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全部都写了最后一题……”收卷的时候,郑玄亲自过目了所有人的试卷。
    虽然有些语焉不详,肯定要大扣分,但每个人都有下笔。
    主要是没有人,主动出面为大汉说话,也是,一般这种情况不写都已经有问题。
    “泰山书院的学生,再傻也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不过话说回来,这糊名制有些意思,那么多试卷,几乎看不出是谁是谁的。”郑玄看着试卷。
    严格来说他们已经有些犯规,毕竟按照规定,接下来这些人的试卷,还要进行誉写。
    抄写完毕之后,他们才有资格评卷。到那个时候,就真不知道谁是谁的。
    “科考既然作为取士制度,那么自然会有人不打算走正道。舞弊无法杜绝,只能最大限度的预防。就算考出来,到地方估计考核制度也需要完善……”荀绲想了想。
    然后摇了摇头,自己只是‘客席’,为什么要帮张钰操心这个问题?
    “那也轮不到我们操心。”郑玄随口回了句,他们这些在这里教书的,都是受生命所累的老人。搞不出什么新花样,又舍不得累积起来的名声,所以拒绝加入张钰麾下。
    于是被发配到书院之中教书,教书育人总不会有错吧?
    当然郑玄的情况特殊些,他被张钰调养得很好,身体很健康,说是四十岁的青年都有人信。
    同样,他也很好奇,张钰能把华夏带到什么方向。
    明面上没有投效,实际上在教书和经营书院上,却是尽心尽力了,这本身也是他擅长的领域。
    只是荀绲不太一样,总要照顾一下他的想法。
    “也是……”荀绲点了点头,把试卷放了回去。没有誉写,那就不能随便乱看。
    两人只是稍微用了点特权,看看最后一题大家是怎么回复的,看完了,那就可以了。
    这件事情当然是汇报给张钰,免得泄露出去,张钰把责任算在他们头上。
    就算没有这个因素,他们也会上报,在书院里工作的,不仅是不愿归顺的豪族子弟,也有书院本身的毕业生,每年都会有那么几个,选择留在书院工作。
    身为‘学生’,想张钰这个‘老师’汇报是很有必要的。
    实际上哪怕是现在,书院的祭酒,或者说院长,依然是由张钰亲自担任。或许过两年,科考成熟之后,把书院拆分成泰山书院,和泰山军学院,再把院长的位置让给郑玄或荀绲。
    反正科考最后一论,决定名次的考试,都要由他亲自考校,最终目的一致就好。
    “知道了……”张钰对那两人的节操,还是稍微有些放心的。
    还有一点,就是荀绲其实不能参与阅卷,毕竟荀采在这一届的考生里面,他要避嫌。
    郑玄负责总揽科考的事务,本身不直接参与评卷。
    只要他们不刻意要求,评卷人关注某张卷子,只要没有类似这样的行为,那张钰就无所谓。
    那么问题来了,谁负责评卷呢?!
    “我不太明白……”董昭看着眼前这一堆试卷,虽然不算多,不过这是工作意外的额外加班,“为什么会安排我们来评卷?”
    “教主麾下,扣除书院两位副院长之外,他麾下还有谁有资格阅卷?”戏志才回道。加班的又不是只有他一个,自己也在加班来着。
    这次负责阅卷的有四人,分别是张贲、戏志才、董昭和孙乾。
    四人同时阅卷,然后给出分数,最终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取中间两人的平均分。
    武考部分也不变,毕竟武考扣除第一天的对策外,其他三天都是现场评审。
    根据其表现出来的数据来决定分数,该多高就多高,这个没什么好作弊的。
    “也是……”董昭不抱怨了,张钰麾下优秀的人才的确没几个。
    或者说有,而且不少,把荀彧和荀攸等人提拔起来,很快就能把郡班底给构筑起来。
    偏偏这些颍川学子,不少都是从底层开始做起,有些人甚至当乡长。
    在董昭看来,多少有些大材小用的意思,哪怕他知道张钰的用意。
    考试花了三天,不过第一天的考卷当天就糊名,由另外一批人誉写,并且送到戏志才等人面前。
    从科考开始后的第五天,批卷已经完成,说到底还是参考的人不多才这样。
    武考的成绩更快,第三天刚刚考完,第四天成绩就出来了。
    名单贴了出来,按照张钰的吩咐,过合格线的,才把分数张贴出来。
    没有合格的,那么就不要把名字写上去了,也不好看。
    这也意味着,两个榜单贴出去,基本就一张纸就足够,毕竟合格的也就十几二十个。
    “才那么少啊……”看着榜单,郑玄略微叹了口气。
    知道教学的有难度,大部分人都是刚刚开始启蒙。
    但只要课后好好学习,那么进度方面还有可能跟上。
    再加上是白活出题,白话答题,又不已学识渊博定分数,这样都不及格……
    几十个人考试,最后只有十几二十个合格。
    不过就一郡之地而言,有那么多人能够出仕为官,本身也很难得。按照以前的察举制,满二十万人的郡一年一个孝廉,满四十万两个名额,不满二十万两年一个名额。
    有不少州郡本来人口少,再加上黄巾之乱爆发,不少郡已经是不满二十万,这举孝廉的人数自然下降许多。朝廷甚至不得不,利用征辟的方法,直接征辟一批郎官。
    话说回来,刘宏也是真的恨透太学生,宁可新血不足,也不恢复射策制度。
    不管如何,正常情况泰山原本最多每年推举一人,现在可好,一年就有十几二十个名额,放到全国各州各郡,这数量就厉害了。
    郑玄觉得,考试的难度还要进一步提升,现在这样的确没什么水平可言。
    只能说凑合着用,然后到地方野蛮生长。
    没有足够的书本,他们只能依靠实务来获得经验,这很考验自觉性。
    问题是人最不值得相信的,就是自觉这玩意,最难的就是自律。
    堕落或止步不前的,估计会占很大概率,剩下少数才能顺利成长。
    郑玄觉得,这样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奈何现阶段制度就这样,只能后续完善。
    武考那边通过的比较多,七八十人参加,六十人过线。
    “就分数来说,奉孝,恭喜了!”杜袭来到郭嘉面前,这次考试,郭嘉的分数最高。
    “可惜这分数不排名次,还要看老师那一关是什么题。”郭嘉无奈的摇了摇头。

章节目录

三国之黄巾少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隔壁的小蜥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隔壁的小蜥蜴并收藏三国之黄巾少帅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