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册里面的内容和严崇明说的差不多,有些细节补充一点大体相差不大。
李文山没想到的是,不知道谁这么聪明居然提议让乾元帝,来一招秘密立储。
这秘密立储挺好的,起码支持皇子的朝臣们,也不敢随意站队,对于王朝稳定效果挺好的。
弊端就是完全随皇帝心意,朝臣无权干涉,如果选了一个庸才还好,但选了一个刚愎自用的却又没点本事,耳根子软的,到时候不堪设想。
李文山对于这种封建王朝说实话没任何好感,不过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噫,没想到肖石还挺细心的,居然知道探听工部的消息。"李文山看着这独立的一小本的册子笑道。
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内设置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尚书一人,侍郎一人。
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四司分置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
工部的主要职责是主管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熔炼、铸造)和统一度量衡。
在朝廷六部中,虽然六部地位相同,但工部是六部中是隐形地位最低的。
工部尚书若是晋升,往往都是转为其他部的尚书,如调任刑部或是户部等等。
李文山能成为工部中的司司部一部中的郎中,对于他这种寒门子弟真的是机遇。
看完之后,最好是能分到营缮司(经营兴作之事)或者虞衡司(掌山泽财捕、陶冶之事),这两司以后调任户部,兵部和刑部机会很大。
至于屯田,主要负责的是乾元帝的陵寝修建,陵已经修了十五年了,这个部门的郎中都没换过,想来他也不会分到这里。
虞衡司和营缮司,这里都有一个郎中的官职空缺。想来他的职位会在此,想太多也没用,到了工部就看工部尚书的安排了。
工部尚书叶群乔,是工匠出身技艺高超,本身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居然是工匠贱籍成为尚书的。
乾元五年
紫禁城里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座核心殿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建筑,在一次雷击引发的大火灾中被全部焚毁。
这都是朝廷的门面和核心区域,这时正是和突厥兴兵三年的时候。
因多年大动干戈,朝廷的国库颇为紧张,这时出了这事,如何能有大笔金钱重修呢?
但恢复这些地方又刻不容缓,支撑大殿的柱子更是需要数百年的巨型楠木。
数百年的巨型楠木都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开采和运输的成本之高,也不是当时的朝廷能够承受的。
叶群乔带领一群大匠,采用“积木为柱法”,给朝廷节省了一大笔银子,又修好了门面,深受乾元帝和朝臣的赞扬。
乾元帝这位帝王,政治权术的手段超强,天生的帝王。
性格强势不默守陈规,经常打破常规,破格用人都是小意思,给了叶群乔从一个贱籍变为堂堂一部尚书。
因为工部尚书的另类,工部在六部中又隐隐中被其他部门排斥。
工部左右侍郎,左侍郎丁一霖是乾元二年的二甲进士,右侍郎郭羽钺是乾元八年的二甲进士。
想想这种,李文山揉了揉眉头,这部门待着还不如大理寺司正。
亥时三刻
"大人,现在已经亥时三刻,时候不早了,家里的太太叮嘱小的,让您早点休息。"肖石端着夜宵进了书房。
李文山转头看向沙漏,确实时间不早了,有些事他还没想透。
"没事,明日会准时起来。"李文山听着摆了摆手。
"大人,这是厨房做的丝鸡面。"肖石把食盒打开。
李文山晚膳没吃多少,这时看着面感觉肚子饿了,"你放下吧!"
"是。"肖石放下食物后,退了出去。
李文山把工部的事放置一旁,心里想着齐青原为什么对他那么感兴趣。
身为恭王爷的世子,以后也是妥妥的恭王爷。乾元帝对他的宠爱可比自己亲儿子都多,所以完全不需要担心,会不会降位继承王位。
按他想的,如果齐青原是乾元帝亲生的,都有可能封他为太子。
不过只要乾元帝儿子没死绝,这种事都不可能发生,只要不是脑子有坑都不会干这种不传亲子,传位侄子的事。
李文山突然间脑袋灵光一现,放下碗筷思考了起来,那四位皇子为何沉不住气要**宫那套。
回想起三年前在刘青谨的婚宴见到,齐世子身边围绕的世家和官宦子弟,这时他不觉得自己想多了。
想了许久,理不乱的千头万绪,想起那些皇子的异常,如今也只能把一切的猜想放在心中。
恭王府
齐青原放下账册,"去年营收不错,陛下下旨核查税收,让手下们化整为零,自己注意了。"
"是,世子。"京城中最贵的酒楼——观山悦楼的吴掌柜恭敬的答道。
"世子,为什么您会对李文山那么看重。他也不过是一个探花,这每三年都会出一个的人物。"万幕僚,万方钦忍不住直接说道。
齐青原笑道:"万老,这李文山可和许多进士不同。知道本世子的身份,也同样清楚本世子深得乾元帝宠爱,可以做到风雨不动。"
"那,这有什么关系……"万幕僚忍不住想说。
"是啊!当初本世子接触,他不过是起了爱才之心,后面他不识好歹也就放弃了。如今本世子更看重他的能力,只要给时间机会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是一代能臣。"齐青原笑道。
"皇伯伯,把他调往江南是想把他留给下一任帝王,没想到天公不作美。"
"所以,世子爷您让我们花费大功夫,把他调来京都是……"另一个幕僚孙弃町疑惑道。
齐青原神秘一笑,"本世子如此做,自有这么做的道理,他明日就要到工部任职,你们只要不必特意针对,本世子现在就想看看他还有多少能力。"
"是。"其他人相视一眼后,忙拱手作揖拜道。
李文山没想到的是,不知道谁这么聪明居然提议让乾元帝,来一招秘密立储。
这秘密立储挺好的,起码支持皇子的朝臣们,也不敢随意站队,对于王朝稳定效果挺好的。
弊端就是完全随皇帝心意,朝臣无权干涉,如果选了一个庸才还好,但选了一个刚愎自用的却又没点本事,耳根子软的,到时候不堪设想。
李文山对于这种封建王朝说实话没任何好感,不过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噫,没想到肖石还挺细心的,居然知道探听工部的消息。"李文山看着这独立的一小本的册子笑道。
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内设置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尚书一人,侍郎一人。
下设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司,四司分置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
工部的主要职责是主管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熔炼、铸造)和统一度量衡。
在朝廷六部中,虽然六部地位相同,但工部是六部中是隐形地位最低的。
工部尚书若是晋升,往往都是转为其他部的尚书,如调任刑部或是户部等等。
李文山能成为工部中的司司部一部中的郎中,对于他这种寒门子弟真的是机遇。
看完之后,最好是能分到营缮司(经营兴作之事)或者虞衡司(掌山泽财捕、陶冶之事),这两司以后调任户部,兵部和刑部机会很大。
至于屯田,主要负责的是乾元帝的陵寝修建,陵已经修了十五年了,这个部门的郎中都没换过,想来他也不会分到这里。
虞衡司和营缮司,这里都有一个郎中的官职空缺。想来他的职位会在此,想太多也没用,到了工部就看工部尚书的安排了。
工部尚书叶群乔,是工匠出身技艺高超,本身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居然是工匠贱籍成为尚书的。
乾元五年
紫禁城里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座核心殿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建筑,在一次雷击引发的大火灾中被全部焚毁。
这都是朝廷的门面和核心区域,这时正是和突厥兴兵三年的时候。
因多年大动干戈,朝廷的国库颇为紧张,这时出了这事,如何能有大笔金钱重修呢?
但恢复这些地方又刻不容缓,支撑大殿的柱子更是需要数百年的巨型楠木。
数百年的巨型楠木都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开采和运输的成本之高,也不是当时的朝廷能够承受的。
叶群乔带领一群大匠,采用“积木为柱法”,给朝廷节省了一大笔银子,又修好了门面,深受乾元帝和朝臣的赞扬。
乾元帝这位帝王,政治权术的手段超强,天生的帝王。
性格强势不默守陈规,经常打破常规,破格用人都是小意思,给了叶群乔从一个贱籍变为堂堂一部尚书。
因为工部尚书的另类,工部在六部中又隐隐中被其他部门排斥。
工部左右侍郎,左侍郎丁一霖是乾元二年的二甲进士,右侍郎郭羽钺是乾元八年的二甲进士。
想想这种,李文山揉了揉眉头,这部门待着还不如大理寺司正。
亥时三刻
"大人,现在已经亥时三刻,时候不早了,家里的太太叮嘱小的,让您早点休息。"肖石端着夜宵进了书房。
李文山转头看向沙漏,确实时间不早了,有些事他还没想透。
"没事,明日会准时起来。"李文山听着摆了摆手。
"大人,这是厨房做的丝鸡面。"肖石把食盒打开。
李文山晚膳没吃多少,这时看着面感觉肚子饿了,"你放下吧!"
"是。"肖石放下食物后,退了出去。
李文山把工部的事放置一旁,心里想着齐青原为什么对他那么感兴趣。
身为恭王爷的世子,以后也是妥妥的恭王爷。乾元帝对他的宠爱可比自己亲儿子都多,所以完全不需要担心,会不会降位继承王位。
按他想的,如果齐青原是乾元帝亲生的,都有可能封他为太子。
不过只要乾元帝儿子没死绝,这种事都不可能发生,只要不是脑子有坑都不会干这种不传亲子,传位侄子的事。
李文山突然间脑袋灵光一现,放下碗筷思考了起来,那四位皇子为何沉不住气要**宫那套。
回想起三年前在刘青谨的婚宴见到,齐世子身边围绕的世家和官宦子弟,这时他不觉得自己想多了。
想了许久,理不乱的千头万绪,想起那些皇子的异常,如今也只能把一切的猜想放在心中。
恭王府
齐青原放下账册,"去年营收不错,陛下下旨核查税收,让手下们化整为零,自己注意了。"
"是,世子。"京城中最贵的酒楼——观山悦楼的吴掌柜恭敬的答道。
"世子,为什么您会对李文山那么看重。他也不过是一个探花,这每三年都会出一个的人物。"万幕僚,万方钦忍不住直接说道。
齐青原笑道:"万老,这李文山可和许多进士不同。知道本世子的身份,也同样清楚本世子深得乾元帝宠爱,可以做到风雨不动。"
"那,这有什么关系……"万幕僚忍不住想说。
"是啊!当初本世子接触,他不过是起了爱才之心,后面他不识好歹也就放弃了。如今本世子更看重他的能力,只要给时间机会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是一代能臣。"齐青原笑道。
"皇伯伯,把他调往江南是想把他留给下一任帝王,没想到天公不作美。"
"所以,世子爷您让我们花费大功夫,把他调来京都是……"另一个幕僚孙弃町疑惑道。
齐青原神秘一笑,"本世子如此做,自有这么做的道理,他明日就要到工部任职,你们只要不必特意针对,本世子现在就想看看他还有多少能力。"
"是。"其他人相视一眼后,忙拱手作揖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