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想到那陈瑀根本没有打算去剿灭袁术,反而升起心思谋夺起了孙策他的地盘。
陈瑀派人秘密渡江,拿着三十多个印信给丹杨、宣城、泾县、陵阳、始安、黟县、歙县等地的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让他们作内应,等孙策的部队一开拔,马上攻取他的郡县。孙策发现这一阴谋,大怒,派吕范、徐逸统兵直扑海西,大破陈瑀,俘获他的将士、妻儿等共四千多人。陈瑀往北逃奔袁绍。
经过这一战后,孙策拿下丹阳一地后就停了下来,开始养精蓄锐。
毕竟自己一家之力去打袁术,虽然他觉得打是打得过,但是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损失。
孙策盘踞在丹阳,以陈瑀背叛为由,也不继续进军,就死死的卡在袁术东边,将袁术堵在建业这边。
曹操在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做声,虽然他也想弄死这个一天跳来跳去,总喜欢搞自己的袁术,但同样以目前的形式来看,袁术在南边已经难以对自己产生影响。
比起袁术来说,北方的庶长子袁绍才是此时曹操眼中的强敌。此时的袁绍已经将韩馥的地盘完全吞并,而且青州也几乎落入了他的手中。
等他解决了公孙瓒,拿下了幽州之后,那么他就能真正做到了一统北方。
不过在朝议后,天子指向了一个城市“宛”,之前天子东归之时,帐下有一将领,名叫张济,被天子封为骠骑将军。
本来他是作为天子的护卫,一同前往洛阳,但在路中间与杨奉,董承产生矛盾,而转头投向了李傕郭汜二人。
还好在危难之时曹操及时赶到,将天子救了下来。
而张济在那之后因为军中缺粮就南下去出兵到荆州牧刘表处掠夺,攻打南阳郡的穰城,结果却中流矢而死。
但他的侄子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与刘表联合在一起。在曹操将献帝迎到许县后,刘表就派张绣驻守宛城,为他抵御有可能来临的来自于曹操的进攻。
宛城离许县不远,天子在得知此事后,想到那背叛自己的张济,还有那一直不愿出兵帮助自己的刘表就深感可恶,如果不是他们不帮忙,自己也不会落得如此的下场,才出虎穴又入狼窝,还要看外臣的脸色差能过日子。
但曹操比董卓李傕好的一点是,在明面上还是给足了天子面子,至少在外人看来,曹操还是对汉室保佑着极大的尊敬。
当然如果天子有安排,而且不会损害曹操的利益,曹操也不介意出手帮他实现。
而这次,天子在召见了他后,跟他讲了自己对刘表和宛城的不满,虽然曹操觉得这是天子在驱虎吞狼,但拿下宛城本身也附和曹操的利益。
因为宛城位于自己与扬州交接之处的毕竟之路上,若要南下扬州,就无法避开宛城这个地方。他很早就注意到了这里,只是一来兵力不足,二来没有借口,所以将这件事凉了很久。
这次天子的话让他感到很满意,拿下宛城既给天子报了仇,自己也拿下南下的通道,这么一看就很符合这边的利益。
所以在第二天的朝会之上,曹操提出伐宛之事,还没等群臣想明白意思,上面的天子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这个时候群臣也都明白虽然天子和曹操有着一些矛盾,但此次伐宛,是两人已经商量好的事情,其他人只需要支持就好。
曹操即将南下攻击宛城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兖州这边,作为大后方,兖州需要为此次南下提供充足的物资和将士。
夏侯宇这天正在和郭嘉,戏志才三人饮酒作乐,突然从外面跑来一官员。三人中除了郭嘉在任职,夏侯宇拿着个徐州牧却一直没去上任,而是由夏侯渊在徐州代为管理,而戏志才更是已经脱离了曹操的权利中心,成为培养后代的教书先生,但那官员知道此事并不需要瞒着另外两人,就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
在听到曹操要去伐宛后,三人表情各不一样,郭嘉是凝重,因为虽然这两年老天保佑,兖州内没出现过大的灾害,但是整个兖州的粮食同样十分紧张,官府库存不到以往的一半,这都拜前几年的年年大灾所致。
直至今日,整个兖州的农业才恢复到十年前的八成左右。
所以每一次出兵,对于后方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而正是在如此情况下,被逼急了的枣祗和韩浩等人才想出了屯田制的法子,但是此法才刚刚实施,效果究竟如何还需的等来年秋收才能知道。
而戏志才则带着遗憾,若不是自己身体出毛病,而被迫退休,那么不但能在这朝堂之上占一席之地为曹操分忧,而且也能有随军出征的机会。要知道别看戏志才是个风度翩翩的文士,但是论起行军作战,他可以说是几人中对此最感兴趣的人。
他也是对夏侯宇那一篇《三十六计》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人。所以在戏志才重病之后,曹操的遗憾不比他少,因为在之前,曹操心中最理想的去镇守徐州的人就是他,可惜他病得太快,又病得太重,即使恢复过来,也不能胜任那繁重的工作。
所以才让更为自己信任而且实力不俗的夏侯渊在徐州进行镇守。
夏侯宇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想的就多了,比如那未亡人邹氏,北地枪王张绣,曹操阵营中最能苟的毒士贾诩,还有在历史中死在那的曹昂,典韦,曹安民。
夏侯宇虽然是曹丕的老师,按理来说在曹昂死后,曹丕当上家主对他的利益最大。但自己和曹昂虽为叔侄实则兄弟,如果自己在这个时候不闻不问,装聋作哑,任凭他死在宛城,夏侯宇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
所以他决定亲自去一趟,再说了,以曹昂的人品和跟自己的关系,他在曹操之后当家做主自己的待遇也不会比曹丕差。
当晚酒席散了后,夏侯宇回到家中,如同往常一样抖弄着女儿,但是一想到那宛城之事,他就有些心不在焉。
陈瑀派人秘密渡江,拿着三十多个印信给丹杨、宣城、泾县、陵阳、始安、黟县、歙县等地的大帅祖郎、焦已及吴郡乌程严白虎等,让他们作内应,等孙策的部队一开拔,马上攻取他的郡县。孙策发现这一阴谋,大怒,派吕范、徐逸统兵直扑海西,大破陈瑀,俘获他的将士、妻儿等共四千多人。陈瑀往北逃奔袁绍。
经过这一战后,孙策拿下丹阳一地后就停了下来,开始养精蓄锐。
毕竟自己一家之力去打袁术,虽然他觉得打是打得过,但是自己也会有很大的损失。
孙策盘踞在丹阳,以陈瑀背叛为由,也不继续进军,就死死的卡在袁术东边,将袁术堵在建业这边。
曹操在知道这件事后,并没有做声,虽然他也想弄死这个一天跳来跳去,总喜欢搞自己的袁术,但同样以目前的形式来看,袁术在南边已经难以对自己产生影响。
比起袁术来说,北方的庶长子袁绍才是此时曹操眼中的强敌。此时的袁绍已经将韩馥的地盘完全吞并,而且青州也几乎落入了他的手中。
等他解决了公孙瓒,拿下了幽州之后,那么他就能真正做到了一统北方。
不过在朝议后,天子指向了一个城市“宛”,之前天子东归之时,帐下有一将领,名叫张济,被天子封为骠骑将军。
本来他是作为天子的护卫,一同前往洛阳,但在路中间与杨奉,董承产生矛盾,而转头投向了李傕郭汜二人。
还好在危难之时曹操及时赶到,将天子救了下来。
而张济在那之后因为军中缺粮就南下去出兵到荆州牧刘表处掠夺,攻打南阳郡的穰城,结果却中流矢而死。
但他的侄子张绣接管了他的部队,与刘表联合在一起。在曹操将献帝迎到许县后,刘表就派张绣驻守宛城,为他抵御有可能来临的来自于曹操的进攻。
宛城离许县不远,天子在得知此事后,想到那背叛自己的张济,还有那一直不愿出兵帮助自己的刘表就深感可恶,如果不是他们不帮忙,自己也不会落得如此的下场,才出虎穴又入狼窝,还要看外臣的脸色差能过日子。
但曹操比董卓李傕好的一点是,在明面上还是给足了天子面子,至少在外人看来,曹操还是对汉室保佑着极大的尊敬。
当然如果天子有安排,而且不会损害曹操的利益,曹操也不介意出手帮他实现。
而这次,天子在召见了他后,跟他讲了自己对刘表和宛城的不满,虽然曹操觉得这是天子在驱虎吞狼,但拿下宛城本身也附和曹操的利益。
因为宛城位于自己与扬州交接之处的毕竟之路上,若要南下扬州,就无法避开宛城这个地方。他很早就注意到了这里,只是一来兵力不足,二来没有借口,所以将这件事凉了很久。
这次天子的话让他感到很满意,拿下宛城既给天子报了仇,自己也拿下南下的通道,这么一看就很符合这边的利益。
所以在第二天的朝会之上,曹操提出伐宛之事,还没等群臣想明白意思,上面的天子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这个时候群臣也都明白虽然天子和曹操有着一些矛盾,但此次伐宛,是两人已经商量好的事情,其他人只需要支持就好。
曹操即将南下攻击宛城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兖州这边,作为大后方,兖州需要为此次南下提供充足的物资和将士。
夏侯宇这天正在和郭嘉,戏志才三人饮酒作乐,突然从外面跑来一官员。三人中除了郭嘉在任职,夏侯宇拿着个徐州牧却一直没去上任,而是由夏侯渊在徐州代为管理,而戏志才更是已经脱离了曹操的权利中心,成为培养后代的教书先生,但那官员知道此事并不需要瞒着另外两人,就大大方方的说了出来。
在听到曹操要去伐宛后,三人表情各不一样,郭嘉是凝重,因为虽然这两年老天保佑,兖州内没出现过大的灾害,但是整个兖州的粮食同样十分紧张,官府库存不到以往的一半,这都拜前几年的年年大灾所致。
直至今日,整个兖州的农业才恢复到十年前的八成左右。
所以每一次出兵,对于后方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而正是在如此情况下,被逼急了的枣祗和韩浩等人才想出了屯田制的法子,但是此法才刚刚实施,效果究竟如何还需的等来年秋收才能知道。
而戏志才则带着遗憾,若不是自己身体出毛病,而被迫退休,那么不但能在这朝堂之上占一席之地为曹操分忧,而且也能有随军出征的机会。要知道别看戏志才是个风度翩翩的文士,但是论起行军作战,他可以说是几人中对此最感兴趣的人。
他也是对夏侯宇那一篇《三十六计》研究得最为透彻的人。所以在戏志才重病之后,曹操的遗憾不比他少,因为在之前,曹操心中最理想的去镇守徐州的人就是他,可惜他病得太快,又病得太重,即使恢复过来,也不能胜任那繁重的工作。
所以才让更为自己信任而且实力不俗的夏侯渊在徐州进行镇守。
夏侯宇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想的就多了,比如那未亡人邹氏,北地枪王张绣,曹操阵营中最能苟的毒士贾诩,还有在历史中死在那的曹昂,典韦,曹安民。
夏侯宇虽然是曹丕的老师,按理来说在曹昂死后,曹丕当上家主对他的利益最大。但自己和曹昂虽为叔侄实则兄弟,如果自己在这个时候不闻不问,装聋作哑,任凭他死在宛城,夏侯宇自己都无法原谅自己。
所以他决定亲自去一趟,再说了,以曹昂的人品和跟自己的关系,他在曹操之后当家做主自己的待遇也不会比曹丕差。
当晚酒席散了后,夏侯宇回到家中,如同往常一样抖弄着女儿,但是一想到那宛城之事,他就有些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