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小可怜
刘琳愿意用自己的婚事来清债,不是她傻,不是她蠢。
对这个家,除了责任,她放不下的刘磊跟刘薇,不想将这幅枷锁转移到他们身上,也不想他们复制自己的命运。
她是刘家长女,刘磊跟刘薇几乎是她一手带大的。
所以那种亲情不一样,比普通人家的姐弟之情更深更浓厚。
特别是在父亲生病,母亲逃避离家出走,一家四口相依为命,姐弟三人的感情更加紧密。
在刘琳心里,弟弟跟妹妹没给她惹过祸,没给她找过麻烦,反而很懂事听话,平时在生活上还帮了她不少。
这种相濡以沫的亲情让她愿意舍弃自己的幸福。
“小花儿你吃,姐姐不饿。”
刘琳怎么可能吃她的。
刘薇:“你早上就吃了一条红薯。”
他们都饿了,姐姐怎么可能不饿,而且她那条还很小。
明明先前顾谨谣叫她吃面的时候刘琳百般推辞,现在又被刘薇拆穿她只吃了一条红薯。
刘琳脸色泛红,有些尴尬。
她敷衍般吃了一点,然后对刘薇说:“我真不饿,尝尝味就行了,你快吃吧。”
刘薇很想让她再吃一口,可面太好吃了,她受不了诱惑,乖乖听话。
刘磊见妹妹让面,他也停下筷子,也想让姐姐尝尝。
刘琳知道弟弟的意图,对他说:“我不吃了,你快吃吧,别凉了。”
不凉,一点不凉,还有些烫嘴呢。
刘磊一个半大小子,正是吃多少都吃不饱的时候,也就不客气了。
两个小的在旁边呼溜吃面,顾谨谣跟刘琳继续刚刚的话题。
刘琳说:“你是认真的吗?”
一千块,大大超出了她的想象范围。
顾谨谣:“我觉得值这个价。”
见她并非说笑,刘琳激动得手都在抖。
她说:“我不要一千,我只要五百,附加一个请求,你看下能不能接受。”
顾谨谣:“你说?”
刘琳:“能不能让我弟弟跟着你们做事?”
顾谨谣:“啥?”
让未来大反派跟着她做事!
也不是说不行,就是突然之间书中情节被反转得太厉害,顾谨谣下意识就很惊讶。
其实顾谨谣最初的想法是帮助刘家渡过此时的难关,将刘琳的手艺揽过来,不为顾柳莺所用。
后面她见刘家三姐弟还不错,刘磊也还是个孩子,并没有黑化成反派,她就想帮一帮,让刘琳拐转命运,不成为刘磊黑化的契机,倒没有想过让这位未来大反派跟着自己干。
刘琳还以为她不愿意,立即解释道:“我弟现在小,你就当他是店里的学徒,这两年给他一碗饭吃,别的不奢求。等后面满了十六岁,再招为正式员工,你看这样成不?”
刚刚那一口肥肠面刘琳感受到了,有这么好的手艺,生意只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她的烤肉手艺能不能成为传承不知道,但乡客居的东西可以。
坐在这里刘琳很惭愧,她跟踪过赵小钢,有过不好的心思,虽然悔了自首了,但过错就是过错,这些事情抹不掉。
先前她有些拘束,害怕顾谨谣对她有看法有成见。
可很显然人家并没有。
如此心胸宽阔又大方的老板,刘琳觉得,跟着她做差不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琳没读过多少书,但也知道这个道理。
自降五百块钱,看着很多,但跟一份长久的工作比起来,这根本不值一提,是她占便宜了。
让刘磊跟着她干,顾谨谣转头看向那个捧着碗发愣的未来大反派,问他,“你的想法呢?愿意到这里来做事吗?”
虽然现在这位反派大佬看着还像是不谙世事的小少年,可也不能忽略了他,万一人家内心住着个小恶魔,此时已经有想法了呢。
刘磊虽然不停嘴在吃面,但也支着耳朵一直在听旁边的两人说了些啥。
毕竟这么多钱呢,不关注不行。
听到姐姐要为他讨一份工作,刘磊高兴得要疯了。
别看他现在愣愣的样子,实则是惊喜过头,有些发晕。
一份工作啊,谁个不想。
现在这个年代,能有一份工作多了不起。
而且这里是乡客居啊,门口那黄澄澄的米花糖,如今捧在手里的肥肠面,以后每天……,不,每个星期能让他尝上一回,刘磊觉得这就值了啊!
“我愿意,我愿意。姐,不不不,老板娘,我愿意。”
刘磊说着要跪地拜师了,因为他刚刚听姐姐说,过来是做学徒啊!
在他的认知里,学徒就是要拜师的。
刘琳学让刘磊做学徒,实际就是一个说法而已,一来刘磊年龄小,做不了太多事,学徒身份可以少拿钱,或不拿钱,只管饭。
再者,她怕顾谨谣不同意。
怎知刘磊这个小傻子当真了。
顾谨谣可不敢受这人的拜,赶紧将他拉了起来。
“既然你愿意,那就没问题了。每天过来帮忙,工资看你表现,管饱。”
一听管饱,刘磊点头如捣蒜,还咧开嘴对顾谨谣傻笑。
只是他的嘴才打开,一道清鼻水就流了下来。
顾谨谣:“……”
这孩子之前太冷了,鼻塞,吃了一碗热汤面,鼻子通了,一冷一热,又流清鼻水了。
看来自己刚刚多虑了,此时的刘磊心里没有小恶魔,他只是个小可怜。
交易达成,刘琳写了一张字据,将她的手艺卖给了顾谨谣。
签完字,刘琳说:“对了,那钱,现在能结给我吗?”她要去悔婚,要去还债。
顾谨谣:“这个自然,你们先坐一会,我去一下就回。”
丰裕镇上就有一家集寄信、寄包裹,存取款为一体的农村银行。
顾谨谣早上出门就考虑到会用钱,带了存单。
她离开,刘琳伸手擦了下额头上的汗,紧绷的神经松懈,长长舒了一口气。
旁边,刘薇说:“大姐,今天你不是定亲么,会不会太晚了?”
虽然他们来到镇上了,还坐在这儿吃了碗面,可刘薇还记得正事。
她人小,大人那些事情懂得不多。
她不知道董家如何,也不知道董为民如何,只知道定亲是好事,是喜事。
对这个家,除了责任,她放不下的刘磊跟刘薇,不想将这幅枷锁转移到他们身上,也不想他们复制自己的命运。
她是刘家长女,刘磊跟刘薇几乎是她一手带大的。
所以那种亲情不一样,比普通人家的姐弟之情更深更浓厚。
特别是在父亲生病,母亲逃避离家出走,一家四口相依为命,姐弟三人的感情更加紧密。
在刘琳心里,弟弟跟妹妹没给她惹过祸,没给她找过麻烦,反而很懂事听话,平时在生活上还帮了她不少。
这种相濡以沫的亲情让她愿意舍弃自己的幸福。
“小花儿你吃,姐姐不饿。”
刘琳怎么可能吃她的。
刘薇:“你早上就吃了一条红薯。”
他们都饿了,姐姐怎么可能不饿,而且她那条还很小。
明明先前顾谨谣叫她吃面的时候刘琳百般推辞,现在又被刘薇拆穿她只吃了一条红薯。
刘琳脸色泛红,有些尴尬。
她敷衍般吃了一点,然后对刘薇说:“我真不饿,尝尝味就行了,你快吃吧。”
刘薇很想让她再吃一口,可面太好吃了,她受不了诱惑,乖乖听话。
刘磊见妹妹让面,他也停下筷子,也想让姐姐尝尝。
刘琳知道弟弟的意图,对他说:“我不吃了,你快吃吧,别凉了。”
不凉,一点不凉,还有些烫嘴呢。
刘磊一个半大小子,正是吃多少都吃不饱的时候,也就不客气了。
两个小的在旁边呼溜吃面,顾谨谣跟刘琳继续刚刚的话题。
刘琳说:“你是认真的吗?”
一千块,大大超出了她的想象范围。
顾谨谣:“我觉得值这个价。”
见她并非说笑,刘琳激动得手都在抖。
她说:“我不要一千,我只要五百,附加一个请求,你看下能不能接受。”
顾谨谣:“你说?”
刘琳:“能不能让我弟弟跟着你们做事?”
顾谨谣:“啥?”
让未来大反派跟着她做事!
也不是说不行,就是突然之间书中情节被反转得太厉害,顾谨谣下意识就很惊讶。
其实顾谨谣最初的想法是帮助刘家渡过此时的难关,将刘琳的手艺揽过来,不为顾柳莺所用。
后面她见刘家三姐弟还不错,刘磊也还是个孩子,并没有黑化成反派,她就想帮一帮,让刘琳拐转命运,不成为刘磊黑化的契机,倒没有想过让这位未来大反派跟着自己干。
刘琳还以为她不愿意,立即解释道:“我弟现在小,你就当他是店里的学徒,这两年给他一碗饭吃,别的不奢求。等后面满了十六岁,再招为正式员工,你看这样成不?”
刚刚那一口肥肠面刘琳感受到了,有这么好的手艺,生意只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
她的烤肉手艺能不能成为传承不知道,但乡客居的东西可以。
坐在这里刘琳很惭愧,她跟踪过赵小钢,有过不好的心思,虽然悔了自首了,但过错就是过错,这些事情抹不掉。
先前她有些拘束,害怕顾谨谣对她有看法有成见。
可很显然人家并没有。
如此心胸宽阔又大方的老板,刘琳觉得,跟着她做差不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刘琳没读过多少书,但也知道这个道理。
自降五百块钱,看着很多,但跟一份长久的工作比起来,这根本不值一提,是她占便宜了。
让刘磊跟着她干,顾谨谣转头看向那个捧着碗发愣的未来大反派,问他,“你的想法呢?愿意到这里来做事吗?”
虽然现在这位反派大佬看着还像是不谙世事的小少年,可也不能忽略了他,万一人家内心住着个小恶魔,此时已经有想法了呢。
刘磊虽然不停嘴在吃面,但也支着耳朵一直在听旁边的两人说了些啥。
毕竟这么多钱呢,不关注不行。
听到姐姐要为他讨一份工作,刘磊高兴得要疯了。
别看他现在愣愣的样子,实则是惊喜过头,有些发晕。
一份工作啊,谁个不想。
现在这个年代,能有一份工作多了不起。
而且这里是乡客居啊,门口那黄澄澄的米花糖,如今捧在手里的肥肠面,以后每天……,不,每个星期能让他尝上一回,刘磊觉得这就值了啊!
“我愿意,我愿意。姐,不不不,老板娘,我愿意。”
刘磊说着要跪地拜师了,因为他刚刚听姐姐说,过来是做学徒啊!
在他的认知里,学徒就是要拜师的。
刘琳学让刘磊做学徒,实际就是一个说法而已,一来刘磊年龄小,做不了太多事,学徒身份可以少拿钱,或不拿钱,只管饭。
再者,她怕顾谨谣不同意。
怎知刘磊这个小傻子当真了。
顾谨谣可不敢受这人的拜,赶紧将他拉了起来。
“既然你愿意,那就没问题了。每天过来帮忙,工资看你表现,管饱。”
一听管饱,刘磊点头如捣蒜,还咧开嘴对顾谨谣傻笑。
只是他的嘴才打开,一道清鼻水就流了下来。
顾谨谣:“……”
这孩子之前太冷了,鼻塞,吃了一碗热汤面,鼻子通了,一冷一热,又流清鼻水了。
看来自己刚刚多虑了,此时的刘磊心里没有小恶魔,他只是个小可怜。
交易达成,刘琳写了一张字据,将她的手艺卖给了顾谨谣。
签完字,刘琳说:“对了,那钱,现在能结给我吗?”她要去悔婚,要去还债。
顾谨谣:“这个自然,你们先坐一会,我去一下就回。”
丰裕镇上就有一家集寄信、寄包裹,存取款为一体的农村银行。
顾谨谣早上出门就考虑到会用钱,带了存单。
她离开,刘琳伸手擦了下额头上的汗,紧绷的神经松懈,长长舒了一口气。
旁边,刘薇说:“大姐,今天你不是定亲么,会不会太晚了?”
虽然他们来到镇上了,还坐在这儿吃了碗面,可刘薇还记得正事。
她人小,大人那些事情懂得不多。
她不知道董家如何,也不知道董为民如何,只知道定亲是好事,是喜事。