和李家的小子发达了。捎带着,村里的姑娘看着李龙和姜满的眼神都不一样,含情脉脉的。
姜满虽然小,可是在农村,17岁的年纪也是能成家的,倒有几个赶早的媒婆上门提亲,也是被王芳客客气气的送走了。
有了几人的回归,村子里似乎变得热闹了许多。每每饭后,两家的院子里都是挤满了人,电视在村里可是稀罕玩意,小小的盒子里,却能装着全世界。
当屏幕上出现唱歌跳舞的人物画面时,大家看的是目瞪口呆,男女老少都是赞叹不以己,觉得不可思议。不仅能听到声音,也能看到人像,许多人当场发出疑问,“怎么会这样呢?”
显然,很多人把电视机当成了高科技的产品,蕴含了不少的奥秘。
没见过世面的乡亲们更是借着这个窗口,也能看看首都长什么样子?镜头照在天安门城楼的时候,特别是晃过闪闪的***像,上了年纪的乡亲,总是忍不住抹上几把眼泪,就当做是在心里吊唁过他老人家了。
当姜满指着屏幕上的四合院,得意的叙述自己就是住在这样的地方时,更是惹得年龄相仿的半大小子崇拜的发疯。
此刻的他已不再是往日的“姜十分”,而是众人口中的“满哥”,是见过大大世面的人。
先知先觉的姜斌,政策一变,眼疾手快,立马见机行事,不仅抢先开始发家致富了,而且还能捎带着小伙伴发家致富:那闪亮的凤凰自行车和电视机,是多么的让人眼红啊!
现在,姜家尽管还是过去那破烂的院子,但上门的人却显然增多了,借钱的、说媒的,不一而足。
第三天,姜斌一夜无梦,好容易得了一个好觉,身体松快多了。起床以后,迎面就见到了姜广明,笑着道,“爹,你这是干啥?”
蒙头擦自行车的姜广明,头也没抬,用细细的碎步,小心翼翼的擦拭着跟前的自行车,“这不擦车了嘛!”
自从两个儿子回来,那是一个给他长脸,现在他到哪儿,乡里人不得给他竖一根大拇指,顶着姜父的名头那是人人羡慕。
“别在那儿摆弄车了,再摆弄也不是你买的,赶快过来吃放”,王芳看着姜广明的样子,就是一阵脾气。
“我儿买的,那不就是我买的吗?…………”姜广明本想着还能还两句嘴,可是看到母老虎目露凶光的样子,也只好讷讷无言,乖乖的去厨房端菜了。
姜斌也觉着一阵好笑,几十岁的人了!还跟小年轻一样。
吃饭的档口,老三老四还想趁着星期天赖床,不过没躲过王芳的巴掌,不得已带着起床气,撅着小嘴出了门。
瞧着正在洗漱的姜斌,立马多云转晴的扑了上来,一个拉着左边,一个拉着右边,“哥哥,我想你了”。
一向不善言辞的老三,看到老四的腻歪,也忍不住道,“哥哥,我也想你了”。
重生以来,姜斌就开始忙着学习,可一转眼之间,妹妹们都已经十岁了,不经意两人已是半大姑娘了。
姜斌尝试着抱起两个妹妹,却以失败告终,只好一手一个的搀着。
姜满昨天看电视有点晚,在母亲的一番威胁之下,也只好无奈的爬了起来。老三老四看到了,捂着嘴笑道,“二哥是大懒虫”。
“你们两个家伙,刚吃了我的糖果……”姜满抬起手,装作吓唬的样子。
妹妹们岂不知二哥是装腔作势,两人躲在姜斌后面哈哈大笑,频频做出挑逗的鬼脸。
“都来吃饭啦”,王芳不知道这已经是催了几遍了,声音不由得变大。
兄弟姐妹几人知道不能再惹老妈生气了,于是不约而同的赶紧爬上了饭桌。
油渣黑菜、腐乳、萝卜干,配上馒头稀饭就是今天的早餐,尽管很多专家建议早上不能吃碳水,容易影响这儿影响那儿。但是两辈子下来,早餐姜斌只认这些东西,一口稀饭,靠心靠肺,能让他一天过得舒舒服服。
饭后,姜斌没有在家待着,回家两天了,拜访一下支书是应当应分的。这两年要是没有他们照顾,可是没那么顺当。
提着从外地带回来的两盒糕点,姜斌就出了门。
“大斌,回来了啊?”
“哎,忙呢。”
别人随口一问,姜斌就要立足打个招呼,乡里乡亲的,讲究的就是一个礼貌。
与去年不同,支书家盖了新房,就在村里的新划的地基上,三间红砖瓦房倒是气派的很,东边是锅屋,西边是猪圈,四周是围墙。
刚到大门口就瞧着了正在挖地的支书,“玉堂叔,忙着呢?”
“是大斌啊,赶紧进来坐”,周玉堂见着是姜斌,赶忙放下手里铁叉,招呼着他进门。
姜斌可是村里潜力的人物,作为支书也得给些面子。而且这么些年,姜斌对着自己尊重的很,怎么也得热情招呼着,“你看来就来吧,咋还带礼品呢!”
国人就是这样,就算百分百分要收这份礼品,那也不能给就接着,场面的客气是必须的环节。
一番寒暄之后,支书只好非常“不情愿”的接过了姜斌的心意。
“今年,怎么回来的这么早?”这一直是周玉堂心里的疑惑,不年不节正是上课的日子,姜斌却没在学校。
这也是姜斌来支书家的原因,自己的情况要告知一下支书,也不枉多年的照顾,于是斟酌了一下道,“学校有新的任务,派我出国学习。年前就得走,这次是回来省亲的。”
这倒超出周玉堂的预料,出国?这可是离他十万八千里的事情,不过没见过,不代表他不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好啊,这说明国家重视你,好好干,争取继续为国争光。去哪个国家?”
“美国。”
“是个好地方。”
确实是个好地方,这些年的宣传再不同以往,美国已不再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老支书从报纸和收音机上,也知道那是个遥远的富裕国家,人人住别墅、开汽车、用电器,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想象不到的好地方。
姜满虽然小,可是在农村,17岁的年纪也是能成家的,倒有几个赶早的媒婆上门提亲,也是被王芳客客气气的送走了。
有了几人的回归,村子里似乎变得热闹了许多。每每饭后,两家的院子里都是挤满了人,电视在村里可是稀罕玩意,小小的盒子里,却能装着全世界。
当屏幕上出现唱歌跳舞的人物画面时,大家看的是目瞪口呆,男女老少都是赞叹不以己,觉得不可思议。不仅能听到声音,也能看到人像,许多人当场发出疑问,“怎么会这样呢?”
显然,很多人把电视机当成了高科技的产品,蕴含了不少的奥秘。
没见过世面的乡亲们更是借着这个窗口,也能看看首都长什么样子?镜头照在天安门城楼的时候,特别是晃过闪闪的***像,上了年纪的乡亲,总是忍不住抹上几把眼泪,就当做是在心里吊唁过他老人家了。
当姜满指着屏幕上的四合院,得意的叙述自己就是住在这样的地方时,更是惹得年龄相仿的半大小子崇拜的发疯。
此刻的他已不再是往日的“姜十分”,而是众人口中的“满哥”,是见过大大世面的人。
先知先觉的姜斌,政策一变,眼疾手快,立马见机行事,不仅抢先开始发家致富了,而且还能捎带着小伙伴发家致富:那闪亮的凤凰自行车和电视机,是多么的让人眼红啊!
现在,姜家尽管还是过去那破烂的院子,但上门的人却显然增多了,借钱的、说媒的,不一而足。
第三天,姜斌一夜无梦,好容易得了一个好觉,身体松快多了。起床以后,迎面就见到了姜广明,笑着道,“爹,你这是干啥?”
蒙头擦自行车的姜广明,头也没抬,用细细的碎步,小心翼翼的擦拭着跟前的自行车,“这不擦车了嘛!”
自从两个儿子回来,那是一个给他长脸,现在他到哪儿,乡里人不得给他竖一根大拇指,顶着姜父的名头那是人人羡慕。
“别在那儿摆弄车了,再摆弄也不是你买的,赶快过来吃放”,王芳看着姜广明的样子,就是一阵脾气。
“我儿买的,那不就是我买的吗?…………”姜广明本想着还能还两句嘴,可是看到母老虎目露凶光的样子,也只好讷讷无言,乖乖的去厨房端菜了。
姜斌也觉着一阵好笑,几十岁的人了!还跟小年轻一样。
吃饭的档口,老三老四还想趁着星期天赖床,不过没躲过王芳的巴掌,不得已带着起床气,撅着小嘴出了门。
瞧着正在洗漱的姜斌,立马多云转晴的扑了上来,一个拉着左边,一个拉着右边,“哥哥,我想你了”。
一向不善言辞的老三,看到老四的腻歪,也忍不住道,“哥哥,我也想你了”。
重生以来,姜斌就开始忙着学习,可一转眼之间,妹妹们都已经十岁了,不经意两人已是半大姑娘了。
姜斌尝试着抱起两个妹妹,却以失败告终,只好一手一个的搀着。
姜满昨天看电视有点晚,在母亲的一番威胁之下,也只好无奈的爬了起来。老三老四看到了,捂着嘴笑道,“二哥是大懒虫”。
“你们两个家伙,刚吃了我的糖果……”姜满抬起手,装作吓唬的样子。
妹妹们岂不知二哥是装腔作势,两人躲在姜斌后面哈哈大笑,频频做出挑逗的鬼脸。
“都来吃饭啦”,王芳不知道这已经是催了几遍了,声音不由得变大。
兄弟姐妹几人知道不能再惹老妈生气了,于是不约而同的赶紧爬上了饭桌。
油渣黑菜、腐乳、萝卜干,配上馒头稀饭就是今天的早餐,尽管很多专家建议早上不能吃碳水,容易影响这儿影响那儿。但是两辈子下来,早餐姜斌只认这些东西,一口稀饭,靠心靠肺,能让他一天过得舒舒服服。
饭后,姜斌没有在家待着,回家两天了,拜访一下支书是应当应分的。这两年要是没有他们照顾,可是没那么顺当。
提着从外地带回来的两盒糕点,姜斌就出了门。
“大斌,回来了啊?”
“哎,忙呢。”
别人随口一问,姜斌就要立足打个招呼,乡里乡亲的,讲究的就是一个礼貌。
与去年不同,支书家盖了新房,就在村里的新划的地基上,三间红砖瓦房倒是气派的很,东边是锅屋,西边是猪圈,四周是围墙。
刚到大门口就瞧着了正在挖地的支书,“玉堂叔,忙着呢?”
“是大斌啊,赶紧进来坐”,周玉堂见着是姜斌,赶忙放下手里铁叉,招呼着他进门。
姜斌可是村里潜力的人物,作为支书也得给些面子。而且这么些年,姜斌对着自己尊重的很,怎么也得热情招呼着,“你看来就来吧,咋还带礼品呢!”
国人就是这样,就算百分百分要收这份礼品,那也不能给就接着,场面的客气是必须的环节。
一番寒暄之后,支书只好非常“不情愿”的接过了姜斌的心意。
“今年,怎么回来的这么早?”这一直是周玉堂心里的疑惑,不年不节正是上课的日子,姜斌却没在学校。
这也是姜斌来支书家的原因,自己的情况要告知一下支书,也不枉多年的照顾,于是斟酌了一下道,“学校有新的任务,派我出国学习。年前就得走,这次是回来省亲的。”
这倒超出周玉堂的预料,出国?这可是离他十万八千里的事情,不过没见过,不代表他不了解这件事情的意义,“好啊,这说明国家重视你,好好干,争取继续为国争光。去哪个国家?”
“美国。”
“是个好地方。”
确实是个好地方,这些年的宣传再不同以往,美国已不再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老支书从报纸和收音机上,也知道那是个遥远的富裕国家,人人住别墅、开汽车、用电器,是很多人一辈子都想象不到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