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这个刺客颜值高
第378章我要印《金瓶梅》
李贞看着跪下的程处立,心中也很是感慨。
之所以将这么个天大的好事交给程处立来做,一来是因为程处立处事圆滑,情商极高,遍观诸将,他是最适合的人选。
二来,二人是打小的好朋友,有这样的好事,自然要优先考虑程处立这个发小。
最后一点,程处立的老爹程咬金对自己助力甚大,却战死在了长安,自己自然要好好照顾程处立。
这好事情,自然要优先考虑到他。
当下李贞向程处立交待了一下具体的事项,程处立大喜,决定先招募一些销售。
跑销售很辛苦,而且要穿越各地军阀的统治区,也很危险,不过程处立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想当销售的人一定会很多。
但为了必免这些销售之间恶性竞争,所以程处立在每一个州只放一个销售,如此一来,就可以保证各方面的利益不被损害。
程处立走了之后,李贞就琢磨着,轻工业光靠造纸业也不行,还要弄几个支柱产业才行。
做什么呢?
李贞看到那些纸有了主意。
自己完全可以在纸上做文章,搞出版啊!文化产业是最赚钱的啊!
人在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精神需求,所以,文化产业也应运而生。
比如一些戏剧,说书,不过最重要的,传播最广的却是书籍。
所以,李贞现在要做的,就是出书!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不但可以给人提供精神食粮,还可以取得巨大的利润。
而出书之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刊印的问题。
这个时代,采用的是雕版印刷,每一页书都要雕一版木字,费力雕了很长时间的木雕字用的时间长了字迹还模糊不清。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能搞出来泥活字印刷术,那将极大提升印刷的效率。
这个泥活字原理很简单,先把胶泥搞成长方体的印章样式,大小根据你所需要的字号定,所有的“胶泥印章”的长宽高都要大小一样。
然后在胶泥印章的一端的正方形上用刻刀雕刻需要的一个字(阴文或阳文,字象印章一样是反的)。
再把制作的胶泥印章晒干,在火中进行烧制。
最后是活字框的制作:用木板条制作一个框架,木板条的厚度要比“活字”的高度少3~5毫米。木板框的长与宽应是“胶泥印章”尺寸的整倍数,再加长几毫米以便与安装“活字”。
将“活字”按照顺序排放在木框内,用海绵蘸取颜料均匀的涂抹在活字上,再用白纸覆盖在“活字”上面,再用“布包”轻轻均匀拍打纸面后,立即把纸从“活字”印刷板上揭下来晾干,一张活字印刷的成品就做好了。
这种活字印刷术原本是北宋时的毕升发明的,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历史,不过因为需要,所以李贞就决定先将它搞出来。
李贞找了一些雕刻的工匠,将制作方法告诉了这些工匠,这些工匠一听,个个欣喜若狂。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工匠说:“小人干了一辈子的印刷,还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世上会有这种印刷办法。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印一页书雕一次木板,只要重新排组活字即可,而且经过烧制之后,泥活字所使用的时间比木字要长很多,更加耐用。”
“殿下,我们这就去试制泥活字,殿下的这个发明,将改变整个出版的历史。”
李贞嘿嘿一笑,心说,何止是改变出版的历史,老子要变人类文明的历史。
这些出版的工匠一个个兴奋的去试制泥活字,另一方面,李贞就觉得,印刷术弄出来了,自己应该印点什么畅销物。
老是刊印经书和四书五经,估计也不好卖,要是弄点小说估计能不错。
想到这儿,李贞就回忆自己前世看过的小说,四大名著,斗破苍穹,宋时归,回到明朝当王爷……
汗,貌似后面的书好看是好看,不过有点太超越时代了,而且行文与这个时代不符,怕是不少人看不懂。
不过自己看过的书虽多,但要自己写,一来自己没这个时间,二个有的细节也记不太清楚。
如果能有本现成的名著小说就好了。
嘿嘿,看来要求助于系统了。
想到这儿,李贞嘿嘿一笑,用意念与系统交流道:“系统,能不能送我些小说,我想打发一下时间。”
“叮!宿主,如果你想抄袭小说的话,需要付版权费,由系统代扣。”
“汗,还要版权费啊,系统,你这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很强嘛。”
“当然,每本书都是作者辛苦写出来的,你抄倒是简单,但原作者岂不是白辛苦成全了你?作者是需要尊重的。”
“也是这个道理,系统,我出版权费,要多少?”
“四大名著每本十万贯,《聊斋志异》八万贯,《镜花缘》八万贯,《金瓶梅》十五万贯。”
“纳尼?四大名著一本才十万贯,为啥《金瓶梅》要十五万贯?”
“《金瓶梅》销售的更好啊,所以版权费贵一些。”
李贞一想,还真是,虽说四大名著的知名度在后世更高,更被人推崇,但是这《金瓶梅》却更被普通人所喜爱,要不是题材问题,怕就是第五大名著了。
“系统,这些书我都要了,版权费一次付清。”
李贞将几本书都买了下来,不过想了想,他觉得书中的一些东西还需要修改,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西游记》不用改啥,但其它的几本,《镜花缘》写的是武则天时候的事情,《水浒传》和《金瓶梅》写的是宋朝的事情,而《聊斋志异》则是明清的事,这样的书如果照本宣科直接刊印,不天下大乱才怪。
所以,李贞决定找人将这几本书改一改,只是一时之间没有得力人手,自己又没有时间,正在挠头的时候,一个合适的人选出现在他的面前。
此人正是骆宾王。
骆宾王在长安失陷前被李贞送去了灵州,后来,他听说李贞在营州立足,于是与卢照邻、狄仁杰、上官仪等人一起绕路草原,经数月跋涉来到了营州……
李贞看着跪下的程处立,心中也很是感慨。
之所以将这么个天大的好事交给程处立来做,一来是因为程处立处事圆滑,情商极高,遍观诸将,他是最适合的人选。
二来,二人是打小的好朋友,有这样的好事,自然要优先考虑程处立这个发小。
最后一点,程处立的老爹程咬金对自己助力甚大,却战死在了长安,自己自然要好好照顾程处立。
这好事情,自然要优先考虑到他。
当下李贞向程处立交待了一下具体的事项,程处立大喜,决定先招募一些销售。
跑销售很辛苦,而且要穿越各地军阀的统治区,也很危险,不过程处立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有足够的利益,想当销售的人一定会很多。
但为了必免这些销售之间恶性竞争,所以程处立在每一个州只放一个销售,如此一来,就可以保证各方面的利益不被损害。
程处立走了之后,李贞就琢磨着,轻工业光靠造纸业也不行,还要弄几个支柱产业才行。
做什么呢?
李贞看到那些纸有了主意。
自己完全可以在纸上做文章,搞出版啊!文化产业是最赚钱的啊!
人在物质需求满足的情况下就会产生精神需求,所以,文化产业也应运而生。
比如一些戏剧,说书,不过最重要的,传播最广的却是书籍。
所以,李贞现在要做的,就是出书!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宝库,不但可以给人提供精神食粮,还可以取得巨大的利润。
而出书之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刊印的问题。
这个时代,采用的是雕版印刷,每一页书都要雕一版木字,费力雕了很长时间的木雕字用的时间长了字迹还模糊不清。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能搞出来泥活字印刷术,那将极大提升印刷的效率。
这个泥活字原理很简单,先把胶泥搞成长方体的印章样式,大小根据你所需要的字号定,所有的“胶泥印章”的长宽高都要大小一样。
然后在胶泥印章的一端的正方形上用刻刀雕刻需要的一个字(阴文或阳文,字象印章一样是反的)。
再把制作的胶泥印章晒干,在火中进行烧制。
最后是活字框的制作:用木板条制作一个框架,木板条的厚度要比“活字”的高度少3~5毫米。木板框的长与宽应是“胶泥印章”尺寸的整倍数,再加长几毫米以便与安装“活字”。
将“活字”按照顺序排放在木框内,用海绵蘸取颜料均匀的涂抹在活字上,再用白纸覆盖在“活字”上面,再用“布包”轻轻均匀拍打纸面后,立即把纸从“活字”印刷板上揭下来晾干,一张活字印刷的成品就做好了。
这种活字印刷术原本是北宋时的毕升发明的,比欧洲早了四百多年历史,不过因为需要,所以李贞就决定先将它搞出来。
李贞找了一些雕刻的工匠,将制作方法告诉了这些工匠,这些工匠一听,个个欣喜若狂。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工匠说:“小人干了一辈子的印刷,还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世上会有这种印刷办法。这样的话,就不需要印一页书雕一次木板,只要重新排组活字即可,而且经过烧制之后,泥活字所使用的时间比木字要长很多,更加耐用。”
“殿下,我们这就去试制泥活字,殿下的这个发明,将改变整个出版的历史。”
李贞嘿嘿一笑,心说,何止是改变出版的历史,老子要变人类文明的历史。
这些出版的工匠一个个兴奋的去试制泥活字,另一方面,李贞就觉得,印刷术弄出来了,自己应该印点什么畅销物。
老是刊印经书和四书五经,估计也不好卖,要是弄点小说估计能不错。
想到这儿,李贞就回忆自己前世看过的小说,四大名著,斗破苍穹,宋时归,回到明朝当王爷……
汗,貌似后面的书好看是好看,不过有点太超越时代了,而且行文与这个时代不符,怕是不少人看不懂。
不过自己看过的书虽多,但要自己写,一来自己没这个时间,二个有的细节也记不太清楚。
如果能有本现成的名著小说就好了。
嘿嘿,看来要求助于系统了。
想到这儿,李贞嘿嘿一笑,用意念与系统交流道:“系统,能不能送我些小说,我想打发一下时间。”
“叮!宿主,如果你想抄袭小说的话,需要付版权费,由系统代扣。”
“汗,还要版权费啊,系统,你这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很强嘛。”
“当然,每本书都是作者辛苦写出来的,你抄倒是简单,但原作者岂不是白辛苦成全了你?作者是需要尊重的。”
“也是这个道理,系统,我出版权费,要多少?”
“四大名著每本十万贯,《聊斋志异》八万贯,《镜花缘》八万贯,《金瓶梅》十五万贯。”
“纳尼?四大名著一本才十万贯,为啥《金瓶梅》要十五万贯?”
“《金瓶梅》销售的更好啊,所以版权费贵一些。”
李贞一想,还真是,虽说四大名著的知名度在后世更高,更被人推崇,但是这《金瓶梅》却更被普通人所喜爱,要不是题材问题,怕就是第五大名著了。
“系统,这些书我都要了,版权费一次付清。”
李贞将几本书都买了下来,不过想了想,他觉得书中的一些东西还需要修改,这可是一个大工程,《西游记》不用改啥,但其它的几本,《镜花缘》写的是武则天时候的事情,《水浒传》和《金瓶梅》写的是宋朝的事情,而《聊斋志异》则是明清的事,这样的书如果照本宣科直接刊印,不天下大乱才怪。
所以,李贞决定找人将这几本书改一改,只是一时之间没有得力人手,自己又没有时间,正在挠头的时候,一个合适的人选出现在他的面前。
此人正是骆宾王。
骆宾王在长安失陷前被李贞送去了灵州,后来,他听说李贞在营州立足,于是与卢照邻、狄仁杰、上官仪等人一起绕路草原,经数月跋涉来到了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