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五章 不共戴天
汪印知道叶绥真正问的是什么,笑了笑,说道:“小姑娘,不用担心,本座已经安排好了。”
他已经给京兆谢玠送去了密信,告知其自己的决定,还安排好了雁西卫的后路。
若是他们能从靖平县平安归来,那当然最好;若是他们出了什么事情,也能有谢玠稳住雁西卫。
——他建议谢玠选择京畿卫副将军穆太澄作为雁西卫大将军人选。
现在大安诸位将领之中,只有穆太澄有本事担当得起雁西卫大将军这个位置了。
听到这些话语,叶绥稍稍安心,同时心中更为坚定了:她一定要竭尽全力,找出这场瘟疫的源头,一定要和大人平安归来!
在他们离开雁西卫几天之后,虞诞芝便接到了永昭帝的旨意——准确地说,是密诏。
这封密诏,与裴解所接到的密诏有关,也可以说是第一封密诏的后续。
密诏上说:瘟疫之事,乃国朝大事,朕当以国朝为重,故特令爱卿领兵前去靖平县、放火焚城,将瘟疫彻底扑灭,不得有误,此谕。
虞诞芝的气息渐渐不稳,拿着密诏的手忍不住颤了颤。
焚城,皇上的旨意是焚城!
皇上第一封密诏是焚城,第二封密诏仍旧是焚城!
皇上第一封密诏是下给观察使裴解,这第二封密诏为何会下给他呢?
他应该如何应对这封密诏?
虞诞芝握紧了密诏,好一会儿才将它放下来,而后拿起了另外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几乎是和密诏同时送到他手中的,送来这封密信的人,是宫中的贤妃娘娘。
贤妃在密信中说,皇上不满汪印与裴解不接密诏,生怕靖平县的瘟疫扩散,故再次下令焚城,还提及了第一封密诏的情况。
贤妃说,皇上之所以会令汪印带着上万士兵前去焚城,也是她暗中推动的结果。
这样一来,就算最后瘟疫扑灭了,汪印手中也沾染了上万条人命的血腥,一旦以后皇上追究起来,这便是罪名。
贤妃最后还说,虽然上一封密诏没有执行,但汪印竟然自己进入了瘟疫之地,这便是天大的好事。既然他已经走了进去,就不要让他走出来了。如果一来,国公爷报仇的机会就来了……
看着这封密信,再想想皇上的密诏,虞诞芝眼眸眯了眯,脸上的皱纹堆积得更厉害了。
汪印既然走了进去,就不要让他走出来了……这句话,反复在他心头回荡,冲击着他的内心。
他知道,贤妃娘娘所说的话语没有错,这是他千载难逢的机会,为儿子报仇雪恨的机会!
如果火烧了靖平县,既彻底消灭了那里的瘟疫,立下了治疫的功劳,还能报了丧子之仇……
但是他真的要这么做吗?此时此刻,虞诞芝却没有多少喜悦的心情。
不知为何,他想起了几日前汪印离开雁西卫时的情景。
当时,所有雁西卫士兵将领都知道了汪印的打算,到了汪印一行人出发的那天,没有任何人召集,士兵将领们自动集结在校场上。
三四万士兵站得整整齐齐,背脊也挺得笔直,整个校场都无比静穆,静穆得让人有一种哀伤的感觉。
就在汪印夫妻离开的时候,竟然有个士兵站了出来,高升请道:“大将军,属下愿意前往靖平县,请大将军允许!”
“属下愿意一同前往!请大将军允许!”
“请大将军允许……”
士兵们此起彼伏地喊着,喊出他们的请求,目光期待地看着汪印。
虞诞芝认得,这请求通往的许多士兵,都是在演武场被缇骑们狠狠修理过的,也是雁西卫士兵中进步最明显的人。
他们,现在请求跟随汪印前往靖平县?
靖平县是危险至极的地方,他们愿意跟随汪印去冒险?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刚刚来到雁西卫时的情景。那时候,校场这里也聚集了许多士兵,他们都在受罚,对汪印恨得咬牙切齿。
但现在,他们不顾危险,宁愿追随汪印!
这还三个月不到,士兵们就有了这样的改变,为什么呢?
明明,汪印也没有为这些士兵做过什么事情,汪印也没有领着这些士兵打过一次仗,他们为何会这么信服汪印?
还是这么短的时间啊!若是时间再长一点呢?这些士兵最后会变成怎么样?
虞诞芝不敢想象,也终于知道汪印练兵之能在国朝无人能及,这并不是虚言。
最终,汪印没有答应这些士兵的请求,只令士兵们安守其位,说本将军一定会平安归来的,众将士放心!
靖平县发生了那么严重的瘟疫,汪印最后会平安归来么?
目送汪印离开的时候,虞诞芝想着,汪印是否平安回来,那就是听天由命。
但是现在,他接到了京兆来的密诏密信。
他到底要怎么做呢?
他的心腹幕僚陆云看着其挣扎的神色,不禁关切问道:“国公爷,事情很难办吗?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虞诞芝摇了摇头,没有说话的心思。
不,这不是什么不好的消息,事实上,这对于他来说,是最好不过的消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是,他还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办。
这个晚上,虞诞芝想着收到的密诏密信,怎么都难以入睡。
反复在他脑海中出现的,有汪印离开雁西卫的场景,也有他所经历过的军中事情,最后,他想到了自己死去的儿子虞师放。
师放就那样倒在石阶上,胸口上插着利箭,眼睛瞪得大大的,什么话都没有留下就没了,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是他唯一的儿子!
去年底,他的孙子也因为病弱,只能一直躺在床上,大夫说,他的孙子很难养活了,让他有心里准备。
唯一的儿子死了,他仅有孙子又很难养活,镇国公府里整天都笼罩着哀戚,这样的府邸和家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过去,镇国公府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汪印,是汪印杀了他的儿子,是汪印扼杀了镇国公府的希望!
他与汪印,是不共戴天的仇人!
他已经给京兆谢玠送去了密信,告知其自己的决定,还安排好了雁西卫的后路。
若是他们能从靖平县平安归来,那当然最好;若是他们出了什么事情,也能有谢玠稳住雁西卫。
——他建议谢玠选择京畿卫副将军穆太澄作为雁西卫大将军人选。
现在大安诸位将领之中,只有穆太澄有本事担当得起雁西卫大将军这个位置了。
听到这些话语,叶绥稍稍安心,同时心中更为坚定了:她一定要竭尽全力,找出这场瘟疫的源头,一定要和大人平安归来!
在他们离开雁西卫几天之后,虞诞芝便接到了永昭帝的旨意——准确地说,是密诏。
这封密诏,与裴解所接到的密诏有关,也可以说是第一封密诏的后续。
密诏上说:瘟疫之事,乃国朝大事,朕当以国朝为重,故特令爱卿领兵前去靖平县、放火焚城,将瘟疫彻底扑灭,不得有误,此谕。
虞诞芝的气息渐渐不稳,拿着密诏的手忍不住颤了颤。
焚城,皇上的旨意是焚城!
皇上第一封密诏是焚城,第二封密诏仍旧是焚城!
皇上第一封密诏是下给观察使裴解,这第二封密诏为何会下给他呢?
他应该如何应对这封密诏?
虞诞芝握紧了密诏,好一会儿才将它放下来,而后拿起了另外一封密信。
这封密信,几乎是和密诏同时送到他手中的,送来这封密信的人,是宫中的贤妃娘娘。
贤妃在密信中说,皇上不满汪印与裴解不接密诏,生怕靖平县的瘟疫扩散,故再次下令焚城,还提及了第一封密诏的情况。
贤妃说,皇上之所以会令汪印带着上万士兵前去焚城,也是她暗中推动的结果。
这样一来,就算最后瘟疫扑灭了,汪印手中也沾染了上万条人命的血腥,一旦以后皇上追究起来,这便是罪名。
贤妃最后还说,虽然上一封密诏没有执行,但汪印竟然自己进入了瘟疫之地,这便是天大的好事。既然他已经走了进去,就不要让他走出来了。如果一来,国公爷报仇的机会就来了……
看着这封密信,再想想皇上的密诏,虞诞芝眼眸眯了眯,脸上的皱纹堆积得更厉害了。
汪印既然走了进去,就不要让他走出来了……这句话,反复在他心头回荡,冲击着他的内心。
他知道,贤妃娘娘所说的话语没有错,这是他千载难逢的机会,为儿子报仇雪恨的机会!
如果火烧了靖平县,既彻底消灭了那里的瘟疫,立下了治疫的功劳,还能报了丧子之仇……
但是他真的要这么做吗?此时此刻,虞诞芝却没有多少喜悦的心情。
不知为何,他想起了几日前汪印离开雁西卫时的情景。
当时,所有雁西卫士兵将领都知道了汪印的打算,到了汪印一行人出发的那天,没有任何人召集,士兵将领们自动集结在校场上。
三四万士兵站得整整齐齐,背脊也挺得笔直,整个校场都无比静穆,静穆得让人有一种哀伤的感觉。
就在汪印夫妻离开的时候,竟然有个士兵站了出来,高升请道:“大将军,属下愿意前往靖平县,请大将军允许!”
“属下愿意一同前往!请大将军允许!”
“请大将军允许……”
士兵们此起彼伏地喊着,喊出他们的请求,目光期待地看着汪印。
虞诞芝认得,这请求通往的许多士兵,都是在演武场被缇骑们狠狠修理过的,也是雁西卫士兵中进步最明显的人。
他们,现在请求跟随汪印前往靖平县?
靖平县是危险至极的地方,他们愿意跟随汪印去冒险?
这个时候,他突然想起了刚刚来到雁西卫时的情景。那时候,校场这里也聚集了许多士兵,他们都在受罚,对汪印恨得咬牙切齿。
但现在,他们不顾危险,宁愿追随汪印!
这还三个月不到,士兵们就有了这样的改变,为什么呢?
明明,汪印也没有为这些士兵做过什么事情,汪印也没有领着这些士兵打过一次仗,他们为何会这么信服汪印?
还是这么短的时间啊!若是时间再长一点呢?这些士兵最后会变成怎么样?
虞诞芝不敢想象,也终于知道汪印练兵之能在国朝无人能及,这并不是虚言。
最终,汪印没有答应这些士兵的请求,只令士兵们安守其位,说本将军一定会平安归来的,众将士放心!
靖平县发生了那么严重的瘟疫,汪印最后会平安归来么?
目送汪印离开的时候,虞诞芝想着,汪印是否平安回来,那就是听天由命。
但是现在,他接到了京兆来的密诏密信。
他到底要怎么做呢?
他的心腹幕僚陆云看着其挣扎的神色,不禁关切问道:“国公爷,事情很难办吗?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消息?”
虞诞芝摇了摇头,没有说话的心思。
不,这不是什么不好的消息,事实上,这对于他来说,是最好不过的消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但是,他还没有想好应该怎么办。
这个晚上,虞诞芝想着收到的密诏密信,怎么都难以入睡。
反复在他脑海中出现的,有汪印离开雁西卫的场景,也有他所经历过的军中事情,最后,他想到了自己死去的儿子虞师放。
师放就那样倒在石阶上,胸口上插着利箭,眼睛瞪得大大的,什么话都没有留下就没了,让他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是他唯一的儿子!
去年底,他的孙子也因为病弱,只能一直躺在床上,大夫说,他的孙子很难养活了,让他有心里准备。
唯一的儿子死了,他仅有孙子又很难养活,镇国公府里整天都笼罩着哀戚,这样的府邸和家族,还有什么希望呢?
过去,镇国公府不是这个样子的,这一切,都是因为汪印,是汪印杀了他的儿子,是汪印扼杀了镇国公府的希望!
他与汪印,是不共戴天的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