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忠宝看来,于奇正叫那帮人过来,十有八九就是讨论出征的事儿了。包括现在把自己拦下来,多半也是看穿了自己的小心思。想想也是,以于帅的聪明睿智,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的念头呢。
现在的王忠宝,只期望常固那帮人能劝住于奇正。不过他也知道,这是绝不可能的。
且不说对于奇正奉如神明的休屠族和乌兰族人了,就算是汉族人,只要于奇正开口,也都肯定没有异议。
现在汉族领地上,大部分人都是从于奇正手里解放出来的奴隶,对大仪朝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即便是常固他们这些军队的骨干,对于和大仪朝开战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
为什么呢?
除了本身他们就已经对于奇正绝对忠诚以外,还有个更大的原因。
这一点,从他们的经历就可以知道了。
无论是飞鹰铁甲,还是第一批于郎部曲,都是在前线浴血搏杀的人。对他们来说,一起上阵杀敌的战友,甚至比自己的亲人还亲。
当初的八百飞鹰铁甲,大部分都牺牲在了山谷之中。在他们眼里,就是因为朝廷撤了于奇正的职之后,派上无能贪功的徐高才,才导致这些战友牺牲的。这事本身就在他们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即便如此,他们心中的怨念也不至于那么深,更加受伤的是后面那件事。
英国公为了自己的儿子,竟不惜陷害包括于奇正在内的所有原飞鹰铁甲的战士叛国。若不是当时被下面的人放走,自己这批人将无一幸存。
拿着命为国家打仗,最后还落个叛国罪的名声被杀,换谁都接受不了。
若不是吴曦他们十三人用自己的生命,做出这种龌龊事的人还是不受任何惩罚。
事实上,在他们眼中,英国公父子本来就没受到惩罚或者说惩罚太轻。
尽管英国公是被赐毒酒而亡,但这事并未对外公布。李世明出于对兄弟情义以及朝廷颜面的顾虑,官方对外宣布的是病故,也按照国公的礼遇厚葬。
在飞鹰铁甲这些兄弟眼里,应该被判死刑一万次的徐高才,最后还保住了性命,只是判了个流放。这怎能让人心服?
这其中最让他们接受不了的事,干出这些坏事的英国公并不是戏台上的那种白脸奸臣。事实上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在战士们心中,英国公可是老一辈的英雄。这种落差和失望进一步加深了对朝廷的不满。
于奇正现在是三族共主,在乌兰族和休屠族这些蛮族,都供奉其为“天汗”,也就是和咱们汉人的皇帝一样。而在汉人区,名义上还是一个“帅”,连王都不是。
不管是军中,还是现在主政的,私下里都在商量,找个机会直接推于奇正称帝。
当然,也有人提出过,咱们这么做,不就成了汉奸吗?
这个说法马上就被王策给怼回去了。
什么叫汉奸?把咱们汉人出卖给异族叫汉奸。现在咱们的老大是谁?于帅是异族人吗?至于休屠族他们,也都是在于帅的统治之下,咱们怎么能叫汉奸呢?
于是又有人说了:那这个怎么也算叛国吧?
赵奋开口了:叛国?什么叫叛国?咱们现在呆的这片地是大仪朝的不?不是吧?没带走大仪朝一寸土地,我们这叫做建国!
张宠浑劲上来了:“就算是叛,也只是叛了李世明那个已经年老昏庸的狗皇帝,咱可没叛老百姓。”
于是就又有人问了:那万一朝廷不同意呢?
“什么朝廷?”常固眼一横:“咱只认咱这边的朝廷。”
……
从实力上来说,现在常固他们这么说,还真是有这个底气。
现在汉族区和乌兰族区人口加起来有三万多,基础最好的休屠族区更是人口多达七万。在地广人稀的草原上,已经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了。虽说比起大蛮族他们还不如,但以三族的军事力量,大蛮族也很难说轻易就取胜。
至于大仪朝,由于气候、路程和战马等方面的原因,也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远征军来攻打。
最重要的是,战争的胜败不仅仅取决于人口,还有统帅和士兵的军事素质。在这方面,不管哪方面的势力,都远远不如三族了。
就在王忠宝忐忑不安的时候,常固等人进来了。
于奇正看着和常固他们一起进来的阿米尔、乌兰裘等人,也是惊讶的睁大眼睛。
本来是心情不好,找几个老哥们喝两口,想不到常固他们竟然来得如此之快。这些汉人兄弟这么快就到帐篷来也就不说了,怎么其它领地的那些人也来了?
不过既然来了,也不好多说什么,大伙一起喝点酒就是了。
在刚才王忠宝和他说秦晓鸾的事情的时候,于奇正也想了很多。
从一开始,他就一直对秦晓鸾各种明里暗里的表达过自己的那意思。但秦晓鸾的态度总是让人有点捉摸不定。说她对自己有意思吧,可是从来没有透露过;说她对自己没意思吧,好像又不是那样。
现在好了,一切都算是尘埃落定。
这段感情的结局就是——没有结局。
在这件事中,于奇正最无法理解的就是李世明为什么这么做。说实话,如果说秦晓鸾嫁的是李经,他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至少也还觉得是正常的。
可是老皇帝为什么这么横插一脚,特别是现在秦晓鸾还成了宠妃,这让于奇正怎么都想不明白。
不过,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他想不想得明白已经不重要,水泼到地下还能收回来咋地?
总之,现在的事实就是自己有了老婆,秦晓鸾成了别人的老婆。不管秦晓鸾成了谁的老婆,反正都不是他于奇正的老婆。至于秦晓鸾的老公是皇帝还是乞丐,和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什么?皇帝强抢民女?
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了。全天下的百姓和土地都是他李世明的,怎么能叫强抢呢?相反,能进皇宫当娘娘那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他于奇正又有什么可说的?
现在的王忠宝,只期望常固那帮人能劝住于奇正。不过他也知道,这是绝不可能的。
且不说对于奇正奉如神明的休屠族和乌兰族人了,就算是汉族人,只要于奇正开口,也都肯定没有异议。
现在汉族领地上,大部分人都是从于奇正手里解放出来的奴隶,对大仪朝并没有太深的感情。即便是常固他们这些军队的骨干,对于和大仪朝开战也不会有什么负罪感。
为什么呢?
除了本身他们就已经对于奇正绝对忠诚以外,还有个更大的原因。
这一点,从他们的经历就可以知道了。
无论是飞鹰铁甲,还是第一批于郎部曲,都是在前线浴血搏杀的人。对他们来说,一起上阵杀敌的战友,甚至比自己的亲人还亲。
当初的八百飞鹰铁甲,大部分都牺牲在了山谷之中。在他们眼里,就是因为朝廷撤了于奇正的职之后,派上无能贪功的徐高才,才导致这些战友牺牲的。这事本身就在他们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
即便如此,他们心中的怨念也不至于那么深,更加受伤的是后面那件事。
英国公为了自己的儿子,竟不惜陷害包括于奇正在内的所有原飞鹰铁甲的战士叛国。若不是当时被下面的人放走,自己这批人将无一幸存。
拿着命为国家打仗,最后还落个叛国罪的名声被杀,换谁都接受不了。
若不是吴曦他们十三人用自己的生命,做出这种龌龊事的人还是不受任何惩罚。
事实上,在他们眼中,英国公父子本来就没受到惩罚或者说惩罚太轻。
尽管英国公是被赐毒酒而亡,但这事并未对外公布。李世明出于对兄弟情义以及朝廷颜面的顾虑,官方对外宣布的是病故,也按照国公的礼遇厚葬。
在飞鹰铁甲这些兄弟眼里,应该被判死刑一万次的徐高才,最后还保住了性命,只是判了个流放。这怎能让人心服?
这其中最让他们接受不了的事,干出这些坏事的英国公并不是戏台上的那种白脸奸臣。事实上在这件事发生之前,在战士们心中,英国公可是老一辈的英雄。这种落差和失望进一步加深了对朝廷的不满。
于奇正现在是三族共主,在乌兰族和休屠族这些蛮族,都供奉其为“天汗”,也就是和咱们汉人的皇帝一样。而在汉人区,名义上还是一个“帅”,连王都不是。
不管是军中,还是现在主政的,私下里都在商量,找个机会直接推于奇正称帝。
当然,也有人提出过,咱们这么做,不就成了汉奸吗?
这个说法马上就被王策给怼回去了。
什么叫汉奸?把咱们汉人出卖给异族叫汉奸。现在咱们的老大是谁?于帅是异族人吗?至于休屠族他们,也都是在于帅的统治之下,咱们怎么能叫汉奸呢?
于是又有人说了:那这个怎么也算叛国吧?
赵奋开口了:叛国?什么叫叛国?咱们现在呆的这片地是大仪朝的不?不是吧?没带走大仪朝一寸土地,我们这叫做建国!
张宠浑劲上来了:“就算是叛,也只是叛了李世明那个已经年老昏庸的狗皇帝,咱可没叛老百姓。”
于是就又有人问了:那万一朝廷不同意呢?
“什么朝廷?”常固眼一横:“咱只认咱这边的朝廷。”
……
从实力上来说,现在常固他们这么说,还真是有这个底气。
现在汉族区和乌兰族区人口加起来有三万多,基础最好的休屠族区更是人口多达七万。在地广人稀的草原上,已经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了。虽说比起大蛮族他们还不如,但以三族的军事力量,大蛮族也很难说轻易就取胜。
至于大仪朝,由于气候、路程和战马等方面的原因,也很难组织起大规模的远征军来攻打。
最重要的是,战争的胜败不仅仅取决于人口,还有统帅和士兵的军事素质。在这方面,不管哪方面的势力,都远远不如三族了。
就在王忠宝忐忑不安的时候,常固等人进来了。
于奇正看着和常固他们一起进来的阿米尔、乌兰裘等人,也是惊讶的睁大眼睛。
本来是心情不好,找几个老哥们喝两口,想不到常固他们竟然来得如此之快。这些汉人兄弟这么快就到帐篷来也就不说了,怎么其它领地的那些人也来了?
不过既然来了,也不好多说什么,大伙一起喝点酒就是了。
在刚才王忠宝和他说秦晓鸾的事情的时候,于奇正也想了很多。
从一开始,他就一直对秦晓鸾各种明里暗里的表达过自己的那意思。但秦晓鸾的态度总是让人有点捉摸不定。说她对自己有意思吧,可是从来没有透露过;说她对自己没意思吧,好像又不是那样。
现在好了,一切都算是尘埃落定。
这段感情的结局就是——没有结局。
在这件事中,于奇正最无法理解的就是李世明为什么这么做。说实话,如果说秦晓鸾嫁的是李经,他虽然心里不舒服,但至少也还觉得是正常的。
可是老皇帝为什么这么横插一脚,特别是现在秦晓鸾还成了宠妃,这让于奇正怎么都想不明白。
不过,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他想不想得明白已经不重要,水泼到地下还能收回来咋地?
总之,现在的事实就是自己有了老婆,秦晓鸾成了别人的老婆。不管秦晓鸾成了谁的老婆,反正都不是他于奇正的老婆。至于秦晓鸾的老公是皇帝还是乞丐,和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什么?皇帝强抢民女?
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了。全天下的百姓和土地都是他李世明的,怎么能叫强抢呢?相反,能进皇宫当娘娘那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他于奇正又有什么可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