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如此啊,我大秦,还是有救的!”
丁墨见子婴完全还是能想到这一层的,心里当时还是相当激动的,这说明还有一鼓作气的机会。他身为武关的守将,武关守住了,多多少少也有点他的功劳,拯救大秦于水火之中的事,任谁还都是想沾染一些的。
“大秦,在朕登基那天就已经有救了,刘邦麾下就算是现在,也还有足足六七万人,灭了他们,咱们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朕只要让他知难而退就行了,杀他,朕比你想,只不过现在不是时候,你以武关守将的名义给刘邦去一封书信,书信朕来写!”
丁墨一听就明白了,子婴这是早已经想好了对策了,当即点点头,等着子婴的书信,虽然他内心里其实并不相信一封书信就能让刘邦知难而退。
此刻的刘邦和张良带着剩余的人马回到大营,之前高歌猛进的势头到这个时候已经全部消散了。
“秦兵的战斗力怎地能如此强悍?莫非这些人马是拱卫咸阳城大秦最后的底牌了?”
刘邦坐在中军大帐,眉头紧紧锁着,面前站着张良萧何以及不少武将,所有人的头都低着。
这一败,几乎让他们心里面积累的骄傲丧失殆尽。
骑兵死活追不上人家的骑兵,秦弩自己这边没有,人家竟然已经到了随身带着的程度,就算是有人数优势,作为进攻的一方,这一战也已经是十分困难了。
“沛公,若真的如此,咱们尚且能够一战,但要是秦兵在咸阳城还有别的底牌,那最终的结果,可就不会好了。”
到了这个时候,亲信们敢说话的自然还是张良,经过这一战,他对着几万骑兵的战斗力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
“拿下了咸阳,比项羽先入关,我就算是被封王了,麾下没有兵马,又怎能长久?项羽一旦击溃章邯,大秦覆灭之后他第一个要灭的就是我们!”
刘邦对于当前的形势看的还是相当通透的,他一直主张的就是白嫖,付出代价的事他是真的不想干,毕竟人是得往后看的。
“沛公的意思是……咱们不入关了?”
说话的事曹参,他和萧何、樊哙是刘邦最初的班底,就算是跟张良相比,如今地位也算是稍微高了一些。
入关,虽说不过短短两个字,但对于百姓出身的他们来说,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咸阳城里有多少宝贝,多少女人,谁也说不清,就算是没有楚王的那一句先入关的为王,他们也还是想要在项羽之前入关,显然刘邦心生退意,他们心里当然不满。
“且先观察一日看看,若是能等到项羽灭了章邯,秦兵首尾不能相顾,咱们还有机会,他们应该不会愚蠢到主动出兵。”
刘邦心思活络,当然明白现在秦兵是腹背受敌,他们绝对不会主动进攻。
大帐里刚刚定下按兵不动的对策,斥候传来消息,说是宁昌回来了。
一听宁昌回来了,刘邦眼睛就是一亮,按照他之前的预测,出使咸阳的宁昌早在几天之前就该回来了,但一直杳无音信,他还以为是出了变故,现在既然他回来了,自然也就说明他跟赵高已经在长安城达成了协议,只要赵高解决了,丁墨这早晚也就不是问题了。
不过当宁昌到了刘邦面前的时候,刘邦却被他的模样吓了一跳。
宁昌本事魏国的贵族,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衣着考究,不过此刻出现在刘邦的面前,却宛如乞丐一般。
“你这是?”
看到如此情况的宁昌,刘邦一边上前把哭丧着脸的他扶起来,一边疑惑问道。
“沛公!咸阳城有大变啊!胡亥和赵高尽皆死了!”
在说出这么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之后,宁昌把他知道的咸阳城的变故跟刘邦说了一遍,这么一说,把刘邦给唬的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来。
“你是说……如今大秦的皇帝不光已经是嬴子婴了?赵高也已经死了?”
“正是,嬴子婴不比赵高,他能将我放回来,无非就是没看上我的能耐,他还有一封书信,让我交给沛公,说是沛公看完了之后,自然也就知道如何取舍了。”
宁昌几乎时带着哭腔说的,自打在咸阳城被子婴给控制起来了,他是一丁点礼遇都没有,一路被带到这,能活下来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说完,宁昌从怀里取出子婴写给刘邦的书信,刘邦把宁昌打发下去歇着,自己默默的看起子婴的书信。
看完了之后,刘邦的脸色越发的难看了,先是把书信紧紧的攥成一团,良久之后才重新打开。
下一刻,张良和萧何又在深夜出现在了刘邦的面前,他们把子婴的书信传阅了一遍,之后又把咸阳城的变故跟张良二人说了,之后三人之间就开始了沉默。
他们都在分析着自己目前的处境,还有整个大秦的局势,子婴上位,他是根正苗红的老秦人,嬴氏皇族,跟赵高当政的时候已然完全不一样了,或者说,大秦的天,变了。
在书信里,子婴跟刘邦说的很清楚,自己今天出动的骑兵不过是一小半的数量,他要是执迷不悟,自己就要不惜代价先灭了他,之后再带着残补去跟项羽碰一下。
虽然子婴击溃了刘邦之后还能剩下多少的残部就算是刘邦都不知道了,子婴带着残部去跟项羽斗争最终会是个什么结果他也不知道,但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旦子婴书信里说的是真的,那争夺大秦的这场博弈里,自己会是最先出局的那一个。
要是刘邦信他这番话的话,明日就还是在武关之外见一面,算是和谈了。
“跟他见一面吧!他跟赵高不一样,他守的事祖宗的基业,就算是死,他也不会让咱们轻易的进入咸阳的。”
还是刘邦最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马有多大能耐他知道,再加上他都已经活了五十年了,什么丢人的事没经历过,好勇斗狠的年纪早就已经过去了。
丁墨见子婴完全还是能想到这一层的,心里当时还是相当激动的,这说明还有一鼓作气的机会。他身为武关的守将,武关守住了,多多少少也有点他的功劳,拯救大秦于水火之中的事,任谁还都是想沾染一些的。
“大秦,在朕登基那天就已经有救了,刘邦麾下就算是现在,也还有足足六七万人,灭了他们,咱们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朕只要让他知难而退就行了,杀他,朕比你想,只不过现在不是时候,你以武关守将的名义给刘邦去一封书信,书信朕来写!”
丁墨一听就明白了,子婴这是早已经想好了对策了,当即点点头,等着子婴的书信,虽然他内心里其实并不相信一封书信就能让刘邦知难而退。
此刻的刘邦和张良带着剩余的人马回到大营,之前高歌猛进的势头到这个时候已经全部消散了。
“秦兵的战斗力怎地能如此强悍?莫非这些人马是拱卫咸阳城大秦最后的底牌了?”
刘邦坐在中军大帐,眉头紧紧锁着,面前站着张良萧何以及不少武将,所有人的头都低着。
这一败,几乎让他们心里面积累的骄傲丧失殆尽。
骑兵死活追不上人家的骑兵,秦弩自己这边没有,人家竟然已经到了随身带着的程度,就算是有人数优势,作为进攻的一方,这一战也已经是十分困难了。
“沛公,若真的如此,咱们尚且能够一战,但要是秦兵在咸阳城还有别的底牌,那最终的结果,可就不会好了。”
到了这个时候,亲信们敢说话的自然还是张良,经过这一战,他对着几万骑兵的战斗力已经了解的差不多了。
“拿下了咸阳,比项羽先入关,我就算是被封王了,麾下没有兵马,又怎能长久?项羽一旦击溃章邯,大秦覆灭之后他第一个要灭的就是我们!”
刘邦对于当前的形势看的还是相当通透的,他一直主张的就是白嫖,付出代价的事他是真的不想干,毕竟人是得往后看的。
“沛公的意思是……咱们不入关了?”
说话的事曹参,他和萧何、樊哙是刘邦最初的班底,就算是跟张良相比,如今地位也算是稍微高了一些。
入关,虽说不过短短两个字,但对于百姓出身的他们来说,却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咸阳城里有多少宝贝,多少女人,谁也说不清,就算是没有楚王的那一句先入关的为王,他们也还是想要在项羽之前入关,显然刘邦心生退意,他们心里当然不满。
“且先观察一日看看,若是能等到项羽灭了章邯,秦兵首尾不能相顾,咱们还有机会,他们应该不会愚蠢到主动出兵。”
刘邦心思活络,当然明白现在秦兵是腹背受敌,他们绝对不会主动进攻。
大帐里刚刚定下按兵不动的对策,斥候传来消息,说是宁昌回来了。
一听宁昌回来了,刘邦眼睛就是一亮,按照他之前的预测,出使咸阳的宁昌早在几天之前就该回来了,但一直杳无音信,他还以为是出了变故,现在既然他回来了,自然也就说明他跟赵高已经在长安城达成了协议,只要赵高解决了,丁墨这早晚也就不是问题了。
不过当宁昌到了刘邦面前的时候,刘邦却被他的模样吓了一跳。
宁昌本事魏国的贵族,能言善辩,巧舌如簧,衣着考究,不过此刻出现在刘邦的面前,却宛如乞丐一般。
“你这是?”
看到如此情况的宁昌,刘邦一边上前把哭丧着脸的他扶起来,一边疑惑问道。
“沛公!咸阳城有大变啊!胡亥和赵高尽皆死了!”
在说出这么一句惊天地泣鬼神的话之后,宁昌把他知道的咸阳城的变故跟刘邦说了一遍,这么一说,把刘邦给唬的半天都没说出一句话来。
“你是说……如今大秦的皇帝不光已经是嬴子婴了?赵高也已经死了?”
“正是,嬴子婴不比赵高,他能将我放回来,无非就是没看上我的能耐,他还有一封书信,让我交给沛公,说是沛公看完了之后,自然也就知道如何取舍了。”
宁昌几乎时带着哭腔说的,自打在咸阳城被子婴给控制起来了,他是一丁点礼遇都没有,一路被带到这,能活下来已经十分不容易了。
说完,宁昌从怀里取出子婴写给刘邦的书信,刘邦把宁昌打发下去歇着,自己默默的看起子婴的书信。
看完了之后,刘邦的脸色越发的难看了,先是把书信紧紧的攥成一团,良久之后才重新打开。
下一刻,张良和萧何又在深夜出现在了刘邦的面前,他们把子婴的书信传阅了一遍,之后又把咸阳城的变故跟张良二人说了,之后三人之间就开始了沉默。
他们都在分析着自己目前的处境,还有整个大秦的局势,子婴上位,他是根正苗红的老秦人,嬴氏皇族,跟赵高当政的时候已然完全不一样了,或者说,大秦的天,变了。
在书信里,子婴跟刘邦说的很清楚,自己今天出动的骑兵不过是一小半的数量,他要是执迷不悟,自己就要不惜代价先灭了他,之后再带着残补去跟项羽碰一下。
虽然子婴击溃了刘邦之后还能剩下多少的残部就算是刘邦都不知道了,子婴带着残部去跟项羽斗争最终会是个什么结果他也不知道,但他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一旦子婴书信里说的是真的,那争夺大秦的这场博弈里,自己会是最先出局的那一个。
要是刘邦信他这番话的话,明日就还是在武关之外见一面,算是和谈了。
“跟他见一面吧!他跟赵高不一样,他守的事祖宗的基业,就算是死,他也不会让咱们轻易的进入咸阳的。”
还是刘邦最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马有多大能耐他知道,再加上他都已经活了五十年了,什么丢人的事没经历过,好勇斗狠的年纪早就已经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