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小小的脑袋瓜子里充满了大大的疑惑。
    朱启也知道自己所说的税收改革措施,有点过于前卫了一点。
    可以这样说,这种在税务上的改革,是封建王朝制度创建以来,从未有人敢做的。
    明朝中后期有一个人做了,那就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通俗点, 这项改革就是穷人少交税,富人多交税,让地方官员责任落实,增大税务造假的难度和成本。
    但终归没有触碰官绅的根本利益,官绅团体依然是不用纳税的,而且一条鞭法执行的也不彻底, 最后被废弃, 直接为明朝灭亡加了一桶汽油。
    一想到这里,朱启就格外的痛心, 那么大的市场份额,那么大的经济规模,明朝愣是收不上来钱,最后整个国家都活活“饿死”,令人痛心不已。
    朱棣那边还在做着思考,小小年纪的他,还并没有太根深蒂固的官僚思想,更何况在朱启的影响之下,已经算是相当前卫了。
    如果别的王爷,甚至说是太子朱标来了,听到朱启说这一番话,光听朱启说要官绅一体化收税,怕不是就要喊一嗓子:
    “怎可如此,士绅乃我大明根基啊!”
    原因无他,统治国家,治理天下, 需要这些士绅读书人。
    再加上上千年的传统观念,官绅不纳粮已经是传统,想要打破这种传统,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不过朱启也只是跟朱棣点了一点,种下一颗种子,后面会如何发展,就不是朱启能够预料的了。
    至于你说,让朱启站出来引领改革什么的,那就算了吧。
    朱启一没实权,二没有话语权,他也不是学经济的,更没有当过什么领导。
    历史上张局长那样厉害的人物,都没有能成功的税务改革,朱启做可实在是没有什么信心啊。
    他觉得自己也就一张嘴说一说,至于说先行者,要不还是让朱元璋来吧,挺合适的。
    朱启和朱棣正说着话呢,外面已经能够看到应天府的城墙了。
    这一次朱启大胜归来,朱元璋安排接待他的规模,自然是颇为隆重的。
    只见到城门口,有太子朱标亲自率领着一众官员们正在迎接。
    朱启哪敢坐在马车上跟太子朱标说话啊,这才远远看到呢,赶忙带着朱棣就下了马车。
    两人一同步行朝着城门口而去。
    朱标也是快步迎上,身后一众官员们也是赶紧跟上。
    朱启已经提前酝酿了两滴眼泪,含在眼眶之中打着滚,一见到太子朱标以后,拉住太子的手,已经是呜咽哽咽。
    演技高的,不提了,朱棣在边上都看傻了,干嚎了两嗓子想配合一下,就差喊上一句“三哥节哀啊!”
    不知道还以为朱元璋已经驾崩了,辽王殿下才如此伤心呢。
    太子朱标也是一把扶住了朱启,就听朱启带着哭音说道:
    “皇兄!三弟我幸不辱命啊,没有给父皇丢脸,没有给我大明丢脸!
    只是这辽东路远,三弟我一直都很想念父皇和大哥,常常想到夜不能寐,凄然涕零,恨不得以后永远侍奉在父皇和大哥身边才好啊!”
    朱启一番话说完,太子也是红了眼眶,身后百官们那一个个都是老油条,演技不毕业的,哪能站得住?
    场面不用说了,很感动,只有朱棣一个人演技青涩,干嚎两声,硬是不知道该说啥,算了,站着吧。
    太子朱标拉着朱启和朱棣两人就一同往城门口走,要带着两人去见父皇。
    这城门口叫玄武门,面北,是直入皇城的道路。
    虽说有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在前,但皇宫宫殿的命名,那都是有讲究的,风水先生得看过,轻易不能变。
    就比方说这玄武门吧,无论是哪朝哪代,在哪里建立皇城,那都得叫玄武门。
    过了玄武门,百官们自然是不能进入内宫的,他们迎接辽王殿下和燕王殿下的任务也完成了,自然是各自散去。
    太子朱标拉着朱启和朱棣进入了皇城一路朝着里面走去,身后没有了百官,他才眉头大皱,看上去有什么繁重的心事。
    朱启刚想问发生什么事情了呢,太子朱标就皱着眉头说道:
    “三弟,四弟,出事了啊!”
    一听朱标这话,朱启神经一崩,没来由的想起了之前刘伯温对自己所说的话。
    朱元璋这么快就召自己,从辽东返回应天,只怕是有什么麻烦事在等着自己呢!
    妈耶还真给刘伯温说中了,一看到太子朱标这紧皱的眉头,朱启就知道事情不小,可别是我惹了麻烦了吧?
    想了想,也没做啥事情啊。
    朱启赶忙问道:
    “大哥,什么事情啊?”
    太子朱标叹了一口气,说道:
    “还记得,前两年,我托你去定远县,调查朱桓欺压百姓一事吗?”
    朱启点了点头,这当然是记得啊。
    这朱桓说起来还是自己远房表哥呢,只是他贪得无厌,借着亲戚关系,当了一个定远县知县。
    而后就开始胡乱收税,三十抽一的税,到他定远县要十抽一。
    被朱启下狱之后,大义灭亲,菜市口当街处斩,以儆效尤。
    官场对此也是讨论甚多,不过鲜少有人知道,当时皇帝朱元璋也在现场的。
    朱棣疑惑说道:
    “那朱桓死有余辜,莫不是有人替他翻案?诬告三哥不成?父皇当时也在现场呢!”
    太子朱标摇了摇头,露出了一脸心力交瘁的表情,叹气说道:
    “不是为此,而是那朱桓,先前张贴在衙门公告上的加税文书,乃是正儿八经省部批发的。
    父皇当时就安排人去调查了,一开始说是这直隶布政司的官员,不敢得罪这朱桓,所以才帮着批下来的官文文书。”
    朱启问道:
    “那直隶布政司的官员处理了吗?”
    太子朱标点头道:
    “该杀的杀了,流放的流放了,大部分都处理了。”
    朱棣又问道:
    “那不是该结案了吗?怎的还能生出事端来?父皇这么急着召集我们回来,莫不是也跟此事有关?”
    太子朱标对着朱棣苦笑了一下,说道:
    “若只是这样结案便也罢了,但前些日子,有原先直隶布政司官员的母亲,以血书告御状,说这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冤案!”
    朱棣不服气的哼了一声,说道:
    “什么冤案,这朱桓能够拿得到直隶布政司发的加税文书,上面直隶布政司的盖章都清清楚楚的,他直隶布政司,可是跑不脱干系的吧?”
    朱棣说的义愤填膺,而太子朱标则是说道:
    “话虽如此,但那妇人所书写的御状,却是连我都未曾想过的啊。”
    朱启看着太子朱标的表情,心想着这还能是什么事情,让这板上钉钉的事情成冤案?
    就听太子朱标说了一句让朱启感觉到要命的话:
    “直隶布政司,发给朱桓的,是空印的文书!”
    朱启听到这句话,浑身一震,如同晴天霹雳一样,脑海里冒出了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空印案!
    ————————
    借着前往朱元璋那边的功夫,朱标就将后来的事情细细说了说。
    那妇人想着的救儿子,也没想那么多。
    就说这官府衙门,都是这么发空印文书的,为何要以此问罪,坚称自己儿子是无辜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救儿子,这位母亲敢直接血书告御状鸣冤,其情可贵。
    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更何况发生了定远县那么大的事情在前,怎么可能法外开恩呢?
    但朱元璋也发现了一些端倪来,派人下去调查的时候,怎么没人说这空印的事情啊?
    本来以为只是朱恒借着皇亲国戚的身份,要来的空印文书。
    现在来看,朱恒空印文书,原来不是只有定远县仅有,而是整个官署衙门,都有这样的习惯啊?
    朱元璋怒了,在他的眼里,这当官的,尤其是地方上的流官,那就没有几个真心为民的。
    真不是朱元璋有偏见,而是在他的成长历程里,接触的都是大元官员。
    那要是能有好官就真的见了鬼了,这有理想有抱负的基层官员,在大元官场那真的是没有生存土壤的。
    人人都贪污,就你不贪污,你还想混的下去?上司领导也不可能让你晋级的啊。
    至于说空印文书这种事情,纯粹是为了每年中央和地方上方便对账。
    不然地方上上报的税务数据,跟中央统计的对不上,地方官员就又要回去重新算。
    这直隶地区的还好一点,你要是远一点,像是陕北两广,一来一回就得半年时间。
    那官员啥也别干了,就天天把时间浪费在路上了。
    所以从元朝开始,才有了空印文书的习惯。
    前往户部对账的地方官员会随身携带着印着空印章的文书,然后在发现数据对不上的时候就可以现场进行修改了,省去了往返的麻烦。
    这就是空印习惯的由来,但是这也有着极大的漏洞,就比方说,这一次定远的事件,就是因为直隶地方上的官员发放空文书,才给了朱恒有机可乘。
    若是一切都按照规章制度来的话,朱恒哪有那么容易能够弄到印着直隶印章的文本呢?
    所以空印有它的方便的地方,但也有巨大的作弊的隐患,而朱元璋正是因为看到了,官员可以利用这个漏洞来进行贪污腐败,所以在得知了空印这个习惯之后,勃然大怒,这分明就是在愚弄皇帝啊,难道真把皇帝当成傻子不成?
    以前元朝的皇帝不管这些东西,是因为元朝本来就不怎么管事,整个官方都非常的松散,只管着在中原享乐捞钱而已,哪管这些行政上的东西,要不然元朝也不可能腐败的那么快,这么快就被百姓所反对的。
    但朱元璋可不一样啊,他可是历朝历代中堪称劳模的一代典范。
    真的是从早到晚都心系着百姓,国家社稷。
    怎么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所以原本只是直隶地区的地方官员倒霉的事情,一下子就波及到了全国各个地方官员。
    尤其是户部的官员们,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地方用空印来愚弄的事情呢?
    而他们也是为了省去麻烦,免得对账对来对去还对不好的麻烦。
    同样也是有可能和地方官员串通一气,来获取利益也说不定。
    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在朱元璋看来都是无法原谅的事情,所以在朱启离开应天府前往辽东进行作战的时候。
    在整个应天府就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这个时候被抓的官员都已经有几十号人了,这还仅仅只是六部的官员而已在地方上的官员,再查的和没查到的,那真是数不胜数了。
    而按照朱元璋的脾气,朱琪已经预感到了这一次官场上面少不了有一场恐怖的大地震了。
    而历史上的空印案,也确实是一场牵扯了数万人的大案。
    洪武四大案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
    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空印案里面肯定有一部分的官员是无辜的,他们只是按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办公而已,但并没有想到,这会引起这么大的后果。
    毕竟在这些官员眼中看来,他们连违反规矩都算不上,大家都是如此,以前也没见到出什么,事情在法律典籍里面也并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这样做。
    但明朝可不是什么法治社会,封建王朝,更加没有法治社会这一说,就算是法治最完善的秦朝,那也是皇帝一言说了算。
    所以说这些官员一个个的都要倒霉,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但朱启无法理解这个空印案和自己有什么关系,他也不是官场上的人呀,也根本就没有印过什么空印给别人。
    朱元璋这么急着召集自己回去,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啊?
    朱启有点没办法理解,而等到见到朱元璋之后,朱启总算是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就见到朱元璋正站在门口听着旁人说着调查的情况,在看到了朱启过来之后,朱元璋逾期未消的说道:
    “老三你来的正好!我真的是气死了!
    有个事,就交给你查了!”
    朱启心中一惊,不会吧?

章节目录

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蓝白的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蓝白的天并收藏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