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将自己的想法与韩爌说了一遍,一边听着的柳如是却内心震撼,波澜起伏。
而韩爌却不这么想了,他一张老脸皱起来,每一条皱纹上都爬满了痛苦。
按照这套对南洋的战略,南部军区的军费,简直要上天了。
更何况还要打西北,这踏马的不是步子夸大扯到蛋的问题,是要把两条腿掰开啊卧槽!
等等!
腿掰开?
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韩爌当然知道在南洋是可以获利的。
问题是风险有点大,要控制整个南洋,几乎不可能。
韩爌等人的想法是大明朝能在南洋有几条赚钱的贸易线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在吕宋岛、爪哇和马来驻军。
而皇帝的这一套战略,很显然,是要将整个南洋变成大明朝的。
这个挑战太大了。
韩爌并没有与皇帝争论太过,他觉得皇帝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还是先下去和几个重要大臣讨论讨论,再来慢慢引导皇帝的想法。
可柳如是不一样,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世事的毒打,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总是乐观的。
更何况,她对皇帝总是相信的。
在她心中,皇帝无所不能。
她怎么会不相信呢?
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份,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十一月的时候,郑芝龙回来了。
他向皇帝汇报了这一次出去的所有情况,包括陈立一事。
目前与吕宋岛的贸易,基本上就按照这个套路来执行了。
一边竖立起民族大义,向海外的汉人表态。
一边通过私下的手段,打通吕宋岛的生意。
政治立场和钱,都得要。
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一直待在泉州的周延儒也回了一趟京城。
他将市舶司所有的情况都汇报了一遍。
进入到十一月后,从南洋到泉州的贸易线基本上太平了下来。
如此看来,葡萄牙人那边也稳定了。
而整体来说,天津港、登州、海州、上海、泉州和广州,这六个港口的市舶司海关也都已经准备就位。
从《海关法》到各地官员、人员、制度,在这两年,基本全部就位。
是不是可以立刻开放了?
还真就可以了!
现在立刻可以全部开放出来,整个配套已经起来了。
而且因为这些事,还解决了不少就业的问题。
例如各地市舶司现在需要的文员,都是从各地大学里选拔的优秀学生进来的。
仅仅这一点,就让无数人对大学充满了向往。
因为社会上升的渠道变得多样化了。
以前普通人想要平步青云,只能通过科举考试一条路。
现在?
进大学!
进大学不行?
那就自己去做生意吧,毕竟沿海开放了,长城也开放了。
无论是海洋,还是草原,现在都有大量的做生意的机会。
朝廷负责搭好台子了,你能不能发财,就得靠自己了。
到崇祯九年年底,大明朝的社会风气,基本上在往这方面转变。
这又造成了一个什么局面?
蛋糕越做越大,多方群体都收益,导致皇帝的威信越来越大。
从读书人、农民、手工者到军队,全部是受益者。
至少中国古代的内卷社会形态,在这一年,已经明显发生了改变。
版图在扩大,贸易在扩散,粮食在增多,就业机会在增多。
村头的老头也会问路过的年轻人:你去南京城运货了吗?
或者会问在地上打滚的小屁孩:快去学校读书,将来可以进国营商社!
哪怕是十一月的雪天,华北平原的水泥道上,那些铺路的工人,也满怀激情。
因为到年底了,又可以结算工钱,可以买一些肉回去给家里的娃吃了。
娃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比什么都重要。
周延儒回来可不仅仅只是汇报这么简单,汇报奏疏就可以实现。
他回来,开始要结合沿海现在的实际情况,与内阁商议出一套完整的政策,再下发到各地去执行。
没错,海关确实打开了。
但不是海关打开了,就没事了的。
商人呢?
配套的产业呢?
制造原材料呢?
人工呢?
海关打开,贸易线是打开了,但生产线还得快速扶持。
所以,这一次回来的还有李岩。
为什么有李岩?
因为上海现在是他在管。
上海接下来要作为对外贸易的标杆。
理由就是江南的产能是整个大明派第一的,一旦开启对外倾销,江南的丝绸、茶叶、香料、陶瓷、香皂等等,全部是海量的。
是其他那些港口根本不能比的。
接下来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可能有一小半,是需要江南出口贸易赚取的。
未来几年,上海港的吞吐量有多大,没有人知道。
这对上海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什么问题?
外贸银子的问题。
啥?
外贸银子?
这是个啥玩意儿?
就是外汇储备!
说简单点,就是大明朝从南洋和安南购入大量粮食和商品,需要支付银子给别人。
大明朝现在的确用的是银钞,但是你不可能要求现在南洋的商人接受银钞。
如果一个南洋商人在上海把货交给你,你给了人家一打银钞,人家肯定一脸懵逼:这是个啥?
你告诉对方这是大明的货币,可以在大明和小姐姐谈心。
但人家是要回南洋的。
所以,即便未来银钞成为国际货币,但现在还不是,既然不是,就得有外汇储备。
这个年代国家交易的通用货币是银子。
大明朝的银子储备肯定不少,毕竟隆庆开关的时候,大量白银内流。
可是都储存在京师。
总不能让人家来京师来取吧。
所以,得派一支军队,将银子分批运到各个港口去,存起来。
然后各个港口的银行在那里做中间人。
例如明朝商人可以用手里的银钞去银行兑换银子和南洋商人做结算。
好了,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银子够不够?
目前看肯定够,但长远看呢?
肯定不够。
目前国库银子有3亿多两。
可是一旦打通到西方的贸易线呢?
而且一旦西域收复,陆上丝绸之路也需要外汇储备。
那时候3亿多两够不够?
不够!
所以怎么办?
很简单,干日本!
为什么?
日本是最大的产银国之一。
而韩爌却不这么想了,他一张老脸皱起来,每一条皱纹上都爬满了痛苦。
按照这套对南洋的战略,南部军区的军费,简直要上天了。
更何况还要打西北,这踏马的不是步子夸大扯到蛋的问题,是要把两条腿掰开啊卧槽!
等等!
腿掰开?
无用的知识又增加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韩爌当然知道在南洋是可以获利的。
问题是风险有点大,要控制整个南洋,几乎不可能。
韩爌等人的想法是大明朝能在南洋有几条赚钱的贸易线就可以了,根本没有必要在吕宋岛、爪哇和马来驻军。
而皇帝的这一套战略,很显然,是要将整个南洋变成大明朝的。
这个挑战太大了。
韩爌并没有与皇帝争论太过,他觉得皇帝这个想法过于理想化,还是先下去和几个重要大臣讨论讨论,再来慢慢引导皇帝的想法。
可柳如是不一样,年轻人,没有经历过世事的毒打,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总是乐观的。
更何况,她对皇帝总是相信的。
在她心中,皇帝无所不能。
她怎么会不相信呢?
很快就到了十一月份,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推进。
十一月的时候,郑芝龙回来了。
他向皇帝汇报了这一次出去的所有情况,包括陈立一事。
目前与吕宋岛的贸易,基本上就按照这个套路来执行了。
一边竖立起民族大义,向海外的汉人表态。
一边通过私下的手段,打通吕宋岛的生意。
政治立场和钱,都得要。
到了十一月中旬的时候,一直待在泉州的周延儒也回了一趟京城。
他将市舶司所有的情况都汇报了一遍。
进入到十一月后,从南洋到泉州的贸易线基本上太平了下来。
如此看来,葡萄牙人那边也稳定了。
而整体来说,天津港、登州、海州、上海、泉州和广州,这六个港口的市舶司海关也都已经准备就位。
从《海关法》到各地官员、人员、制度,在这两年,基本全部就位。
是不是可以立刻开放了?
还真就可以了!
现在立刻可以全部开放出来,整个配套已经起来了。
而且因为这些事,还解决了不少就业的问题。
例如各地市舶司现在需要的文员,都是从各地大学里选拔的优秀学生进来的。
仅仅这一点,就让无数人对大学充满了向往。
因为社会上升的渠道变得多样化了。
以前普通人想要平步青云,只能通过科举考试一条路。
现在?
进大学!
进大学不行?
那就自己去做生意吧,毕竟沿海开放了,长城也开放了。
无论是海洋,还是草原,现在都有大量的做生意的机会。
朝廷负责搭好台子了,你能不能发财,就得靠自己了。
到崇祯九年年底,大明朝的社会风气,基本上在往这方面转变。
这又造成了一个什么局面?
蛋糕越做越大,多方群体都收益,导致皇帝的威信越来越大。
从读书人、农民、手工者到军队,全部是受益者。
至少中国古代的内卷社会形态,在这一年,已经明显发生了改变。
版图在扩大,贸易在扩散,粮食在增多,就业机会在增多。
村头的老头也会问路过的年轻人:你去南京城运货了吗?
或者会问在地上打滚的小屁孩:快去学校读书,将来可以进国营商社!
哪怕是十一月的雪天,华北平原的水泥道上,那些铺路的工人,也满怀激情。
因为到年底了,又可以结算工钱,可以买一些肉回去给家里的娃吃了。
娃长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比什么都重要。
周延儒回来可不仅仅只是汇报这么简单,汇报奏疏就可以实现。
他回来,开始要结合沿海现在的实际情况,与内阁商议出一套完整的政策,再下发到各地去执行。
没错,海关确实打开了。
但不是海关打开了,就没事了的。
商人呢?
配套的产业呢?
制造原材料呢?
人工呢?
海关打开,贸易线是打开了,但生产线还得快速扶持。
所以,这一次回来的还有李岩。
为什么有李岩?
因为上海现在是他在管。
上海接下来要作为对外贸易的标杆。
理由就是江南的产能是整个大明派第一的,一旦开启对外倾销,江南的丝绸、茶叶、香料、陶瓷、香皂等等,全部是海量的。
是其他那些港口根本不能比的。
接下来大明朝的财政收入,可能有一小半,是需要江南出口贸易赚取的。
未来几年,上海港的吞吐量有多大,没有人知道。
这对上海港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而且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什么问题?
外贸银子的问题。
啥?
外贸银子?
这是个啥玩意儿?
就是外汇储备!
说简单点,就是大明朝从南洋和安南购入大量粮食和商品,需要支付银子给别人。
大明朝现在的确用的是银钞,但是你不可能要求现在南洋的商人接受银钞。
如果一个南洋商人在上海把货交给你,你给了人家一打银钞,人家肯定一脸懵逼:这是个啥?
你告诉对方这是大明的货币,可以在大明和小姐姐谈心。
但人家是要回南洋的。
所以,即便未来银钞成为国际货币,但现在还不是,既然不是,就得有外汇储备。
这个年代国家交易的通用货币是银子。
大明朝的银子储备肯定不少,毕竟隆庆开关的时候,大量白银内流。
可是都储存在京师。
总不能让人家来京师来取吧。
所以,得派一支军队,将银子分批运到各个港口去,存起来。
然后各个港口的银行在那里做中间人。
例如明朝商人可以用手里的银钞去银行兑换银子和南洋商人做结算。
好了,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银子够不够?
目前看肯定够,但长远看呢?
肯定不够。
目前国库银子有3亿多两。
可是一旦打通到西方的贸易线呢?
而且一旦西域收复,陆上丝绸之路也需要外汇储备。
那时候3亿多两够不够?
不够!
所以怎么办?
很简单,干日本!
为什么?
日本是最大的产银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