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平州萧氏
第374章新式农具
河北道的流民,以及幽州和蓟州的流民源源不断进入营州,使李贞治下的人口不断膨胀。
事实上,在这些流民到来之前,营州地广人稀,只有几万人口而已,就再加上高句丽旧地和三韩地区的百姓,人口也不足百万。
在众多的势力中,李贞的势力算是比较小的,然而在吸纳了这些流民之后,李贞的实力就开始快速膨胀。
有了人口,就相当于有了兵源,有了生产的劳动力,可以发展经济,可以积累更多的物资。
本来以自己治下的人口不多,养活五万士兵,老百姓的负担都很重,李贞甚至想到了裁军,先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实力再说。
但有了这些流民的加入,李贞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以这些流民增加的速度来看,用不了两年,自己治下的人口就会大幅增加,新增加的人口所生产的粮食,创造的经济价值完全可以养得起五万军队,而老百姓的生活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有所提升。
如此一来,反而促进了更多的人进入营州,提升营州的实力,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为自己夺争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叮!宿主完成作务内政达人,系统奖励宿主麦绰图纸一张,推镰图纸一张,翻车式龙骨车图纸一张,踏犁图纸一张。”
李贞眉头一皱,口中说道:“系统,你这次也太扣门了吧,这都是些什么东西啊。”
“宿主,这些都是宋代才出现的农具,将它们的图纸送给你,我已经是很有良心的系统了。”
“行吧。”
李贞收入了这些图纸,然后让人找来铁匠,按照图纸中的样式打造推镰和麦绰以及翻车式龙骨车和踏犁。
那铁匠看了看推镰的图纸,只见图纸上的推镰在顶端分叉的长柄上装上2尺长横木,两端又装一小轮,两轮间装一具半月形向前的利镰,横木左右各装一根斜向的蛾眉杖。
铁匠想了想问:“这是什么器具?”
李贞说:“这叫推镰,可以聚割下的麦子,用大力推行,割下的麦子倒地成行,工效很好。”
“好东西,这个我可以打造。”铁匠眼睛一亮。
李贞又取过了踏犁图纸交给了那铁匠,问道:“这种种东西能造出来吗?”
那铁匠看了看图纸,搔了搔头,有些不明所以。
李贞耐心的讲解道:“这叫踏犁,其形如短镰,刀背特厚,一般装在小犁上,在犁前割去芦苇和荆棘,再行垦耕。或将它装在犁辕的头上向里的一边,先割芦苇,再行垦耕。这种踏犁可以替代耕牛,效果是耕牛的一半吧。”
唐朝时,耕牛是很缺少的,所以官府下令要保护耕牛,活牛不可以宰杀吃肉,就算这样,老百姓能拥有耕牛的也不多,种田时很费力气,但有了这种踏犁,就可以部分代替耕牛的作用,可以大量开垦荒地而不用费那么多的力气,这踏犁绝对是开荒的神器。
那铁匠已意识到了踏犁的重要性,立即说道:“殿下放心,我一定把这踏犁打造出来。”
麦绰和踏犁的道理也很简单,打造难度不大,铁匠看了一眼已然明了。
不过在看那翻车式龙骨车时,铁匠却犯了难,不明白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李贞就说:“这叫翻车式龙骨车,也叫踏车,是由连串的活节木装入木槽中,上面附以横轴,利用人力踏转或利用牛力旋转,也有利用水力旋转者,活节木板连环旋转,沟溪河川的水随木板导入田中,它起水快,搬运方便,随地可用。”
那铁匠看了只后大喜,口中说道:“我当了这么一辈子的铁匠,就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好的农具。”
李贞对铁匠说:“只要你能造出来,我必然重金相酬。”
“谢殿下放心,我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农具打造出来,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啊!”
李贞不由一乐,心说看来这铁匠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看来还是有些文化的,应该可以将这些农具打造出来。
当下铁匠拿着图纸,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兴冲冲的离开。
李贞就想,在农业上,自己想到的暂时只有这么多,具体的以后再说,不过有了这些举措相信农业上应该有一个不错的收成。
农业是根基,可以养活和安置大量的人口,搞好了农业,那社会就会稳定,但也只是稳定,想要繁荣,想要发展,想要招更多的兵,打造更好的武器,就需要钱。
而想要收到更多的钱,就需要经济的繁荣,这就要依靠商业。
一直以来,营州在大唐都是贫困落后之地,但是在几年之前,李贞管理东北的时候,营州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营州商人从关外贩卖马、羊等物资到内地,反过来又将内地的物资转运到营州,这一来一回,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而靠着这些利润,营州的经济发展很快,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错,人人以经商为荣,这让一些读书人很是不满,认为营州的风气坏了,人人不想着读圣贤书,只想着谋利。
不过做为此事的始作俑李贞却认为,重农抑商绝对是封建王朝的一个弊病,商人虽然谋利,但是却促进了物品的流通,商人绝对是一个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过因为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正视商人的这种对社会生产力推动的巨大作用,重农抑商,最后换来的却是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李贞盘算了一下,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宋朝对商人的态度很是不错,正因为如此,宋朝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才迎来了大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最为滋润。
貌似北宋时的gdp占据了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老百姓真正做到了丰衣足食,而重视商业的结果就是商人将大量的金钱投入到技术的革新中,以赚取更大的利润,这才有了宋朝科技的大爆发,如果不是宋朝被蒙古灭亡,资本主义经济也许会提前几百年到来……
河北道的流民,以及幽州和蓟州的流民源源不断进入营州,使李贞治下的人口不断膨胀。
事实上,在这些流民到来之前,营州地广人稀,只有几万人口而已,就再加上高句丽旧地和三韩地区的百姓,人口也不足百万。
在众多的势力中,李贞的势力算是比较小的,然而在吸纳了这些流民之后,李贞的实力就开始快速膨胀。
有了人口,就相当于有了兵源,有了生产的劳动力,可以发展经济,可以积累更多的物资。
本来以自己治下的人口不多,养活五万士兵,老百姓的负担都很重,李贞甚至想到了裁军,先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实力再说。
但有了这些流民的加入,李贞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以这些流民增加的速度来看,用不了两年,自己治下的人口就会大幅增加,新增加的人口所生产的粮食,创造的经济价值完全可以养得起五万军队,而老百姓的生活不但不会下降,反而会有所提升。
如此一来,反而促进了更多的人进入营州,提升营州的实力,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为自己夺争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叮!宿主完成作务内政达人,系统奖励宿主麦绰图纸一张,推镰图纸一张,翻车式龙骨车图纸一张,踏犁图纸一张。”
李贞眉头一皱,口中说道:“系统,你这次也太扣门了吧,这都是些什么东西啊。”
“宿主,这些都是宋代才出现的农具,将它们的图纸送给你,我已经是很有良心的系统了。”
“行吧。”
李贞收入了这些图纸,然后让人找来铁匠,按照图纸中的样式打造推镰和麦绰以及翻车式龙骨车和踏犁。
那铁匠看了看推镰的图纸,只见图纸上的推镰在顶端分叉的长柄上装上2尺长横木,两端又装一小轮,两轮间装一具半月形向前的利镰,横木左右各装一根斜向的蛾眉杖。
铁匠想了想问:“这是什么器具?”
李贞说:“这叫推镰,可以聚割下的麦子,用大力推行,割下的麦子倒地成行,工效很好。”
“好东西,这个我可以打造。”铁匠眼睛一亮。
李贞又取过了踏犁图纸交给了那铁匠,问道:“这种种东西能造出来吗?”
那铁匠看了看图纸,搔了搔头,有些不明所以。
李贞耐心的讲解道:“这叫踏犁,其形如短镰,刀背特厚,一般装在小犁上,在犁前割去芦苇和荆棘,再行垦耕。或将它装在犁辕的头上向里的一边,先割芦苇,再行垦耕。这种踏犁可以替代耕牛,效果是耕牛的一半吧。”
唐朝时,耕牛是很缺少的,所以官府下令要保护耕牛,活牛不可以宰杀吃肉,就算这样,老百姓能拥有耕牛的也不多,种田时很费力气,但有了这种踏犁,就可以部分代替耕牛的作用,可以大量开垦荒地而不用费那么多的力气,这踏犁绝对是开荒的神器。
那铁匠已意识到了踏犁的重要性,立即说道:“殿下放心,我一定把这踏犁打造出来。”
麦绰和踏犁的道理也很简单,打造难度不大,铁匠看了一眼已然明了。
不过在看那翻车式龙骨车时,铁匠却犯了难,不明白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李贞就说:“这叫翻车式龙骨车,也叫踏车,是由连串的活节木装入木槽中,上面附以横轴,利用人力踏转或利用牛力旋转,也有利用水力旋转者,活节木板连环旋转,沟溪河川的水随木板导入田中,它起水快,搬运方便,随地可用。”
那铁匠看了只后大喜,口中说道:“我当了这么一辈子的铁匠,就从来没有见到过这么好的农具。”
李贞对铁匠说:“只要你能造出来,我必然重金相酬。”
“谢殿下放心,我一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农具打造出来,真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啊!”
李贞不由一乐,心说看来这铁匠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看来还是有些文化的,应该可以将这些农具打造出来。
当下铁匠拿着图纸,小心翼翼的收了起来,兴冲冲的离开。
李贞就想,在农业上,自己想到的暂时只有这么多,具体的以后再说,不过有了这些举措相信农业上应该有一个不错的收成。
农业是根基,可以养活和安置大量的人口,搞好了农业,那社会就会稳定,但也只是稳定,想要繁荣,想要发展,想要招更多的兵,打造更好的武器,就需要钱。
而想要收到更多的钱,就需要经济的繁荣,这就要依靠商业。
一直以来,营州在大唐都是贫困落后之地,但是在几年之前,李贞管理东北的时候,营州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营州商人从关外贩卖马、羊等物资到内地,反过来又将内地的物资转运到营州,这一来一回,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而靠着这些利润,营州的经济发展很快,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不错,人人以经商为荣,这让一些读书人很是不满,认为营州的风气坏了,人人不想着读圣贤书,只想着谋利。
不过做为此事的始作俑李贞却认为,重农抑商绝对是封建王朝的一个弊病,商人虽然谋利,但是却促进了物品的流通,商人绝对是一个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过因为封建社会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没有正视商人的这种对社会生产力推动的巨大作用,重农抑商,最后换来的却是固步自封,止步不前。
李贞盘算了一下,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只有宋朝对商人的态度很是不错,正因为如此,宋朝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才迎来了大发展,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也最为滋润。
貌似北宋时的gdp占据了全世界的百分之八十,老百姓真正做到了丰衣足食,而重视商业的结果就是商人将大量的金钱投入到技术的革新中,以赚取更大的利润,这才有了宋朝科技的大爆发,如果不是宋朝被蒙古灭亡,资本主义经济也许会提前几百年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