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六十二章誓与宁城共存亡
阳光明媚,南风熏暖,宁城却像是失去了活力般,死气沉沉。
“叶老,您带上这个吧。”宋清莹递给叶老一个口罩,然后自己也熟练地戴上。虽然现代已成往事,但许多良好习惯,她都保留下来。
叶老瞧见口罩,便明白了它的作用。人们靠近病人,总是会掩住口鼻,以防感染,却没有人做出口罩来,一时间,叶老可能宋清莹的眼神格外满意,当真是后生可畏!
“王妃,您的这东西多么?若是方便,一人派发一个,能很大程度减少感染。”叶老询问宋清莹。
叶老有点羞赧,宋清莹制作出这东西已是极大的功劳。要不是他看着口罩制作用料简单,是断然开不了口的!
“我听说宁城有瘟疫便开始准备了,宁城所有人都是够的。只是大部分还在路上,我这里只有数十只。”宋清莹对叶老说,“给随行去看望感染瘟疫的人,暂时够了!”
面对准备如此充分的宋清莹,叶老愈发赞叹,心里升起一丝钦佩的念头。人活于世,从来不只看年龄。德行可嘉,医术超群的宋清莹值得人去仰望。
“王妃,这是?”朱太守不解,问道。
几人往瘟疫聚集地走去,宋清莹听见朱太守提问,也不吝啬回答:“瘟疫很多都是靠空气传播的,病人吐出来的气息带着病毒,健康之人再吸进去,便是感染了。这是新研制出来的口罩,戴上这个,就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感染。”
宋清莹话里的有些词是现代经常说的,朱太守等人听着颇为新奇,但并不是听不懂。她一番解释之下,朱太守顿时明白了口罩的好处。
“多谢王妃苦心孤诣,研制出如此的好东西。下官再次,替所有的宁城百姓谢过王妃。口罩所有的花费,下官愿意承担。”面对这样的好东西,朱太守十分惊喜。
“也不算我研制出来的,口罩不过用上棉布,于本王妃而言,还不算什么。朱太守。必客气,只当是本王妃与王爷为宁城百姓尽自己的一份心。”
于普通百姓来说,棉布都是很值钱的物什。整个宁城够用的口罩,所需棉花不少。让朱太守出钱,朱太守只怕会狠狠出血。宋清莹不想一个清廉的好官,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于是拒绝了朱太守的请求。
云若烟的胭脂铺子已经在京城摊开了,利润超乎想象地好。古往今来,女人的钱都很好赚。因此,宋清莹的财产迅速升值。
拿出买棉布的钱,对她来说不痛不痒。看着数额不小,但仔细一想,是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宋清莹便觉得值了!
“王妃仁义,下官感激不尽!”朱太守忍不住再次红了眼眶。
“感激什么?宁城是大萧的城池,宁城百姓,是父皇的子民。本王妃做这些,也是应该的。”宋清莹淡淡地说。
她是不想朱太守有太厚的包袱,同时,也担心朱太守的话传到皇帝耳里。被人误导,产生误会。
宁城不是往日那个平日的宁城,因为瘟疫,无数人的眼睛都盯着这里。想要将宁城付之一炬的人大有人在,何况,这里现在还出现了萧天湛。想要萧天湛死且有权势的人多了去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不出手,岂不可惜。
想清楚这一点,在来的时候,宋清莹就和萧天湛达成一定默契。不管如何,只要有功劳,一定推给皇帝。不时帮皇帝刷刷声望,增加皇帝对他们的好感值!
“是。”朱太守附和道:“是下官冒失了。”
他没有觉得宋清莹这话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皇室有这样的王妃,是百姓之福,江山社稷之福!
一行人说话间来到了感染瘟疫之人的聚集地。
虽然他们是轻车简行,可身份摆在那里,注定了身边会跟着一群人。因此,队伍也说的上是浩浩汤汤了!
百姓们防备地看着他们,即使他们认出了朱太守。
朱太守是个好官,在他的治下,宁城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们对他,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可这不是突发了瘟疫吗?
古往今来,感染瘟疫的人大多都是一个结局:死亡。而朝廷处理瘟疫,除了找出治疗瘟疫的办法,在控制瘟疫横行时,常常会烧死感染瘟疫的人!
他们自从感染瘟疫起,就绝望不已,忐忑不安。而今更是惶然,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拨动他们敏感的神经!
人的求生欲是无穷的。哪怕他们再敬重太守,一旦危急生命,说不得也会愤然反抗。这是人的本能!
“太守,请问太守所来何事?”一位老者颤巍巍地走过来,试探着问。
他已古稀之年,命不久矣。没有感染瘟疫,却主动请缨,前来照顾感染瘟疫的孩子们。感染瘟疫的人大多于他而言,都只是个孩子。
“本官来此,是带神医前来看看染上瘟疫的病人,以求治疗瘟疫之法!”朱太守对老者的行为很是感怀,对他和颜悦色。
“当真请来了神医?”老者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惊喜的表情。
“当真。”朱太守给出肯定的答案,“这是睿王殿下和睿王妃,他们奉旨前来治疗瘟疫,神医也是他们带来的。”
“老朽见过王爷王妃。”听朱太守介绍,老者才知道眼前气质不凡男才女貌的两人竟然是亲王王妃,连忙行礼。
“老人家不必多礼。”萧天湛连忙将人扶起。
谁知老年人见状,竟然连忙朝后躲避。
“王爷仁慈,只是老朽在此照顾病人,不知是否感染瘟疫。不敢受王爷搀扶,还请王爷见谅。”他不是嫌弃萧天湛,只是担心连累了他。
人都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动物。
萧天湛来了,他们反而不愿让对方靠近。若他不来,百姓势必对朝廷失望心寒。说起来很奇怪。若是萧天湛等人不能治好瘟疫,此番是白来。百姓们都不会对他不满,更不会对朝廷有什么想法。至少,没有被放弃。努力过,只是天意如此。
老者现在心里的想法也不由变化,若朱太守等人是来杀人的,他们多半会愤然反抗,此前提过。可萧天湛是为了治疗他们前来,若真的无能为力,他们也会坦然地接受死亡。若是让萧天湛感染瘟疫,他们情愿提前死去,也不希望萧天湛出事。
人心就是这样复杂而简单,明明是同样的结果,想法却不一样。
换个说法,或许可以说是:我可以死,我可以怎样怎样,但那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不接受强迫!
“老人家不必如此小心,本王来到这里,便是做好了与宁城共存亡的心!本王还不想英年早逝,所以,瘟疫本王是一定要治好的。即便是不小心感染,本王也相信,神医可以在本王病亡前,找出治疗瘟疫的法子。”萧天湛说道。
宋清莹站在他身边,是不是娥眉蹙起。她知道萧天湛不会有事,可他的话太不顺耳,她心里很不舒服。
再不舒服,也不可能现在拆台。宋清莹在心里暗暗给萧天湛记了一笔,打算回去两人单独相处的时候再好好和萧天湛算账。
老年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劲儿地说王爷仁慈。
“本王不敢居功,是父皇听闻宁城有瘟疫滋生,忧心不已,故而让本王前来。”萧天湛朗声道。
“皇上万岁!有如此英明君主,当真是我大萧之福。”
人老成精,不知老年人是否明白了萧天湛的意思,都顺着萧天湛的话说下去。其他人刚才也纷纷聚集过来,听到了老年人与萧天湛的对话。
“皇上仁厚,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人都开始赞扬起皇帝来,尽管皇帝什么都没有做。
心爱的儿子在宁城,皇帝对宁城自然是极为关注的。没多久,他就知道了宁城发生的一切。看到密折上写的内容,皇帝长叹一声。
不愧是他宠爱多年的儿子,他的众皇子中,恐怕只有萧天湛没有辜负他的宠爱。同时,对萧天湛的安危更加重视。
听听,那是什么话!什么叫做与宁城共存亡?
萧天湛是他的儿子,是皇子。那些贱民的性命如何与萧天湛相比?在皇帝心里,哪怕十座宁城,也比不得萧天湛一人!
“势必保护好睿王的安全。”皇帝对影卫说,“还有,睿王妃弄出的口罩是什么?”他对密折上提出的口罩很感兴趣。
影卫早就做足了准备,在皇帝问话之后,便拿出了一个简易的口罩。
“听睿王妃的意思,这口罩似乎能抑制瘟疫的感染。叶神医对此颇为认可。”影卫说道。
皇帝闻言,神色复杂。宋清莹医术上佳,他知道。萧天湛的身体,恐怕也是因为宋清莹才会有大的起色。可宋清莹撺掇着萧天湛去瘟疫滋生之地,他心里就不那么舒服了。
如果不是宋清莹本人,他很欣赏,如果不是他儿子喜欢着宋清莹。单凭宋清莹撺掇着萧天湛去宁城,就足以让他赏赐给宋清莹三尺白绫!
“叶老,您带上这个吧。”宋清莹递给叶老一个口罩,然后自己也熟练地戴上。虽然现代已成往事,但许多良好习惯,她都保留下来。
叶老瞧见口罩,便明白了它的作用。人们靠近病人,总是会掩住口鼻,以防感染,却没有人做出口罩来,一时间,叶老可能宋清莹的眼神格外满意,当真是后生可畏!
“王妃,您的这东西多么?若是方便,一人派发一个,能很大程度减少感染。”叶老询问宋清莹。
叶老有点羞赧,宋清莹制作出这东西已是极大的功劳。要不是他看着口罩制作用料简单,是断然开不了口的!
“我听说宁城有瘟疫便开始准备了,宁城所有人都是够的。只是大部分还在路上,我这里只有数十只。”宋清莹对叶老说,“给随行去看望感染瘟疫的人,暂时够了!”
面对准备如此充分的宋清莹,叶老愈发赞叹,心里升起一丝钦佩的念头。人活于世,从来不只看年龄。德行可嘉,医术超群的宋清莹值得人去仰望。
“王妃,这是?”朱太守不解,问道。
几人往瘟疫聚集地走去,宋清莹听见朱太守提问,也不吝啬回答:“瘟疫很多都是靠空气传播的,病人吐出来的气息带着病毒,健康之人再吸进去,便是感染了。这是新研制出来的口罩,戴上这个,就能从很大程度上避免感染。”
宋清莹话里的有些词是现代经常说的,朱太守等人听着颇为新奇,但并不是听不懂。她一番解释之下,朱太守顿时明白了口罩的好处。
“多谢王妃苦心孤诣,研制出如此的好东西。下官再次,替所有的宁城百姓谢过王妃。口罩所有的花费,下官愿意承担。”面对这样的好东西,朱太守十分惊喜。
“也不算我研制出来的,口罩不过用上棉布,于本王妃而言,还不算什么。朱太守。必客气,只当是本王妃与王爷为宁城百姓尽自己的一份心。”
于普通百姓来说,棉布都是很值钱的物什。整个宁城够用的口罩,所需棉花不少。让朱太守出钱,朱太守只怕会狠狠出血。宋清莹不想一个清廉的好官,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于是拒绝了朱太守的请求。
云若烟的胭脂铺子已经在京城摊开了,利润超乎想象地好。古往今来,女人的钱都很好赚。因此,宋清莹的财产迅速升值。
拿出买棉布的钱,对她来说不痛不痒。看着数额不小,但仔细一想,是无数条鲜活的生命,宋清莹便觉得值了!
“王妃仁义,下官感激不尽!”朱太守忍不住再次红了眼眶。
“感激什么?宁城是大萧的城池,宁城百姓,是父皇的子民。本王妃做这些,也是应该的。”宋清莹淡淡地说。
她是不想朱太守有太厚的包袱,同时,也担心朱太守的话传到皇帝耳里。被人误导,产生误会。
宁城不是往日那个平日的宁城,因为瘟疫,无数人的眼睛都盯着这里。想要将宁城付之一炬的人大有人在,何况,这里现在还出现了萧天湛。想要萧天湛死且有权势的人多了去了。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不出手,岂不可惜。
想清楚这一点,在来的时候,宋清莹就和萧天湛达成一定默契。不管如何,只要有功劳,一定推给皇帝。不时帮皇帝刷刷声望,增加皇帝对他们的好感值!
“是。”朱太守附和道:“是下官冒失了。”
他没有觉得宋清莹这话有什么不妥,反而认为,皇室有这样的王妃,是百姓之福,江山社稷之福!
一行人说话间来到了感染瘟疫之人的聚集地。
虽然他们是轻车简行,可身份摆在那里,注定了身边会跟着一群人。因此,队伍也说的上是浩浩汤汤了!
百姓们防备地看着他们,即使他们认出了朱太守。
朱太守是个好官,在他的治下,宁城百姓安居乐业,百姓们对他,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可这不是突发了瘟疫吗?
古往今来,感染瘟疫的人大多都是一个结局:死亡。而朝廷处理瘟疫,除了找出治疗瘟疫的办法,在控制瘟疫横行时,常常会烧死感染瘟疫的人!
他们自从感染瘟疫起,就绝望不已,忐忑不安。而今更是惶然,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拨动他们敏感的神经!
人的求生欲是无穷的。哪怕他们再敬重太守,一旦危急生命,说不得也会愤然反抗。这是人的本能!
“太守,请问太守所来何事?”一位老者颤巍巍地走过来,试探着问。
他已古稀之年,命不久矣。没有感染瘟疫,却主动请缨,前来照顾感染瘟疫的孩子们。感染瘟疫的人大多于他而言,都只是个孩子。
“本官来此,是带神医前来看看染上瘟疫的病人,以求治疗瘟疫之法!”朱太守对老者的行为很是感怀,对他和颜悦色。
“当真请来了神医?”老者布满皱纹的脸上浮现出惊喜的表情。
“当真。”朱太守给出肯定的答案,“这是睿王殿下和睿王妃,他们奉旨前来治疗瘟疫,神医也是他们带来的。”
“老朽见过王爷王妃。”听朱太守介绍,老者才知道眼前气质不凡男才女貌的两人竟然是亲王王妃,连忙行礼。
“老人家不必多礼。”萧天湛连忙将人扶起。
谁知老年人见状,竟然连忙朝后躲避。
“王爷仁慈,只是老朽在此照顾病人,不知是否感染瘟疫。不敢受王爷搀扶,还请王爷见谅。”他不是嫌弃萧天湛,只是担心连累了他。
人都是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动物。
萧天湛来了,他们反而不愿让对方靠近。若他不来,百姓势必对朝廷失望心寒。说起来很奇怪。若是萧天湛等人不能治好瘟疫,此番是白来。百姓们都不会对他不满,更不会对朝廷有什么想法。至少,没有被放弃。努力过,只是天意如此。
老者现在心里的想法也不由变化,若朱太守等人是来杀人的,他们多半会愤然反抗,此前提过。可萧天湛是为了治疗他们前来,若真的无能为力,他们也会坦然地接受死亡。若是让萧天湛感染瘟疫,他们情愿提前死去,也不希望萧天湛出事。
人心就是这样复杂而简单,明明是同样的结果,想法却不一样。
换个说法,或许可以说是:我可以死,我可以怎样怎样,但那都是我自己的选择,不接受强迫!
“老人家不必如此小心,本王来到这里,便是做好了与宁城共存亡的心!本王还不想英年早逝,所以,瘟疫本王是一定要治好的。即便是不小心感染,本王也相信,神医可以在本王病亡前,找出治疗瘟疫的法子。”萧天湛说道。
宋清莹站在他身边,是不是娥眉蹙起。她知道萧天湛不会有事,可他的话太不顺耳,她心里很不舒服。
再不舒服,也不可能现在拆台。宋清莹在心里暗暗给萧天湛记了一笔,打算回去两人单独相处的时候再好好和萧天湛算账。
老年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劲儿地说王爷仁慈。
“本王不敢居功,是父皇听闻宁城有瘟疫滋生,忧心不已,故而让本王前来。”萧天湛朗声道。
“皇上万岁!有如此英明君主,当真是我大萧之福。”
人老成精,不知老年人是否明白了萧天湛的意思,都顺着萧天湛的话说下去。其他人刚才也纷纷聚集过来,听到了老年人与萧天湛的对话。
“皇上仁厚,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人都开始赞扬起皇帝来,尽管皇帝什么都没有做。
心爱的儿子在宁城,皇帝对宁城自然是极为关注的。没多久,他就知道了宁城发生的一切。看到密折上写的内容,皇帝长叹一声。
不愧是他宠爱多年的儿子,他的众皇子中,恐怕只有萧天湛没有辜负他的宠爱。同时,对萧天湛的安危更加重视。
听听,那是什么话!什么叫做与宁城共存亡?
萧天湛是他的儿子,是皇子。那些贱民的性命如何与萧天湛相比?在皇帝心里,哪怕十座宁城,也比不得萧天湛一人!
“势必保护好睿王的安全。”皇帝对影卫说,“还有,睿王妃弄出的口罩是什么?”他对密折上提出的口罩很感兴趣。
影卫早就做足了准备,在皇帝问话之后,便拿出了一个简易的口罩。
“听睿王妃的意思,这口罩似乎能抑制瘟疫的感染。叶神医对此颇为认可。”影卫说道。
皇帝闻言,神色复杂。宋清莹医术上佳,他知道。萧天湛的身体,恐怕也是因为宋清莹才会有大的起色。可宋清莹撺掇着萧天湛去瘟疫滋生之地,他心里就不那么舒服了。
如果不是宋清莹本人,他很欣赏,如果不是他儿子喜欢着宋清莹。单凭宋清莹撺掇着萧天湛去宁城,就足以让他赏赐给宋清莹三尺白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