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星阿扔下辎重和老弱妇孺,带着数千人快速行军,冒险将大炮装在船上,沿着苏子河逆流而上。
苏子河有些地段水流湍急,几百年后开发了不少漂流项目。
恰巧,马尔墩附近的河段,流速就非常湍急。马尔墩建在高山之上,崖下就是河水,两岸山峦耸峙,河床的高度落差是很大旳。
用船运炮,不仅要划船,还得在岸边拉纤。
紧赶慢赶,鞑子的运炮船只,半路上翻了一艘。时间急迫,也懒得去打捞,爱星阿在马尔墩西边靠岸,然后带着大炮火急火燎的进入战场。
可惜,马尔墩堡的石墙上,此时没有安放防御火炮,之前全都被拆去主战场了。
杨镇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方火炮推进。
“不能被动挨打,还得杀出去!”杨镇清对麾下将士说。
留下五百人守寨子,杨镇清带着其余数百人杀出。
满清的火炮,正被慢悠悠的抬上山。火炮前方,是三百多鞑子兵,用以掩护炮兵不被突袭。
这三百多鞑子兵,全是满清为数不多的火铳部队。
山道狭窄,站不得太多人。
眼见杨镇清带兵杀出,八旗军立即停止前进。三百多鞑子火铳兵,在最前方列阵,但他们是佯攻,前排会挡住后排的射击角度。就算几个鞑子兵在前排蹲着,也只第二排能正常射击。
大同军这边,情况刚好相反,居高临下,前面好几排都能开枪。
“砰砰砰!”
见面不说废话,双方都直接开火。
鞑子火铳兵倒下十余人,独立团这边,只有一个战士中枪。
“换火!”
后排无法射击的大同军,将填好弹药的火铳,迅速向前方传递,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第二次轮射。
满清那边,则不能如此操作。
因为鞑子的火铳,依旧是火绳枪。
火绳枪在射击时,需要分散站立,战场宽度严重不足。在狭窄的山道上,就更显得窘迫,一排只能站三四个人,而大同军一排可站七八人。并且害怕火绳缠绕碍事,火铳兵都是把火绳绕在自己身上的,想要把火铳传递出去非常麻烦。
地形劣势,火枪劣势,导致鞑子火铳兵只能被动挨打。
接连倒下六十多人,鞑子的前排火铳兵,终于有些扛不住了,呼喊着请求先撤到山下。
满达海和爱星阿,此刻都在更后面,根本看不清前面的战况。
满达海感觉有些不对劲,亲自朝前面挤去。他艰难的越过炮兵部队,几乎是从炮管上爬过去的,总算明白自己的火铳兵遭遇了什么。
“火铳营顶住,其余部队,前军变后军,徐徐撤回山下。”满达海当机立断,迅速下达指令。再这样打下去,全军都会崩溃在山道上,只能用火铳兵的性命,来争取退回山下的时间。
鞑子的这一次进攻,明显又失败了。
三百多鞑子火铳兵,几乎是全军覆没。被子弹打死的,只有几十人而已,其余鞑子火铳兵,死于被允许撤走时的追杀。
“上刺刀,杀!”
满达海等炮兵撤远了,才吹号示意火铳兵可以撤。这些一直挨打的鞑子,争先恐后转身逃命,被杨镇清率兵追着一阵乱捅。
此战,独立团3死8伤,灭掉超过三百个鞑子兵,并且摸尸体捡到许多弹药袋。
回到山下,满达海脸色阴沉。
马尔墩的寨墙,确实经不起炮轰。但想要使用大炮,必须把炮推到一定高度,否则鬼知道炮弹能打到哪里。
“楯车呢?”满达海问。
爱星阿回答:“楯车还在路上,而且数量不多。”
这些鞑子弃城而走,目的是快速突围,当然不可能把沉重的楯车全部带上。
满达海说道:“当年太祖攻打马尔墩,也是一直打不下来。最后堵住两边的下山通道,断绝寨中饮水,才把寨里的敌人逼得投降。可我们等不得,万一寨中存贮了十天以上的水,背后的南蛮子就要追上来了。”
“王爷说得极是。”爱星阿道。
“我军只能强攻,”满达海继续说,“寨里的敌军,数量应该不多。应当分出数千人,从河岸峭壁过去,在寨子东南边的山下,断绝其水源。等楯车来了,南北齐攻。北边用楯车推进,掩护火炮上山。南边楯车运不过去,却也可以佯攻,牵制敌军分兵防守。”
爱星阿说:“我立即派人去催楯车。”
满达海说:“等不及了,只用挑选精锐强攻。不能再用火铳兵掩护大炮上山,前面必须使用步甲精锐,用人命来填,炮兵踏着尸体过去!”
“这这能行吗?”爱星阿表示怀疑。
面对大同军的火铳,让步甲精锐在狭窄的山道冲锋。怕是还没冲过去近战,步甲精锐就死完了,便是没死完也崩溃了。
满达海咬牙道:“必须试一试,去挑选勇士吧。”
爱星阿还没动身,山坡上突然传来喊话声。
投降过来的安巴,举着一个铁皮喇叭,站在山坡上大喊:“山下的女真兄弟听着,我也是女真人。我叫安巴,是小堡那边的守将。只要放下兵器投降,你们就有活命的机会。你们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还受到了重用,可以继续打仗立功”
“赫图阿拉已经没了,太后和皇帝,都已经死在乱军中,大清朝廷没了啊。大清都亡了,你们还在给谁卖命?”
“快快放下武器投降,再不投降,就来不及了。大同天兵的二十万主力,正从萨尔浒赶过来。最迟一两天,就能杀到马尔墩,到时候你们就会被前后夹击!”
“想要投降的,顺着河岸峭壁,爬到东南边的山下,丢弃武器就能在南寨门投降”
鞑子这边,全军嘈杂。
山坡上喊话,山下都听得清楚。让他们心慌的,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满清太后和皇帝已经死了,二是大同军主力会很快抵达。
大同军都占了马尔墩,堵截鞑子的后路,那么这两个消息都极可能是真的。
爱星阿咆哮道:“都是谣言,大家不要相信!”
八旗军将士依旧惶恐不安,私底下议论纷纷,甚至有八旗贵族都想着逃命。
“好恶毒的计谋!”满达海快被气炸了肺。
他本来想,再派一支部队,顺着河岸峭壁,前往马尔墩的东南边山下。然后,南北齐攻,用人命填进寨里。
谁知杨镇清却让人喊话,说投降的就顺着峭壁跑去南边。
这让满达海犹豫起来,他如果派几千人过去,到时候恐怕还没南北夹击,去南边的鞑子兵就想着投降了。
满达海对爱星阿说道:“你亲自率兵去南边!”
“我”爱星阿也反应过来,当即说,“好,我去!”
爱星阿说服了一些八旗贵族,让他们不要相信谣言,然后带着各自的牛录,一起顺着河岸峭壁绕后。
河岸边虽然是峭壁,但也可供人通行,因为努尔哈赤时代就修过“便道”。
那些便道,一般是纤夫在走。
努尔哈赤凯旋而归时,这里河流湍急,物资都需要纤夫拉着,才能装船运回赫图阿拉。
爱星阿不敢穿甲胄,在岸边峭壁走得战战兢兢。只能单人通过,有时甚至容不下双脚,仅有一只脚可以踩到实地。他庆幸的是,峭壁底部内凹,山上的大同军就算丢石头,也基本不会砸中下面的人。
“前面好多南蛮子!”
一个八旗贵族惊呼,爱星阿正在注意脚下,连忙抬头往前看去,顿时吓得大喊:“快撤回去!”
却是独立团的主力部队,在接手赫图阿拉之后,留下随军的农兵守城,终于带着民夫和辎重赶来增援了。
爱星阿率领的八旗军,此刻全在岸边峭壁,如果继续往前走,就会被独立团给堵住。
当爱星阿返回大营时,满达海已经挑好敢死队。
“你怎回来了?”满达海问。
爱星阿面容苦涩:“蛮子来了援兵,怕是有几千上万人(包含运粮民夫)。”
满达海欲言又止,终于一声叹息:“没法打了。舍弃辎重,每人随身带些粮食,全部钻北边的山沟吧,能活着出去多少是多少。”
他们的背后,北边确实有几个山沟,但山沟走完就得翻山,大军物资不可能带得走的。
爱星阿说:“要不在山沟里设伏,说不定敌军冒进,我们又赢了呢。”
“只能试试看了。”满达海对此不报希望。
大同军不是大明的军队,就算设伏赢了一场,也不可能将大同军主力全部击败。
满达海想念当初跟明军打仗的时光,明军好几万人杀来,只要八旗军击溃一部,其余的明军部队就会主动逃跑。而且,八旗军攻击明军一部时,明军其他部队很少主动救援,八旗军可以从容的在战场腾挪。
大同军不一样啊,各部都跟疯狗一样。别说坐视友军被攻打,就算八旗军不去招惹,大同军都会主动奔袭过来。
“全军撤进山里。”满达海无奈下令。
他们原路退回去,跟鞑子大部汇合,带着老弱病残和辎重,一头扎进的北面的山沟。
那是一条死胡同,只有几里长,再往前全是山岭。
苏子河有些地段水流湍急,几百年后开发了不少漂流项目。
恰巧,马尔墩附近的河段,流速就非常湍急。马尔墩建在高山之上,崖下就是河水,两岸山峦耸峙,河床的高度落差是很大旳。
用船运炮,不仅要划船,还得在岸边拉纤。
紧赶慢赶,鞑子的运炮船只,半路上翻了一艘。时间急迫,也懒得去打捞,爱星阿在马尔墩西边靠岸,然后带着大炮火急火燎的进入战场。
可惜,马尔墩堡的石墙上,此时没有安放防御火炮,之前全都被拆去主战场了。
杨镇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敌方火炮推进。
“不能被动挨打,还得杀出去!”杨镇清对麾下将士说。
留下五百人守寨子,杨镇清带着其余数百人杀出。
满清的火炮,正被慢悠悠的抬上山。火炮前方,是三百多鞑子兵,用以掩护炮兵不被突袭。
这三百多鞑子兵,全是满清为数不多的火铳部队。
山道狭窄,站不得太多人。
眼见杨镇清带兵杀出,八旗军立即停止前进。三百多鞑子火铳兵,在最前方列阵,但他们是佯攻,前排会挡住后排的射击角度。就算几个鞑子兵在前排蹲着,也只第二排能正常射击。
大同军这边,情况刚好相反,居高临下,前面好几排都能开枪。
“砰砰砰!”
见面不说废话,双方都直接开火。
鞑子火铳兵倒下十余人,独立团这边,只有一个战士中枪。
“换火!”
后排无法射击的大同军,将填好弹药的火铳,迅速向前方传递,以极快的速度进行第二次轮射。
满清那边,则不能如此操作。
因为鞑子的火铳,依旧是火绳枪。
火绳枪在射击时,需要分散站立,战场宽度严重不足。在狭窄的山道上,就更显得窘迫,一排只能站三四个人,而大同军一排可站七八人。并且害怕火绳缠绕碍事,火铳兵都是把火绳绕在自己身上的,想要把火铳传递出去非常麻烦。
地形劣势,火枪劣势,导致鞑子火铳兵只能被动挨打。
接连倒下六十多人,鞑子的前排火铳兵,终于有些扛不住了,呼喊着请求先撤到山下。
满达海和爱星阿,此刻都在更后面,根本看不清前面的战况。
满达海感觉有些不对劲,亲自朝前面挤去。他艰难的越过炮兵部队,几乎是从炮管上爬过去的,总算明白自己的火铳兵遭遇了什么。
“火铳营顶住,其余部队,前军变后军,徐徐撤回山下。”满达海当机立断,迅速下达指令。再这样打下去,全军都会崩溃在山道上,只能用火铳兵的性命,来争取退回山下的时间。
鞑子的这一次进攻,明显又失败了。
三百多鞑子火铳兵,几乎是全军覆没。被子弹打死的,只有几十人而已,其余鞑子火铳兵,死于被允许撤走时的追杀。
“上刺刀,杀!”
满达海等炮兵撤远了,才吹号示意火铳兵可以撤。这些一直挨打的鞑子,争先恐后转身逃命,被杨镇清率兵追着一阵乱捅。
此战,独立团3死8伤,灭掉超过三百个鞑子兵,并且摸尸体捡到许多弹药袋。
回到山下,满达海脸色阴沉。
马尔墩的寨墙,确实经不起炮轰。但想要使用大炮,必须把炮推到一定高度,否则鬼知道炮弹能打到哪里。
“楯车呢?”满达海问。
爱星阿回答:“楯车还在路上,而且数量不多。”
这些鞑子弃城而走,目的是快速突围,当然不可能把沉重的楯车全部带上。
满达海说道:“当年太祖攻打马尔墩,也是一直打不下来。最后堵住两边的下山通道,断绝寨中饮水,才把寨里的敌人逼得投降。可我们等不得,万一寨中存贮了十天以上的水,背后的南蛮子就要追上来了。”
“王爷说得极是。”爱星阿道。
“我军只能强攻,”满达海继续说,“寨里的敌军,数量应该不多。应当分出数千人,从河岸峭壁过去,在寨子东南边的山下,断绝其水源。等楯车来了,南北齐攻。北边用楯车推进,掩护火炮上山。南边楯车运不过去,却也可以佯攻,牵制敌军分兵防守。”
爱星阿说:“我立即派人去催楯车。”
满达海说:“等不及了,只用挑选精锐强攻。不能再用火铳兵掩护大炮上山,前面必须使用步甲精锐,用人命来填,炮兵踏着尸体过去!”
“这这能行吗?”爱星阿表示怀疑。
面对大同军的火铳,让步甲精锐在狭窄的山道冲锋。怕是还没冲过去近战,步甲精锐就死完了,便是没死完也崩溃了。
满达海咬牙道:“必须试一试,去挑选勇士吧。”
爱星阿还没动身,山坡上突然传来喊话声。
投降过来的安巴,举着一个铁皮喇叭,站在山坡上大喊:“山下的女真兄弟听着,我也是女真人。我叫安巴,是小堡那边的守将。只要放下兵器投降,你们就有活命的机会。你们看我,不是活得好好的?还受到了重用,可以继续打仗立功”
“赫图阿拉已经没了,太后和皇帝,都已经死在乱军中,大清朝廷没了啊。大清都亡了,你们还在给谁卖命?”
“快快放下武器投降,再不投降,就来不及了。大同天兵的二十万主力,正从萨尔浒赶过来。最迟一两天,就能杀到马尔墩,到时候你们就会被前后夹击!”
“想要投降的,顺着河岸峭壁,爬到东南边的山下,丢弃武器就能在南寨门投降”
鞑子这边,全军嘈杂。
山坡上喊话,山下都听得清楚。让他们心慌的,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满清太后和皇帝已经死了,二是大同军主力会很快抵达。
大同军都占了马尔墩,堵截鞑子的后路,那么这两个消息都极可能是真的。
爱星阿咆哮道:“都是谣言,大家不要相信!”
八旗军将士依旧惶恐不安,私底下议论纷纷,甚至有八旗贵族都想着逃命。
“好恶毒的计谋!”满达海快被气炸了肺。
他本来想,再派一支部队,顺着河岸峭壁,前往马尔墩的东南边山下。然后,南北齐攻,用人命填进寨里。
谁知杨镇清却让人喊话,说投降的就顺着峭壁跑去南边。
这让满达海犹豫起来,他如果派几千人过去,到时候恐怕还没南北夹击,去南边的鞑子兵就想着投降了。
满达海对爱星阿说道:“你亲自率兵去南边!”
“我”爱星阿也反应过来,当即说,“好,我去!”
爱星阿说服了一些八旗贵族,让他们不要相信谣言,然后带着各自的牛录,一起顺着河岸峭壁绕后。
河岸边虽然是峭壁,但也可供人通行,因为努尔哈赤时代就修过“便道”。
那些便道,一般是纤夫在走。
努尔哈赤凯旋而归时,这里河流湍急,物资都需要纤夫拉着,才能装船运回赫图阿拉。
爱星阿不敢穿甲胄,在岸边峭壁走得战战兢兢。只能单人通过,有时甚至容不下双脚,仅有一只脚可以踩到实地。他庆幸的是,峭壁底部内凹,山上的大同军就算丢石头,也基本不会砸中下面的人。
“前面好多南蛮子!”
一个八旗贵族惊呼,爱星阿正在注意脚下,连忙抬头往前看去,顿时吓得大喊:“快撤回去!”
却是独立团的主力部队,在接手赫图阿拉之后,留下随军的农兵守城,终于带着民夫和辎重赶来增援了。
爱星阿率领的八旗军,此刻全在岸边峭壁,如果继续往前走,就会被独立团给堵住。
当爱星阿返回大营时,满达海已经挑好敢死队。
“你怎回来了?”满达海问。
爱星阿面容苦涩:“蛮子来了援兵,怕是有几千上万人(包含运粮民夫)。”
满达海欲言又止,终于一声叹息:“没法打了。舍弃辎重,每人随身带些粮食,全部钻北边的山沟吧,能活着出去多少是多少。”
他们的背后,北边确实有几个山沟,但山沟走完就得翻山,大军物资不可能带得走的。
爱星阿说:“要不在山沟里设伏,说不定敌军冒进,我们又赢了呢。”
“只能试试看了。”满达海对此不报希望。
大同军不是大明的军队,就算设伏赢了一场,也不可能将大同军主力全部击败。
满达海想念当初跟明军打仗的时光,明军好几万人杀来,只要八旗军击溃一部,其余的明军部队就会主动逃跑。而且,八旗军攻击明军一部时,明军其他部队很少主动救援,八旗军可以从容的在战场腾挪。
大同军不一样啊,各部都跟疯狗一样。别说坐视友军被攻打,就算八旗军不去招惹,大同军都会主动奔袭过来。
“全军撤进山里。”满达海无奈下令。
他们原路退回去,跟鞑子大部汇合,带着老弱病残和辎重,一头扎进的北面的山沟。
那是一条死胡同,只有几里长,再往前全是山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