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公主出家的时候,公主府里的宫女和女官全部都跟着一起出家了。
云栖观说起来是个道观,其实,却是宁国公主府的非红尘版本,里面的人和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贺皇后生了一子一女,皇子虽然成人却早逝,唯一活着的女儿,自然成了大楚最尊贵的公主。太宗又是贺皇后扶植上位,对贺皇后和宁国公主,尊敬有加,待遇远超皇室众人。这样尊贵的身份,宁国公主并没什么理由,厌弃红尘。
只是,在她慕少艾的时候,却恋上了东海王的世子贺续,也就是贺皇后的侄子,第二任东海王。
且不说贺家恨极了周家,宁国公主作为周家的嫡出公主,也没理由嫁给一个被圈禁的落魄前朝王爷。所以,这段感情,自然是有始无终,还没开花的时候,就已经夭折。
贺皇后只想女儿快快乐乐,做一个富贵公主,安享太平盛世。并不愿意宁国公主卷入贺家和周家的漩涡里去。
虽然贺皇后也想扶植贺家,却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也成为这些争斗的一个棋子。至于东海王世子是真的喜欢,还是假的喜欢宁国公主,贺皇后都不会答应这门亲事。宁国公主挣扎了数次,始终无法摆脱贺皇后的控制。东海王世子很快就娶妻生子,远远避开了宁国公主。一个在京城,一个在济南府,两地相隔,宁国公主的这段感情,只能无疾而终。
直到贺皇后去世,京城风声鹤唳,太宗收拾贺家的心思也越发明显,宁国公主才从这段单相思的感情里走了出来,承担起贺家外孙女的职责,守护贺家。
太宗奉贺皇后为太后,于公于私,孝道伦理,太宗都没法公开对贺皇后的独女宁国公主下手。两厢抗衡,最后的结果,是东海王贺绪疯癫去世,留下一个几岁的幼子。
在宁国公主心目里,她所守护的贺家,只有贺绪一人。所以,贺绪一死,她也放弃红尘,出家做了道姑。
宁国公主一出家,贺家再无倚靠。贺绪的独子贺安继任做了第三任东海王,只是,没多久就死在王府。太宗又挑了个旁支的孩子,赐名贺谨,过继到贺绪的名下,做了第四任东海王。
这些,宁国公主再也不会放在心上。贺绪已死,她对贺家的感情,也就消失殆尽。
至于英王,宁国公主也曾听说过,是皇兄太宗寝宫的宫女所生。生母早亡,英王就被邓皇后安排给了方淑妃抚养。眼下肃宗登基,英王这个十三皇子,就出宫开府,得了亲王的封号头衔。
当然,宁国公主知道的,比这些还要多上一些。
贺皇后送了许多贺家女儿进宫,太宗的妃嫔里面,就有不少贺家女子。有些用的真名,有些用的假名,有些是贺家血脉,有些是贺家家臣的女儿。
这一点,宁国公主也知道个七八成。至于里面有些什么人,又有哪些生育皇子公主,宁国公主并不清楚。可她隐约听母后提过,皇兄太宗的十三皇子。
贺皇后是个精于计算的女子,无利绝不早起,她若是提到了十三皇子,那这个十三皇子,多半有些故事。
只是,对于英王,宁国公主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些。
太宗着手对付贺家的时候,宁国公主已经出家。当时英王不过三四岁,宁国公主也不记得,自己是否见过这个侄子。至于英王的模样,宁国公主更是一无所知。
这次出京,宁国公主虽有故地追忆旧人的想法,却不打算过多涉及俗世。贺家早已经不是她记忆中的贺家了,东海王也早已经不是她血脉相连的人,宁国公主心上,现在的东海王府,并没有太多分量。
她是大楚的大长公主,只要不出意外,一生都能得享富贵,何必为了外人冒险。聪明如她母亲贺皇后,最终还是惨淡收场,宁国公主心里,倒是颇有些无为的想法。
英王跟了道姑,低头进了宁国公主的屋子。
“侄子周锦,见过姑母。”这是英王聪明的地方,他不提宁国大长公主的封号,只提姑侄的血缘关系。不管宁国公主是否全心向道,这点孺慕之情,总不会拒之门外。
果然,宁国大长公主听了清越的少年声音,心中颇有些感慨。
太宗虽然给了她这个妹妹无数尊崇,却丝毫没有亲近之意。似乎优待宁国公主,就是他对贺皇后的孝心,而这个孝心,又是给全天下的人看的。
所以,宁国公主出家之前,虽然常见太宗皇帝,兄妹之间却不亲近。
眼下见了太宗的幺儿,宁国公主也不禁感慨,时光如梭,爱恨都罢,最后谁都免不了黄土一抔。
“起来吧,”宁国公主语气温和,“这一路南下,辛苦你了……”
谁知,英王一抬头,宁国公主却愣在了当场。英王心中暗自吃惊,外甥像舅,莫非,他跟东海王贺绪长的想象?
东海王和宁国公主的事,皇室里面很多人都知道,宁国公主矢志不嫁,就是为了东海王贺绪。之后贺绪疯癫去世,没多久,宁国公主也出家做了云栖真人。
潘知远在边上轻轻咳嗽了一声,宁国公主倒是回过神来了,吩咐英王坐下,又让人送了茶水。
宁国公主收了诧异神态,稍稍恢复了镇定,问了几句嫂子邓太后,又问了几句英王出宫开府的事情。虽然琐碎,倒是符合一个姑母的身份。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宁国公主赐了些东西,就让身边的道姑,送了英王出去。
等英王一走,宁国公主长吁了一口气,看向潘知远,“你知道的?”
潘知远微微点头,“真人已经是世外之人,何必管那红尘里面的是与非,真与假?”
英王长的太像第二任东海王贺绪,宁国公主和贺绪是青梅竹马,自然熟知他少年时候的模样。
宁国公主这会儿见了英王,自然大吃一惊。看来,当年母后提及十三皇子,是因为他也是贺家女子生的皇子。
云栖观说起来是个道观,其实,却是宁国公主府的非红尘版本,里面的人和事,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贺皇后生了一子一女,皇子虽然成人却早逝,唯一活着的女儿,自然成了大楚最尊贵的公主。太宗又是贺皇后扶植上位,对贺皇后和宁国公主,尊敬有加,待遇远超皇室众人。这样尊贵的身份,宁国公主并没什么理由,厌弃红尘。
只是,在她慕少艾的时候,却恋上了东海王的世子贺续,也就是贺皇后的侄子,第二任东海王。
且不说贺家恨极了周家,宁国公主作为周家的嫡出公主,也没理由嫁给一个被圈禁的落魄前朝王爷。所以,这段感情,自然是有始无终,还没开花的时候,就已经夭折。
贺皇后只想女儿快快乐乐,做一个富贵公主,安享太平盛世。并不愿意宁国公主卷入贺家和周家的漩涡里去。
虽然贺皇后也想扶植贺家,却不希望,自己的女儿,也成为这些争斗的一个棋子。至于东海王世子是真的喜欢,还是假的喜欢宁国公主,贺皇后都不会答应这门亲事。宁国公主挣扎了数次,始终无法摆脱贺皇后的控制。东海王世子很快就娶妻生子,远远避开了宁国公主。一个在京城,一个在济南府,两地相隔,宁国公主的这段感情,只能无疾而终。
直到贺皇后去世,京城风声鹤唳,太宗收拾贺家的心思也越发明显,宁国公主才从这段单相思的感情里走了出来,承担起贺家外孙女的职责,守护贺家。
太宗奉贺皇后为太后,于公于私,孝道伦理,太宗都没法公开对贺皇后的独女宁国公主下手。两厢抗衡,最后的结果,是东海王贺绪疯癫去世,留下一个几岁的幼子。
在宁国公主心目里,她所守护的贺家,只有贺绪一人。所以,贺绪一死,她也放弃红尘,出家做了道姑。
宁国公主一出家,贺家再无倚靠。贺绪的独子贺安继任做了第三任东海王,只是,没多久就死在王府。太宗又挑了个旁支的孩子,赐名贺谨,过继到贺绪的名下,做了第四任东海王。
这些,宁国公主再也不会放在心上。贺绪已死,她对贺家的感情,也就消失殆尽。
至于英王,宁国公主也曾听说过,是皇兄太宗寝宫的宫女所生。生母早亡,英王就被邓皇后安排给了方淑妃抚养。眼下肃宗登基,英王这个十三皇子,就出宫开府,得了亲王的封号头衔。
当然,宁国公主知道的,比这些还要多上一些。
贺皇后送了许多贺家女儿进宫,太宗的妃嫔里面,就有不少贺家女子。有些用的真名,有些用的假名,有些是贺家血脉,有些是贺家家臣的女儿。
这一点,宁国公主也知道个七八成。至于里面有些什么人,又有哪些生育皇子公主,宁国公主并不清楚。可她隐约听母后提过,皇兄太宗的十三皇子。
贺皇后是个精于计算的女子,无利绝不早起,她若是提到了十三皇子,那这个十三皇子,多半有些故事。
只是,对于英王,宁国公主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些。
太宗着手对付贺家的时候,宁国公主已经出家。当时英王不过三四岁,宁国公主也不记得,自己是否见过这个侄子。至于英王的模样,宁国公主更是一无所知。
这次出京,宁国公主虽有故地追忆旧人的想法,却不打算过多涉及俗世。贺家早已经不是她记忆中的贺家了,东海王也早已经不是她血脉相连的人,宁国公主心上,现在的东海王府,并没有太多分量。
她是大楚的大长公主,只要不出意外,一生都能得享富贵,何必为了外人冒险。聪明如她母亲贺皇后,最终还是惨淡收场,宁国公主心里,倒是颇有些无为的想法。
英王跟了道姑,低头进了宁国公主的屋子。
“侄子周锦,见过姑母。”这是英王聪明的地方,他不提宁国大长公主的封号,只提姑侄的血缘关系。不管宁国公主是否全心向道,这点孺慕之情,总不会拒之门外。
果然,宁国大长公主听了清越的少年声音,心中颇有些感慨。
太宗虽然给了她这个妹妹无数尊崇,却丝毫没有亲近之意。似乎优待宁国公主,就是他对贺皇后的孝心,而这个孝心,又是给全天下的人看的。
所以,宁国公主出家之前,虽然常见太宗皇帝,兄妹之间却不亲近。
眼下见了太宗的幺儿,宁国公主也不禁感慨,时光如梭,爱恨都罢,最后谁都免不了黄土一抔。
“起来吧,”宁国公主语气温和,“这一路南下,辛苦你了……”
谁知,英王一抬头,宁国公主却愣在了当场。英王心中暗自吃惊,外甥像舅,莫非,他跟东海王贺绪长的想象?
东海王和宁国公主的事,皇室里面很多人都知道,宁国公主矢志不嫁,就是为了东海王贺绪。之后贺绪疯癫去世,没多久,宁国公主也出家做了云栖真人。
潘知远在边上轻轻咳嗽了一声,宁国公主倒是回过神来了,吩咐英王坐下,又让人送了茶水。
宁国公主收了诧异神态,稍稍恢复了镇定,问了几句嫂子邓太后,又问了几句英王出宫开府的事情。虽然琐碎,倒是符合一个姑母的身份。
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宁国公主赐了些东西,就让身边的道姑,送了英王出去。
等英王一走,宁国公主长吁了一口气,看向潘知远,“你知道的?”
潘知远微微点头,“真人已经是世外之人,何必管那红尘里面的是与非,真与假?”
英王长的太像第二任东海王贺绪,宁国公主和贺绪是青梅竹马,自然熟知他少年时候的模样。
宁国公主这会儿见了英王,自然大吃一惊。看来,当年母后提及十三皇子,是因为他也是贺家女子生的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