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卡尺=
    如何用统计学的知识,来应用在数据上呢?
    -第一步-
    要弄明白统计学和数据之间的共性和非共性。
    统计学:每一个数据无论其数值是多少,其本身就作为一个数值独占的存在体,然而统计学本身就有意和无意的忽略了各个数值的先后排列。
    数据:每一个数据无论其数值是多少,其本身就作为一个数值独占的存在体,然而数据本身很注重各个数值的先后排列。
    比如:abracadabra
    用统计学来表示,就是a出现了5次,b出现了2次,c出现了1次,d出现了1次,r出现了2次。
    用数据来表示,就是abracadabra。
    那么如何把数据快速的解压缩出来呢?可以使用分段压缩方式,比如把一个大文件,分割成一个个片段,例如:
    abracadabra the fox jump.张三和李四一起去喝酒。
    那么,就可以根据前面的数据,本身就是采用英文的方式,也就是最多是52进制(区分大小写),而后面的中文可就麻烦了,毕竟中文本身进制相当大,那么就需要进行大进制处理。
    用统计学的方法,就是把数据平均分,然后分割成可以互相对齐的数据个体,然后统计这些数据个体各出现了多少次。
    然后进行统计,把统计数据记录下去。
    也就是说,把大英百科全书的纯文本内容用统计学的方式记录下来,就能对应到大小写英文字母+符号+空格+换行+换页……
    那么就能够统计出各英文字母出现过多少次,这导致的就是数据能够很好把所有元素给还原出来,只是这些元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就随着数据长度的变大而趋向更高运算量。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三种统计方法:
    如字母矩阵:
    a c a e f h i o p q r t t y t
    a s d k f j a s l k f d j l a
    s k j f d a s d f s a d f a s
    d f a s f a s d f a s f d a s
    f d j h l k j h l k j h l k j h
    为了快速得知每个数字的排列方式,可以进行统计校验
    每一行的第一列中出现a的次数为2次
    每一行的第二列中出现a的次数为0次
    第一行中出现a的次数为2次
    第二行中出现a的次数为3次
    a在整个文本中出现过12次
    以此类推,就能使用数独的方式,逆推出去掉了很多排列组合的有限数量的排列组合方式,然后这些排列组合就能通过其他校验方式,比如md5,比如sha128和其他校验方式快速找出正确的排列组合。
    这种方式,就是使用小公式重复使用的方式,快速生成数据的片段,然后只需要把数据片段进行拼图一样的整理就行了,就能还原出源文件。
    之前说的,只应用到阶乘,n次方,无理数,都只适合于超级计算机的压缩方式,而这次介绍的,则是相对来说,更适合个人计算机,以及单片机使用,本身就是以硬件上限有限时,如何获得最高压缩率,以及最快解压缩。
    同样的,把数据进行片段化,然后使用特定进制的方式来进行统计,同样可以统计出,然而还有一种特殊的进制转换对齐校验方式。
    比如二进制的101010111010110111010001001101110010。
    转换为4进制(00=a)(01=b)(10=c)(11=d):cccdccdbdbabadbdac
    转换为十进制:46,084,723,570
    转换为16进制:a badd 1372
    然后进行统计,比如,在4进制中,abcd各出现过多少次;在二进制中0和1各出现过多少次;在十进制中0123456789各出现过多少次;在十六进制中0123456789abcdef各出现过多少次。
    当然了,为了进制校验的准确性,一般都是采用素数进制的方式来进行校验(比如2进制,3进制,5进制,7进制,11进制,13进制……以此类推),然后通过进制之间的差异,来统计。
    当然了,因为是为了给单片机使用的,所以本身就不会采用过高进制,比如高达亿进制。
    也就是把每一个数据片段,都除以各个进制数,然后得出余数。
    →喷子兼或破壁人:所以分解质因数都出现了是吧?你还能更敷衍一点么?
    →喷子兼或破壁人:直到现在,你都没有给出使用多处理器来进行大数据压缩和解压缩的代码实现,你在这给程序员用自然语言编程呢?
    作者现在在自学c++语言,感觉可能用得上。

章节目录

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纯白色科幻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纯白色科幻宅并收藏脑回路清奇的主角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