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娟大气都不敢出,她从来不知道,自己这个沉默寡言,一贯纵着她的哥哥,在真正的生气后,是这个模样。
虽然没有跟别人家的哥哥一样,发火摔打东西,大吼大叫,可就是这么平平淡淡的几句话,让她连摇头的勇气都没有。
瑟瑟发抖的她忍不住看向孟氏和贺娇,想抱团取个暖,结果却发现,原来不仅是她,就是娘和大姐也被大哥给镇住了,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了。
别说取暖了,娘三个只能抱在一起发抖了。
尤其是贺岩眼神扫过来的时候,贺娟福至心灵立刻就站直了,十分狗腿的大声回答:“大哥,我记住了!不管我出不出门子,这家里都是大哥你说了算,你说啥就是啥,我都听大哥你的!”
一旁的孟氏不置信的看向贺娟,这个倒霉催的孩子,这么积极表态做什么?将亲娘和大姐置于何地了?
贺娟此刻哪里顾得上亲娘和大姐?大哥那眼神,多看一眼,晚上都要做噩梦好吗?再说了我,大哥说的这话也没错啊,谁家不都是这样的?
她们家这样的,就大哥一个成年男人,家里的顶梁柱,不听他的听谁的?村里跟她玩得好的那些姑娘家,不都是这样么?
家里爹娘在的,听爹的,爹娘去了的,自然是听兄长的,要是没有兄长,就算是长姐,那也得听弟弟的!
贺娟还记得,以前爹还在的时候,自然听爹的,爹去了后,其实最开始也是大哥做主,后来娘缓过来后,总是郁郁寡欢,大哥为了让娘有点事情做,将家里的财政大权都交给了娘,一些事情都让娘做主,分一分娘的心。
所以这几年家里的事情倒是娘做主的多,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什么秋收,卖粮食之类的事情,那都是村里一起的,这种外头的大事,自然轮不到娘。
而家里也不过是些日常小事,什么婚丧嫁娶之类的人情来往,或者给出嫁大姐补贴,给她多陪送些陪嫁之类的,大哥不管这些,倒是都是娘说了算。
这时间久了,倒是让她们娘三个似乎都忘记了之前,恍惚觉得这家里都是娘能说了算了。
大哥这一番话,才惊醒了她,也惊醒了孟氏和贺娇,是啊,说破天去,这家里当家作主的,本来不就该是贺岩么?
孟氏脸色一白,这几年,儿子的孝顺和退让,家里外头的事不论,可家里大大小小的,只要她说的,贺岩从来没有反对过。
不管她如何一步一步的得寸进尺,将家里大半的收入都给贺娟置办嫁妆也好,还是明着暗着贴补贺娇也好,贺岩总是默认了,她也就忘记了,其实这个家是贺岩当家,这一切本都是贺岩的了。
她花出去的那些钱财,按照老规矩,那都是贺岩的,就算她是亲娘,也不能这般肆无忌惮的动用,她仗着的不过是贺岩的孝顺忍让罢了。
如今贺岩不退让不忍让了,她才发现,其实她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这些话就是说出去,外人也只会说她这个做娘的糊涂,怎么能把给儿子的家当都贴补给闺女了呢?这不是胳膊肘往外面拐吗?世上只有嫁出去的闺女从婆家捞好东西贴补娘家的,哪里有这样恨不得把娘家搬空了贴补婆家的?这也就贺岩脾气好,换个脾气差的儿子,早就闹翻天了。
更不用提贺娇了,她也才意识到,当初爹没去之前,娘家对她虽然也有补贴,可那都是规矩范围之内的。
恍惚才记起,当初爹去了后,她回娘家奔丧,也是心里害怕没底的,娘家就剩下一个弟弟,年纪还不大,怎么给她撑腰?
是贺岩,在她惶恐的时候,那个还瘦弱的少年,告诉她,不要怕,只要他在一天,她的依靠就还在。
也是从那以后,娘家给她的补贴更多了,给她在婆家撑起了足够的面子,无人敢轻视她。
贺娇不傻,此刻回想起来,那都是贺岩这个做弟弟的,在默默地实践自己的诺言,护住她,给她依靠。
贺娇一时又是心酸,又是高兴又是难过,五味杂陈,可最后又都化成了一丝怨怼,既然当初说了是她的依靠,为什么现在又要说出这种话来?若是婆家知道了,以后她怎么在婆家抬头做人?
让她上回娘家,不掺和娘家的事情,那以后那些补贴是不是也没了?贺娇的心顿时提了起来,可看着此刻的情景,自然也是不能问的。
再看贺岩,冷着脸,并无半点软化的样子,扭头去看孟氏和贺娟,指望她们俩能说两句话,帮忙打个圆场,或者说让她有个台阶下,
可孟氏此刻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神思恍惚的站在那里,压根就没接受到大闺女的求救眼神。
至于贺娟,自身都难保了,哪里肯替大姐求情。再说了,她心里也有些烦大姐,每次回来就一副天老大她老二的模样,好像这贺家都是她的一般,不是挑剔她太娇惯不干活咯,就是说娘太偏心,反正就没一句好话。
就显得她贺娇最公正最好?别以为她不知道,这大姐回来没少哄着娘贴补她,话里话外就说爹偏心,当初给她定的是乡下人家,怎么给小妹就定的是镇上马家?
又说小妹嫁到镇上去享福了,她还在乡下苦哈哈的土里扒食呢,婆家没分家,就算有点好吃的,分到他们一房就没了,两个外甥日子过得苦什么的。
然后哄着娘将两个外甥接到贺家来,一年恨不得住上两三个月,谁家是这样的?
都是占大哥的便宜,怎么就她理直气壮,自己就大逆不道了?
此刻见贺娇吃瘪,贺娟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更何况大家此刻都是气短心虚的一方,她再傻也不会这个时候出头啊。
当下只抬头看天就是不看贺娇。
贺娇只觉得天都塌了,这娘家是呆不下去了,弟弟说这样的话,妹妹装聋作哑,唯一的指望亲娘也不知道在想啥。
从她出嫁到现在,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怠慢,顿时悲从心中来,捂着脸嗷呜一声,就往外冲去。
虽然没有跟别人家的哥哥一样,发火摔打东西,大吼大叫,可就是这么平平淡淡的几句话,让她连摇头的勇气都没有。
瑟瑟发抖的她忍不住看向孟氏和贺娇,想抱团取个暖,结果却发现,原来不仅是她,就是娘和大姐也被大哥给镇住了,连话都不敢多说一句了。
别说取暖了,娘三个只能抱在一起发抖了。
尤其是贺岩眼神扫过来的时候,贺娟福至心灵立刻就站直了,十分狗腿的大声回答:“大哥,我记住了!不管我出不出门子,这家里都是大哥你说了算,你说啥就是啥,我都听大哥你的!”
一旁的孟氏不置信的看向贺娟,这个倒霉催的孩子,这么积极表态做什么?将亲娘和大姐置于何地了?
贺娟此刻哪里顾得上亲娘和大姐?大哥那眼神,多看一眼,晚上都要做噩梦好吗?再说了我,大哥说的这话也没错啊,谁家不都是这样的?
她们家这样的,就大哥一个成年男人,家里的顶梁柱,不听他的听谁的?村里跟她玩得好的那些姑娘家,不都是这样么?
家里爹娘在的,听爹的,爹娘去了的,自然是听兄长的,要是没有兄长,就算是长姐,那也得听弟弟的!
贺娟还记得,以前爹还在的时候,自然听爹的,爹去了后,其实最开始也是大哥做主,后来娘缓过来后,总是郁郁寡欢,大哥为了让娘有点事情做,将家里的财政大权都交给了娘,一些事情都让娘做主,分一分娘的心。
所以这几年家里的事情倒是娘做主的多,其实也没什么大事,什么秋收,卖粮食之类的事情,那都是村里一起的,这种外头的大事,自然轮不到娘。
而家里也不过是些日常小事,什么婚丧嫁娶之类的人情来往,或者给出嫁大姐补贴,给她多陪送些陪嫁之类的,大哥不管这些,倒是都是娘说了算。
这时间久了,倒是让她们娘三个似乎都忘记了之前,恍惚觉得这家里都是娘能说了算了。
大哥这一番话,才惊醒了她,也惊醒了孟氏和贺娇,是啊,说破天去,这家里当家作主的,本来不就该是贺岩么?
孟氏脸色一白,这几年,儿子的孝顺和退让,家里外头的事不论,可家里大大小小的,只要她说的,贺岩从来没有反对过。
不管她如何一步一步的得寸进尺,将家里大半的收入都给贺娟置办嫁妆也好,还是明着暗着贴补贺娇也好,贺岩总是默认了,她也就忘记了,其实这个家是贺岩当家,这一切本都是贺岩的了。
她花出去的那些钱财,按照老规矩,那都是贺岩的,就算她是亲娘,也不能这般肆无忌惮的动用,她仗着的不过是贺岩的孝顺忍让罢了。
如今贺岩不退让不忍让了,她才发现,其实她是没有任何办法的。
这些话就是说出去,外人也只会说她这个做娘的糊涂,怎么能把给儿子的家当都贴补给闺女了呢?这不是胳膊肘往外面拐吗?世上只有嫁出去的闺女从婆家捞好东西贴补娘家的,哪里有这样恨不得把娘家搬空了贴补婆家的?这也就贺岩脾气好,换个脾气差的儿子,早就闹翻天了。
更不用提贺娇了,她也才意识到,当初爹没去之前,娘家对她虽然也有补贴,可那都是规矩范围之内的。
恍惚才记起,当初爹去了后,她回娘家奔丧,也是心里害怕没底的,娘家就剩下一个弟弟,年纪还不大,怎么给她撑腰?
是贺岩,在她惶恐的时候,那个还瘦弱的少年,告诉她,不要怕,只要他在一天,她的依靠就还在。
也是从那以后,娘家给她的补贴更多了,给她在婆家撑起了足够的面子,无人敢轻视她。
贺娇不傻,此刻回想起来,那都是贺岩这个做弟弟的,在默默地实践自己的诺言,护住她,给她依靠。
贺娇一时又是心酸,又是高兴又是难过,五味杂陈,可最后又都化成了一丝怨怼,既然当初说了是她的依靠,为什么现在又要说出这种话来?若是婆家知道了,以后她怎么在婆家抬头做人?
让她上回娘家,不掺和娘家的事情,那以后那些补贴是不是也没了?贺娇的心顿时提了起来,可看着此刻的情景,自然也是不能问的。
再看贺岩,冷着脸,并无半点软化的样子,扭头去看孟氏和贺娟,指望她们俩能说两句话,帮忙打个圆场,或者说让她有个台阶下,
可孟氏此刻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神思恍惚的站在那里,压根就没接受到大闺女的求救眼神。
至于贺娟,自身都难保了,哪里肯替大姐求情。再说了,她心里也有些烦大姐,每次回来就一副天老大她老二的模样,好像这贺家都是她的一般,不是挑剔她太娇惯不干活咯,就是说娘太偏心,反正就没一句好话。
就显得她贺娇最公正最好?别以为她不知道,这大姐回来没少哄着娘贴补她,话里话外就说爹偏心,当初给她定的是乡下人家,怎么给小妹就定的是镇上马家?
又说小妹嫁到镇上去享福了,她还在乡下苦哈哈的土里扒食呢,婆家没分家,就算有点好吃的,分到他们一房就没了,两个外甥日子过得苦什么的。
然后哄着娘将两个外甥接到贺家来,一年恨不得住上两三个月,谁家是这样的?
都是占大哥的便宜,怎么就她理直气壮,自己就大逆不道了?
此刻见贺娇吃瘪,贺娟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更何况大家此刻都是气短心虚的一方,她再傻也不会这个时候出头啊。
当下只抬头看天就是不看贺娇。
贺娇只觉得天都塌了,这娘家是呆不下去了,弟弟说这样的话,妹妹装聋作哑,唯一的指望亲娘也不知道在想啥。
从她出嫁到现在,还从来没有受过这样的怠慢,顿时悲从心中来,捂着脸嗷呜一声,就往外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