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项目我王多鱼投了。”
宁远在银河资本的会客室跟邹盛龙和程昊见面之后,莫名想起的这句台词。
《西虹市首富》这部电影很多关于投资的桥段,很讽刺。但同时也很现实。
邹盛龙是73年生人,比宁远还大五岁。
邹盛龙父亲大号邹德俊,是深圳乃至全国著名的大发明家,拿过很多国际大奖。靠着诸多发明,邹德骏从一名普通工人进入中科大做空间站方面的研究,之后靠着自己的诸多发明专利在深圳科技园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本身就是个传奇。
父子二人是深圳南山科技园两代创业者的代表,也成为一段佳话。
1999年夏天硅谷是全球高科技的策源地和绝对的中心,网景、雅虎的成功让硅谷上下洋溢着也许下一个奇迹就落在我身上的气氛,人在硅谷的邹盛龙被这种氛围深深的打动了,他决定留下来,找工作。
门罗公园的沙丘路其实并不算太宽阔,路旁树木很多,走在其中很阴凉,路旁的建筑多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房子,颜色素朴,而且多是两三层的小楼。邹盛龙拿着搜索到有适合自己岗位相关公司的信息的纸条来到这里,发现两家竟然在一起,他进去转了转,右边的一家占据了两层,而左边那家只是地下车库而已。
于是,他选择了右边的那家公司投了简历。邹没有给左边那家也投,他知道,以他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以及当时硅谷的世道,投哪家都能录用,于是只投了一家。
邹盛龙很快就收到了右边那家公司的offer,不过,他很快发现,对面的那家公司其实也很不错,和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同,对面的那家公司进出人等都奇装异服,念念有词,给人很有创意的印象。
最好玩的事情是那家公司从二楼放巨大的投影仪,把他们最近主推的关键词投放到路面上,引得旁人都不断驻足。这家有趣的公司就是google...
硅谷是个创业天堂,邹盛龙在硅谷也倒腾了两三个小公司,并形成一个小团队。团队成员之一有一天找邹盛龙询问想找人买部二手车的事情,邹盛龙听着听着,突然反应过来,卖车的人他也认识,徐永,就是后来成为百度联合创始人的徐永。
徐永当时在硅谷华人留学生中是个风云人物,1982年毕业北京大学生物系的徐勇是老三届,也是最早到硅谷的一批留学生之一。
徐永念完博士学位后改行做了销售,他的的性格外向,充满激情,爱交朋友,因此,是硅谷华人留学生的中心人物之一。
在硅谷期间,邹盛龙与李炎洪也有交往。与邹盛龙一起创办迅雷的程昊最开始回国去百度,就是邹盛龙向李老板推荐的。
邹盛龙跟李老板有两次长谈。
一次是李炎洪回硅谷找邹盛龙几个询问百度绕过门户直接向网民提供服务可行不可行,如果要这么做该形成怎么样的商业模式?
邹盛龙还很积极的给李老板出主意来着。
另一次则是邹盛龙回国前夕,在硅谷附近的元宝中餐厅邹盛龙夫妇请李老板夫妇一起吃饭,这是一次家常性的聚会,搜索的话题谈的不多,主要想了解下国内的状况。
因此,整顿饭下来李老板谈的不多,倒是李夫人马冬敏很能谈。
而程昊生于七五年,杜克大学读的计算机硕士,之后在硅谷工作,并于2001年回国加入百度;担任百渡的高级产品经理,2003年初和杜克大学同学邹盛龙联合创办迅雷。
两人从年龄上讲,都比宁远大几岁,而且也都是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多年。但是他们在宁远面前却一点都没有倨傲之色。因为互联网这个行业,拼的从来不是年龄和资历。
宁远早在98年就投身互联网行业了,在牙虎收购271之后套现数亿现金然后离场,再次投资创建的银河科技已经是国内互联网搜索领域仅次于百渡的巨头级别的互联网企业,银河科技的银河部落已经是同类型产品中的用户最多的。
而这仅仅才三年的时间。
同时宁远旗下还有db网这个网络在线视频领域的头部玩家。
他们两个自诩为第三代海归创业者。
目前来看,国内互联网的这些开阔者们,宁远已经是跟丁三石、小马哥、马清扬、等一个级数大佬。
虽然这些都不是留洋归来的,但他们才是同代互联网中精英云集的创业者大军中冲杀出来的佼佼者。他们登上互联网行业金字塔尖的过程中,踩过多少同样是海归精英的踏脚石?
几人打过招呼之后,邹盛龙开始跟宁远讲解了迅雷的创业历程、和未来的方向,包括目前的股权构成。
赵红衣能够一抬手就拿到几千万的融资,那是因为他是已经在国内互联网战场确立了自己地位的人。
而邹盛龙和程昊在这方面就要差不知一个级数。
虽然离职成为互联网创业第三代的领军人物,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他们两人在认真研读了cnnic的报告之后,滤清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新闻搜索、即时通信、邮箱这个几最常见的应用。
在新闻、搜索、即时通信先后被否决掉以后,两个人选择了邮箱。
“下载工具并不是我们的第一个方向。我们最初想做一个分布式的存入系统,以满足大容量邮箱的需要,但那时候一般邮箱的容量都不是很大,做分布式存入系统的市场还不够成熟。于是我们才将下载锁定为要做的东西。”会议室里邹盛龙对宁远说道。
03年8月,邹盛龙研发的第一款下载软件出生,但是运行速度极慢,一气之下的邹盛龙将三代科技改名为迅雷,寓意下载速度能达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主打功能就是一个字“快”。
2004年1月,迅雷2出世,每天新安装用户不到400个。程昊和员工都心灰意冷,邹盛龙决定进行推广,但结果却不如人意,此时,公司已到穷途末路,邹盛龙和程昊都有了散伙的打算。第二天,邹盛龙被程昊的电话吵醒了“不得了,昨夜注册用户超过1000人!”
太不可思议了!到后台一了解,原来下载的主力军都是在校大学生,因为从那天开始,很多高校开始放暑假。此后3个月,迅雷的注册客户疯涨,到了9月份,迅雷的注册客户已经已经超过20万人!
当年秋天,邹盛龙出席了一次互联网大会,结识了赵红衣。
演示的时候,邹盛龙搞了个样本下载,略施小计就让见多识广的赵红衣“上了当”,第二天邹盛龙就接到了赵红衣的电话“我投迅雷70万”。
当时的下载市场,已经有一个占据80%市场份额的软件——网际快车。但看似不可战胜的网际快车,却被迅雷的“快”干掉了。当然,这也有网际快车的老板
“我们当时对比了和网际快车的差异,列出两百个需要做的事情,但时间不允许我们全做出来再推产品,只能先在速度上做到极致,然后再推出更新版本进行修正。迅雷从1.0升级到5.0,仅仅花了两年半的时间.....”
宁远很认真的听完了邹盛龙的介绍,然后点了点头,就算没有剧本,这个项目也是值得投的。
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个项目是赵红衣推荐过来的,因为赵红衣目前自己都在一心扑在奇虎上,所以就把正在寻求融资的邹盛龙推荐给了宁远。
其实迅雷之前,赵红衣就已经看好下载市场,并专门找过做网络蚂蚁的洪一容和网际快车的侯延棠,但是他发现很多国内个人软件制作者的通病。
“很多国内做个人软件的程序员,都很难沟通。有点用户量之后都觉得自己很牛,只想拿钱,什么建议都听不进去。如果这公司只是缺钱那真太了不起了,因为世界钱多得很。我投你并不是因为我有钱就更了不起,只是我经验比你足,愿意和你唠叨唠叨如何从上百万的用户做到上亿的用户,并且建立一整套商业模式。”
邹盛龙愿意听赵红衣的唠叨,他把赵红衣比作一个大哥。
“邹盛龙毕竟是海归,在米国也有工作经验。说话做事都很正规,不是那么山寨和野路子。最重要的是他很open,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
这是赵红衣在推荐的时候对宁远说的。
而经过接触之后,宁远也对迅雷目前的状况也算有了一定了解。于是也给出了自己的开价。
注资一千万美金,换取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
然后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变成一千万,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此前,迅雷已经有了两次融资。
2005年五月,赵红衣作为第一轮的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七十万美元。
十月,迅雷完成了第二轮,晨星集团和idg投了vc,总额不到一千万美元。
06年的5月初,拿到了银河资本的一千万美元投资。这轮投资说是vc也可以,说是pe也可以。
而在刚刚拿到投资后不到一个月后,迅雷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就被一个消息给打蒙了。
“反迅雷联盟”
宁远在银河资本的会客室跟邹盛龙和程昊见面之后,莫名想起的这句台词。
《西虹市首富》这部电影很多关于投资的桥段,很讽刺。但同时也很现实。
邹盛龙是73年生人,比宁远还大五岁。
邹盛龙父亲大号邹德俊,是深圳乃至全国著名的大发明家,拿过很多国际大奖。靠着诸多发明,邹德骏从一名普通工人进入中科大做空间站方面的研究,之后靠着自己的诸多发明专利在深圳科技园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本身就是个传奇。
父子二人是深圳南山科技园两代创业者的代表,也成为一段佳话。
1999年夏天硅谷是全球高科技的策源地和绝对的中心,网景、雅虎的成功让硅谷上下洋溢着也许下一个奇迹就落在我身上的气氛,人在硅谷的邹盛龙被这种氛围深深的打动了,他决定留下来,找工作。
门罗公园的沙丘路其实并不算太宽阔,路旁树木很多,走在其中很阴凉,路旁的建筑多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房子,颜色素朴,而且多是两三层的小楼。邹盛龙拿着搜索到有适合自己岗位相关公司的信息的纸条来到这里,发现两家竟然在一起,他进去转了转,右边的一家占据了两层,而左边那家只是地下车库而已。
于是,他选择了右边的那家公司投了简历。邹没有给左边那家也投,他知道,以他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以及当时硅谷的世道,投哪家都能录用,于是只投了一家。
邹盛龙很快就收到了右边那家公司的offer,不过,他很快发现,对面的那家公司其实也很不错,和自己所在的公司不同,对面的那家公司进出人等都奇装异服,念念有词,给人很有创意的印象。
最好玩的事情是那家公司从二楼放巨大的投影仪,把他们最近主推的关键词投放到路面上,引得旁人都不断驻足。这家有趣的公司就是google...
硅谷是个创业天堂,邹盛龙在硅谷也倒腾了两三个小公司,并形成一个小团队。团队成员之一有一天找邹盛龙询问想找人买部二手车的事情,邹盛龙听着听着,突然反应过来,卖车的人他也认识,徐永,就是后来成为百度联合创始人的徐永。
徐永当时在硅谷华人留学生中是个风云人物,1982年毕业北京大学生物系的徐勇是老三届,也是最早到硅谷的一批留学生之一。
徐永念完博士学位后改行做了销售,他的的性格外向,充满激情,爱交朋友,因此,是硅谷华人留学生的中心人物之一。
在硅谷期间,邹盛龙与李炎洪也有交往。与邹盛龙一起创办迅雷的程昊最开始回国去百度,就是邹盛龙向李老板推荐的。
邹盛龙跟李老板有两次长谈。
一次是李炎洪回硅谷找邹盛龙几个询问百度绕过门户直接向网民提供服务可行不可行,如果要这么做该形成怎么样的商业模式?
邹盛龙还很积极的给李老板出主意来着。
另一次则是邹盛龙回国前夕,在硅谷附近的元宝中餐厅邹盛龙夫妇请李老板夫妇一起吃饭,这是一次家常性的聚会,搜索的话题谈的不多,主要想了解下国内的状况。
因此,整顿饭下来李老板谈的不多,倒是李夫人马冬敏很能谈。
而程昊生于七五年,杜克大学读的计算机硕士,之后在硅谷工作,并于2001年回国加入百度;担任百渡的高级产品经理,2003年初和杜克大学同学邹盛龙联合创办迅雷。
两人从年龄上讲,都比宁远大几岁,而且也都是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多年。但是他们在宁远面前却一点都没有倨傲之色。因为互联网这个行业,拼的从来不是年龄和资历。
宁远早在98年就投身互联网行业了,在牙虎收购271之后套现数亿现金然后离场,再次投资创建的银河科技已经是国内互联网搜索领域仅次于百渡的巨头级别的互联网企业,银河科技的银河部落已经是同类型产品中的用户最多的。
而这仅仅才三年的时间。
同时宁远旗下还有db网这个网络在线视频领域的头部玩家。
他们两个自诩为第三代海归创业者。
目前来看,国内互联网的这些开阔者们,宁远已经是跟丁三石、小马哥、马清扬、等一个级数大佬。
虽然这些都不是留洋归来的,但他们才是同代互联网中精英云集的创业者大军中冲杀出来的佼佼者。他们登上互联网行业金字塔尖的过程中,踩过多少同样是海归精英的踏脚石?
几人打过招呼之后,邹盛龙开始跟宁远讲解了迅雷的创业历程、和未来的方向,包括目前的股权构成。
赵红衣能够一抬手就拿到几千万的融资,那是因为他是已经在国内互联网战场确立了自己地位的人。
而邹盛龙和程昊在这方面就要差不知一个级数。
虽然离职成为互联网创业第三代的领军人物,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他们两人在认真研读了cnnic的报告之后,滤清了自己的创业方向。
新闻搜索、即时通信、邮箱这个几最常见的应用。
在新闻、搜索、即时通信先后被否决掉以后,两个人选择了邮箱。
“下载工具并不是我们的第一个方向。我们最初想做一个分布式的存入系统,以满足大容量邮箱的需要,但那时候一般邮箱的容量都不是很大,做分布式存入系统的市场还不够成熟。于是我们才将下载锁定为要做的东西。”会议室里邹盛龙对宁远说道。
03年8月,邹盛龙研发的第一款下载软件出生,但是运行速度极慢,一气之下的邹盛龙将三代科技改名为迅雷,寓意下载速度能达到“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主打功能就是一个字“快”。
2004年1月,迅雷2出世,每天新安装用户不到400个。程昊和员工都心灰意冷,邹盛龙决定进行推广,但结果却不如人意,此时,公司已到穷途末路,邹盛龙和程昊都有了散伙的打算。第二天,邹盛龙被程昊的电话吵醒了“不得了,昨夜注册用户超过1000人!”
太不可思议了!到后台一了解,原来下载的主力军都是在校大学生,因为从那天开始,很多高校开始放暑假。此后3个月,迅雷的注册客户疯涨,到了9月份,迅雷的注册客户已经已经超过20万人!
当年秋天,邹盛龙出席了一次互联网大会,结识了赵红衣。
演示的时候,邹盛龙搞了个样本下载,略施小计就让见多识广的赵红衣“上了当”,第二天邹盛龙就接到了赵红衣的电话“我投迅雷70万”。
当时的下载市场,已经有一个占据80%市场份额的软件——网际快车。但看似不可战胜的网际快车,却被迅雷的“快”干掉了。当然,这也有网际快车的老板
“我们当时对比了和网际快车的差异,列出两百个需要做的事情,但时间不允许我们全做出来再推产品,只能先在速度上做到极致,然后再推出更新版本进行修正。迅雷从1.0升级到5.0,仅仅花了两年半的时间.....”
宁远很认真的听完了邹盛龙的介绍,然后点了点头,就算没有剧本,这个项目也是值得投的。
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这个项目是赵红衣推荐过来的,因为赵红衣目前自己都在一心扑在奇虎上,所以就把正在寻求融资的邹盛龙推荐给了宁远。
其实迅雷之前,赵红衣就已经看好下载市场,并专门找过做网络蚂蚁的洪一容和网际快车的侯延棠,但是他发现很多国内个人软件制作者的通病。
“很多国内做个人软件的程序员,都很难沟通。有点用户量之后都觉得自己很牛,只想拿钱,什么建议都听不进去。如果这公司只是缺钱那真太了不起了,因为世界钱多得很。我投你并不是因为我有钱就更了不起,只是我经验比你足,愿意和你唠叨唠叨如何从上百万的用户做到上亿的用户,并且建立一整套商业模式。”
邹盛龙愿意听赵红衣的唠叨,他把赵红衣比作一个大哥。
“邹盛龙毕竟是海归,在米国也有工作经验。说话做事都很正规,不是那么山寨和野路子。最重要的是他很open,愿意承认自己的不足。”
这是赵红衣在推荐的时候对宁远说的。
而经过接触之后,宁远也对迅雷目前的状况也算有了一定了解。于是也给出了自己的开价。
注资一千万美金,换取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
然后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后变成一千万,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此前,迅雷已经有了两次融资。
2005年五月,赵红衣作为第一轮的天使投资人投资了七十万美元。
十月,迅雷完成了第二轮,晨星集团和idg投了vc,总额不到一千万美元。
06年的5月初,拿到了银河资本的一千万美元投资。这轮投资说是vc也可以,说是pe也可以。
而在刚刚拿到投资后不到一个月后,迅雷公司的两位创始人就被一个消息给打蒙了。
“反迅雷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