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急报传来
第96章 急报传来
彼此极为熟悉,杨素并未小觑韩擒虎。
只是他并非诛灭南阳反贼,不过暂时稳定周边局势,此事岂能没有把握。
南阳之乱发展至今,是众人没有想到的,杨素没有出风头的意思,但他还是选择站了出来,勉强做一些分内之事吧……
作为前朝老臣,杨素对大隋有极强归属感。
就这样此事敲定下来。
但朝议并未结束,杨广真正的目的尚未提出,手中王炸一直捏着。
如此过了一会,宇文化及说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启奏。”
杨广微微颔首,朗声问道:“爱卿要说何事,直言无妨。”
宇文化及拱了拱手,向前方跨出一步,显然已经打好腹稿,正色道:“如今南阳交通受限,仆射虽可稳住局势,但短时间内依旧无法拿下南阳,为今之计,必须另开一路,以维持天下稳定。”
杨广轻轻点头,似乎颇为中意。
但群臣听在耳中,感觉却大不相同。
你说南阳限制南北交通,此事勉强能够理解。
可若是借此机会大兴土木,对天下安稳又有何意,恐怕还会徒增乱事。
当时就有大臣劝谏:“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不妥,南阳交通固然紧要,却并非南北唯一,只要沿洛阳而行,便无需经过南阳地域。
若是因此大动干戈,恐怕伤及天下民心,百姓因此受累无穷,国库亦是耗资巨大,待收复南阳之后,岂不是变成鸡肋?”
可听得这位大臣之言,宇文化及微微一笑,他早就想好了答案,说道:“此言差矣,南阳固然不是唯一,但沿他路行走,势必增加路途及时间,更别说开道乃千秋之事,对百姓有利而无害。
至于鸡肋之言,就更可笑了,本官说的开道,未必是陆路。
若是以涿郡为起点,经历洛阳再到杭州,便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经沿水路而行,无论漕运行商尽皆便利。
若是吴大人只看到眼前,未免目光短浅,此举一旦实行,必定是利国利民,乃是我大隋数百年兴盛的根基所在。”
宇文化及侃侃而谈,讲得有理有据。
若非杨广知道自己心里想的什么,恐怕真的信了这些。
开通运河固然有好处,可最直接的利益,还是杨广本身喜好。
再就是挖通运河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旷日持久的时间。
杨广将一项近百年的工程,不顾一切的拉到十年甚至数年。
看起来是提高了效率,实际上却将百姓视为蝼蚁。
正如李世民所言,‘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所以杨广的覆灭是可以预料的。
所谓的王者意识加上青铜操作,依旧逃不过失败结局,啥也不是。
此话暂且不提。
方才那大臣听了宇文化及之言,顿时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可谓难看极了,偏偏他也不知道如何反驳,只能直愣愣的站着。
杨广早就和宇文化及商议过了,自然是支持开通运河的,哪怕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也是能够接受的,又何必顾虑太多?
在杨广看来,天下百姓本就不算人。
毕竟连亲爹都能杀,普通百姓何足道哉,反正也不是他亲自动手。
能为大隋开通运河,是他们莫大的荣幸,岂能推脱?
是以在群臣注视下,杨广答应道:“宇文爱卿说的不错,朕也觉得开通运河,对我大隋基业好处良多。
日后世世代代,都将称颂我朝功德,岂不美哉?”
群臣愕然。
但依旧有人不甘心,想要出言劝阻。
结果说了一堆,杨广根本懒得理会,不痛不痒给驳了回去。
他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尽快挖通大运河,再去江南看看。
早年杨广曾带兵灭陈,但他只是挂名主帅,真正的带兵者是高颍。
当初杨广便见识过南朝繁华,也见识到江南绝色。
陈后主之妃张丽华,堪称天姿国色。
奈何杨广还没来得及上手,就被李渊以妖女之名斩了,着实令其唏嘘了许久。
众人争辩之后,自然要杨广断论,他说道:“此事就这么说定了,既然南阳路途不通,便派人开通南北大运河。
并且运河乃是水路,纵然收回南阳,也不会影响。
诸位爱卿皆我大隋股肱之臣,朕也不想斥责什么。
这运河于公于私皆是好事,今日争辩倒是无妨。
但朕既然应允下来,无论要人还是要钱,谁都不能耽搁拖延。
除此之外,诸位爱卿觉得,令何人监督运河开通为好,就此推荐吧。”
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杨广懒得继续扯淡,本来就已经决定的事情,若非为了朝议的面子,他早就出言盖棺定论了。
方才劝阻的群臣没话说了。
但问到督察之职上,他们还想要争取,片刻时间便推出数个人选。
宇文化及不紧不慢的说道:“陛下,微臣有一人选。”
杨广自顾自点头,哦了一声,说道:“爱卿欲要举荐何人?”
宇文化及道:“乃是陛下御前侍卫统领麻叔谋,此人文武兼备,堪称当世良才,用来督造大运河绰绰有余,微臣以为此人合适。”
为了表现正规,宇文化及也是费了心思。
杨广直接摆了摆手:“麻叔谋……好,朕也觉得此人不错,那朕就封他为开河总管,总理开通运河大小事宜,再令李密为督工官,以免工期延误。”
前者是杨广想要的,后者是众人推举。
勉强算是安抚众人。
看着脸色有些难看,好似吃了翔一样的群臣,杨广心中乐呵呵的笑着。
叫你们同朕作对!
原本朝会到此就该告一段落,但没等群臣散去,外面忽然有急报传来。
杨广脸上浮现疑惑之色,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见有内侍匆忙而来,语气颇为急切,甚至有些狼狈的喊道:“陛下,大事不好了,淮安、清阳两郡八百里急报……”
听得此言,变色的不只是杨广一人,满朝群臣皆为之色变。
如今南阳变数太大,他们岂会不知二郡所在,正紧紧连着南阳。
如今二郡送来急报,众人自然能够猜到发生何事。
莫非南阳反贼主动出击了?
彼此极为熟悉,杨素并未小觑韩擒虎。
只是他并非诛灭南阳反贼,不过暂时稳定周边局势,此事岂能没有把握。
南阳之乱发展至今,是众人没有想到的,杨素没有出风头的意思,但他还是选择站了出来,勉强做一些分内之事吧……
作为前朝老臣,杨素对大隋有极强归属感。
就这样此事敲定下来。
但朝议并未结束,杨广真正的目的尚未提出,手中王炸一直捏着。
如此过了一会,宇文化及说道:“陛下,微臣还有一事启奏。”
杨广微微颔首,朗声问道:“爱卿要说何事,直言无妨。”
宇文化及拱了拱手,向前方跨出一步,显然已经打好腹稿,正色道:“如今南阳交通受限,仆射虽可稳住局势,但短时间内依旧无法拿下南阳,为今之计,必须另开一路,以维持天下稳定。”
杨广轻轻点头,似乎颇为中意。
但群臣听在耳中,感觉却大不相同。
你说南阳限制南北交通,此事勉强能够理解。
可若是借此机会大兴土木,对天下安稳又有何意,恐怕还会徒增乱事。
当时就有大臣劝谏:“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此事不妥,南阳交通固然紧要,却并非南北唯一,只要沿洛阳而行,便无需经过南阳地域。
若是因此大动干戈,恐怕伤及天下民心,百姓因此受累无穷,国库亦是耗资巨大,待收复南阳之后,岂不是变成鸡肋?”
可听得这位大臣之言,宇文化及微微一笑,他早就想好了答案,说道:“此言差矣,南阳固然不是唯一,但沿他路行走,势必增加路途及时间,更别说开道乃千秋之事,对百姓有利而无害。
至于鸡肋之言,就更可笑了,本官说的开道,未必是陆路。
若是以涿郡为起点,经历洛阳再到杭州,便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经沿水路而行,无论漕运行商尽皆便利。
若是吴大人只看到眼前,未免目光短浅,此举一旦实行,必定是利国利民,乃是我大隋数百年兴盛的根基所在。”
宇文化及侃侃而谈,讲得有理有据。
若非杨广知道自己心里想的什么,恐怕真的信了这些。
开通运河固然有好处,可最直接的利益,还是杨广本身喜好。
再就是挖通运河是一项大工程,需要旷日持久的时间。
杨广将一项近百年的工程,不顾一切的拉到十年甚至数年。
看起来是提高了效率,实际上却将百姓视为蝼蚁。
正如李世民所言,‘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所以杨广的覆灭是可以预料的。
所谓的王者意识加上青铜操作,依旧逃不过失败结局,啥也不是。
此话暂且不提。
方才那大臣听了宇文化及之言,顿时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可谓难看极了,偏偏他也不知道如何反驳,只能直愣愣的站着。
杨广早就和宇文化及商议过了,自然是支持开通运河的,哪怕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也是能够接受的,又何必顾虑太多?
在杨广看来,天下百姓本就不算人。
毕竟连亲爹都能杀,普通百姓何足道哉,反正也不是他亲自动手。
能为大隋开通运河,是他们莫大的荣幸,岂能推脱?
是以在群臣注视下,杨广答应道:“宇文爱卿说的不错,朕也觉得开通运河,对我大隋基业好处良多。
日后世世代代,都将称颂我朝功德,岂不美哉?”
群臣愕然。
但依旧有人不甘心,想要出言劝阻。
结果说了一堆,杨广根本懒得理会,不痛不痒给驳了回去。
他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尽快挖通大运河,再去江南看看。
早年杨广曾带兵灭陈,但他只是挂名主帅,真正的带兵者是高颍。
当初杨广便见识过南朝繁华,也见识到江南绝色。
陈后主之妃张丽华,堪称天姿国色。
奈何杨广还没来得及上手,就被李渊以妖女之名斩了,着实令其唏嘘了许久。
众人争辩之后,自然要杨广断论,他说道:“此事就这么说定了,既然南阳路途不通,便派人开通南北大运河。
并且运河乃是水路,纵然收回南阳,也不会影响。
诸位爱卿皆我大隋股肱之臣,朕也不想斥责什么。
这运河于公于私皆是好事,今日争辩倒是无妨。
但朕既然应允下来,无论要人还是要钱,谁都不能耽搁拖延。
除此之外,诸位爱卿觉得,令何人监督运河开通为好,就此推荐吧。”
已经耽搁了不少时间,杨广懒得继续扯淡,本来就已经决定的事情,若非为了朝议的面子,他早就出言盖棺定论了。
方才劝阻的群臣没话说了。
但问到督察之职上,他们还想要争取,片刻时间便推出数个人选。
宇文化及不紧不慢的说道:“陛下,微臣有一人选。”
杨广自顾自点头,哦了一声,说道:“爱卿欲要举荐何人?”
宇文化及道:“乃是陛下御前侍卫统领麻叔谋,此人文武兼备,堪称当世良才,用来督造大运河绰绰有余,微臣以为此人合适。”
为了表现正规,宇文化及也是费了心思。
杨广直接摆了摆手:“麻叔谋……好,朕也觉得此人不错,那朕就封他为开河总管,总理开通运河大小事宜,再令李密为督工官,以免工期延误。”
前者是杨广想要的,后者是众人推举。
勉强算是安抚众人。
看着脸色有些难看,好似吃了翔一样的群臣,杨广心中乐呵呵的笑着。
叫你们同朕作对!
原本朝会到此就该告一段落,但没等群臣散去,外面忽然有急报传来。
杨广脸上浮现疑惑之色,他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只见有内侍匆忙而来,语气颇为急切,甚至有些狼狈的喊道:“陛下,大事不好了,淮安、清阳两郡八百里急报……”
听得此言,变色的不只是杨广一人,满朝群臣皆为之色变。
如今南阳变数太大,他们岂会不知二郡所在,正紧紧连着南阳。
如今二郡送来急报,众人自然能够猜到发生何事。
莫非南阳反贼主动出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