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话医院里的日军伤兵们脸上透露着绝望,但是他们的命运不由他们自己决定,在大队长木村信治的眼中这些日军士兵只是自己取得军功的棋子。
这些日军伤兵基本无法能独自游到柳河对岸的,只能无奈接受木村信治的安排。
见日军正面抵挡减弱,其余两面抗日军也都冲日军猛扑上来。
木村信治留下的这些日军伤兵们没拖住抗日军太久,不少日军伤兵在身上绑满手榴弹,把自己裹成一个人肉炸弹。
不过倒也给抗日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日军阻击部队毕竟大多数都是伤员战斗力弱,很快日军伤兵伤亡殆尽,抗日军突破日军防线。
此时木村信治正在柳河内往对岸游,抗日军此时正好追到柳河边,看到正在河里游泳的日军,二话不说对着河内一阵扫射。
不少河内还没游远的日军被机枪扫中坠入河内,日军的血将半片河都染红。
木村信治此时也正好游到柳河对岸,在卫兵的搀扶下上岸时,突然射来一串子弹将身边的一名卫兵击毙,又击中他的右胳膊。
正往岸上爬的木村信治右胳膊一软差点,整个人倒在河里,幸好被左侧的一名卫兵一把抓住,不然他就成了关东军第1位因掉入河内被淹死的佐级军官。
日军尽管成功逃到柳河对岸,不过抗日军的炮兵没打算放过他们,对着对岸的日军就来了几轮齐射。
将刚上岸的日军被炸的狼狈逃窜,损失不小,木村信治慌忙带领剩余日军逃出抗日军的炮火范围。
等到了安全地方,木村信治一清点人数,整个大队突围出来的只剩下不到三百人,电台也没能带过来,第二大队彻底和联队失去了联系。
木村信治只能领着残存的200余人往梅河口方向撤退,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联队此时也即将被抗日军包围住。
增援第二大队的第50联队一大队收到旅团部的电报后,得知自己附近有至少让日军一个师的兵力后,联队长冈原宽当机立断放弃增援海龙向后撤退。
由于冈原宽撤退的过于迅速,抗日军主力此时还没包抄到位,一场围歼战变成了追击战。
抗日军第九师和第七师一团共计4个团的兵力紧紧追着第50联队一大队。
而此时抗日军骑兵第一师也已经南下目标正是日军后方梅河口。
而日军连队长冈原宽为加快撤退速度,特意命令后方开来一列火车,全体日军乘火车往后撤退。
而关东军飞行队第十二飞行大队派出支援海龙方向的两个中队此时也正好支援上来,对着前进的抗日军移动狂轰乱炸。
日军趁机与抗日军拉开距离,而当日军火车前脚刚离开梅河口后脚骑兵第一师就赶了过来,前后仅差十余分钟。
骑兵第一师师长常饶臣得知此事后大感惋惜,因日军飞机阻挠,抗日军一直未能追上撤退的日军第50联队一大队。
冈原宽率领着一大队一直撤到北山城镇才停下。
抗日军第三军以第九师防守梅河口,主力第七师、第八师、骑兵第一师由海龙朝磐石方向攻击前进,包抄日军第14师团。
第14师团长松不直亮收到抗日军第三军从磐石后方包抄过来的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
他命令防守磐石的第50联队第三大队携带物资北撤,同时派出部队阻击抗日军第三军。
日军第27旅团调转方向朝双阳方向前进,第15队则防守烟筒山一线阻击抗日军第二军南下。
日军第14师团的举动出乎廷言的预料,他原以为日军第14师团的目标是永吉,现在看来日方经过权衡后发现进攻永吉可能付出的代价太大。
张廷言有些懊恼,自己不应该在钢叉山一线对日军阻击的太狠,这使得日军对北上进攻永吉丧失信心。
而正从双阳南下打算参与围攻第14师团的骑兵第三师则正好撞上北上的日军第27旅团。
骑兵第三师本来按照计划南下准备参与围歼第14师团的战斗,由于行军途中未打开电台,不知道第14师团此时已经更改计划,北上进攻双阳。
日军第14师团则以为骑兵第三师仍然在双阳驻防,这场遭遇战双方打了个平手,骑兵第三师的先头侦察连凭借骑兵的高机动性,给予日军的尖兵小队重创。
日军的尖兵小队50余人,阵亡20余人,受伤20余人,几乎人人带伤。
而日军后续增援上来的有两个中队得知前方出现抗日军侦查骑兵后,打了骑兵侦察连一个伏击。
正在追击中的侦察连遭到日军的伏击,猝不及防,侦查连阵亡二十余名战士。
剩余的战士凭借坐下的马匹,从日军的埋伏中突围出来。
骑兵第三师师长李志远接到先头部队发现日军骑兵的报告,有些讶然,他想不通日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第14师团师团长松不直亮也同样感到惊讶,他误以为自己的计划暴露抗日军主动攻了出来,干脆命令第27旅团趁对面抗日军立足未稳,朝他们率先发起进攻。
日军第27旅团是步兵,根本追不上抗日军骑兵第三师,派人侦查后,骑兵第三师师长李志远发现自己身后的日军竟然有至少一个旅团的兵力,他意识到日军的目标恐怕不是自己的部队,而是双阳。
他赶紧命令通信兵架设好电台联系上张廷言,果然不出他所料,张廷言也在电报里说日军恐怕将进攻目标由永吉变为双阳。
挡在双阳和日军之间的只有自己这是一支部队,张廷言给他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日军主力。
张廷言这里指挥的第四师、第五师主力被日军第15联队阻挡在烟筒山一线。
邢占清指挥的第七师、第八师和骑兵第三师则被日军第28旅团第50联队三大队阻挡在钢叉山一线。
当初日军第14师团由磐石往永吉进攻时,抗日军正是在钢叉山一线阻击日军,现在抗日军和日军互换了位置。
这些日军伤兵基本无法能独自游到柳河对岸的,只能无奈接受木村信治的安排。
见日军正面抵挡减弱,其余两面抗日军也都冲日军猛扑上来。
木村信治留下的这些日军伤兵们没拖住抗日军太久,不少日军伤兵在身上绑满手榴弹,把自己裹成一个人肉炸弹。
不过倒也给抗日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但日军阻击部队毕竟大多数都是伤员战斗力弱,很快日军伤兵伤亡殆尽,抗日军突破日军防线。
此时木村信治正在柳河内往对岸游,抗日军此时正好追到柳河边,看到正在河里游泳的日军,二话不说对着河内一阵扫射。
不少河内还没游远的日军被机枪扫中坠入河内,日军的血将半片河都染红。
木村信治此时也正好游到柳河对岸,在卫兵的搀扶下上岸时,突然射来一串子弹将身边的一名卫兵击毙,又击中他的右胳膊。
正往岸上爬的木村信治右胳膊一软差点,整个人倒在河里,幸好被左侧的一名卫兵一把抓住,不然他就成了关东军第1位因掉入河内被淹死的佐级军官。
日军尽管成功逃到柳河对岸,不过抗日军的炮兵没打算放过他们,对着对岸的日军就来了几轮齐射。
将刚上岸的日军被炸的狼狈逃窜,损失不小,木村信治慌忙带领剩余日军逃出抗日军的炮火范围。
等到了安全地方,木村信治一清点人数,整个大队突围出来的只剩下不到三百人,电台也没能带过来,第二大队彻底和联队失去了联系。
木村信治只能领着残存的200余人往梅河口方向撤退,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联队此时也即将被抗日军包围住。
增援第二大队的第50联队一大队收到旅团部的电报后,得知自己附近有至少让日军一个师的兵力后,联队长冈原宽当机立断放弃增援海龙向后撤退。
由于冈原宽撤退的过于迅速,抗日军主力此时还没包抄到位,一场围歼战变成了追击战。
抗日军第九师和第七师一团共计4个团的兵力紧紧追着第50联队一大队。
而此时抗日军骑兵第一师也已经南下目标正是日军后方梅河口。
而日军连队长冈原宽为加快撤退速度,特意命令后方开来一列火车,全体日军乘火车往后撤退。
而关东军飞行队第十二飞行大队派出支援海龙方向的两个中队此时也正好支援上来,对着前进的抗日军移动狂轰乱炸。
日军趁机与抗日军拉开距离,而当日军火车前脚刚离开梅河口后脚骑兵第一师就赶了过来,前后仅差十余分钟。
骑兵第一师师长常饶臣得知此事后大感惋惜,因日军飞机阻挠,抗日军一直未能追上撤退的日军第50联队一大队。
冈原宽率领着一大队一直撤到北山城镇才停下。
抗日军第三军以第九师防守梅河口,主力第七师、第八师、骑兵第一师由海龙朝磐石方向攻击前进,包抄日军第14师团。
第14师团长松不直亮收到抗日军第三军从磐石后方包抄过来的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惊慌失措。
他命令防守磐石的第50联队第三大队携带物资北撤,同时派出部队阻击抗日军第三军。
日军第27旅团调转方向朝双阳方向前进,第15队则防守烟筒山一线阻击抗日军第二军南下。
日军第14师团的举动出乎廷言的预料,他原以为日军第14师团的目标是永吉,现在看来日方经过权衡后发现进攻永吉可能付出的代价太大。
张廷言有些懊恼,自己不应该在钢叉山一线对日军阻击的太狠,这使得日军对北上进攻永吉丧失信心。
而正从双阳南下打算参与围攻第14师团的骑兵第三师则正好撞上北上的日军第27旅团。
骑兵第三师本来按照计划南下准备参与围歼第14师团的战斗,由于行军途中未打开电台,不知道第14师团此时已经更改计划,北上进攻双阳。
日军第14师团则以为骑兵第三师仍然在双阳驻防,这场遭遇战双方打了个平手,骑兵第三师的先头侦察连凭借骑兵的高机动性,给予日军的尖兵小队重创。
日军的尖兵小队50余人,阵亡20余人,受伤20余人,几乎人人带伤。
而日军后续增援上来的有两个中队得知前方出现抗日军侦查骑兵后,打了骑兵侦察连一个伏击。
正在追击中的侦察连遭到日军的伏击,猝不及防,侦查连阵亡二十余名战士。
剩余的战士凭借坐下的马匹,从日军的埋伏中突围出来。
骑兵第三师师长李志远接到先头部队发现日军骑兵的报告,有些讶然,他想不通日军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第14师团师团长松不直亮也同样感到惊讶,他误以为自己的计划暴露抗日军主动攻了出来,干脆命令第27旅团趁对面抗日军立足未稳,朝他们率先发起进攻。
日军第27旅团是步兵,根本追不上抗日军骑兵第三师,派人侦查后,骑兵第三师师长李志远发现自己身后的日军竟然有至少一个旅团的兵力,他意识到日军的目标恐怕不是自己的部队,而是双阳。
他赶紧命令通信兵架设好电台联系上张廷言,果然不出他所料,张廷言也在电报里说日军恐怕将进攻目标由永吉变为双阳。
挡在双阳和日军之间的只有自己这是一支部队,张廷言给他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拖住日军主力。
张廷言这里指挥的第四师、第五师主力被日军第15联队阻挡在烟筒山一线。
邢占清指挥的第七师、第八师和骑兵第三师则被日军第28旅团第50联队三大队阻挡在钢叉山一线。
当初日军第14师团由磐石往永吉进攻时,抗日军正是在钢叉山一线阻击日军,现在抗日军和日军互换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