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很好,值得一试,但却不是时候。”
范仲淹的话让唐奕心中一紧,气势也自然弱了下来。
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年在邓州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疯小子了,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即使想不周全,范仲淹一点,他也就都明白了。
确实,不是时候。
一来,汝南王之事刚刚平息,唐奕虽然抽身而出,但此时却也是最为敏感之时。若这个时候再起事端,很难不让朝臣有些别的想法。
所以,不管是唐奕,还是赵祯,这段时期最好的选择就是伏蛰,尽量别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以免惹来众怒。
二来,也就是柳师父所说——唐奕管的太多了。
现在的唐奕依旧是个白衣秀士,但是,且看这几年大宋的政、经之务,朝争、储位之事,等等,几乎都有唐奕的影子,这很难不让朝臣把他和“权臣”这个词联系到一起。要知道,那可不是一个好词儿。
更何况,唐奕现在只是白身就能这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是等他羽翼丰满,入朝为官,那还了得?
若是在这个时候,唐奕再把手伸到军队?
可想而知,不光武人之中会有阻拦,连文人都不可能任其做大。
“将门,那是大郎的根基,也是观澜商合的根本所在。”范仲淹看着唐奕,语重心长地道。“即使军制改革刻不容缓,但是,此时天时、地利、人合,都不在大郎这边,就更不能动这个根基了。”
“......”唐奕一阵无语。
“那怎么办?老师也是知道的,小子志在燕云,没有燕云,一切都是枉然。可就现在军中的情况,拿的回来吗?就算拿回来了,守得住吗?”
“要耐得住寂寞。”范仲淹缓声道。“这不是你急就办得来的,等吧!”
“等机会!”
......
“唉!”唐奕长叹一声。
或许,真的是他太心急了吧?
柳七公见唐奕唉声叹气的样子,不由想换个话头。
“正好大郎来了,我们几个老家伙正有事要求你。”
唐奕一愣,“师父有事,吩咐就是,还什么求不求的?”
柳永看了范仲淹一眼。
“我与你范师父、杜师父正在商量,看大郎能不能在望河坡边儿上,给我们找块清爽的地方?”
“师父要做什么用?”
柳永一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做什么用?入土为安呗。”
“......”唐奕愣住了。
倒不是柳七公谈起自己的入葬之所让他伤怀,而是.——
落叶归根。
别说是柳七公这样的大儒,就算是平民百姓,也讲究个死后入祖。不管是柳七公,还是范仲淹、杜衍,离世之后,都是要入祖宗坟茔的。
可是,听七公的意思,他是想葬在回山了。
柳永看出唐奕在想什么,悠然一叹,满目憧憬地看向窗外。
“实在是舍不得你们啊!”
“老夫要是再有几年薄命,一定要亲眼看着你们东华门外,金榜得名。然而,时不赋我,老夫等不到了。”
“我们几个老伙儿一商量,干脆也别回祖了,观澜早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了。”
“只求在观澜寻一处景致怡然之所,长眠于此,看着你们一代一代的儒生来了又走。想来,也是足以告慰终生了吧?”
唐奕眼泪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行!”
猛的一咬牙,“师父放心,我去办!”
柳永欣慰一笑,“那最好快些,趁着老夫还能动,临走之前,先去把好地方占了。”
“哈哈......”杜衍飒然一笑。“你这老家伙,心眼儿倒多,老夫不与你争便是!”
言语之中,尽是对生命的感悟与洒脱!
......
出了柳永的住所,唐奕叫来一个仆役,“去把我马大哥叫来。”
仆役领了命,街市那边去寻马大伟。
不一会儿,马大伟到了。
“大郎,何事?”
“大哥进趟城,去把开封最好的石匠给我找来。”
马大伟一愣,就找个石匠,怎么还让他亲自跑一趟?
不过,看唐奕的样子,应该是很重要的事儿,“行!那我这就去。”
“回来。”唐奕又叫住马大伟。
“算了,你还是去找一趟文扒皮吧,让他从工部给调几个御用的石匠。”
“行。”
......
回到小楼,君欣卓已经回来了,却不见萧巧哥的身影,应该是躲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君欣卓见唐奕脸色不对,“怎么了?谁又惹你了?”
唐奕疲惫的摊到躺椅上,“没谁惹我,就是心里堵得慌。”
君欣卓搬了个墩凳绕到躺椅后面,轻轻地给他揉着太阳穴。
“堵什么啊?不都挺好的吗?”
唐奕不言。
过了半天,又猛然道:“我要给柳师父立一块碑!”
“立呗,又没人拦着你。”
唐奕又道:“立一块,有观澜,就有他的碑!”
——————
接下来几日,唐奕也算难得的清闲,白天有课上课,没课发呆,早晚也与儒生们一起出操锻炼。
而杨怀玉的阎王营,则是真的成了阎王营。
唐奕提前打了招呼,这货知道来年春天要拉出去,所以玩了命地要在这最后一段时间把这一厢好兵训出来。
......
阎王营一认真,每天早上一起出操的神威营和观澜儒生们,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毕竟人家是全天候专职训练,而神威营却没那么系统,至于观澜儒生,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主业还是学习。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阎王营发了威,却激起了观澜儒生的争胜之心。
一帮“老子天下第一”的愣头青,哪受得了被军汉比下去?
现在都不用曹满江敦促,每天除了上课,都玩了命的练,非要和阎王营别一别苗头不可。
对此,唐奕只能莞尔一笑,好事儿,要的就是这股儿子劲头儿。
————————
九九重阳,登高祭祖。
唐奕是光杆司令,就他一个,父母的安身之所又远在邓州。所以,只和几位老师一同登高望远,应了个景就算了事。
而柳七公,唐奕特意让仆役用一架“滑竿儿”(竹轿)抬着。
登了高,带着几位师父没回住所,而是散步到观澜靠北的北屏山。
北屏峭立,原来是没有上山之路的,这段时间,唐奕让人强行在陡坡上顺山势凿出了一条小径。
这里,正是他给几位师父找的那处地方。
小心地搀扶着几位师父上山,行到山腰之处,地势一缓,蓦的出现一处平地,范仲淹等人虽有些气喘,却是眼前一亮。
“不错!”
“大郎确是找了一处好所在!”
......
范仲淹的话让唐奕心中一紧,气势也自然弱了下来。
他现在已经不是当年在邓州那个什么都不懂的疯小子了,朝堂上的那些弯弯绕,即使想不周全,范仲淹一点,他也就都明白了。
确实,不是时候。
一来,汝南王之事刚刚平息,唐奕虽然抽身而出,但此时却也是最为敏感之时。若这个时候再起事端,很难不让朝臣有些别的想法。
所以,不管是唐奕,还是赵祯,这段时期最好的选择就是伏蛰,尽量别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以免惹来众怒。
二来,也就是柳师父所说——唐奕管的太多了。
现在的唐奕依旧是个白衣秀士,但是,且看这几年大宋的政、经之务,朝争、储位之事,等等,几乎都有唐奕的影子,这很难不让朝臣把他和“权臣”这个词联系到一起。要知道,那可不是一个好词儿。
更何况,唐奕现在只是白身就能这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要是等他羽翼丰满,入朝为官,那还了得?
若是在这个时候,唐奕再把手伸到军队?
可想而知,不光武人之中会有阻拦,连文人都不可能任其做大。
“将门,那是大郎的根基,也是观澜商合的根本所在。”范仲淹看着唐奕,语重心长地道。“即使军制改革刻不容缓,但是,此时天时、地利、人合,都不在大郎这边,就更不能动这个根基了。”
“......”唐奕一阵无语。
“那怎么办?老师也是知道的,小子志在燕云,没有燕云,一切都是枉然。可就现在军中的情况,拿的回来吗?就算拿回来了,守得住吗?”
“要耐得住寂寞。”范仲淹缓声道。“这不是你急就办得来的,等吧!”
“等机会!”
......
“唉!”唐奕长叹一声。
或许,真的是他太心急了吧?
柳七公见唐奕唉声叹气的样子,不由想换个话头。
“正好大郎来了,我们几个老家伙正有事要求你。”
唐奕一愣,“师父有事,吩咐就是,还什么求不求的?”
柳永看了范仲淹一眼。
“我与你范师父、杜师父正在商量,看大郎能不能在望河坡边儿上,给我们找块清爽的地方?”
“师父要做什么用?”
柳永一笑,“都这把年纪了,还能做什么用?入土为安呗。”
“......”唐奕愣住了。
倒不是柳七公谈起自己的入葬之所让他伤怀,而是.——
落叶归根。
别说是柳七公这样的大儒,就算是平民百姓,也讲究个死后入祖。不管是柳七公,还是范仲淹、杜衍,离世之后,都是要入祖宗坟茔的。
可是,听七公的意思,他是想葬在回山了。
柳永看出唐奕在想什么,悠然一叹,满目憧憬地看向窗外。
“实在是舍不得你们啊!”
“老夫要是再有几年薄命,一定要亲眼看着你们东华门外,金榜得名。然而,时不赋我,老夫等不到了。”
“我们几个老伙儿一商量,干脆也别回祖了,观澜早就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了。”
“只求在观澜寻一处景致怡然之所,长眠于此,看着你们一代一代的儒生来了又走。想来,也是足以告慰终生了吧?”
唐奕眼泪唰的一下就下来了。
“行!”
猛的一咬牙,“师父放心,我去办!”
柳永欣慰一笑,“那最好快些,趁着老夫还能动,临走之前,先去把好地方占了。”
“哈哈......”杜衍飒然一笑。“你这老家伙,心眼儿倒多,老夫不与你争便是!”
言语之中,尽是对生命的感悟与洒脱!
......
出了柳永的住所,唐奕叫来一个仆役,“去把我马大哥叫来。”
仆役领了命,街市那边去寻马大伟。
不一会儿,马大伟到了。
“大郎,何事?”
“大哥进趟城,去把开封最好的石匠给我找来。”
马大伟一愣,就找个石匠,怎么还让他亲自跑一趟?
不过,看唐奕的样子,应该是很重要的事儿,“行!那我这就去。”
“回来。”唐奕又叫住马大伟。
“算了,你还是去找一趟文扒皮吧,让他从工部给调几个御用的石匠。”
“行。”
......
回到小楼,君欣卓已经回来了,却不见萧巧哥的身影,应该是躲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君欣卓见唐奕脸色不对,“怎么了?谁又惹你了?”
唐奕疲惫的摊到躺椅上,“没谁惹我,就是心里堵得慌。”
君欣卓搬了个墩凳绕到躺椅后面,轻轻地给他揉着太阳穴。
“堵什么啊?不都挺好的吗?”
唐奕不言。
过了半天,又猛然道:“我要给柳师父立一块碑!”
“立呗,又没人拦着你。”
唐奕又道:“立一块,有观澜,就有他的碑!”
——————
接下来几日,唐奕也算难得的清闲,白天有课上课,没课发呆,早晚也与儒生们一起出操锻炼。
而杨怀玉的阎王营,则是真的成了阎王营。
唐奕提前打了招呼,这货知道来年春天要拉出去,所以玩了命地要在这最后一段时间把这一厢好兵训出来。
......
阎王营一认真,每天早上一起出操的神威营和观澜儒生们,就有点跟不上趟了。
毕竟人家是全天候专职训练,而神威营却没那么系统,至于观澜儒生,那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主业还是学习。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阎王营发了威,却激起了观澜儒生的争胜之心。
一帮“老子天下第一”的愣头青,哪受得了被军汉比下去?
现在都不用曹满江敦促,每天除了上课,都玩了命的练,非要和阎王营别一别苗头不可。
对此,唐奕只能莞尔一笑,好事儿,要的就是这股儿子劲头儿。
————————
九九重阳,登高祭祖。
唐奕是光杆司令,就他一个,父母的安身之所又远在邓州。所以,只和几位老师一同登高望远,应了个景就算了事。
而柳七公,唐奕特意让仆役用一架“滑竿儿”(竹轿)抬着。
登了高,带着几位师父没回住所,而是散步到观澜靠北的北屏山。
北屏峭立,原来是没有上山之路的,这段时间,唐奕让人强行在陡坡上顺山势凿出了一条小径。
这里,正是他给几位师父找的那处地方。
小心地搀扶着几位师父上山,行到山腰之处,地势一缓,蓦的出现一处平地,范仲淹等人虽有些气喘,却是眼前一亮。
“不错!”
“大郎确是找了一处好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