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三章铺路
郑训此番来见邵世善,是为了与其商量他所新得的两个官位。
之所以说郑训新得了两个官位,是因为永昭帝让他推荐两个信得过的官员来就任。言下之意,就是这两个位置可以用郑训的心腹亲信。
这是永昭帝对郑训的信任和看重,因为这两个官位在郑训看来极为重要。
这两个位置,其一是刑部员外郎之位。
因为出了汪印暴打刑部员外郎林显信一事,永昭帝有意补偿林显信,现在已经将其调出了京兆,虽然是外放,但是以皇上对林显信的看重和韦皇后的关系,林守信外放几年必定会重新回到京兆为官,这显然是一条光明的晋升之路。
林显信外放,刑部员外郎这个位置就空了出来,永昭帝几经考虑,最后打算将这个位置给郑训的人。
另外一个位置,就更加重要了,那就是仪鸾卫都尉一职。
杨善心被永昭帝夺了职,然后莫名其妙地死了,因为同时出了江南道松江府水灾一事,杨善心之死在永昭帝的示意下,便没有人关注了。
杨善心一死,仪鸾卫自然也经历了一番动荡。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所谓一个主官换一人,这是永昭帝的旨意,也是其他朝官们所促成的结果,因为人人都想往仪鸾卫那里塞自己的亲信。
因此,当初杨善心各大卫调进来的士兵将领,也是返的返、退的退。
原来的仪鸾卫都尉宋棠倒是机警,在杨善心死后便自请回了江南卫,都尉一职便空缺了。
从宋棠走之后,朝中不知道多少官员盯着这个位置。毕竟仪鸾卫是皇上的亲兵,能与缇事厂相抗衡,这样的核心官衙,哪个不想要呢?
正因为个个朝官都想要,郑训从来没有想到这个位置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当他从永昭帝口中听到这个安排的时候,简直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时候,他再一次明白了邵世善所说的那些话,同时也感到不争才是争这个朝臣争斗的真理。
这么重要的位置,他自然会来跟邵世善商量,看看最后将哪两个人放在这两个位置上。
“殿下,皇上给了您这两个位置,可见皇上对殿下的看重,这真是个好事。”邵世善事这样说道,内心也颇为满意。
这两个位置,一是刑部一是军中,在朝中极为重要,将来用得上的机会很多。
他倒没想到,皇上会把这两个位置给郑训,这倒耐人寻味。
看来,在太子被废之后,皇上不愿意扶持任何有可能争夺储君之位的皇子,最后这个好处就落到了最没有威胁的十皇子这里。
郑训点了点头,恭敬地说道:“祖父说的是,孙婿也深感意外。只是不知道,祖父对这两个位置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郑训虽然是皇子,在邵世善这个中枢重臣面前,也不敢耍皇子威风。
为了表示对邵世善的尊敬,也为了拉近彼此的亲密关系,郑训一向以“孙婿”自居,称呼邵世善为祖父。
郑训既然这么问了,听着还是请教的语气,邵世善想了想,便说道:“刑部员外郎一职,殿下可以选取有才能的人,殿下所能信任的便是。至于仪鸾卫都尉一职……”
“殿下还须慎重考虑才是。殿下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郑训摇摇头道:“孙婿心中并无人选,还请祖父指点。”
合适人选,他心中当然是有的,但是他既然前来请教邵世善,就有投其所好的意思,想把这个官位给邵家的人。
邵世善看了他一眼,目光流露出满意,随即道:“殿下若有合适人选,但说无妨,老夫为你参详参详。”
仪鸾卫都尉这个位置,的确是很重要,但是还没有那么重要,邵世善目前还看不上。
他看得上的,自有另外一个位置,他还无须与郑训要一个小小的都尉之职。
听着邵世善语气很亲和,郑训内心斟酌了一番,才道:“既然如此,那么孙婿就直接说了。我觉得唐可明和李元还不错,祖父觉得两个人怎么样?”
唐可明和李元这两个人都是郑训近两年才物色到的人才,他们一直暗中支持他,还是从军中上来的,郑训很信任他们。
他有心把仪鸾卫都尉给其中之一,但是给哪一个人,他还是没下定主意。
郑训的这两个人,邵世善当然知道。
事实上,这两个人还是他暗中推到郑训身边的,毕竟郑训一个毫无势力、才能不显的皇子,凭什么让别人追随呢?郑训能够网罗到贤才的可能实在太小了。
这两个人还是受邵世善之命去到投靠郑训的,与其说他们是郑训的人,不如说是邵世善的人。
于是,邵世善故作沉吟,好一会儿才道:“唐可明这个人还不错,比李元更适合。”
郑训当即说道:“祖父说的是,那么我就推荐唐可明就任仪鸾卫都尉了。如果祖父还有什么别的吩咐,请及时告诉孙婿,孙婿一定会努力办成的。”
邵世善微笑点头道:“如此,就先谢谢殿下了。若是老夫有什么要求的话,一定会跟殿下说的。对了,现在真儿怎样了?”
他问起了孙女邵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宠爱这个孙女儿,而是因为这个孙女儿是他与郑训之间的联系。
他与皇族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就是因为他将孙女儿嫁给了一个皇子。
同样地,郑训也不见得多爱邵真,但是邵真是他与邵家唯一的联系,不管怎么样,他都会供着邵真的。
于是,他微笑着回道:“劳祖父挂心了,真儿现在一切都好。她现在已经怀有身孕了,所以就不能经常来府中走动了,还请祖父多多体谅。”
提到了邵真,他眉眼都舒展开来了,眼中明显看得出柔和牵挂来,至于邵世善是不是看到了,又信不信这种柔和牵挂,那就另说了。
此刻的邵世善没有在意郑训的小心思,郑训的到来,让他心中一直藏着的事动了动。
京郊农庄那里既然确定了汪印夫人在,那么事情就可以缓一缓了。现在当务之急,反而是另外一个事情。
之所以说郑训新得了两个官位,是因为永昭帝让他推荐两个信得过的官员来就任。言下之意,就是这两个位置可以用郑训的心腹亲信。
这是永昭帝对郑训的信任和看重,因为这两个官位在郑训看来极为重要。
这两个位置,其一是刑部员外郎之位。
因为出了汪印暴打刑部员外郎林显信一事,永昭帝有意补偿林显信,现在已经将其调出了京兆,虽然是外放,但是以皇上对林显信的看重和韦皇后的关系,林守信外放几年必定会重新回到京兆为官,这显然是一条光明的晋升之路。
林显信外放,刑部员外郎这个位置就空了出来,永昭帝几经考虑,最后打算将这个位置给郑训的人。
另外一个位置,就更加重要了,那就是仪鸾卫都尉一职。
杨善心被永昭帝夺了职,然后莫名其妙地死了,因为同时出了江南道松江府水灾一事,杨善心之死在永昭帝的示意下,便没有人关注了。
杨善心一死,仪鸾卫自然也经历了一番动荡。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所谓一个主官换一人,这是永昭帝的旨意,也是其他朝官们所促成的结果,因为人人都想往仪鸾卫那里塞自己的亲信。
因此,当初杨善心各大卫调进来的士兵将领,也是返的返、退的退。
原来的仪鸾卫都尉宋棠倒是机警,在杨善心死后便自请回了江南卫,都尉一职便空缺了。
从宋棠走之后,朝中不知道多少官员盯着这个位置。毕竟仪鸾卫是皇上的亲兵,能与缇事厂相抗衡,这样的核心官衙,哪个不想要呢?
正因为个个朝官都想要,郑训从来没有想到这个位置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当他从永昭帝口中听到这个安排的时候,简直惊喜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时候,他再一次明白了邵世善所说的那些话,同时也感到不争才是争这个朝臣争斗的真理。
这么重要的位置,他自然会来跟邵世善商量,看看最后将哪两个人放在这两个位置上。
“殿下,皇上给了您这两个位置,可见皇上对殿下的看重,这真是个好事。”邵世善事这样说道,内心也颇为满意。
这两个位置,一是刑部一是军中,在朝中极为重要,将来用得上的机会很多。
他倒没想到,皇上会把这两个位置给郑训,这倒耐人寻味。
看来,在太子被废之后,皇上不愿意扶持任何有可能争夺储君之位的皇子,最后这个好处就落到了最没有威胁的十皇子这里。
郑训点了点头,恭敬地说道:“祖父说的是,孙婿也深感意外。只是不知道,祖父对这两个位置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郑训虽然是皇子,在邵世善这个中枢重臣面前,也不敢耍皇子威风。
为了表示对邵世善的尊敬,也为了拉近彼此的亲密关系,郑训一向以“孙婿”自居,称呼邵世善为祖父。
郑训既然这么问了,听着还是请教的语气,邵世善想了想,便说道:“刑部员外郎一职,殿下可以选取有才能的人,殿下所能信任的便是。至于仪鸾卫都尉一职……”
“殿下还须慎重考虑才是。殿下心中可有合适人选?”
郑训摇摇头道:“孙婿心中并无人选,还请祖父指点。”
合适人选,他心中当然是有的,但是他既然前来请教邵世善,就有投其所好的意思,想把这个官位给邵家的人。
邵世善看了他一眼,目光流露出满意,随即道:“殿下若有合适人选,但说无妨,老夫为你参详参详。”
仪鸾卫都尉这个位置,的确是很重要,但是还没有那么重要,邵世善目前还看不上。
他看得上的,自有另外一个位置,他还无须与郑训要一个小小的都尉之职。
听着邵世善语气很亲和,郑训内心斟酌了一番,才道:“既然如此,那么孙婿就直接说了。我觉得唐可明和李元还不错,祖父觉得两个人怎么样?”
唐可明和李元这两个人都是郑训近两年才物色到的人才,他们一直暗中支持他,还是从军中上来的,郑训很信任他们。
他有心把仪鸾卫都尉给其中之一,但是给哪一个人,他还是没下定主意。
郑训的这两个人,邵世善当然知道。
事实上,这两个人还是他暗中推到郑训身边的,毕竟郑训一个毫无势力、才能不显的皇子,凭什么让别人追随呢?郑训能够网罗到贤才的可能实在太小了。
这两个人还是受邵世善之命去到投靠郑训的,与其说他们是郑训的人,不如说是邵世善的人。
于是,邵世善故作沉吟,好一会儿才道:“唐可明这个人还不错,比李元更适合。”
郑训当即说道:“祖父说的是,那么我就推荐唐可明就任仪鸾卫都尉了。如果祖父还有什么别的吩咐,请及时告诉孙婿,孙婿一定会努力办成的。”
邵世善微笑点头道:“如此,就先谢谢殿下了。若是老夫有什么要求的话,一定会跟殿下说的。对了,现在真儿怎样了?”
他问起了孙女邵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宠爱这个孙女儿,而是因为这个孙女儿是他与郑训之间的联系。
他与皇族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就是因为他将孙女儿嫁给了一个皇子。
同样地,郑训也不见得多爱邵真,但是邵真是他与邵家唯一的联系,不管怎么样,他都会供着邵真的。
于是,他微笑着回道:“劳祖父挂心了,真儿现在一切都好。她现在已经怀有身孕了,所以就不能经常来府中走动了,还请祖父多多体谅。”
提到了邵真,他眉眼都舒展开来了,眼中明显看得出柔和牵挂来,至于邵世善是不是看到了,又信不信这种柔和牵挂,那就另说了。
此刻的邵世善没有在意郑训的小心思,郑训的到来,让他心中一直藏着的事动了动。
京郊农庄那里既然确定了汪印夫人在,那么事情就可以缓一缓了。现在当务之急,反而是另外一个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