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六章 军心稳固
徐梁眼神死死的盯着战场。
战场上响起了凌乱的火铳声响,满清正白旗的汉军头顶之上,升腾起一股烟雾,那是他们在放火铳。
高燕的将旗果然受到了影响,正在急速前进的队伍忽然停止,旋即以更快的速速开始往前突击。
围绕高燕的是一群火器兵。以及大量的预备团兵马。
战略态势并没有因为高燕的带兵冲击有所缓解。
遭受到白摆牙喇骑兵冲击的左翼第三团呈现出疲惫的态势,蓝色的骑兵意识到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拼死的扑杀。
这也就是第三团,由徐敬业这老兵油子率领,在损失极其惨重的情况下,依然死死支撑,换做旁人,这这队伍早就崩溃了。
楼车之上众人面露悲戚之色,似乎已经看到了左翼崩溃的局面。
“还有多少兵马?”徐梁的余光看到了焦急的邵一峰,转头过去问道。
“陛下,全都被高燕带去了。”邵一峰道:“再有教导营和保护圣驾的战兵预备营。”
“辅兵呢?”徐梁问道。
“差不多有一个营。”邵一峰利索道。
“传兵,所有部队迅速集结。”徐梁又对邵一峰说道:“赶紧,给我穿戴铠甲。”
李岩等人纷纷下马,单膝跪地,“陛下,战争不是赌博啊。”
“等到老兵来了,是可以解决战斗,但是第一敌人会跑,第二新兵的士气就没了。”徐梁挤出一个微笑,“参谋部以及随行的文武官员,组成队列,撤出永安,邵一峰,执行命令。”
“既然如此,臣恳请代替陛下出阵!”邵一峰抱拳道。
“不不不,你去了战场没有什么用处!我的遗书在德州的书房里。新兵嘛,仗可以打得不好,但是不能失去精神。朕的部队去了问题,就得朕去解决。这是朕与满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决战,哪怕是朕战死了,这口气也不能丢。”徐梁镇定的穿戴着铠甲,身子一沉。
徐梁接过军盔,表情并不如何严峻,轻轻的捋了捋军盔上的红色璎子。
徐梁一边儿戴上牛皮手套,一边说道:“升旗!”
“陛下……”闻言,邵一峰犹豫道:“升龙旗么?”
徐梁反问道:“我还有什么旗?”
李岩此时有些惊慌了,他没有想到,这么久过去了,徐梁依然那么热血。在这个时候,依然要亲临前线。
这一点儿,出身草莽的李自成都没办法跟他比。
这才是真正的雄主。
可是这台危险了。
李岩几个健步窜上去,按住了徐梁的辔头,“陛下,兵凶战危,请为帝国全局考虑,让臣替您去吧?”
“你去管什么用?”
徐梁推开李岩,用力一震缰绳,朝列队完毕的后备部队跑了过去。邵一峰连忙呼和亲卫军,这群家伙早就摩拳擦掌了,跃跃欲战了。至于中军旗牌官则有些措手不及,连忙追了上来。
李岩甚至想要开口咒骂徐梁一顿不顾全大局,但是此时此刻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大声呐喊道:“还他娘的站着干什么?去保护陛下!参谋部是爷们的随我来!”说罢翻身上马,追随徐梁而去。
教导营、仅剩下的预备战兵营和辅兵营已经全部列成方阵,等到徐梁训话。
徐梁从三个营的方阵前面跑过,嘶吼道:“之前你们都认为自己不是主力,现在机会来了。跟着朕的龙旗,随朕杀!”
“愿为陛下效死!”
“愿为陛下效死!”
数千将士举起手中的兵刃,齐声呐喊。他们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他们的陛下,已经在金銮殿坐了龙椅的陛下,依然与往常一样充满了血性,要带着他们厮杀。
此时每一个将士,都仿佛一匹点燃了热血的狼。
徐梁从腰间抽出了昔日里朱慈烺做皇帝时赠给自己的宝剑,斜指着天空,呐喊道:“诸位,随我杀敌!”
话音落下,徐梁调转马头,朝着缓缓溃败的三团杀了过去。
邵一峰赶忙带着亲卫部队追上徐梁,将其护卫在中间,他故意放慢马速,让其他的部队有充足的时间追上。
两丈多高的黄龙旗插在战车之上,被马匹拉着,瞄着邵一峰身后的护背旗和盔旗紧紧的追着。
战车之上,擂鼓官,急促的敲打着战鼓,每一次敲打都能激起将士们昂扬的战意。
战场之上突然出现的龙旗让巴纳哈明白了一切。
难怪自己会陷入此等危局,原来是徐梁这个家伙在指挥。自己陷入此等困境,不足为奇。
他眼看着即将要被击溃的明军又重新站稳脚跟,哪怕是勇悍的白甲巴牙喇都难以推动,整个后槽牙都痒痒难耐。
这些明军就像是生怕死不了一般往前冲,很快就将那支被打疲的明军替换下去。
行伍接替时本来是战阵最为脆弱的时候,但是对面的明军却在接替时变得格外骁勇,甚至还打出了个小小的反击,打得正蓝旗的甲兵几乎忍不住撤退,只是因为惧怕巴牙喇当场格杀,才硬挺过了这一轮。
教导营的精锐很快接替了三团,在击退满清的短暂空隙里,站稳了阵脚。
只有优秀的战兵才能被选入教导部,其中自然也包括之前战斗受伤致残的老兵。他们的工作就是锻炼自己的战技,同时研究如何将这种战技传授给其他士兵。邵一峰带来参加会战的教导营,肯定是经过筛选的。
每倒下一个教导营的官兵,都是新军的巨大损失。
徐梁带着侍卫队,紧贴在教导队身后,龙旗高高飘扬在明军左翼的上空。
巴哈纳一度想亲自带队冲向这支部队,阵斩敌将。但是有那么个瞬间,入关之后每天都能吃到的粳米和鲜肉让他迟疑了。他拔刀吼道:“巴牙喇!给我冲!杀了徐梁。把那面龙旗给我夺过来!”
充当侍卫的白甲巴牙喇发出一声声呼啸,如同围猎一般,冲向了明军左翼。他们拔出马弓,远远朝龙旗射箭,同时也给前面的甲兵施加压力,让他们更拼命地朝前压进。
正蓝旗的甲兵和身穿红色军装的新军兵一排排倒下,后续的战兵毫无迟疑地踏着地上的鲜血冲上去,镗钯铰开长枪,长枪刺入让身体。每一秒钟都有鲜血喷洒的声音。
“那边!”徐梁高举宝剑,指向一个缺口。
一个白甲巴牙喇杀开一条血路,甲兵纷纷围在他身侧,护住两翼。其他巴牙喇纷纷朝这个接战点靠空,形成一支尖锥,刺入明军阵列。
在过去的明清之战中,这种精锐突击。撕裂阵线,明军溃逃的戏码无数次上演,是清军屡试不爽的战术。只要眼前这些明军转身逃跑,随后而来的步甲马甲就会一拥而上,展开血腥屠杀。
事实上,绝大比例的伤亡都是因为溃逃而产生的。真正死于接战的兵士并不很多。只要心理素质过硬,有足够过硬的纪律支持,这种战术就只能显出原始和简陋。
教导营按照阵型变化训练,在抵御白甲兵突击的同时,缓缓分向两侧,将这支锥子放进来。喜出望外的巴牙喇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应对战术,挥刀挺进。为刀头的血液而兴奋。其后的甲兵也纷纷聚拢,要将这个缺口扯得更大。
“战!战!战!”
奋起的明兵如同被压到底的弹簧,终于爆发出齐声怒吼。瞬息之间,六七支长枪、镗钯斜向里刺出,扎进冲锋在前的巴牙喇甲胄之中,将他重重挑落在地。一个火兵嘶吼着扑了上去,紧紧抓住巴牙喇的甲胄,挚出匕首。从领口扎了进去。
凶悍的巴牙喇一手握住了匕首,一手卡住那火兵的脖子,用力拧转,发出让人牙酸的骨骼碎裂声。
徐梁亲眼看到了这一幕,挚出手弩,绞弦上箭,不等扣动机括。那巴牙喇已经被一杆长枪刺入眼眶,透脑而死。
他旋即抬起手臂,视野中正是另一个巴牙喇在朝他狞笑,用力踢动马腹。想要跨过薄薄的人墙,来完成斩将夺旗的壮举。
徐梁心中没有一丝波动,仿佛上班打开电脑一般平常,端平弩机,透过望山瞄准目标,手指用力扣动机括,弩弦发出嘣地一声,弩箭直取那巴牙喇的左目。
那巴牙喇挥动长刀,眼看就要了将那弩箭打落,斜刺里扎来一杆长枪,正中那巴牙喇的手臂。正是邵一峰带领的侍卫队。
巴牙喇手臂一软,再想摇身避让那弩箭也来不及了,正中眼眶。他长嚎一声,转眼间又被冲上前的侍卫捅破了脖颈,口中吐出汩汩血沫,摔下马来。
好不容易锲入明军阵列的巴牙喇终于无从前行,在付出了十余骑的死伤之后,终于退了出去。明军因此而带来的伤亡,却足足有数十人,足以见建奴白甲的凶悍。
徐梁虽碍于大局,并不适合战场上猛冲。但他知道自己的作用,只要自己站在这里,金龙大旗不倒,对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而言就是极大的鼓舞!
徐梁再次绞动弩机,估算着射程,朝一个正蓝旗甲兵射去。
……
高燕在战场的另一头,看到教导营的旗帜已经冲到了三团的前面,知道这是最后一支还能算是战斗力的队伍。他旋即看到了陛下的龙旗,这说明后方已经再难挤出一兵一卒,胜败就此一举!
在心里暗暗感激陛下并没有埋怨自己冲动的同时,也彻底下定决心。
“火铳!抵近放!”高燕放声吼道。
新成立的燧发枪营很快冲到了阵前,赶在对面鸟铳兵正在装填弹药的时候,完成了射击阵列,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随着口令完成每一个分解动作。
“放!”连长高声喝令道。
火铳兵扣动扳机,击锤带动钳口上的燧石,重重打在火门旁边。冒出的火星引燃火药,将枪膛里的铅子喷射出去。
“放!”排长再次高声喊道。
第二排的士兵取代了前排,进入射击位置,直接进行射击。
随后是第三排,第四排……当第五次齐射之后,第一排的士兵已经再次完成了填装,可以进入射击了。
正白旗汉军的鸟铳队已经崩溃了。
十几门弗朗机炮被运到了阵前,瞄准清兵阵列射出了两枚五斤重的铁弹。
高燕乘势带着战兵预备营冲上了第一线,彻底击溃了正白旗汉军的阵地。他转首望去,看到满清甲兵已经切入了自己的左侧后。
“侧翼进攻!”高燕拔出长刀,率先朝左翼冲去。一个包衣阿哈避让不及,被高燕一刀砍下了头颅。
预备营跟着高燕的将旗,转向左翼,朝满清的右侧翼冲杀。
整个战场上,像是刮起了一股风,各部的长官顺着风,自觉不自觉地转动方向,攻击满清的侧翼。这对于重装防御放在正面排头的明军而言并不合理,因为如此一来,长枪兵和镗钯手,乃至火兵,都变成了排头。反倒是冲击力极强的藤牌手圆盾手,变成了一路纵队,有力使不出,自发地开始绕圈包围。
然而侧翼突遭袭击也让满清阵列大为震动,即便是单兵素质较强的甲兵,以及勇悍的巴牙喇,也对突然变化的战场形态感到焦虑和疑惑,一时间落入了两个方向的夹击之中。
巴哈纳看到石廷柱的汉军已经溃退,似乎有撤出战场的意思,连忙传令巴牙喇先行撤回,然后是收拢甲兵,将剩下的民夫和包衣驱赶到阵前,用来阻碍明军的进攻,保存战力撤出的战局。
因为战场已经从正面对抗变成了斜切,进而变成了中段正切,巴哈纳即便成功收拢了甲兵主力,也导致正蓝旗和汉军旗被明军从中割裂。
“撤!”巴哈纳看着眼下的情形,知道事不可为,继续僵持,只能被全军消灭。只得命令甲兵先行撤退,让巴牙喇和骑兵占据冲锋位置,一旦明军追赶,就会受到了满清铁骑的阻击。
巴哈纳一撤,石廷柱也只能抛弃一切重火力,带着人马往东北方向撤出战场。
徐梁眼神死死的盯着战场。
战场上响起了凌乱的火铳声响,满清正白旗的汉军头顶之上,升腾起一股烟雾,那是他们在放火铳。
高燕的将旗果然受到了影响,正在急速前进的队伍忽然停止,旋即以更快的速速开始往前突击。
围绕高燕的是一群火器兵。以及大量的预备团兵马。
战略态势并没有因为高燕的带兵冲击有所缓解。
遭受到白摆牙喇骑兵冲击的左翼第三团呈现出疲惫的态势,蓝色的骑兵意识到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拼死的扑杀。
这也就是第三团,由徐敬业这老兵油子率领,在损失极其惨重的情况下,依然死死支撑,换做旁人,这这队伍早就崩溃了。
楼车之上众人面露悲戚之色,似乎已经看到了左翼崩溃的局面。
“还有多少兵马?”徐梁的余光看到了焦急的邵一峰,转头过去问道。
“陛下,全都被高燕带去了。”邵一峰道:“再有教导营和保护圣驾的战兵预备营。”
“辅兵呢?”徐梁问道。
“差不多有一个营。”邵一峰利索道。
“传兵,所有部队迅速集结。”徐梁又对邵一峰说道:“赶紧,给我穿戴铠甲。”
李岩等人纷纷下马,单膝跪地,“陛下,战争不是赌博啊。”
“等到老兵来了,是可以解决战斗,但是第一敌人会跑,第二新兵的士气就没了。”徐梁挤出一个微笑,“参谋部以及随行的文武官员,组成队列,撤出永安,邵一峰,执行命令。”
“既然如此,臣恳请代替陛下出阵!”邵一峰抱拳道。
“不不不,你去了战场没有什么用处!我的遗书在德州的书房里。新兵嘛,仗可以打得不好,但是不能失去精神。朕的部队去了问题,就得朕去解决。这是朕与满清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决战,哪怕是朕战死了,这口气也不能丢。”徐梁镇定的穿戴着铠甲,身子一沉。
徐梁接过军盔,表情并不如何严峻,轻轻的捋了捋军盔上的红色璎子。
徐梁一边儿戴上牛皮手套,一边说道:“升旗!”
“陛下……”闻言,邵一峰犹豫道:“升龙旗么?”
徐梁反问道:“我还有什么旗?”
李岩此时有些惊慌了,他没有想到,这么久过去了,徐梁依然那么热血。在这个时候,依然要亲临前线。
这一点儿,出身草莽的李自成都没办法跟他比。
这才是真正的雄主。
可是这台危险了。
李岩几个健步窜上去,按住了徐梁的辔头,“陛下,兵凶战危,请为帝国全局考虑,让臣替您去吧?”
“你去管什么用?”
徐梁推开李岩,用力一震缰绳,朝列队完毕的后备部队跑了过去。邵一峰连忙呼和亲卫军,这群家伙早就摩拳擦掌了,跃跃欲战了。至于中军旗牌官则有些措手不及,连忙追了上来。
李岩甚至想要开口咒骂徐梁一顿不顾全大局,但是此时此刻他也没有别的办法,大声呐喊道:“还他娘的站着干什么?去保护陛下!参谋部是爷们的随我来!”说罢翻身上马,追随徐梁而去。
教导营、仅剩下的预备战兵营和辅兵营已经全部列成方阵,等到徐梁训话。
徐梁从三个营的方阵前面跑过,嘶吼道:“之前你们都认为自己不是主力,现在机会来了。跟着朕的龙旗,随朕杀!”
“愿为陛下效死!”
“愿为陛下效死!”
数千将士举起手中的兵刃,齐声呐喊。他们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个时候,他们的陛下,已经在金銮殿坐了龙椅的陛下,依然与往常一样充满了血性,要带着他们厮杀。
此时每一个将士,都仿佛一匹点燃了热血的狼。
徐梁从腰间抽出了昔日里朱慈烺做皇帝时赠给自己的宝剑,斜指着天空,呐喊道:“诸位,随我杀敌!”
话音落下,徐梁调转马头,朝着缓缓溃败的三团杀了过去。
邵一峰赶忙带着亲卫部队追上徐梁,将其护卫在中间,他故意放慢马速,让其他的部队有充足的时间追上。
两丈多高的黄龙旗插在战车之上,被马匹拉着,瞄着邵一峰身后的护背旗和盔旗紧紧的追着。
战车之上,擂鼓官,急促的敲打着战鼓,每一次敲打都能激起将士们昂扬的战意。
战场之上突然出现的龙旗让巴纳哈明白了一切。
难怪自己会陷入此等危局,原来是徐梁这个家伙在指挥。自己陷入此等困境,不足为奇。
他眼看着即将要被击溃的明军又重新站稳脚跟,哪怕是勇悍的白甲巴牙喇都难以推动,整个后槽牙都痒痒难耐。
这些明军就像是生怕死不了一般往前冲,很快就将那支被打疲的明军替换下去。
行伍接替时本来是战阵最为脆弱的时候,但是对面的明军却在接替时变得格外骁勇,甚至还打出了个小小的反击,打得正蓝旗的甲兵几乎忍不住撤退,只是因为惧怕巴牙喇当场格杀,才硬挺过了这一轮。
教导营的精锐很快接替了三团,在击退满清的短暂空隙里,站稳了阵脚。
只有优秀的战兵才能被选入教导部,其中自然也包括之前战斗受伤致残的老兵。他们的工作就是锻炼自己的战技,同时研究如何将这种战技传授给其他士兵。邵一峰带来参加会战的教导营,肯定是经过筛选的。
每倒下一个教导营的官兵,都是新军的巨大损失。
徐梁带着侍卫队,紧贴在教导队身后,龙旗高高飘扬在明军左翼的上空。
巴哈纳一度想亲自带队冲向这支部队,阵斩敌将。但是有那么个瞬间,入关之后每天都能吃到的粳米和鲜肉让他迟疑了。他拔刀吼道:“巴牙喇!给我冲!杀了徐梁。把那面龙旗给我夺过来!”
充当侍卫的白甲巴牙喇发出一声声呼啸,如同围猎一般,冲向了明军左翼。他们拔出马弓,远远朝龙旗射箭,同时也给前面的甲兵施加压力,让他们更拼命地朝前压进。
正蓝旗的甲兵和身穿红色军装的新军兵一排排倒下,后续的战兵毫无迟疑地踏着地上的鲜血冲上去,镗钯铰开长枪,长枪刺入让身体。每一秒钟都有鲜血喷洒的声音。
“那边!”徐梁高举宝剑,指向一个缺口。
一个白甲巴牙喇杀开一条血路,甲兵纷纷围在他身侧,护住两翼。其他巴牙喇纷纷朝这个接战点靠空,形成一支尖锥,刺入明军阵列。
在过去的明清之战中,这种精锐突击。撕裂阵线,明军溃逃的戏码无数次上演,是清军屡试不爽的战术。只要眼前这些明军转身逃跑,随后而来的步甲马甲就会一拥而上,展开血腥屠杀。
事实上,绝大比例的伤亡都是因为溃逃而产生的。真正死于接战的兵士并不很多。只要心理素质过硬,有足够过硬的纪律支持,这种战术就只能显出原始和简陋。
教导营按照阵型变化训练,在抵御白甲兵突击的同时,缓缓分向两侧,将这支锥子放进来。喜出望外的巴牙喇丝毫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应对战术,挥刀挺进。为刀头的血液而兴奋。其后的甲兵也纷纷聚拢,要将这个缺口扯得更大。
“战!战!战!”
奋起的明兵如同被压到底的弹簧,终于爆发出齐声怒吼。瞬息之间,六七支长枪、镗钯斜向里刺出,扎进冲锋在前的巴牙喇甲胄之中,将他重重挑落在地。一个火兵嘶吼着扑了上去,紧紧抓住巴牙喇的甲胄,挚出匕首。从领口扎了进去。
凶悍的巴牙喇一手握住了匕首,一手卡住那火兵的脖子,用力拧转,发出让人牙酸的骨骼碎裂声。
徐梁亲眼看到了这一幕,挚出手弩,绞弦上箭,不等扣动机括。那巴牙喇已经被一杆长枪刺入眼眶,透脑而死。
他旋即抬起手臂,视野中正是另一个巴牙喇在朝他狞笑,用力踢动马腹。想要跨过薄薄的人墙,来完成斩将夺旗的壮举。
徐梁心中没有一丝波动,仿佛上班打开电脑一般平常,端平弩机,透过望山瞄准目标,手指用力扣动机括,弩弦发出嘣地一声,弩箭直取那巴牙喇的左目。
那巴牙喇挥动长刀,眼看就要了将那弩箭打落,斜刺里扎来一杆长枪,正中那巴牙喇的手臂。正是邵一峰带领的侍卫队。
巴牙喇手臂一软,再想摇身避让那弩箭也来不及了,正中眼眶。他长嚎一声,转眼间又被冲上前的侍卫捅破了脖颈,口中吐出汩汩血沫,摔下马来。
好不容易锲入明军阵列的巴牙喇终于无从前行,在付出了十余骑的死伤之后,终于退了出去。明军因此而带来的伤亡,却足足有数十人,足以见建奴白甲的凶悍。
徐梁虽碍于大局,并不适合战场上猛冲。但他知道自己的作用,只要自己站在这里,金龙大旗不倒,对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将士而言就是极大的鼓舞!
徐梁再次绞动弩机,估算着射程,朝一个正蓝旗甲兵射去。
……
高燕在战场的另一头,看到教导营的旗帜已经冲到了三团的前面,知道这是最后一支还能算是战斗力的队伍。他旋即看到了陛下的龙旗,这说明后方已经再难挤出一兵一卒,胜败就此一举!
在心里暗暗感激陛下并没有埋怨自己冲动的同时,也彻底下定决心。
“火铳!抵近放!”高燕放声吼道。
新成立的燧发枪营很快冲到了阵前,赶在对面鸟铳兵正在装填弹药的时候,完成了射击阵列,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随着口令完成每一个分解动作。
“放!”连长高声喝令道。
火铳兵扣动扳机,击锤带动钳口上的燧石,重重打在火门旁边。冒出的火星引燃火药,将枪膛里的铅子喷射出去。
“放!”排长再次高声喊道。
第二排的士兵取代了前排,进入射击位置,直接进行射击。
随后是第三排,第四排……当第五次齐射之后,第一排的士兵已经再次完成了填装,可以进入射击了。
正白旗汉军的鸟铳队已经崩溃了。
十几门弗朗机炮被运到了阵前,瞄准清兵阵列射出了两枚五斤重的铁弹。
高燕乘势带着战兵预备营冲上了第一线,彻底击溃了正白旗汉军的阵地。他转首望去,看到满清甲兵已经切入了自己的左侧后。
“侧翼进攻!”高燕拔出长刀,率先朝左翼冲去。一个包衣阿哈避让不及,被高燕一刀砍下了头颅。
预备营跟着高燕的将旗,转向左翼,朝满清的右侧翼冲杀。
整个战场上,像是刮起了一股风,各部的长官顺着风,自觉不自觉地转动方向,攻击满清的侧翼。这对于重装防御放在正面排头的明军而言并不合理,因为如此一来,长枪兵和镗钯手,乃至火兵,都变成了排头。反倒是冲击力极强的藤牌手圆盾手,变成了一路纵队,有力使不出,自发地开始绕圈包围。
然而侧翼突遭袭击也让满清阵列大为震动,即便是单兵素质较强的甲兵,以及勇悍的巴牙喇,也对突然变化的战场形态感到焦虑和疑惑,一时间落入了两个方向的夹击之中。
巴哈纳看到石廷柱的汉军已经溃退,似乎有撤出战场的意思,连忙传令巴牙喇先行撤回,然后是收拢甲兵,将剩下的民夫和包衣驱赶到阵前,用来阻碍明军的进攻,保存战力撤出的战局。
因为战场已经从正面对抗变成了斜切,进而变成了中段正切,巴哈纳即便成功收拢了甲兵主力,也导致正蓝旗和汉军旗被明军从中割裂。
“撤!”巴哈纳看着眼下的情形,知道事不可为,继续僵持,只能被全军消灭。只得命令甲兵先行撤退,让巴牙喇和骑兵占据冲锋位置,一旦明军追赶,就会受到了满清铁骑的阻击。
巴哈纳一撤,石廷柱也只能抛弃一切重火力,带着人马往东北方向撤出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