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
    随着府君押题的出现。
    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白纸上。
    许清宵有些惊讶,没想到府君押的题,竟然和老师猜的差不多一样。
    看来自己老师有点东西啊。
    “安国之题吗?倒也符合当下情景。”
    “恩,大魏王朝立国七百余年,武帝七伐,却依旧无力回天,国家社稷摇摇欲坠,安国之题,合情合理。”
    “若以安国为题,想来北边依旧不太安宁啊。”
    议论声响起,众人念念有词,望着安国二字,他们心中感慨万千。
    历代的文人,无非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国不安宁,何来盛世?
    若无盛世,又怎能读书?
    “诸位,这是家父所猜之题,今日请诸位前来,也是畅聊此题。”
    “当然具体是否,还是要等府试开考才能知晓,家父也只是猜测一二罢了。”
    “在座各位,有想法的可以开口,畅谈无言,互相交流。”
    李鑫出声,指着白纸说道。
    位座中,王儒喝了口果酒,压着声音与许清宵道。
    “李鑫公子也要参加府试,这题八九不离十,府君用了心,好好琢磨一下。”
    王儒压着声音提醒许清宵,让他用心去听和琢磨。
    许清宵点了点头,也明白这次宴会的主要目的了。
    “府君之子都参加府试,看来陛下真的很在乎这次府试。”
    “将押题说出,让大家参考,无非是验题和拓展思维。”
    “古人不是傻子啊。”
    许清宵心中瞬间判断出一些信息。
    李鑫请大家来吃饭,美曰其名是说府君押题,给大家提个醒,其主要目的,为的是验证自题,以及拓展思维。
    想来李鑫应该写好了相应文章,看看大家的思路是不是一样,或者从中优选。
    喝了口果酒,许清宵也没多说什么,他对这个题目有一定思路,但好不好不知道,先听大家怎么说。
    “李公子,诸位公子,安国之题,我的确有一些见解。”
    有人开口了。
    能来这个宴会者,皆然都是有头有脸,读过几年书的人,若是能出个风头,自然是好事。
    随着他开口,众人纷纷点头,李鑫更是笑道:“荀公子请说,我等洗耳恭听。”
    后者穿着青灰色长袍,将酒杯放下,看着众人道。
    “所谓安国,其意安定国家。”
    “然,武帝七次北伐,却饮恨瀚海,边疆之乱,北境蛮夷,始终对我大魏虎视眈眈。”
    “蛮夷不除,边疆不定,何以安国?”
    “所以,在下认为,若府试真以安国为题,其核心在外。”
    他出声,字字珠玑,字正腔圆,饱含着感情,对边疆之乱,蛮夷祸根充满着愤怒。
    声音落下,不少人点头,皆为认可。
    “荀公子所言极是,李某也是如此思考,外乱不止,国家何以安定。”
    “靖城之耻犹在眼前,蛮族之恨,铭记于心。”
    李鑫感慨,他认可对方所说。
    而由他带头认可,众人的声音逐渐响起。
    “恩,蛮夷不除,何来安国,边疆不定,空谈盛世。”
    “是啊,武帝年间,若不是一场大雪,蛮夷早就被灭,当真是意难平。”
    “如今陛下登基,想来也要做一番事业,若能根除蛮夷之祸,乃大魏之福,就怕难以根除,又惹来一场靖城之耻,那就是泼天的罪过。”
    “自古女子称帝,前所未闻,开万象之原始,辟千古之奇谈,也不知能否齐名。”
    众人议论,或许是喝了不少酒,说的话越来越放肆,尺度也越来越大。
    许清宵连忙咳嗽一声,端起酒杯道。
    “诸位,大魏国耻,犹记在心,但我等也莫要萧条,理应牢记耻辱,为国报效,为君分忧,为百姓造福,来,共饮一杯。”
    许清宵出声喊道。
    这要是还让他们继续说,估计说着说着就要开始喷皇帝了。
    万一事情传到皇帝耳中,自己无缘无故被牵连就麻烦了。
    不管当今皇帝是什么性格,能不能听忠言,反正想要好好活着就别作死。
    许清宵这一番话说出,众人皆有感染,纷纷举杯共饮。
    不过让许清宵有些惊讶的是。
    涉及到皇帝,好像大家并不是特别在乎,尤其是李鑫,按理说他是府君之子,更加顾及这个东西,却没有任何阻止的迹象。
    想来应该是文人言语比较自由。
    但不管如何,许清宵还是谨慎一些,免得祸从口出。
    饮酒过后。
    众人继续围绕安国这个话题去谈。
    但大多数谈论的还是外族入侵话题。
    许清宵沉默不语,只是认真聆听,不过内心有自己的想法。
    众人所说很有道理。
    只是许清宵却感觉,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毕竟要真是这个意思,那皇帝也就别当了。
    有道是攘外必先安内。
    外面的事情再怎么样,终究有冲缓余地,即便是蛮夷再杀到靖城,他也做不到灭国。
    战线布局,民心问题,资源分配,以及治国安家,哪一个不能让蛮夷头疼的?
    光靠杀有用吗?
    肯定是没用。
    所以【安国】,绝对不是边境问题。
    百无一用是书生,让书生去谈战争历史,无非就是纸上谈兵,一堆马后炮。
    不去战场,不了解真正的战争,所谈的一切都是扯淡。
    所以皇帝应该没这么蠢,让一群书生谈论战争。
    这个安国。
    应该是......经济。
    恩。
    经济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外部问题小于内部问题,以史为鉴,大多数国家破灭,其原因就是内部出了问题。
    而这个内部,无非就是两个。
    朝堂与百姓。
    藩王、权臣、党派,为朝堂之根。
    经济、农业、生活,为百姓之源。
    朝堂的事情,轮不到一群书生来指手画脚,那种级别的战斗,用脚指头都能玩死一批人。
    所以如果皇帝以‘安国’为题。
    其根本应该是‘安治国家’。
    如何让国家安宁,让百姓吃饱喝足。
    一旦百姓吃饱喝足,就会减少许多争纷,而且百姓对国家也会产生巨大的信赖。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外族打进来了,关我屁事?反正无非是日子再苦一点,甚至恨不得赶紧打进来。
    可若是百姓吃饱喝足,还有闲钱去勾栏听曲,真要打仗了,谁不气?
    我每天过得美滋滋,你来破坏我幸福生活?爷跟你拼了。
    所以安国之策。
    应是百姓,百姓之源,应是柴米油盐,而这一切都应是银两。
    通俗一点就是。
    铜板子。
    许清宵心中笃定了方向,但明面上不说,他是读书人,但不是圣人。
    说出去干啥?显摆自己很有能耐?然后被人抄题?
    好话可以一直说,又不要钱。
    这种东西还是少说,人家认可不认可都是一回事,没必要出这个风头。
    恩,猥琐发育,稳住。
    宴会上。
    待许清宵回过神时,却发现众人有些悲苦,原本还很热闹,突然一下画风就变了。
    “国家耻辱,历历在目,我等读书人,只能寒窗苦读,却不能为国贡献,当真是羞愧啊。”
    “是啊,当世的繁华,离不开先辈们的牺牲,北境蛮夷,不如猪狗。”
    “待有朝一日,我能入兵部,去北境征战,我定要杀的蛮夷绝后。”
    话题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的开始抨击北境蛮夷。
    许清宵在周凌家读过不少书籍,其中有提到过北境蛮夷的。
    北境蛮夷是大魏子民心中的一根刺,时时刻刻都在刺痛着天下人。
    蛮夷之流,天生适合当武者,身强体壮,而且筋脉自通,这是种族优势。
    十个大魏士兵打不过一个蛮夷,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好在的是,老天爷给了你体能上的天赋,就会在智力上削弱,大部分蛮夷智力都一般。
    他们入侵大魏,烧伤抢掠都是小事,重点是一些惨无人道的虐杀。
    靖城之耻,不仅仅只是打到京都附近。
    而是以种种惨无人寰的手段,虐杀着中原百姓。
    这才是真正的愤怒点。
    这也是大魏立国以来,最想要做的事情,横扫蛮夷,统一北方势力,再韬光养晦,一举镇压边境,完成史无前例的大统一。
    不过九代君王都做不到,这一代其实更难做到。
    最有希望的还是武帝,只可惜还是败了。
    “蛮夷之罪,罄竹难书,此情此景,当真想作诗一首,以泄心恨,奈何文墨不足,难登大雅。”
    “在场可有人愿赋诗一首吗?”
    李鑫开口,他痛斥蛮族,想要作诗,可惜文化不足,就将目光看向众人。
    这一刻,场面安静下来了。
    倒不是没有人会作诗,只是突然作诗有些难度,临场发挥倒不是不行,可这么多人看着,万一念的不好,岂不是成了笑话。
    许清宵坐在下方,他喝了口酒,非常能理解大家的感觉。
    毕竟读是读了几年书,写写文章还行,反正想到什么写什么,作诗就不一样,没点文化真做不出来。
    又要应景,又要应情,还要押韵,又不能是口水诗,万一说错了,惹来笑话,可是毁名声的事情。
    能理解。
    不过就在此时,有人忽然看向许清宵,不由起身笑道。
    “李公子,我听闻陈星河,陈兄作诗极好,不过陈兄貌似没来,他师弟许清宵倒是来了,不如请清宵兄吟诗一首?”
    这人开口。
    面上满是笑容,看着许清宵如此说道。
    只一瞬间,众人的目光全部聚来。
    许清宵有些懵了。
    哈?
    让我作诗?
    我会作个毛啊,毛你知道吗?
    还有,我好像没得罪过你吧?
    不对,我刚才还夸过你,没想到你竟然这样对我?
    好啊好,我要记住你的名字,以后再也不夸了。
    许清宵是有点懵了,他喝酒喝的好好,突然让自己作诗?
    他才不干。
    自己这点文化,作出来的诗就是丢人现眼,不干不干。

章节目录

大魏读书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七月未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月未时并收藏大魏读书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