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有人才上门了
第47章 有人才上门了
照镜子,多么文雅的一件事。
然而此刻放在李世民和魏征身上,却有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何公公,说了这么多对本公爷有用的事,真是麻烦你了。”
李承乾说着,便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塞到周公公手里,“吴公公,这里是五两银子,本公爷还有件事需要你帮忙。”
周公公看到银子,眼珠子都绿了,不过他还是矜持道:“李公爷,您这是做什么,您要是有事,就尽管开口,奴婢又岂敢收您的银子。”
李承呵呵一笑,直接将银子塞到他手里,低声道:“郑公公,你就收下本公爷的心意吧。”
周公公心里一动,不着痕迹将银子放进袖子里,然后笑的满脸褶子,“李公爷,您有什么事,就尽管说吧。”
“是这样的。”
李承乾娓娓道来,“前些日子,有数百南蛮人绕过界首关,来骚扰黔州,对黔州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幸好本公爷及时领着卫士出击,以两百对六百,大获全胜!”
“嗯?”
周公公有些不信,“李公爷,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李承乾正要说话,外面却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他皱了皱眉,叫道:“进来。”
一个人推门而入,正是诸葛亮。
诸葛亮走到李承乾面前,拱手道:“李公爷,你要我写的书信,已经写好了,你请过目。”
诸葛亮说着,双手递上一封信。
李承乾接过信,随意看了两眼,便对周公公道:“嗯,朱公公,这就是整件事的过程,如果你不信的话,可以随便去找一个百姓询问。”
周公公瞪着眼,心中很不想相信,但见李承乾说的这么理直气壮,他也不禁开始怀疑起来。
莫非这位李公爷,真有那么大的本事?
那可就奇怪了,在长安城的时候,他为什么那么废呢?
周公公满肚子疑惑,但这种事他又不敢询问,只得道:“喏,李公爷您放心,奴婢一定会将您的话原封不动带给陛下的。”
“哈哈!”
李承乾大笑着站起来,“周公公,那以后你回长安时,还希望你多替本公爷美言几句啊。”
周公公盯着他,忽然郑重道:“李公爷,就凭您叫对奴婢的名字,这个忙奴婢肯定会帮的。”
“…”
…
周公公不能在黔州留太久,所以他把属于黔州大都督府的印玺以及大都督的官服交给李承乾后,便提出告辞。
李承乾为没多留,毕竟周公公属于李世民身边的宦官,虽然没啥地位,但清楚许多帝王家的事,如果他不能管好自己的嘴,恐怕第二天他的尸体就会出现在乱葬岗。
周公公离开后,李承乾便将刺史府的匾额拆下,换成了“黔州大都督府”。
至于其他人的职位,全都不变,倒是诸葛亮,被李承乾任命为黔州刺史。
这下子,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管理黔州,地位仅次于李承乾这个大都督之下。
当然了,设立大都督府对李承乾有好处,但是百姓来说,却没什么区别。
他们依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安静静的干活。
不知不觉,就到了十月中旬。
李承乾到黔州也有两个多月了。
这天,他正在书房处理政务的时候,诸葛亮却突然走进来,道:“大都督,黔州城外来了一队兵马,领头的将领他说认识你。”
“兵马?
还认识我?”
李承乾眉头一皱。
诸葛亮点头,“他说他叫蔡信。”
“哦!”
李承乾恍然大悟的点头,“当初我被贬到黔州的时候,是他一路护送我的,不过这家伙怎么回事,都两个多月了,才赶过来!”
“既然大都督认识他,那亮这就去让人将他们请进来。”
诸葛亮道。
“等会儿!”
李承乾叫住他,“这些日子,书院的情况如何?”
诸葛亮连忙道:“回大都督,书院已经接近尾声,预计月底便可投入使用了,除了书院,还有炼钢厂和水泥厂,目前已经全部弄好了,随时都可以使用。”
李承乾脸色一喜,“那就好,接下来,就等煤矿那边将煤送过来。”
“嗯…”诸葛亮点头,但随即又有些为难道:“不过大都督,我们张贴招募夫子也有些日子了,但现在却没一个人敢来。”
李承乾也叹了口气,“主要是黔州的读书人太少了,唉,之前那些富户去外面的几个州县开了冰淇淋店,我就让他们多宣传宣传,也不知有没有用。”
“大都督,大都督!”
这时候,杨琛气喘吁吁的跑进来,“都督府门口来了个文人,说是慕名而来,想当书院夫子的。”
“是吗?”
李承乾大喜,“快去将他请进来!”
“喏!”
杨琛又急忙跑出去,随即便领进来一个穿着一个白色麻衣,大概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大都督,这位就是来应征书院夫子的。”
杨琛指着那年轻人道。
“是吗?”
李承乾看着他,开口问道:“不知先生名讳?”
年轻人立刻拱手道:“回大都督,小人陈元敬,为梓州人士。”
梓州李承乾知道,距离黔州也就几百里路程,算不上多远。
“陈元敬,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啊?”
陈元敬目光一闪,“大都督听过小人的名讳?”
“没听过,不过就算挺耳熟的。”
李承乾道。
“…”
陈元敬有些尴尬,“大都督,听说贵地开了一个书院,小人不才,但也熟读四书五经,您看…”
李承乾眉头一直微微皱着,并没有表态。
陈元敬见李承乾不说话,心中顿时一紧。
他在梓州,其实也算是小有名气,不过很可惜,他家是经商的。
陈元敬一直救济穷人,可没想到这救济出事情来了。
梓州刺史本想利用穷人,向上面拨款,然后他再中饱私囊。
结果没想到,陈元敬来了个救济穷人,上头的人下来核实情况,见那些百姓都有饭吃,就反驳了梓州刺史拨款的请求。
于是乎,梓州刺史就将陈元敬给恨上了。
正巧,陈元敬想要去参加科考,但他是私学身份,想要科考必须得当地州县首官推荐。
陈元敬将梓州得罪这么狠,他又怎么可能推荐陈元敬呢?
就在陈元敬走投无路时,有一种名叫冰淇淋的甜品忽然在梓州掀起了一股浪潮。
陈元敬好奇之下,忍不住想去尝尝。
尝了一次后,他也是惊为天人,就忍不住问这冰淇淋的来历。
正好商人得到了李承乾的命令,让他们多宣传宣传,于是他们就将黔州的事都说了出来。
陈元敬便知道了黔州发生的事情,同时对这李公爷,忍不住生出钦佩之情。
于是他便收拾行囊,赶路到了黔州…
照镜子,多么文雅的一件事。
然而此刻放在李世民和魏征身上,却有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感觉。
“何公公,说了这么多对本公爷有用的事,真是麻烦你了。”
李承乾说着,便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塞到周公公手里,“吴公公,这里是五两银子,本公爷还有件事需要你帮忙。”
周公公看到银子,眼珠子都绿了,不过他还是矜持道:“李公爷,您这是做什么,您要是有事,就尽管开口,奴婢又岂敢收您的银子。”
李承呵呵一笑,直接将银子塞到他手里,低声道:“郑公公,你就收下本公爷的心意吧。”
周公公心里一动,不着痕迹将银子放进袖子里,然后笑的满脸褶子,“李公爷,您有什么事,就尽管说吧。”
“是这样的。”
李承乾娓娓道来,“前些日子,有数百南蛮人绕过界首关,来骚扰黔州,对黔州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幸好本公爷及时领着卫士出击,以两百对六百,大获全胜!”
“嗯?”
周公公有些不信,“李公爷,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李承乾正要说话,外面却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
他皱了皱眉,叫道:“进来。”
一个人推门而入,正是诸葛亮。
诸葛亮走到李承乾面前,拱手道:“李公爷,你要我写的书信,已经写好了,你请过目。”
诸葛亮说着,双手递上一封信。
李承乾接过信,随意看了两眼,便对周公公道:“嗯,朱公公,这就是整件事的过程,如果你不信的话,可以随便去找一个百姓询问。”
周公公瞪着眼,心中很不想相信,但见李承乾说的这么理直气壮,他也不禁开始怀疑起来。
莫非这位李公爷,真有那么大的本事?
那可就奇怪了,在长安城的时候,他为什么那么废呢?
周公公满肚子疑惑,但这种事他又不敢询问,只得道:“喏,李公爷您放心,奴婢一定会将您的话原封不动带给陛下的。”
“哈哈!”
李承乾大笑着站起来,“周公公,那以后你回长安时,还希望你多替本公爷美言几句啊。”
周公公盯着他,忽然郑重道:“李公爷,就凭您叫对奴婢的名字,这个忙奴婢肯定会帮的。”
“…”
…
周公公不能在黔州留太久,所以他把属于黔州大都督府的印玺以及大都督的官服交给李承乾后,便提出告辞。
李承乾为没多留,毕竟周公公属于李世民身边的宦官,虽然没啥地位,但清楚许多帝王家的事,如果他不能管好自己的嘴,恐怕第二天他的尸体就会出现在乱葬岗。
周公公离开后,李承乾便将刺史府的匾额拆下,换成了“黔州大都督府”。
至于其他人的职位,全都不变,倒是诸葛亮,被李承乾任命为黔州刺史。
这下子,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管理黔州,地位仅次于李承乾这个大都督之下。
当然了,设立大都督府对李承乾有好处,但是百姓来说,却没什么区别。
他们依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安安静静的干活。
不知不觉,就到了十月中旬。
李承乾到黔州也有两个多月了。
这天,他正在书房处理政务的时候,诸葛亮却突然走进来,道:“大都督,黔州城外来了一队兵马,领头的将领他说认识你。”
“兵马?
还认识我?”
李承乾眉头一皱。
诸葛亮点头,“他说他叫蔡信。”
“哦!”
李承乾恍然大悟的点头,“当初我被贬到黔州的时候,是他一路护送我的,不过这家伙怎么回事,都两个多月了,才赶过来!”
“既然大都督认识他,那亮这就去让人将他们请进来。”
诸葛亮道。
“等会儿!”
李承乾叫住他,“这些日子,书院的情况如何?”
诸葛亮连忙道:“回大都督,书院已经接近尾声,预计月底便可投入使用了,除了书院,还有炼钢厂和水泥厂,目前已经全部弄好了,随时都可以使用。”
李承乾脸色一喜,“那就好,接下来,就等煤矿那边将煤送过来。”
“嗯…”诸葛亮点头,但随即又有些为难道:“不过大都督,我们张贴招募夫子也有些日子了,但现在却没一个人敢来。”
李承乾也叹了口气,“主要是黔州的读书人太少了,唉,之前那些富户去外面的几个州县开了冰淇淋店,我就让他们多宣传宣传,也不知有没有用。”
“大都督,大都督!”
这时候,杨琛气喘吁吁的跑进来,“都督府门口来了个文人,说是慕名而来,想当书院夫子的。”
“是吗?”
李承乾大喜,“快去将他请进来!”
“喏!”
杨琛又急忙跑出去,随即便领进来一个穿着一个白色麻衣,大概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大都督,这位就是来应征书院夫子的。”
杨琛指着那年轻人道。
“是吗?”
李承乾看着他,开口问道:“不知先生名讳?”
年轻人立刻拱手道:“回大都督,小人陈元敬,为梓州人士。”
梓州李承乾知道,距离黔州也就几百里路程,算不上多远。
“陈元敬,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啊?”
陈元敬目光一闪,“大都督听过小人的名讳?”
“没听过,不过就算挺耳熟的。”
李承乾道。
“…”
陈元敬有些尴尬,“大都督,听说贵地开了一个书院,小人不才,但也熟读四书五经,您看…”
李承乾眉头一直微微皱着,并没有表态。
陈元敬见李承乾不说话,心中顿时一紧。
他在梓州,其实也算是小有名气,不过很可惜,他家是经商的。
陈元敬一直救济穷人,可没想到这救济出事情来了。
梓州刺史本想利用穷人,向上面拨款,然后他再中饱私囊。
结果没想到,陈元敬来了个救济穷人,上头的人下来核实情况,见那些百姓都有饭吃,就反驳了梓州刺史拨款的请求。
于是乎,梓州刺史就将陈元敬给恨上了。
正巧,陈元敬想要去参加科考,但他是私学身份,想要科考必须得当地州县首官推荐。
陈元敬将梓州得罪这么狠,他又怎么可能推荐陈元敬呢?
就在陈元敬走投无路时,有一种名叫冰淇淋的甜品忽然在梓州掀起了一股浪潮。
陈元敬好奇之下,忍不住想去尝尝。
尝了一次后,他也是惊为天人,就忍不住问这冰淇淋的来历。
正好商人得到了李承乾的命令,让他们多宣传宣传,于是他们就将黔州的事都说了出来。
陈元敬便知道了黔州发生的事情,同时对这李公爷,忍不住生出钦佩之情。
于是他便收拾行囊,赶路到了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