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 公主所思
因为韦皇后欲问罪于汪印,十皇子郑训出言反对,两人在坤宁宫发生了剧烈的争执,十皇子誓言从此不再踏入坤宁宫一步。
因为仗义出言,十皇子与韦皇后决裂了!
这是从坤宁宫传出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朝廷上下。
韦皇后所说的那些话语遭受到官员的反对,当然不得人心,与之相反的,就是十皇子这一番话语了。
一时之间,朝廷官员对郑训这个十皇子都暗自称赞。
看来,这十皇子并不是愚孝之人,是个为国朝着想的人。
正因为众官员对韦皇后的的话感到无比寒心,自然就对郑训的话语多了无数暖意。
如今朝中的情况就是,韦皇后要坚决问罪于汪印,而朝中的官员,包括汪印等人,则无比反对韦皇后的话语。
即便不知道韦皇后是在争权的普通百姓们,也并不喜欢为韦皇后这种做法。
明明是汪督主率兵打了胜仗,是因为这样,国朝才能幸免于难。可是到了最后,怎么会被问罪呢?
韦皇后的做法,可不就像普通人家邀请客人来吃了宴席,刚刚才吃完,宴席都还没有来得及收拾,客人便已经摔碗骂人了。
这……这怎么说得过去?
也不知道韦皇后怎么想的,又或是她真的觉得只有时候才是最适合对付汪印,即便顶着众怒难犯,也一定要将汪印问罪。
她毕竟是大安朝的皇后,还有承恩公一系的的支持,倒也能一直硬撑着。
官员们极力反对,但一时也拿韦皇后无可奈何。
就这样,朝中竟然因为这个事情,而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
元康公主已经很久没有进过宫了,先前她因为质疑韦皇后杀害永昭帝,又因韦皇后执意追捕汪印及二十皇子,与韦皇后大吵一场之后,就没有进过宫了。
再者,她最近非常非常忙,忙着将宫中右藏秘密转换成各种军需物资,将这些物资供给雁西卫和汪印所需。
老实说来,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中多少有些不安的,但是汪印所派来的年伯来说服她,让她知道国朝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危险,让她知道这一战对国朝来说意味着什么。
若这一战雁西卫失败了,那么国朝就会有倾覆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任何一个人都会竭尽所能地帮助军中度过危机,极尽可能地为国朝增添一份力量。
更何况,她还是国朝的公主?
身为公主,既然享受了国朝的供养和百姓们的尊敬,自然要有所付出,如果只知索取而不知道反哺,那么迟早都会受到反噬。
身为公主,自然会有许多尊敬与荣耀,但更多的,是身为公主的责任。
这一点,是当年长公主殿下郑薇教给元康公主的,元康公主这些年里虽然没有完全懂得这个道理,但心中一直记住了,也一直在努力做到这一点。
年伯的劝说,也无需花费多少心思,不用说什么大道理,只道:“殿下,国朝若是不存,那么就没有右藏和公主什么事?本来当初宫中右藏的设立,就是皇家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倘若皇上和长公主殿下还在的话,也会将这些右藏用作军需的。”
如果她父皇还在的话,会不会将右藏用于军需,这一点,元康公主不知道,但是……
如果皇姑母还在的话,就一定会将右藏用于军需,帮助汪印打赢这一场仗,会想尽办法帮助国朝度过这场危机!
那既然皇姑母会一定会做的事情,那就证明是对的,那么她也会这样做。
对元康公主来说,影响她至深的、引导着她的行动的,不是那她国朝至尊的永昭帝,也不是她生身之母韦皇后,而是长公主这个教导她不长时间的皇姑母,已经薨逝了的长公主殿下郑薇。
于是,她顺着皇姑母的路去走,顺着自己的心去做,用宫中右藏暗中资助汪印和雁西卫。
现在,雁西卫终于胜利了,汪印带着士兵击败了大雍入侵者,国朝胜利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京兆的时候,元康公主喜极而泣。
在这一刻,她终于深深肯定,她做对了,她在国朝的稳定和安宁中出了一份力量!
如果皇姑母泉下有知,那也会感到心中喜悦吧?一定会的!
只有真正付出了,才能体会这一场战争是多么艰难,只有真正为这一场战作过贡献,才知道如今国朝的稳定来得多么不容易。
但是,现在国朝未稳,她的母亲,竟然要问罪于汪印?
刚听到这些传言的时候,元康公主简直惊呆了。
她知道自己母后一心只有权力,也知道自己母后脑子并不十分聪慧。
但是她的母后,怎么会愚蠢成这样?若是母后真的将汪印问罪,那么拼死护国的功臣最后得到了罪责,会寒了多少军中将领的心?国朝会至于何种境地?
这些日子以来,元康公主为了军需意思而殚精竭虑,但是她相信,率领着那么多士兵前去抗敌的汪印,在雁西卫那里拼死战斗的雁西卫兵将,一定会比她付出更多的心血。
对那里的士兵而言,这一场胜利,是用了二十万士兵填出来的,是汪印带着兵马硬生生杀出来的。
可是,母后完全不顾这些,也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将汪印问罪。
“母后,你这样做,可对得起那死去的二十万士兵?可对得起来这个国朝?”元康公主实在忍不住,再次进宫,就直接这样质问韦皇后。
“放肆!你这是什么态度?本宫是你的母后,你竟敢这样对本宫说话?”韦皇后怒极,冷声大喝道。
韦皇后已经放弃这个女儿了,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女儿还会急匆匆地进宫指责她,凭什么?
她如今正感到焦头烂额,听到这些话语,让她的烦闷的心情更是雪上加霜。
韦皇后咬牙切齿:都是郑薇那个贱人教坏了她的女儿,害得她女儿如今与她离心,她恨不得将郑薇拖出来鞭尸!
因为仗义出言,十皇子与韦皇后决裂了!
这是从坤宁宫传出来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朝廷上下。
韦皇后所说的那些话语遭受到官员的反对,当然不得人心,与之相反的,就是十皇子这一番话语了。
一时之间,朝廷官员对郑训这个十皇子都暗自称赞。
看来,这十皇子并不是愚孝之人,是个为国朝着想的人。
正因为众官员对韦皇后的的话感到无比寒心,自然就对郑训的话语多了无数暖意。
如今朝中的情况就是,韦皇后要坚决问罪于汪印,而朝中的官员,包括汪印等人,则无比反对韦皇后的话语。
即便不知道韦皇后是在争权的普通百姓们,也并不喜欢为韦皇后这种做法。
明明是汪督主率兵打了胜仗,是因为这样,国朝才能幸免于难。可是到了最后,怎么会被问罪呢?
韦皇后的做法,可不就像普通人家邀请客人来吃了宴席,刚刚才吃完,宴席都还没有来得及收拾,客人便已经摔碗骂人了。
这……这怎么说得过去?
也不知道韦皇后怎么想的,又或是她真的觉得只有时候才是最适合对付汪印,即便顶着众怒难犯,也一定要将汪印问罪。
她毕竟是大安朝的皇后,还有承恩公一系的的支持,倒也能一直硬撑着。
官员们极力反对,但一时也拿韦皇后无可奈何。
就这样,朝中竟然因为这个事情,而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
元康公主已经很久没有进过宫了,先前她因为质疑韦皇后杀害永昭帝,又因韦皇后执意追捕汪印及二十皇子,与韦皇后大吵一场之后,就没有进过宫了。
再者,她最近非常非常忙,忙着将宫中右藏秘密转换成各种军需物资,将这些物资供给雁西卫和汪印所需。
老实说来,她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心中多少有些不安的,但是汪印所派来的年伯来说服她,让她知道国朝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危险,让她知道这一战对国朝来说意味着什么。
若这一战雁西卫失败了,那么国朝就会有倾覆的危险。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任何一个人都会竭尽所能地帮助军中度过危机,极尽可能地为国朝增添一份力量。
更何况,她还是国朝的公主?
身为公主,既然享受了国朝的供养和百姓们的尊敬,自然要有所付出,如果只知索取而不知道反哺,那么迟早都会受到反噬。
身为公主,自然会有许多尊敬与荣耀,但更多的,是身为公主的责任。
这一点,是当年长公主殿下郑薇教给元康公主的,元康公主这些年里虽然没有完全懂得这个道理,但心中一直记住了,也一直在努力做到这一点。
年伯的劝说,也无需花费多少心思,不用说什么大道理,只道:“殿下,国朝若是不存,那么就没有右藏和公主什么事?本来当初宫中右藏的设立,就是皇家为了以备不时之需,倘若皇上和长公主殿下还在的话,也会将这些右藏用作军需的。”
如果她父皇还在的话,会不会将右藏用于军需,这一点,元康公主不知道,但是……
如果皇姑母还在的话,就一定会将右藏用于军需,帮助汪印打赢这一场仗,会想尽办法帮助国朝度过这场危机!
那既然皇姑母会一定会做的事情,那就证明是对的,那么她也会这样做。
对元康公主来说,影响她至深的、引导着她的行动的,不是那她国朝至尊的永昭帝,也不是她生身之母韦皇后,而是长公主这个教导她不长时间的皇姑母,已经薨逝了的长公主殿下郑薇。
于是,她顺着皇姑母的路去走,顺着自己的心去做,用宫中右藏暗中资助汪印和雁西卫。
现在,雁西卫终于胜利了,汪印带着士兵击败了大雍入侵者,国朝胜利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京兆的时候,元康公主喜极而泣。
在这一刻,她终于深深肯定,她做对了,她在国朝的稳定和安宁中出了一份力量!
如果皇姑母泉下有知,那也会感到心中喜悦吧?一定会的!
只有真正付出了,才能体会这一场战争是多么艰难,只有真正为这一场战作过贡献,才知道如今国朝的稳定来得多么不容易。
但是,现在国朝未稳,她的母亲,竟然要问罪于汪印?
刚听到这些传言的时候,元康公主简直惊呆了。
她知道自己母后一心只有权力,也知道自己母后脑子并不十分聪慧。
但是她的母后,怎么会愚蠢成这样?若是母后真的将汪印问罪,那么拼死护国的功臣最后得到了罪责,会寒了多少军中将领的心?国朝会至于何种境地?
这些日子以来,元康公主为了军需意思而殚精竭虑,但是她相信,率领着那么多士兵前去抗敌的汪印,在雁西卫那里拼死战斗的雁西卫兵将,一定会比她付出更多的心血。
对那里的士兵而言,这一场胜利,是用了二十万士兵填出来的,是汪印带着兵马硬生生杀出来的。
可是,母后完全不顾这些,也不顾朝中大臣的反对,执意要将汪印问罪。
“母后,你这样做,可对得起那死去的二十万士兵?可对得起来这个国朝?”元康公主实在忍不住,再次进宫,就直接这样质问韦皇后。
“放肆!你这是什么态度?本宫是你的母后,你竟敢这样对本宫说话?”韦皇后怒极,冷声大喝道。
韦皇后已经放弃这个女儿了,但她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女儿还会急匆匆地进宫指责她,凭什么?
她如今正感到焦头烂额,听到这些话语,让她的烦闷的心情更是雪上加霜。
韦皇后咬牙切齿:都是郑薇那个贱人教坏了她的女儿,害得她女儿如今与她离心,她恨不得将郑薇拖出来鞭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