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慈不掌兵
皇修之道,是系统为李世民提供的一套修行之法,如果李世民习得了这种修行之法,进而成功登上皇位,那么李凡就能获得混元道果的奖励。
在看到这套修行之法后,李凡自己都忍不住有些心动。
只可惜,这套功法只有身具皇室血脉的人才能修行。
不过,就算李凡能修行这皇修之法,他也不会修行的,这套功法的弊端和优点一样明显。
这套功法的优势就在于,它恐怕是凡人最容易达到永生不死的途径了,而且还能快速提升实力。
众多修行之道中,任何一道,想要达到长生不死,都难比登天。
天庭神仙众多,但每年都有更替轮换。
三界亿万年来的无数道修,最终达到永生不死的大能,也不过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位而已。
可这种皇修之法,只要弄出一个永远存在的国家,理论上就可以一直长生不死下去,直到永远。
当然,想要建立一个永恒不灭的国家,难度也不会小,可相较于成为大能,难度就低得多了。
而且如果能汇聚亿万人的认可,凝聚大国国运,皇修者的实力,甚至堪比大罗仙!
要知道三界之内,达到大罗仙境界的道修,只要不招惹大能,几乎可以横着走了。
而想要修到大罗仙,除了极为强大的天赋以外,也需要亿万年的苦修才行。
但皇修者如果顺利,或许几十年间就能凝聚大国国运,这种速度,可不是大罗仙能比的。
不过话说回来,皇修之道的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对修行者的限制极大。
在选择了这条修行之道后,皇修者的一切就都和国家气运绑定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就要皇修者要兢兢业业,一心为民,不然就会失去民心,导致国运溃散。
同时,皇修者也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提防有心人祸害国家,因为他的性命是和国运绑在一起的,若是国家分崩离析,他也会直接嗝屁。
李凡自身本来就是土地,知道生命被外物绑定的感觉,他只想要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向李世民传授了皇修之法后,李凡勉励了他一番,便将他带回了酒桌上。
看到李世民去而复返,在场宾客都很识趣的没有多问。
但从李世民红光满面,充满自信的样子,他们也不难看出,李世民应该是得了好处。
回到酒桌上,李世民没有犹豫,直接说出了自己要参加换防,前往前线慰劳边军的想法。
众宾客吃了一惊,连连劝阻。
尤其是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人,更是焦急阻拦,不肯让李世民以身涉险。
但李世民这一次却没有听他们的,而是表明了坚决的立场,表示自己一定要去。
杜如晦和房玄龄见状,只能放弃了劝阻,转而开始琢磨怎么才能保护李世民安全劳军返回。
念头转过来后,他们却忽然发现,李世民的这一步棋着实走得妙。
李世民深夜拜访李纲的事,虽然理由充分,但不难看出他的意图不纯。
哪怕挑不出毛病,也会引得太子和陛下猜忌,心生不喜。
可李世民转头直接离开长安,去最危险的边关劳军,这一招直接完美的洗去了自身的嫌疑,还能获得陛下的好感。
毕竟李世民身为皇子,去边关可是代表着朝廷颜面,代表着当今陛下,是给陛下长脸去的。
这一招非但可以感动陛下,增加李世民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也可以反衬得太子庸碌无为。
这样一来,哪怕李世民身在长安之外,可只要边塞军报不停,陛下就不会忘记他,反而会因为路途遥远,对他产生格外的关注。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这一招以退为进,着实微妙!
可这是李世民能想出来的招数么?
房玄龄偷眼看了李凡一眼,心中有了数。
估计就是这位神秘的大师兄给殿下出的主意,殿下从哪里认了这么一位手腕过人的大师兄来?
在做了前往边关劳军的决定后,李世民便不再深入简出了,他开始随同尉迟敬德等武将,前去拜访军中老将,询问边军情况。
这一举动果然引起了陛下的关注,三日后的朝会结束,李世民就接到了陛下的口谕,传他入太极宫觐见。
这正是他等候的机会,接到口谕后,他便直接随传旨太监来到了宫中,直奔寝宫甘露殿。
来到殿外,等通报过后,李世民便跟着宫女,进到了殿里。
甘露殿中,丝竹声声,檀香阵阵,女子的娇笑声不绝于耳。
在中央宽大的寝床上,坐着一位体型胖大,宛如鸭梨的肥硕男人。
这男人正是李世民的父亲,当朝大唐皇帝,唐献宗李渊。
李渊身着龙袍,却敞开衣领,袒露胸膛,半倚在龙床上,眯着眼睛,半睡半醒。
龙床两旁各有一排侍女,端着各色果蔬美食,恭敬侍立。
一个身着紫色薄裙的妃子,依偎在他怀中,用纤纤玉手从盘中取出葡萄,剥去外皮,挑出籽来,将果肉送到了李渊嘴边,一边低声提醒:“陛下,秦王殿下来了。”
李渊微微睁开眼睛,看了眼下方的李世民,才低头将果肉咬入口中,细细咀嚼片刻,缓缓吞入腹中。
用手撑着床沿,李渊艰难的坐起身子,喘了两口粗气,才甩开袖袍,扶着膝盖,低头看着李世民,不咸不淡道:“二郎,你来了。”
李世民正色参拜道:“儿臣拜见父皇。”
“免礼。”
李渊抬了抬手,见李世民起身后,才感叹道:“盛夏将至,天气也越来越热了,今年估计又是个旱年。”
李世民拱手道:“父皇身居深宫之中,还心系百姓,实乃儿臣楷模。”
听到他的回答,李渊有些意外,随即才点头道:“二郎果然聪慧,比你大哥强多了,朕昨日说了同样的话,你大哥却说可以上表天意,请玉帝颁旨,降下雨水解旱,真是蠢得可以。”
李世民闻言,认真道:“太子也是心忧百姓,若是真能缓解旱情,倒也不妨一试。”
李渊微一皱眉,随即舒展,嘴角也露出了一丝笑容,夸奖道:“难得你有如此胸怀,你大哥将来能有你这样的好弟弟辅佐,何愁江山不稳固啊!”
李世民面色不变,坦然道:“儿臣尝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能保天下百姓安康,我大唐江山自然稳固,千秋不坏。”
李渊闻言,笑容一逝,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他打量着李世民,忽然问道:“朕最近有所耳闻,你这些日子,与许多朝中大臣走动得颇为频繁,可有此事?”
“有。”
李世民正色点头。
见他大方承认,李渊不由眯起了眼睛。
半晌,他才点头道:“不错,你这些年来,钻研经史子集,学习十分刻苦,可劳逸需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你能多出府走动放松,也是好的。”
他这话是在给李世民找台阶下,只要李世民顺着话说,表明自己是想放松心情,出府是为了玩乐,这事儿就能揭过去了。
但是李世民却像是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一般,正色道:“启禀父皇,儿臣拜访朝中许多叔父,并非为了玩乐,而是另有其事。”
李渊的眼神一凝,面色也沉了下来。
“哦?”
他挤出一丝冷笑,问道:“你所为何事呀?”
李世民忽然叩首,朗声道:“儿臣斗胆,请父皇降旨,差儿臣前往边关劳军!”
说罢,他便直接叩首在地,甘露殿中,霎时间落针可闻。
跪了片刻,李世民却没有等到李渊的回答,却感觉殿中的气温仿佛都降低了几度。
此时,在殿内半空中,隐去了身形的李凡看着面带微笑,但眼中却一片寒冷的李渊,心中暗自感慨。
谁说当朝陛下是个一心享乐的皇帝?
一个一心享乐的皇帝,怎么会牢牢把控兵权,连长安城的城防调动,都要亲自审批?
居安思危,是每一个想要安心享乐之人的共同特点。
在漫天神佛的镇压之下,在北域蛮妖的环伺之下,身为一位皇帝,又怎么可能彻底安心的享受生活?
大唐的百万边军,就是李渊能够安安稳稳当这个皇帝的最大倚仗。
兵权,显然就是李渊的逆鳞,连太子都没有资格过问。
可如今,一个皇子,却想替他前去边关慰问劳军,这种行为,居心何在?难道是想在军中树威么?
下方叩首等候的李世民半晌都没有听到李渊的回应,心中顿时咯噔一声。
完了,居然被师兄说中了!
父皇果然极为重视边军,重视到稍有触角探入,就会警觉的程度。
好在他来之前,李凡帮他分析过情况,说起过出现这样局面时的应对方式。
当下,他没有犹豫,便起身看向李渊,神色悲悯道:“儿臣自幼在南书房与皇子公主们一同修习经史子集,那时,儿臣喜欢吟诗诵词,但每每被李少师批评,斥责儿臣不务正业,游戏文字。
李少师不喜欢诗词歌赋,但却给了儿臣一本边塞诗集,允许儿臣阅读。儿臣幼年时,读到诗中边军离家,垂泪不舍的词句,总觉不妥。
边军镇守边关,保大唐百姓安危,本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大唐子民也对边军将士歌功颂德,为何诗中边军还会惶恐垂泪呢?
直到五年前,父皇安排我等皇子前去边关巡视,慰劳边军,儿臣才第一见到了北漠平原的落日,才见到了阴山关外的风沙和妖族。
那时,儿臣才知道,边军每年战死的比例,超过三成!每年换防的边军中,有三分之一都会战死沙场,无法再见到自己的亲人!
在那里,儿臣第一次见到了战场的模样。
儿臣每日与将士们在漫天的风沙和冰雪中,啃着夹杂着砂砾的麦饼,吃着澄清三遍才堪饮用的碱水,虽只一月,就已经抵受不住了,可边军将士却一守就是五年!而且还未必有命回来!
第一次观战时,儿臣在边关将士的重重护卫之下,依然险些被北域鹰妖捉走,而为了保护儿臣,却有三位边关将士死在了鹰爪之下!
如今午夜梦回,儿臣还时常能看到那位只剩上半身的年轻猛卒在合眼前,不舍看向大唐方向的眼神。
那个时候,儿臣才知道,正是那一个个边军将士付出了生命,才守住了大唐的边关防线啊!”
听到李世民悲声之言,李渊脸上的冰霜也融解了几分,多出了一分心酸和不忍。
作为大唐皇帝,他怎么会不知道边军的情况?
他之所以要安排皇子前去前线,就是要让皇子们知道安逸的生活来之不易,打击皇子们的骄纵之心。
可大多数皇子只当是去边关涨了见识,那时还未成为太子的李建成甚至还命令边军护卫自己出关猎杀妖族,谎称是自己所猎,回来后大肆吹嘘,丝毫不记得在猎杀妖族时,死了多少无辜将士。
虽然知道李建成需要这样的功绩来包装自己,但他对此还是颇为失望,自那之后,他也不再安排皇子前去边关了。
然而,李世民今日的一番话语,却让他得到了一丝抚慰。
原来还是有皇子能体恤将士之辛劳的,就算是故意说来哄他开心,他也倍觉欣慰。
李世民说到这里,再次向李渊叩首道:“儿臣当日被那鹰妖所袭,幸得李靖大将军所救,才保下一命来。可儿臣当时受惊,却未当面叩谢李靖大将军的救命之恩,就踏上了归途。
这几年来,儿臣日思夜想,终觉不义,一直想当面叩谢李靖大将军的恩情。
原本儿臣以为这次换防,能见到李靖大将军,可却得知边关无大将镇守,父皇又为李靖大将军续了五年守期。
父皇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儿臣不敢求父皇收回成命,便想再次远赴边关,一者探望李靖大将军,当面叩谢其救命之恩;二者也可向边关将士表达父皇关切之意,令父皇皇恩浩荡,福泽边关将士,还请父皇成全!”
听完了他的话,李渊沉默了下来,开始低眉沉思。
他虽然也被李世民的一番话感动了,可他此时想的却是另一层事。
李世民所言的边关将士辛苦,在他看来,并不算什么。
慈不掌兵,若是体恤将士,解除边关将士的担子,那谁来守卫边关?
他在意的,是李世民提起的这个人。
李靖。
李靖,乃是朝中大将,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若无他在阴山镇守,大唐不可能安然享受这么多年的安稳。
但是,凡事都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问题。
李靖在阴山关已经镇守了十五年了,按照五年一换防的惯例,李靖已经守过了三任的守期。
正所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他这种奉献精神,获得了朝野一片赞叹,民间也将他称之为人间荡魔尊者,甚至有人将他的画像当做神灵来参拜了。
作为皇帝,有这样一心为国为民的臣子,理当开心才对,但李渊却有自己的担心。
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间皇帝,他之所以一心在宫中享乐,就是因为怕死。
不说漫天神佛了,就是乡野之中的妖怪,都有一指头按死他的能力。
身处高位,却时刻面临死亡威胁,他不得不想尽办法为自己的安危考虑。
兵权,就是他唯一赖以生存的自保手段,所以,他对兵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亲情!
他早就做了决定,除非到自己死的那一刻,不然他是绝对不会把兵权交出去的!
所以,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放心的他,又怎么会放心的把重中之重的大唐边军,交给李靖呢?
第一个五年之期刚到的时候,他就已经打算调李靖回来了。
但那时恰逢北域寒灾,妖族大举入侵,阴山关岌岌可危,若是群龙失首,边关必破。
于是,他只得让李靖留在阴山关镇守,续了五年守期。
第二个五年过后,他又打算将李靖调回长安,换防大将都已经挑选好了,可又逢地震,边关防御大阵破损,危在旦夕。
不得已,李靖又续了五年守期。
第一次续期,他还没多想,可第二次李靖再度续期,李渊心里就有些生疑了。
如今,第三个五年之期又将过去,李渊原本打算,无论怎样,都要调李靖换防回来了,李靖也并无异议。
可就在一个月前,他安排换防的大将殷开山练功忽然出了岔子,走火入魔,暴毙而死。
而殷开山死后,朝中老将一众,却难以挑出一个堪当大任的将领来替换李靖。
眼见大军开拔在即,李渊不得已,只得向李靖开了口,请李靖再续五年守期,李靖同意了。
虽然李靖同意了再守五年,算是给他帮了大忙,可李渊心中的疙瘩却越来越大了,他总觉得这件事有什么蹊跷。
算上这次又续的五年,李靖将会在边关足足镇守二十年整。
二十年,足够一代人长成了。
边关百万大军,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都掌握在李靖一人手里,每次想到这件事,李渊都急得上火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
原本他已经做了安排,在这次的换防边军中安插了人手,想暗中调查阴山关的情况。
不过他也担心阴山关已经被李靖治理得上下一心,成了铁板一块,从而查不出东西来。
今天李世民忽然开口,想要去边关劳军,却给他打开了一条思路。
或许,在军中安排一位皇子随行,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到时候,哪怕李靖有意掩藏,皇子也可以利用身份地位强压,进行强行调查。
如此思索着,他越想越觉得此计行得通,于是,便下了决心。
“好孩子!”
他看向李世民,感慨道:“朕还以为,这诸多皇子,全是些硬心肠的,却没想到二郎你是个心恤将士的,朕没有看错你呀!”
说罢,他朗声道:“既然你有心,那朕便成全了你这一番心意吧!你回去府中安排一番,下个月,就随大军一同开拔吧!”
李世民闻言大喜,叩谢道:“多谢父皇成全!”
笑着示意他起身,李渊将他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说了些体己的话,又赏赐了他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补益丹药,才放他离开。
出得宫门,李世民看向北方,心中的喜悦几乎要令他欢欣雀跃起来了。
攥紧了拳头,他大步如飞,上了车辇。
看着远处高耸的城墙,他心中涌起了一股豪气。
这城墙之外,才是无限的广阔天地!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随军出行了,那时候,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在看到这套修行之法后,李凡自己都忍不住有些心动。
只可惜,这套功法只有身具皇室血脉的人才能修行。
不过,就算李凡能修行这皇修之法,他也不会修行的,这套功法的弊端和优点一样明显。
这套功法的优势就在于,它恐怕是凡人最容易达到永生不死的途径了,而且还能快速提升实力。
众多修行之道中,任何一道,想要达到长生不死,都难比登天。
天庭神仙众多,但每年都有更替轮换。
三界亿万年来的无数道修,最终达到永生不死的大能,也不过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位而已。
可这种皇修之法,只要弄出一个永远存在的国家,理论上就可以一直长生不死下去,直到永远。
当然,想要建立一个永恒不灭的国家,难度也不会小,可相较于成为大能,难度就低得多了。
而且如果能汇聚亿万人的认可,凝聚大国国运,皇修者的实力,甚至堪比大罗仙!
要知道三界之内,达到大罗仙境界的道修,只要不招惹大能,几乎可以横着走了。
而想要修到大罗仙,除了极为强大的天赋以外,也需要亿万年的苦修才行。
但皇修者如果顺利,或许几十年间就能凝聚大国国运,这种速度,可不是大罗仙能比的。
不过话说回来,皇修之道的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对修行者的限制极大。
在选择了这条修行之道后,皇修者的一切就都和国家气运绑定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就要皇修者要兢兢业业,一心为民,不然就会失去民心,导致国运溃散。
同时,皇修者也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提防有心人祸害国家,因为他的性命是和国运绑在一起的,若是国家分崩离析,他也会直接嗝屁。
李凡自身本来就是土地,知道生命被外物绑定的感觉,他只想要把自己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向李世民传授了皇修之法后,李凡勉励了他一番,便将他带回了酒桌上。
看到李世民去而复返,在场宾客都很识趣的没有多问。
但从李世民红光满面,充满自信的样子,他们也不难看出,李世民应该是得了好处。
回到酒桌上,李世民没有犹豫,直接说出了自己要参加换防,前往前线慰劳边军的想法。
众宾客吃了一惊,连连劝阻。
尤其是杜如晦和房玄龄两人,更是焦急阻拦,不肯让李世民以身涉险。
但李世民这一次却没有听他们的,而是表明了坚决的立场,表示自己一定要去。
杜如晦和房玄龄见状,只能放弃了劝阻,转而开始琢磨怎么才能保护李世民安全劳军返回。
念头转过来后,他们却忽然发现,李世民的这一步棋着实走得妙。
李世民深夜拜访李纲的事,虽然理由充分,但不难看出他的意图不纯。
哪怕挑不出毛病,也会引得太子和陛下猜忌,心生不喜。
可李世民转头直接离开长安,去最危险的边关劳军,这一招直接完美的洗去了自身的嫌疑,还能获得陛下的好感。
毕竟李世民身为皇子,去边关可是代表着朝廷颜面,代表着当今陛下,是给陛下长脸去的。
这一招非但可以感动陛下,增加李世民在陛下心中的分量,也可以反衬得太子庸碌无为。
这样一来,哪怕李世民身在长安之外,可只要边塞军报不停,陛下就不会忘记他,反而会因为路途遥远,对他产生格外的关注。
正所谓距离产生美,这一招以退为进,着实微妙!
可这是李世民能想出来的招数么?
房玄龄偷眼看了李凡一眼,心中有了数。
估计就是这位神秘的大师兄给殿下出的主意,殿下从哪里认了这么一位手腕过人的大师兄来?
在做了前往边关劳军的决定后,李世民便不再深入简出了,他开始随同尉迟敬德等武将,前去拜访军中老将,询问边军情况。
这一举动果然引起了陛下的关注,三日后的朝会结束,李世民就接到了陛下的口谕,传他入太极宫觐见。
这正是他等候的机会,接到口谕后,他便直接随传旨太监来到了宫中,直奔寝宫甘露殿。
来到殿外,等通报过后,李世民便跟着宫女,进到了殿里。
甘露殿中,丝竹声声,檀香阵阵,女子的娇笑声不绝于耳。
在中央宽大的寝床上,坐着一位体型胖大,宛如鸭梨的肥硕男人。
这男人正是李世民的父亲,当朝大唐皇帝,唐献宗李渊。
李渊身着龙袍,却敞开衣领,袒露胸膛,半倚在龙床上,眯着眼睛,半睡半醒。
龙床两旁各有一排侍女,端着各色果蔬美食,恭敬侍立。
一个身着紫色薄裙的妃子,依偎在他怀中,用纤纤玉手从盘中取出葡萄,剥去外皮,挑出籽来,将果肉送到了李渊嘴边,一边低声提醒:“陛下,秦王殿下来了。”
李渊微微睁开眼睛,看了眼下方的李世民,才低头将果肉咬入口中,细细咀嚼片刻,缓缓吞入腹中。
用手撑着床沿,李渊艰难的坐起身子,喘了两口粗气,才甩开袖袍,扶着膝盖,低头看着李世民,不咸不淡道:“二郎,你来了。”
李世民正色参拜道:“儿臣拜见父皇。”
“免礼。”
李渊抬了抬手,见李世民起身后,才感叹道:“盛夏将至,天气也越来越热了,今年估计又是个旱年。”
李世民拱手道:“父皇身居深宫之中,还心系百姓,实乃儿臣楷模。”
听到他的回答,李渊有些意外,随即才点头道:“二郎果然聪慧,比你大哥强多了,朕昨日说了同样的话,你大哥却说可以上表天意,请玉帝颁旨,降下雨水解旱,真是蠢得可以。”
李世民闻言,认真道:“太子也是心忧百姓,若是真能缓解旱情,倒也不妨一试。”
李渊微一皱眉,随即舒展,嘴角也露出了一丝笑容,夸奖道:“难得你有如此胸怀,你大哥将来能有你这样的好弟弟辅佐,何愁江山不稳固啊!”
李世民面色不变,坦然道:“儿臣尝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要能保天下百姓安康,我大唐江山自然稳固,千秋不坏。”
李渊闻言,笑容一逝,眼中闪过一丝精芒。
他打量着李世民,忽然问道:“朕最近有所耳闻,你这些日子,与许多朝中大臣走动得颇为频繁,可有此事?”
“有。”
李世民正色点头。
见他大方承认,李渊不由眯起了眼睛。
半晌,他才点头道:“不错,你这些年来,钻研经史子集,学习十分刻苦,可劳逸需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你能多出府走动放松,也是好的。”
他这话是在给李世民找台阶下,只要李世民顺着话说,表明自己是想放松心情,出府是为了玩乐,这事儿就能揭过去了。
但是李世民却像是没有听懂他的意思一般,正色道:“启禀父皇,儿臣拜访朝中许多叔父,并非为了玩乐,而是另有其事。”
李渊的眼神一凝,面色也沉了下来。
“哦?”
他挤出一丝冷笑,问道:“你所为何事呀?”
李世民忽然叩首,朗声道:“儿臣斗胆,请父皇降旨,差儿臣前往边关劳军!”
说罢,他便直接叩首在地,甘露殿中,霎时间落针可闻。
跪了片刻,李世民却没有等到李渊的回答,却感觉殿中的气温仿佛都降低了几度。
此时,在殿内半空中,隐去了身形的李凡看着面带微笑,但眼中却一片寒冷的李渊,心中暗自感慨。
谁说当朝陛下是个一心享乐的皇帝?
一个一心享乐的皇帝,怎么会牢牢把控兵权,连长安城的城防调动,都要亲自审批?
居安思危,是每一个想要安心享乐之人的共同特点。
在漫天神佛的镇压之下,在北域蛮妖的环伺之下,身为一位皇帝,又怎么可能彻底安心的享受生活?
大唐的百万边军,就是李渊能够安安稳稳当这个皇帝的最大倚仗。
兵权,显然就是李渊的逆鳞,连太子都没有资格过问。
可如今,一个皇子,却想替他前去边关慰问劳军,这种行为,居心何在?难道是想在军中树威么?
下方叩首等候的李世民半晌都没有听到李渊的回应,心中顿时咯噔一声。
完了,居然被师兄说中了!
父皇果然极为重视边军,重视到稍有触角探入,就会警觉的程度。
好在他来之前,李凡帮他分析过情况,说起过出现这样局面时的应对方式。
当下,他没有犹豫,便起身看向李渊,神色悲悯道:“儿臣自幼在南书房与皇子公主们一同修习经史子集,那时,儿臣喜欢吟诗诵词,但每每被李少师批评,斥责儿臣不务正业,游戏文字。
李少师不喜欢诗词歌赋,但却给了儿臣一本边塞诗集,允许儿臣阅读。儿臣幼年时,读到诗中边军离家,垂泪不舍的词句,总觉不妥。
边军镇守边关,保大唐百姓安危,本是功德无量的好事,大唐子民也对边军将士歌功颂德,为何诗中边军还会惶恐垂泪呢?
直到五年前,父皇安排我等皇子前去边关巡视,慰劳边军,儿臣才第一见到了北漠平原的落日,才见到了阴山关外的风沙和妖族。
那时,儿臣才知道,边军每年战死的比例,超过三成!每年换防的边军中,有三分之一都会战死沙场,无法再见到自己的亲人!
在那里,儿臣第一次见到了战场的模样。
儿臣每日与将士们在漫天的风沙和冰雪中,啃着夹杂着砂砾的麦饼,吃着澄清三遍才堪饮用的碱水,虽只一月,就已经抵受不住了,可边军将士却一守就是五年!而且还未必有命回来!
第一次观战时,儿臣在边关将士的重重护卫之下,依然险些被北域鹰妖捉走,而为了保护儿臣,却有三位边关将士死在了鹰爪之下!
如今午夜梦回,儿臣还时常能看到那位只剩上半身的年轻猛卒在合眼前,不舍看向大唐方向的眼神。
那个时候,儿臣才知道,正是那一个个边军将士付出了生命,才守住了大唐的边关防线啊!”
听到李世民悲声之言,李渊脸上的冰霜也融解了几分,多出了一分心酸和不忍。
作为大唐皇帝,他怎么会不知道边军的情况?
他之所以要安排皇子前去前线,就是要让皇子们知道安逸的生活来之不易,打击皇子们的骄纵之心。
可大多数皇子只当是去边关涨了见识,那时还未成为太子的李建成甚至还命令边军护卫自己出关猎杀妖族,谎称是自己所猎,回来后大肆吹嘘,丝毫不记得在猎杀妖族时,死了多少无辜将士。
虽然知道李建成需要这样的功绩来包装自己,但他对此还是颇为失望,自那之后,他也不再安排皇子前去边关了。
然而,李世民今日的一番话语,却让他得到了一丝抚慰。
原来还是有皇子能体恤将士之辛劳的,就算是故意说来哄他开心,他也倍觉欣慰。
李世民说到这里,再次向李渊叩首道:“儿臣当日被那鹰妖所袭,幸得李靖大将军所救,才保下一命来。可儿臣当时受惊,却未当面叩谢李靖大将军的救命之恩,就踏上了归途。
这几年来,儿臣日思夜想,终觉不义,一直想当面叩谢李靖大将军的恩情。
原本儿臣以为这次换防,能见到李靖大将军,可却得知边关无大将镇守,父皇又为李靖大将军续了五年守期。
父皇金口玉言,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儿臣不敢求父皇收回成命,便想再次远赴边关,一者探望李靖大将军,当面叩谢其救命之恩;二者也可向边关将士表达父皇关切之意,令父皇皇恩浩荡,福泽边关将士,还请父皇成全!”
听完了他的话,李渊沉默了下来,开始低眉沉思。
他虽然也被李世民的一番话感动了,可他此时想的却是另一层事。
李世民所言的边关将士辛苦,在他看来,并不算什么。
慈不掌兵,若是体恤将士,解除边关将士的担子,那谁来守卫边关?
他在意的,是李世民提起的这个人。
李靖。
李靖,乃是朝中大将,南征北战,战功赫赫。
若无他在阴山镇守,大唐不可能安然享受这么多年的安稳。
但是,凡事都不能从一个方面来看问题。
李靖在阴山关已经镇守了十五年了,按照五年一换防的惯例,李靖已经守过了三任的守期。
正所谓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他这种奉献精神,获得了朝野一片赞叹,民间也将他称之为人间荡魔尊者,甚至有人将他的画像当做神灵来参拜了。
作为皇帝,有这样一心为国为民的臣子,理当开心才对,但李渊却有自己的担心。
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间皇帝,他之所以一心在宫中享乐,就是因为怕死。
不说漫天神佛了,就是乡野之中的妖怪,都有一指头按死他的能力。
身处高位,却时刻面临死亡威胁,他不得不想尽办法为自己的安危考虑。
兵权,就是他唯一赖以生存的自保手段,所以,他对兵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亲情!
他早就做了决定,除非到自己死的那一刻,不然他是绝对不会把兵权交出去的!
所以,连自己亲生儿子都不放心的他,又怎么会放心的把重中之重的大唐边军,交给李靖呢?
第一个五年之期刚到的时候,他就已经打算调李靖回来了。
但那时恰逢北域寒灾,妖族大举入侵,阴山关岌岌可危,若是群龙失首,边关必破。
于是,他只得让李靖留在阴山关镇守,续了五年守期。
第二个五年过后,他又打算将李靖调回长安,换防大将都已经挑选好了,可又逢地震,边关防御大阵破损,危在旦夕。
不得已,李靖又续了五年守期。
第一次续期,他还没多想,可第二次李靖再度续期,李渊心里就有些生疑了。
如今,第三个五年之期又将过去,李渊原本打算,无论怎样,都要调李靖换防回来了,李靖也并无异议。
可就在一个月前,他安排换防的大将殷开山练功忽然出了岔子,走火入魔,暴毙而死。
而殷开山死后,朝中老将一众,却难以挑出一个堪当大任的将领来替换李靖。
眼见大军开拔在即,李渊不得已,只得向李靖开了口,请李靖再续五年守期,李靖同意了。
虽然李靖同意了再守五年,算是给他帮了大忙,可李渊心中的疙瘩却越来越大了,他总觉得这件事有什么蹊跷。
算上这次又续的五年,李靖将会在边关足足镇守二十年整。
二十年,足够一代人长成了。
边关百万大军,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都掌握在李靖一人手里,每次想到这件事,李渊都急得上火牙疼,腮帮子肿得老高。
原本他已经做了安排,在这次的换防边军中安插了人手,想暗中调查阴山关的情况。
不过他也担心阴山关已经被李靖治理得上下一心,成了铁板一块,从而查不出东西来。
今天李世民忽然开口,想要去边关劳军,却给他打开了一条思路。
或许,在军中安排一位皇子随行,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到时候,哪怕李靖有意掩藏,皇子也可以利用身份地位强压,进行强行调查。
如此思索着,他越想越觉得此计行得通,于是,便下了决心。
“好孩子!”
他看向李世民,感慨道:“朕还以为,这诸多皇子,全是些硬心肠的,却没想到二郎你是个心恤将士的,朕没有看错你呀!”
说罢,他朗声道:“既然你有心,那朕便成全了你这一番心意吧!你回去府中安排一番,下个月,就随大军一同开拔吧!”
李世民闻言大喜,叩谢道:“多谢父皇成全!”
笑着示意他起身,李渊将他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说了些体己的话,又赏赐了他许多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补益丹药,才放他离开。
出得宫门,李世民看向北方,心中的喜悦几乎要令他欢欣雀跃起来了。
攥紧了拳头,他大步如飞,上了车辇。
看着远处高耸的城墙,他心中涌起了一股豪气。
这城墙之外,才是无限的广阔天地!
他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随军出行了,那时候,才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