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无论有没有胎记,他都是汪曲。
其实,话摊开来说,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直白坦诚的说完,反倒没了忐忑纠结。
“对,你是汪曲。”
笙歌肯定道。
“只是,我这个人树敌不少,争议良多,你作为我的弟弟,以后貌似也少不了麻烦,所以做好心理准备。”
她的身份,她所要做的事情,就注定了她对生活不会风平浪静。
只要有机会,史官文人,便不会放过她。
所以,以后也有小少年心烦的了。
“我不怕。”
争议也好,麻烦也罢,都不怕。
“知道你不怕。”
笙歌翻了个白眼,小小年纪就能够面不改色拿着刀在自己胸口上划拉那么大口子的,怎么着都不像是会怕麻烦的。
“好了,这伤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疤都不会留。”
“还有,别胡思乱想了。”
“你与他不同,你是弟弟。”
他……
他是老父亲的角色。
就是借她十个胆子,她也不敢对着大圣喊弟弟。
“好。”
小少年,不对,应该是汪曲。
汪曲没有再追问,沉声应了下来。
笙歌松了口气,就怕这个小家伙不依不饶。
“你既然是我的弟弟,日后也要把皇贵妃娘娘当作家人长辈在敬重。”
“她养大了我,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我求了一个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机会。”
“若不是她,我可能如今还在京城呢,更别提遇到你还救了你了。”
万贵妃是她在这个世界这十余年,最喜欢的一个人。
她是要为万贵妃养老送终的。
小少年点头,应了下来。
汪直。
万贵妃。
这就是他此生活着的意义了。
……
距离大同府越来越近,笙歌的心也越来越不平静。
从她踏入大同府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是宦官汪直,而是大同府都指挥使。
大同府的兵马,一应听她调令。
不得不说,明宪宗还真是舍得,就这么把大同府都给了她。
到时候,她窝在大同府练兵,京城那帮想要拿唾沫淹死她,笔杆子戳死她的官员也是鞭长莫及了。
只是,这大同府为何跟她想象中不太一样。
汪曲牵着马,笙歌驻足望着不远处宏伟古朴的城墙,以及城墙南门东倒西歪每个成形的守城门士兵,皱了皱眉。
再怎么说,大同府也算是大明朝九边重镇,京城的屏障,为何懒散至极。
凭什么防御外敌?
就凭历朝历代的先辈们一代代在大同修筑的长城吗?
这个都指挥使,怕是没那么好当。
笙歌和汪曲慢慢向城门走去,城门口有痞里痞气的士兵手中的长矛对向普通的平民百姓在收取入城门保护费,一脸的理直气壮本该如此。
身为士兵,本该保家卫国,护佑城中百姓安居乐业,可什么时候手中的兵器挥向了弱者,挥向了他们本该誓死守护的人民。
“城门税?”
笙歌看向了挡住她去路的人,面色蜡黄,眼神浑浊,虚的不得了。
“当今天子勤政爱民,体恤百姓,何时加收了城门税,我竟不知。”
笙歌冷声道。
坐在皇城之中,永远都看不到这世间真正的样子。
有的只是歌功颂德,有的只是风调雨顺,天下万安。
“皇城有没有小爷我不知道,但这大同府身为边陲重镇,收城门税不是理所应当吗?”
带头的士兵凶神恶煞的瞪着笙歌。
看着也算是锦衣华服的富家公子,怎么扣扣搜搜的连几个铜板都舍不得掏。
“你这话说的,真让我不知道理所应当四个字应该怎么写。”
“知府的意思?”
“指挥使的意思?”
反正皇位上坐着的那个没脸收这个税。
而新鲜出炉的指挥使就是她自己。
虽说大同府的都指挥使这么多年形同虚设,但最起码也是堂堂正正的正三品。
都指挥使司是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手里实打实握着地方军权。
按理说,不至于被一个四品知府拿捏。
可偏偏这些年大同府流水的指挥使,铁打的知府,自然知府大人就成了这城内独一号的人物了。
“士兵在城门口轮岗,本是为了盘查危险,而不是盘剥百姓。”
“告诉你们知府大人,新任的都指挥使到了。”
“我就在这里等着了,看看你们的知府大人何时前来迎接。”
“对了,我姓汪。”
也不知汪曲从哪里寻来一把椅子,笙歌很是自然的坐了下来。
还真真是天高皇帝远,小小的知府过的就像土皇帝似的,税法都别具一格。
府衙内,冠冕堂皇的知府大人一听这姓,联想到京中不日前传的沸沸扬扬的消息,心下一慌。
姓汪……
昭德宫养大的那位小祖宗,皇上的心腹。
无数人猜来猜去,都没想道当今的天子竟然不管不顾直接空降汪直为正三品的都指挥使。
还派来了这里……
以后的日子怕是得夹起尾巴小心翼翼的伺候着这位爷了。
想来娇生惯养在深宫长大的宦官,至多也就是体验下生活,厌了倦了,自然就回到皇城那个锦绣堆了。
稳住,别慌。
“下官大同知府不知指挥使大人今日到来,有失远迎,还请大人赎罪。”
能屈能伸,方显大英雄本色。
知府大人脸上堆着笑,满脸的谦卑,看着笙歌就好似看着财神爷。
“刘知府言重了。”
“我只是有一事不解,我大明税法,何时多了一条城门税。”
“这些年我身为掌印,各方大事都略有了解,可对这一桩,独独有些疑问。”
笙歌并没有刻意遮掩自己的身份。
就在城门口,当着来来往往无数百姓的面,如同唠家常一般承认了自己太监的身份。
“城门税?”
知府大人不解的反问道。
“下官失察,任这大同府数年竟不知还有人似收城门税,是下官之过。”
“下官这就派人去查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一句失察,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
这就是官场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皇上挂念边疆百姓生活疾苦,这才派了我前来,也不知有没有打扰到知府大人?”
无论有没有胎记,他都是汪曲。
其实,话摊开来说,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
直白坦诚的说完,反倒没了忐忑纠结。
“对,你是汪曲。”
笙歌肯定道。
“只是,我这个人树敌不少,争议良多,你作为我的弟弟,以后貌似也少不了麻烦,所以做好心理准备。”
她的身份,她所要做的事情,就注定了她对生活不会风平浪静。
只要有机会,史官文人,便不会放过她。
所以,以后也有小少年心烦的了。
“我不怕。”
争议也好,麻烦也罢,都不怕。
“知道你不怕。”
笙歌翻了个白眼,小小年纪就能够面不改色拿着刀在自己胸口上划拉那么大口子的,怎么着都不像是会怕麻烦的。
“好了,这伤过一段时间就好了,疤都不会留。”
“还有,别胡思乱想了。”
“你与他不同,你是弟弟。”
他……
他是老父亲的角色。
就是借她十个胆子,她也不敢对着大圣喊弟弟。
“好。”
小少年,不对,应该是汪曲。
汪曲没有再追问,沉声应了下来。
笙歌松了口气,就怕这个小家伙不依不饶。
“你既然是我的弟弟,日后也要把皇贵妃娘娘当作家人长辈在敬重。”
“她养大了我,冒天下之大不韪,为我求了一个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机会。”
“若不是她,我可能如今还在京城呢,更别提遇到你还救了你了。”
万贵妃是她在这个世界这十余年,最喜欢的一个人。
她是要为万贵妃养老送终的。
小少年点头,应了下来。
汪直。
万贵妃。
这就是他此生活着的意义了。
……
距离大同府越来越近,笙歌的心也越来越不平静。
从她踏入大同府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是宦官汪直,而是大同府都指挥使。
大同府的兵马,一应听她调令。
不得不说,明宪宗还真是舍得,就这么把大同府都给了她。
到时候,她窝在大同府练兵,京城那帮想要拿唾沫淹死她,笔杆子戳死她的官员也是鞭长莫及了。
只是,这大同府为何跟她想象中不太一样。
汪曲牵着马,笙歌驻足望着不远处宏伟古朴的城墙,以及城墙南门东倒西歪每个成形的守城门士兵,皱了皱眉。
再怎么说,大同府也算是大明朝九边重镇,京城的屏障,为何懒散至极。
凭什么防御外敌?
就凭历朝历代的先辈们一代代在大同修筑的长城吗?
这个都指挥使,怕是没那么好当。
笙歌和汪曲慢慢向城门走去,城门口有痞里痞气的士兵手中的长矛对向普通的平民百姓在收取入城门保护费,一脸的理直气壮本该如此。
身为士兵,本该保家卫国,护佑城中百姓安居乐业,可什么时候手中的兵器挥向了弱者,挥向了他们本该誓死守护的人民。
“城门税?”
笙歌看向了挡住她去路的人,面色蜡黄,眼神浑浊,虚的不得了。
“当今天子勤政爱民,体恤百姓,何时加收了城门税,我竟不知。”
笙歌冷声道。
坐在皇城之中,永远都看不到这世间真正的样子。
有的只是歌功颂德,有的只是风调雨顺,天下万安。
“皇城有没有小爷我不知道,但这大同府身为边陲重镇,收城门税不是理所应当吗?”
带头的士兵凶神恶煞的瞪着笙歌。
看着也算是锦衣华服的富家公子,怎么扣扣搜搜的连几个铜板都舍不得掏。
“你这话说的,真让我不知道理所应当四个字应该怎么写。”
“知府的意思?”
“指挥使的意思?”
反正皇位上坐着的那个没脸收这个税。
而新鲜出炉的指挥使就是她自己。
虽说大同府的都指挥使这么多年形同虚设,但最起码也是堂堂正正的正三品。
都指挥使司是明朝设立于地方的军事指挥机关,手里实打实握着地方军权。
按理说,不至于被一个四品知府拿捏。
可偏偏这些年大同府流水的指挥使,铁打的知府,自然知府大人就成了这城内独一号的人物了。
“士兵在城门口轮岗,本是为了盘查危险,而不是盘剥百姓。”
“告诉你们知府大人,新任的都指挥使到了。”
“我就在这里等着了,看看你们的知府大人何时前来迎接。”
“对了,我姓汪。”
也不知汪曲从哪里寻来一把椅子,笙歌很是自然的坐了下来。
还真真是天高皇帝远,小小的知府过的就像土皇帝似的,税法都别具一格。
府衙内,冠冕堂皇的知府大人一听这姓,联想到京中不日前传的沸沸扬扬的消息,心下一慌。
姓汪……
昭德宫养大的那位小祖宗,皇上的心腹。
无数人猜来猜去,都没想道当今的天子竟然不管不顾直接空降汪直为正三品的都指挥使。
还派来了这里……
以后的日子怕是得夹起尾巴小心翼翼的伺候着这位爷了。
想来娇生惯养在深宫长大的宦官,至多也就是体验下生活,厌了倦了,自然就回到皇城那个锦绣堆了。
稳住,别慌。
“下官大同知府不知指挥使大人今日到来,有失远迎,还请大人赎罪。”
能屈能伸,方显大英雄本色。
知府大人脸上堆着笑,满脸的谦卑,看着笙歌就好似看着财神爷。
“刘知府言重了。”
“我只是有一事不解,我大明税法,何时多了一条城门税。”
“这些年我身为掌印,各方大事都略有了解,可对这一桩,独独有些疑问。”
笙歌并没有刻意遮掩自己的身份。
就在城门口,当着来来往往无数百姓的面,如同唠家常一般承认了自己太监的身份。
“城门税?”
知府大人不解的反问道。
“下官失察,任这大同府数年竟不知还有人似收城门税,是下官之过。”
“下官这就派人去查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一句失察,把自己的责任推卸的干干净净。
这就是官场啊,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皇上挂念边疆百姓生活疾苦,这才派了我前来,也不知有没有打扰到知府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